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涉及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写作载体四个要素。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 素质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写作素养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写作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一)生活素养的源泉 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的“根须”。它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 (二)生活素养的升华 生活素养还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生活素养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但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感受真切。一般说来,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广度、深度、密度三位一体。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 (一)学识修养的内涵 所谓学识,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概念及其思维程序、规则方面的知识。 学识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写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识的组合和应用的过程。 (二)学识修养的构成 写作以文字符号和语言体系为媒体和工具。知识的贫乏往往造成文章内容的贫乏。在写作中有所成就的人,一般都海纳百川,博览群书,细大不捐地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 (一)人品与文品 优秀的人格品位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活动的动力源泉。从一定意义上讲,文章就是作者人格品位在书面语言中的回声。 (二)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 文章的产生要经历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双重转换”,这中间有选择,有组合,有创造。选取什么样的题材,形成什么样的立意,背后的决定因素,就在于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三)人格品位与文章格调 文章的格调取决于作者的人格境界,文章的价值来源于作者的思想水平。 格调不指风格,而指品位。风格没有优劣之分,格调却有高低之别。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 (一)审美理想的作用 审美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功能,一种美的欣赏和情感体验的活动,是人掌握世界、创造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人们的审美理想既可以体现为对美的追求和选择,又可以转化为净化情感的力量和文化创造的动力。人们对美的追求渗透到一切生活活动之中。 就广义的美而言,文化的进展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构对象世界的过程。精神文化的创造更是如此。 (二)审美理想的创造 1.按美的规律创造美 文章是作者“按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果。从写作内容看,文章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作者美的意图。文章的审美属性是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2.美的创造需要激情 在作者的主体意识中,只有充满生命的激情、愿望、追求,才会有旺盛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力,才会敢于探知未来的发展,才会孜孜不倦地潜心于自己爱好的精神财富,从而也就生活在冲动、鼓舞和力量之中。 3.审美创造与知识 除了激情诱发和情感体验,学写作的人还应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美学常识和美学理论,这样才容易进入艺术的境界,也容易透过现象抓住美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