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不合理运输有下列几种类型:
1、过远运输,即货物舍近求远的运输。
2、对流运输,亦称相向运输,指同种货物或两种使用价值相同、彼此可以相互替代的货物,从不同的发货点发出,在同一条运输线路或两条平行运输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输,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迭的运输现象。
3、迂回运输,指有两条以上的同类交通线可以选择时,未利用最短的运输线,却采用较远的运输线绕道运行的现象。
4、重复运输,指货物由发货点可直接运达目的地,而在途中增加不必要的中转站装卸、仓储和转运的运输现象。
5、倒流运输,指货物从销售地向产地或转运地回流的运输现象。
6、使用交通工具不合理的运输,指未根据货物的特点选用合适的交通方式和运输工具的运输现象。
7、不符合经济里程的运输,例如铁路在100公里运程以内货物的短途运输。
8、运输工具回程空驶。
运输合理化作用: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就是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作用可归结如下。
(1)合理组织货物运输,有利于加速社会再生产的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组织货物的合理运输,可以使物质产品迅速地从生产地向消费地转移,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2)货物的合理运输,能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运输费用是构成物流费用(成本)的主要部分。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就是通过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的选择,进行运输方案的优化,实现运输合理化。运输合理化必然会达到缩短运输里程,提高运输工具的运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3)合理的运输,缩短了运输时间,加快了物流速度。运输时间的长短决定着物流速度的快慢。所以,货物运输时间是决定物流速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运输活动,可使被运输的货物在途时间尽可能缩短,实现到货及时的目的,因而可以降低库存商品的数量,实现加快物流速度的目标。
(4)运输合理化,可以节约运力,缓解运力紧张的状况,还能节约能源。运输合理化克服了许多不合理的运输现象,从而节约了运力,提高了货物的通过能力,起到合理利用运输能力的作用。同时,由于货物运输的合理性,降低了运输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些对于缓解我国日前运输和能源紧张情况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