1、《中国小通史》第 5 册《宋》,金盾出版社,2003年6月。2、《中国文化小通史》第 5 册《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3、《宋朝开国六十年》,齐鲁书社,2009年9月。 1、《历代王氏望族》(周祚绍、范学辉、何成、任思亮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2、《天人衡中:〈春秋繁露〉与中国文化》(曾振宇、范学辉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1、《儒家史学思想研究》(范学辉、齐金江主编),中华书局,2003年12月。此外还是《中国反贪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中国改革通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齐鲁文化通史·宋元卷》,中华书局2005等著作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1.《药理与药方:儒经治国的得与失》,载《历史学家茶座》第5辑, 2006年2.《从崩溃到重建:论宋太祖朝的武德司》,载《郑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3.《董仲舒春秋繁露与经学的开山》,载《孔子研究》 2006年第5期4.《论北宋三衙管军制度的演变》,载《东岳论丛》 2006年第5期5.《释宋太祖“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载《西北师大学报》 2006年第4期6.《变法与变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载《社会科学辑刊》 2006年第3期7.《从吏治的角度看文景之治》,载《齐鲁学刊》 2006年第3期8.《关于杯酒释兵权若干问题的再探讨》,载《史学月刊》 2006年第3期9.《北宋三衙管军选任标准的前后变化》,载《河北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0.《将从中御始于宋太祖考》,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1.《宋太祖朝的翰林学士》,载《文史》 2005 第3辑12.《北宋三衙管军素质状况的动态考察》,载《文史哲》 2005年第3期13.《募兵制度与北宋的百年无事》,载《理论学刊》 2005年第3期14.《论北宋制衡三衙的相关措施》,载《史学集刊》 2005年第2期15.《宋代山东道教的发展及其文化意义》,载《东岳论丛》 2005年第2期16.《三司使与宋初政治》,载《宋史研究论丛》 2005 年总第 6 辑17.《宋代山东地区的民间信仰与秘密宗教》,载《民俗研究》 2004 年第 4 期18.《北宋三衙除授制度简论》,载《河南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2 期19.《试论北宋山东地区的诗歌创作》,载《齐鲁文化研究》 2004 年总第 3 辑20.《论北宋时期的山东佛教》,载《齐鲁文化研究》 2003 年总第 2 辑21.《秦汉反贪告诉我们什么》,载《大众日报·论丛》 2002 年 8 月 2422.《北宋三衙的地位、待遇及其政治作用》,载《文史哲》 2002 年第 5 期23.《论募兵制度对北宋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载《山东大学学报》 2002 第 3 期24.《北宋募兵与三衙制度研究》,载《宋史研究通讯》 2002 年第 1 期25.《张涛教授〈经学与汉代社会〉读后》,载《中国学研究》 2002 年总第 5 辑26.《儒家史学思想研究》,载《孔子研究》 2002 年专刊27.《论正统儒学对东汉史学的影响》,载《齐鲁学刊》 2001 年第 5 期28.《论北宋的封桩阙额禁军钱制度》,载《史学月刊》 2001 年第 3 期29.《金匮中那一纸盟约――金匮之盟之谜》,载《历史疑案的最新线索》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30.《汉武帝朝的吏治腐败问题》,载《理论学刊》 2000 年第 5 期31.《高平之战与赵匡胤的崛起》,载《山东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4 期32.《春秋繁露与儒学臣道观的形成》,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1 期33.《秦汉地方行政运行机制初探》,载《文史哲》 1999 年第 5 期34.《先秦儒学教化说的发展历程》,载《管子学刊》 1999 年第 3 期35.《对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认识》,载《光明日报·史林 》 1999 年 6 月 25 日36.《两汉兵器交易初探》,载《河南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2 期37.《论两汉的私人兵器》,载《山东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1 期38.《春秋繁露与儒学君道观的形成》,载《齐鲁学刊》 1998 年第 2 期39.《董仲舒春秋繁露臣道观与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载《管子学刊》 1998 年第 2 期40.《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考》,载《河南大学学报》 1997 年第 3 期41.《论儒学对秦汉地方行政的影响》,载《江海学刊》 1997 年第 2 期42.《首创纪传体编辑体裁的司马迁》,载《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43.《首开断代史编辑体裁的班固》,载《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44.《汉代婚姻形态考述》,载《史学月刊》 1996 年第 6 期45.《汉初齐学与儒学的融合》,载《管子学刊》 1996 年第 4 期46.《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3 期47.《从公孙弘看汉初儒墨的融合》,载《孔子研究》 1996 年第 3 期48.《西周春秋地方行政制度略论》,载《山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3 期49.《论秦汉的监察系统与监察法》,载《三峡学刊》 1996 年第 3 期50.《假司马辨析》,载《中国史研究》 1996 年第 2 期51.《试论刘昭后汉书志注的史料价值》,载《山东大学学报》 1995 年第 1 期52.《秦始皇在独尊儒术过程中的作用商榷》,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4 期53.《论汉代韩中关系及刘邦的影响》,载《刘邦研究》 1994 年第 4 期54.《史记订误一则》,载《中国史研究》 1994 年第 1 期55.《重评韩信的灭齐之战》,载《江海学刊》 1994 年第 1 期56.《简论秦汉之际的纵横家》,载《黄淮学刊》 1994 年第 1 期57.《论元后》,载《德州师专学报》 1993 年第 3 期58.《汉书勘误一则》,载《史学月刊》 1993 年第 3 期59.《读史一得》,载《中国史研究》 1993 年第 2 期60.《刘项用人之得失商榷》,载《史学集刊》 1992 年第 4 期 2006年之后1、《转向相持:楚汉京索之战初探》,《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2、《宋人本朝军政体制论争试探》,《文史哲》2007年第4期;3、《北宋三衙职能问题试探》,《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6期;4、《淮建利〈宋朝厢军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6期;5、《募兵与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东岳论丛》2009年第4期;6、《南宋三衙管军制度若干问题考述》,《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7、《皖口之战与宋太祖朝军事装备的革新》,《史学集刊》2011年第1期;8、《南宋三衙马政问题试探》,《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1期;9、《南宋“举将帅”制度试探》,《浙江学刊》2012年第2期;10、《宋代皇权与三衙用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2、《火器的革新与冷兵器的退步》,《国学》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