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火山喷发”实验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星期六的早晨,我在一本叫《我爱科学》的书里,看见了一个叫火山喷发的实验。好奇心促使我动手做做。
按照实验的要求,我准备好了杯子、一瓶醋、一瓶洗手液、一包小苏打和一个盘子。我先往杯子倒了一些小打,又倒入了少量洗手液,接着我把盘子垫在杯子的下面,最后往杯子里倒一些醋。我屏住呼吸,将观其变。刚开始的时候,杯子里的小苏打和洗手液还安分分的,可过了几钟后,居然变成了泡沫,本来只是一点点泡沫,片刻功夫不断地疯涨,只过了10几秒的时间,他们就像一窝蜂似的往杯口喷泻而出,溢出杯口直流到盘子上。这时的我既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什么细节,我的心像兔子一样乱蹦乱跳的。大约又过了几分钟后,泡沫渐渐地消失了。目睹了火山喷发这一盛观的我,久久回不过神。
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我连忙翻开《我爱科学》,书上只字未提。我自己琢磨了会,还是没有答案。网络上一通查找,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苏打和醋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洗手液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因为小苏打粉里面碳酸氢铵跟和白醋里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形成气泡,这些气泡混合着液体就争先恐后地从瓶口跑出来了,形成了火山喷发之景象。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通过思考去走进它们,通过动手实验去见证它们,多酷的体验。
一天,我正在看一本有关科学制作的书,忽然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不是自然现象吗?这能做到吗?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亲自实验一下。
首先,要准备一些材料:小苏打、红色素、水、洗洁精、白醋和几只杯子。先将小苏打、红色素和水倒入第一只杯中并均匀搅拌,随后在另一只杯中放入洗洁精和白醋。实验就要开始了,两只杯中的液体分别倒入一个口小身子大的玻璃瓶中,还要一个比较大的盆子在底下垫着。
奇迹开始了,瓶中的液体如魔术般变成了泡沫,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把脸凑上去,死死地盯住瓶口。生怕错过泡沫变化的过程。泡沫在玻璃瓶中蠢蠢欲动着,突然像一区脱缰了的野马,疯狂涌出瓶口,流到了盆中。这时,我又惊讶又兴奋地望着不断涌出的泡沫,但不久泡沫渐渐消失了。怪不得实验名叫“火山喷发”,是和火山喷发一样宏伟壮观啊!可转过头来一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疑惑不解在书中寻找答案。原来是小苏打和白醋会发出化学反应,也就像汽水摇一摇也会产生泡沫一样,而洗洁精又起到了催化作用,所以才构成了这么神奇的“火山喷发”实验。
这次有趣的实验,令我爱上了科学,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只有自己不断探索,才会了解科学的奥秘。
很多动画片中都有火山喷发时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所以我也想亲身体验一下。
我取来了醋、小苏打、红染料、纸杯和一些清水,准备开始实验。只有这几样东西,真的可以制作出火山喷发的效果吗?我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实验开始了。我首先将小苏打倒入纸杯中,然后用一些清水把红染料搅开,再将红染料倒入盛有小苏打纸杯中。这时候,小苏打和红染料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红彤彤的液体,好看极了!马上就进入最后一步了,实验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我开始紧张起来。我轻轻地拿起白醋,缓缓地倒入纸杯中,奇迹出现了,红色的液体瞬间从纸杯中迸发出来。他们就像赶集似的,一层一层的往外涌着。过了好一会,泡沫开始缩小了,水面渐渐的、渐渐的恢复平静。这时候,我发现纸杯中的液体已经所剩无几了。
后来我才知道火山喷发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小苏打是一种碱性的盐,遇到酸性的醋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气泡,所以火山喷发的场面就形成了。我觉得科学小实验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早晨,阳光明媚。南方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火山喷发实验。”说着,从抽屉里拿出器材,分别有火山模具、针筒、小勺、搅拌棒、小苏打和柠檬酸。柠檬酸的味道就像仓鼠身上的那股气味,形状像小三角形,颜色是白色的。小苏打像沙粒般大小颜色是粉红色的。有些同学仔细地观察,有的同学再把他发现的记录下来,有的同学再等待着观察……
我们的实验开始了。首先,先用小勺兜一勺柠檬酸,再舀一勺小苏打,然后再用搅棒充分搅拌。火山模里面像粉色的感冒颗粒,最后游入水。瞬间年,红色的熔桨从火山中喷涌出来。熔桨的泡沫炸开时发出“哧哧”的响声。眨眼间,熔桨已在山脚下聚成了一条颜色像鲜血的河水。
昨晚实验后,南方老师提出了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小苏打和柠檬酸混合在一起遇到水时就会不断冒泡喷涌出来呢?
原来这样:柠檬酸和小苏打产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它们喷发出来像可乐被猛烈地摇了以下产生气泡。听了这个原理我突然觉得科学实验也很有趣呢!
这样一个小小实验,却让我明白了不少的知识和道理!
喷发的火山,你听说过火山会喷发吗?你看见过海底火山喷发的神奇吗?那请跟随我的小实验去领略一下吧。
一开始,我慢慢将少量的水倒入了一个透明的小杯子里;紧接着,我倒进比水多三倍的油,沿着杯壁一点一点地往下倒。咦,油怎么没沉下去呢?小组长说:水比油重,所以水在下面,油在上面。它们不相溶,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找来了火焰般的色素滴下十几滴,色素在水和油中形成一个个大泡泡,里面包着色素。色素像一颗颗红色的珍珠重重地沉了下去,又轻轻地浮了上来,浮到水和油交界的线处。然后我把泡腾片慢慢地放入杯中,突然泡腾片像爆炸了一样,火山喷发了,杯子里出现了一根根水柱直冲云霄,好像有几条蛇被囚禁在水中,要逃出去。旁边的同学死死地盯着,非常惊讶,我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我惊讶地拍手大叫“太神奇了,我们的实验成功了!”我又想:小小的泡腾片为什么会爆发出这么大的威力,到底是为什么呢?后来火山停止了喷发,我使劲闻了一下,有股可乐的香味儿。杯中的水和油都变成了橙色,犹如一杯橙汁。我想能不能喝呢?喝了会怎么样呢?渐渐的火焰没了,我想是玩累了吧。香味越来越浓龙,面上泛起很多的水泡,慢慢地升到了水面上,好像小精灵在升天……
哈哈火山喷发很神奇吧,你见过吗?但是海底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我想你一定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原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把含色素的水迅速推动油层上面,由于油与水不相容,彩色的水又迅速从油层落下来,海底火山就这样产生了……
你听过、看见过火山喷发吗?那请跟随我的小实验去领略一番吧。
首先我拿出一个透明的杯子倒入一点水,然后把大约是水三倍的油,沿着杯壁慢慢倒进水里。小明说:“我发现水和油中间有一条分界线。”我试图用筷子搅拌了一下,果然水跑到了油里面,但马上又恢复了原样。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说:“水比油重,它们不相溶。”我恍然大悟。我又滴入了十几滴红色的色素,色素变成一颗颗小珍珠,上上下下地跳,又像一个穿着红裙的小女孩跳着舞。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把圆圆的泡腾片放进去。咦,怎么没沸腾?难道我做错了?等到沸腾片沉下去了,水终于沸腾了,迅速产生了很多小气泡,小气泡突破了那条线,在油中旋转,形成了漩涡,又形成一条黄色的水柱。色素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爆炸了,黄色的水柱瞬间变成了红色的岩浆,滚滚滔滔。我说:“火山爆发啰!”同学们大声地欢呼,有的死死地盯着玻璃杯,有的口张得大大的,有的大喊:“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小小的泡腾片为什么发出的威力这么大呢?我闻了闻,真香!小水泡慢慢地升腾上来,仿佛升了仙一般。
火山爆发很神奇吧,你见识了吧,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把色素的水迅速推到油层上面,因为油与水不相溶,彩色的水又迅速从油层反落下来,“海底火山”就这样产生了……
你听说过火山会喷发吗?你看过火山喷发的神奇绚烂吗?下面请跟随我做我的小实验去领略一下吧。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首先我把少量的清水慢慢地倒入透明的小杯子里。紧接着我把比水多三倍的食用油,沿着杯壁慢慢地往杯子里倒。咦,水怎么沉到底下去了呢?小明告诉我,水比油重,才会沉下去。我这才恍然大悟。之后,我拿出像火焰一样的色素,在杯子里滴入十几滴,色素进入水中后,像一颗颗红色的小珍珠,又像一位活泼的小女孩,急着办什么事儿。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色素滴入水中后,被油包裹着,所以他就有了形状。最后我把一颗圆圆的泡腾片慢慢地放入水中。我想实验会成功吗?
刚放下去,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那些色素从小泡泡迅速变成大泡泡,它们似乎长大了一样,你追我赶……杯子里一下子出现了一根根水柱,一会儿上上喷,一会儿向下降。我拍手大叫:“火山在爆发,在爆发,真是太神奇了!”看他们沉在杯底,我想是玩累了吧。过了好一段时间,大泡沫破灭了又变成小泡泡,这时并且散发出一阵阵橙汁的香味。我使劲闻了闻,真香,好想喝口呀。我心想,为什么一小片泡腾片会爆发力这么强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又是欢呼,又是惊讶,我眼睛睁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同学们齐声说:“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喔,这一切真神奇呀!更让我吃惊的是,水和油没混在一起,水面上浮现很多水泡,它们慢慢地飞上水面,好像小精灵在升天。
哈哈,火山喷发神奇吧!你见识了吧!但火山为什么会喷发的.秘密,你一定更想了解。原来泡腾片放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把含色素的水迅速推到油层上面。因为油和水不相溶,彩色的水又迅速从油层反落下来,“海底火山”就这样产生了……
你听说过火山爆发吗?你看见过神奇的火山爆发吗?请跟随我的小实验去领略一下吧。
我首先拿出一个透明的杯子,把少量的水倒入杯子里;紧接着把比水多三倍的油,沿着杯壁往杯子里慢慢地倒。这时水和油有了一道明显的分界线。咦,为什么水和油没有混到一起呢?小明说因为水比油重,又不相溶,才有了一道明显的分界线。我这才恍然大悟。之后,我拿出和火山一样颜色的色素,滴入十几滴在水里,像打了十几颗子弹在水中一样,从上到下,依次连发;他们又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女孩蹦来跳去,是不是要参加一个很大的舞会?最后我把一颗圆圆的泡腾片慢慢地放入了杯子里。
“咚”,刚放下去,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色素从小泡泡一瞬间变成大泡泡,迅速蹿了上去,仿佛长大了一样。它们你挤我碰,你追我赶……一串串岩浆快速上升,像一个龙卷风。我惊讶得拍手大叫:“哇,看呀,它变成龙卷风了!”不停地转呀转,没一会儿,大泡泡又分解成了小泡泡,岩浆又慢慢沉入水中。看见他们躺在杯子底部,我想他们是玩累了吧。我使劲闻了闻,散发出可乐的香味儿,我不禁咽了咽口水,真想喝一口呀!我想一片小小的泡腾片,为什么爆发的威力这么大呢?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眼睛都要喷出火来了,死死地盯着杯子,欢呼起来:“哦,耶,我们成功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呀。小组长还用鼻子闻了闻说,哇,怎么这么香呀!我们一起兴奋地拍掌:“太棒了,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它怎么这么像呢?能不能喝一口呢?水面浮起很多的气泡,他们慢慢地飞上水面,像小精灵在升天。
哈哈,火山爆发神奇吧,你见识了吧!但火山为什么会爆发的秘密,你一定更想了解。原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把含色素的水迅速推到油层上面,因为油与水不相溶,彩色的水又迅速从油层反落下来。“海底火山”就这样产生了……
你听说过火山会喷发吗?你看见过吗?请跟随我的实验去领略吧!
首先,我把少量的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小杯子里。接着我把是水三倍的油沿着杯壁慢慢地倒入杯子里。咦,油怎么没有沉下去,而是浮躁来了?哦,组长说因为水比油重,而且油和水也不能溶合在一起。我这才恍然大悟。之后,我拿起一瓶深红色的色素,拧开盖子,滴入了十几滴。那些小色素就像一颗颗子弹一样往水里面打;又似乎是一个小女孩,活蹦乱跳,好像正在参加一个舞会。最后,我把一个圆圆的泡腾片放入杯子里。
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一下子,杯子里也出现一根短短的透明的柱子,迅速蹿上去,小泡泡一眨眼变成了大泡泡,仿佛长大似的,它们你挤我碰;又好似一个小女孩活蹦乱跳,正在参加一场盛大的舞会。杯子里好似一出现了一阵龙卷风,冒出了一个个白白的小泡泡。我惊讶地大叫:“龙转风在转,龙卷风在转!”一片小泡腾片,为什么威力这么大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砰——”,突然杯子里散发出了一阵香味儿,我不禁口水直流,真想喝一口呀!不过为什么会有香味呢?水面上浮起了小水泡,慢慢地飞上天,好像精灵在升天!
实验成功了,同学们眼睛瞪得像铜铃,手里不停地鼓掌,一边大叫:“太棒了,成功了!”我都不敢相信这一切。小组长把手放在杯子上方,想要感受一下,其他同学也闻了闻:“真香啊!”
哈哈,火星喷发神奇吧,但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你一定更想了解吧。原来泡腾片进去后,彩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把色素听推到油层上,油和水不相溶,彩色的水又迅速反落下来,“海底火山”就这样产生了……
你听说过火山会喷发吗?你看过火山喷发吗?请跟随我的小实验去领略一番吧。
一开始,先把少量的水倒入一个透明的杯子里。接着,加入比杯子的水多三倍的油,沿着杯口慢慢地倒入。咦,为什么水沉了下去,而油没有呢?组长说,因为水比油重,且不相溶。我这才恍然大悟。然后,我拿出火焰般的色素,滴入十几滴。最后我把一颗圆圆的泡腾片,慢慢地放入杯中。
奇迹发生了!一下子,色素在里面破裂开,杯子里像炸开了爆米花一样,红色的色素变成了黄色,又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男孩,在里面乱蹦乱跳,高兴坏了。又像有小鱼想逃出去。火山“喷发”了,小泡泡迅速冲了上去,一瞬间变成了大泡泡。它们你挤我碰,你追我赶……我惊讶地拍手大叫:“火山在爆发,在爆发!”这真是太神奇了。又过了一会儿,大泡泡又变成小泡泡。一片小小的泡腾片为什么会爆发出这么大的威力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使劲闻了闻,啊,真香!有股酸酸甜甜的味道,我真想喝一口呀!水面上浮起很多水泡,它们慢慢飞向了水面,好像小精灵飞上了天。同学们也大声喊起来:“我们的实验成功了,耶!”小组长举起手在杯口探了探,又闻了闻说:“真香啊!”这水能喝吗?喝了会怎么样呢?看泡泡们沉在杯底,我想他们玩累了吧。
哈哈,火山喷发神奇吧,你见识了吧!但火山为什么会喷发的秘密,你一定更想知道吧?原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把含色素的水迅速推到油层上面,因为油和水不相溶,彩色的水又迅速从油层反落下来,“海底火山”就这样产生了……
我听说“火山喷发”的实验很神奇,于是我做了这个神奇的小实验。这个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小苏打、搅拌棒、白醋、洗洁精、橡皮泥、塑料瓶、托盘、颜料(最好选红色)。
首先,我把托盘小心翼翼地摆在地上,把塑料瓶放在托盘中心。接着,我把橡皮泥仔细地捏成火山形状,特别是火山的坡,要捏得很紧实。一个“火山”的模型就初步完成了。
“火山”山顶挖开一个洞,至于这个洞要挖多宽和多深呢?就得看瓶子的大小啦!这个洞的宽度要比瓶子底宽一点儿,深度则要比瓶子高一点儿。洞挖好后,将瓶子小心地放进“火山”洞里,用橡皮泥把瓶子与洞之间的缝隙填满。这样,一个“火山”就大功告成了。
然后,我把白醋倒在瓶子里,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我紧紧地捂住鼻子,勉强把白醋倒完。再滴进5-10滴颜料,让它拥有鲜艳的红色。接着,加入一点儿洗洁精。最后用搅拌棒搅拌。这样,刺鼻的“岩浆”也就完成了。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向瓶子里倒入小苏打。这时,我的心脏已经开始“怦怦”地跳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了,要是我错了,不就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了么?
一定要成功,我暗暗希望着。
不一会儿,许多“滚烫”的、刺鼻的“岩浆”流了出来。
“成功啦!”我惊喜地大叫道。
咦?怎么这些“岩浆”里有小气泡?我感到很迷惑。
原来,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白醋中含有醋酸。碳酸氢钠与醋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钠与碳酸。而碳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
这次“火山喷发”的实验可真神奇。
一天,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了一个小实验,火山喷发,就动手做了做。
首先,按照书中介绍,准备水、透明杯子、一些橡皮泥、一袋小苏打、勺子、柠檬味洗洁精、一根筷子、一个纸盘和红色墨水。接着用橡皮泥在纸盘上做一个小“火山”,中间挖空作为火山口,把一勺小苏打倒入“火山”口内,滴上3到5滴柠檬味洗洁精,然后,在透明杯子里加50毫升清水,滴入几滴红色墨水,用筷子搅拌均匀使其变红色。一切准备就绪,最后,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把这杯水缓缓倒入“火山口”,只听“嗞”的一声,一瞬间“红色熔浆”冒着气泡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火山喷发”实验成功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后来,我上网查阅资料知道:实验中用到的柠檬味洗洁精含有柠檬酸,是一种酸性物质,而小苏打则是一种碱性物质。两者混合后,产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洗洁精遇到红色的液体产生大量泡沫,就形成了“火山喷发”的景象。
这个实验让我学到了知识,也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以后我要做更多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星期六的早晨,母亲给我买了一箱做实验的器械。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取出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决策做“火山喷发这一科学小实验。
最先,我将做实验的原材料都准备好,有柠檬酸钠、苏打、黑色素等。试验正式开始啦,我先取出一个空的饮料瓶,放入一点水,然后添加三滴黑色素,色素我选择的是熔浆的色调——橙红色。随后,我还在盛着鲜红色水的饮料瓶中添加苏打。最终,我提心吊胆地添加柠檬酸钠。静静的等候一小一会儿,咦,如何哪些反映也没有?我内心惦记着,是否水放的太少了?因此,我又添加了一些饮用水。这时,奇妙的一件事发生了,“活火山里的“熔浆喷涌了,红火的泡沫塑料熔浆产生了一个小蘑菇云,从瓶塞持续涌出,太壮阔了。那时候,我太想要电话手表拍下这一情景,遗憾刚刚开启电话手表,“火山喷发就结束了。
在这个研究中,我还有个问题没弄清楚。为何苏打和柠檬酸钠放到一起便会喷涌呢?我询问了母亲,但是妈妈让我自身去书里寻找答案。我只能耐心地去翻科学书籍,总算找到回答。原先,苏打和柠檬酸钠放到一起时,会产生酸碱反应,这也是一种日常生活常用的化学变化。母亲用这一基本原理擦洗洗碗槽,会十分省劲又整洁。一次小小试验,要我提高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啊。
听说在碳酸饮料里放几块薄荷糖就可以模拟火山喷发的情景,并且能喷得很高。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我准备了一瓶雪碧和两颗薄荷糖。接着,我把薄荷糖放入雪碧里。雪碧开始发出“”的响声,释放出很多白色的小气泡,但是在泡沫高出液面两厘米后就再也不长了,根本没有喷发出来。眼看着“”声变小,“火山喷发”的实验就要失败了,站在一旁的妈妈灵机一动,拿来了小苏打,小心翼翼地倒入雪碧里。这时,奇迹发生了,白色的气泡变多,从瓶口“呼呼呼”地涌出来,像极了电视里火山的岩浆流出火山口的情景。最后,小气泡慢慢地消失了,剩下透明的清水。
“火山喷发”的原理是当雪碧里加了小苏打和薄荷糖时,他们产生化学反应,释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
这个小实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
众所周知,美国黄石超级火山以其规模庞大的岩浆室和致命的火山口而闻名天下,是地球火山领域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大”。不过,“山外有山”,美国地质学家通过探测发现,在美国西部大都会附近还隐藏着另外一座超级火山。令人担忧的是,其规模大约是黄石超级火山的30倍,其喷发的威力无法想象......黄石超级火山在过去的210万年、130万年和63万年前分别喷发过三次,虽然如今已到了有一个爆发窗口期,却迟迟未见有爆发的迹象。因此,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长期通过一系列地震站台来监测黄石国家公园,希望通过地震波信息找到火山活动的变化轨迹。弄巧成拙的是,地质学家没有发现黄石火山任何喷发的迹象,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在北美大陆发现了另一座超级火山群。 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Eric Christiansen教授认为,新发现超级火山是真正意义上世界最大的火山,其具有代表性的华华泉(Wah Wah Springs)大爆发也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最大规模爆炸性火山喷发。大约3000万年前,华华泉附近释放出约5500立方公里的岩浆,导致整个北美大陆被笼罩在火山灰之中。随后,这座超级火山在犹他州西部坍塌。迈伦·贝斯特(Myron Best)表示,由于大气中的火山灰完全挡住了太阳,整个天空都处于黑暗当中,持续了几天至几周。超级火山的喷发在犹他州西部和内华达州东部占地约3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破坏。尽管目前没有任何关于这次大规模喷发的记载,人们只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可能的喷发过程形象地描述出来,但是凡存在必有证据,地质学家开始从地下岩层中发现超级火山喷发的痕迹。对此,研究人员花了大约30年的时间绘制出了犹他州西部地质图,最终找到了超级火山喷发的遗迹,更证实了这座超级火山的存在。测绘结果显示,在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交界处,有一个直径约48公里,深度约5000米的巨型破火山口。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矿物化学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最终证实周边地层中的火山灰都来自于同一个古老的超级火山喷发。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座超级火山与仍然活跃着的黄石超级火山群不同,它可能永远都不会再爆发。根据火山喷发的规律总结我们不难发现,火山喷发导致的后果越严重,这个火山的喷发频率越低,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这座超级火山虽然威力强大,但在我们有生之年,恐怕无法再相见了! 责编/朱张航宇 参考文献:Yellowstone volcano: How scientists discovered supervolcano 30 times LARGER in Utah, Callum Hoare.
邢光福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
摘要:本文基于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展以来华东各省1:25万和1:5万区调项目以及作者承担的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等取得的新资料与新成果,总结了华东地区中生代火山地层调查研究的新进展,论述了重新厘定中生代火山地层的大地构造意义,对目前区域地层划分对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新进展;中生代火山地层;华东地区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时经历了广泛而强烈的火山岩浆作用,形成著名的“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岩带”,总体呈NE向展布于粤、闽、浙、赣诸省,且主要集中于余姚—丽水—政和—大埔—莲花山断裂以东;其中晚中生代火山地层可分为上、下两个火山岩系,是一套中酸性-酸性占优势的高钾钙碱性组合。火山岩浆活动由南向北时代变新,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华东地区是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岩带的主体部分,自“七五”以来开展长期的调查研究,取得了系统的火山地质资料与大量的研究成果。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随着全区1:25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的进行,又取得了一批新的认识和成果。
1 华东地区中生代火山地层新认识
近年来华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区的地质调查中,火山地层划分对比取得了不少新进展,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1.1 浙江省
1.1.1 下火山岩系地层新进展
浙江省下火山岩系分布最为广泛,遍及全省,浙东称磨石山群,浙西称建德群。通过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等的综合调查研究,1:25万嵊县幅区调确定浙东磨石山群火山地层时代主体为早白垩世早期(年龄范围为137~115Ma),1:25万金华市幅区调确定浙西建德群火山地层时代归属为早白垩世早期贝利阿斯期(Berriasian)—巴雷姆期(Barremian),测得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28~135Ma、127~129Ma、117~124Ma,建德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可以类比。最近任纪舜等测得劳村组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38Ma。据此确定浙江下火山岩系时代基本属早白垩世早期,而非以往长期沿用的晚侏罗世。换言之,浙江境内普遍缺失晚侏罗世地层。
1.1.2 红层新进展
天台盆地天台群两头塘组和赤城山组红层含丰富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我们在开展1:25万嵊县幅区调时,新发现红层中夹有多层凝灰岩类,测得两头塘组下部凝灰岩和赤城山组红层上部的凝灰岩夹层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1Ma和94Ma;此外,我们(2005)还测得浙江海域富阳1井厚层红层中的晶屑凝灰岩夹层锆石SHRIMP年龄为107.5Ma,均反映浙东白垩纪红层及其恐龙蛋化石时代可能并非以往认为的属晚白垩世,而是介于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之间。
1.1.3 浙东中侏罗世地层新进展
浙东中侏罗世毛弄组迄今未有确切年龄资料。我们于2004年新测得浙江松阳毛弄组层型剖面下部酸性熔结凝灰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80±4Ma,结合生物地层资料,确认毛弄组时代并非地层清理中认为的属中侏罗世,而是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层位相当于浙东南枫坪组和浙西王沙溪组,区域上相当于闽西藩坑组和赣南菖蒲组火山岩。这是浙江省首次发现的早侏罗世火山地层,并证明浙江缺失可靠的中-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记录。
1.1.4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层厘定新进展
为配合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我们针对时代有争议的火山地层开展了年代学专题研究,测得雁荡山3个岩石单元的锆石SHRIMP年龄为97.2~105.6Ma,经区域地层对比,确认其层位应归入永康群小平田组,排除了属西山头组和/或九里坪组的可能。
1.1.5 拔茅馆头组火山岩年代新资料
谢昕(2005)测得拔茅破火山馆头组粗面岩锆石LA-ICP-MS年龄为108.8±1.6Ma,属早白垩世晚期,与以往报道的馆头组时代一致,亦说明以往测得的该火山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96.3Ma(周金城等,1994)有偏新现象。
1.1.6 下侏罗统海相地层新进展
1:5万球川镇幅和常山县幅、1:25万嵊县幅等区调项目,各自在其测区内建立了早侏罗世王沙溪组,属一套滨海相石英砂岩类,说明燕山早期海侵事件已影响到浙西一带。
1.1.7 浙江省中生代最晚期酸性岩浆活动的厘定
小雄组是浙江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地层,主要分布于小雄盆地和宁海盆地,同位素年龄为91.0±1.0Ma~91.4±0.4Ma(浙江宁波五队,1994)。我们新测得宁海小雄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90Ma,同时测得嵊州市北漳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85±0.5Ma。据此提出浙江省中生代酸性岩浆活动结束于85~90Ma。
1.2 福建省
1.2.1 南园组新进展
(1)南园组层型剖面的否定。南园组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晚中生代火山地层,占全省基岩面积40%左右,长期认为是典型晚侏罗世地层。20世纪90年代的1:5万闽侯测区区调测得原南园组层型剖面的火山岩全岩Rb-Sr年龄为125±15Ma,结合区域地层对比研究,将其层位归入早白垩世石帽山群,从而否定了南园组层型剖面,由此引起一些争议。我们与福建省地调院合作,新测得原南园组层型剖面上底部安山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02±3Ma,以确凿的证据支持该层型剖面的废弃。
(2)1:25万龙岩市幅区调项目,新测得连城赖源盆地下部一套浅灰色英安-流纹质岩石Rb-Sr等时线年龄为141.9±2.9Ma,漳平苦竹林尖盆地一套浅灰色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39.1±1.4Ma,时代属晚侏罗世,划归南园组。
(3)1:25万福州市等4幅区调项目,查明南园组第二段产Cladophlebis exiliformis(瘦小枝脉蕨),Cwpressinocladus sp.(柏型枝),Cladophlebis brqwniana,Equisetites sp.,Equisetites?sp.,Carpolithus sp.等,测得华亭北部南园组第二段Rb-Sr同位素年龄150Ma、南园组第四段Rb-Sr同位素年龄121Ma,基本确定其时代属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1.2.2 早白垩世下渡组新进展
(1)1:5万高苏坂、星村幅区调项目,在原晚侏罗世南园组中划分出下渡组,在坂头组底部与下渡组接触面上发现了铁质古风化壳,并测得下渡组球粒流纹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33.9Ma,解决了福建省西部坂头组之下、兜岭群上部的下渡组火山岩的时代争论。
(2)1:25万龙岩市幅区调项目,测得永安盆地下渡组火山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10.6±0.69Ma,属早白垩世晚期。
(3)1:25万邵武市幅区调项目,在早白垩世下渡组沉积夹层中新发现“热河球蚬”,并测得球粒流纹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7.9±2.8Ma,亦属早白垩世。
(4)1:25万福州市等4幅区调项目,初步认为福建的早白垩世圆盘组及下渡组可能覆于早白垩世小溪组之上。
1.2.3 早白垩世小溪组地层新进展
(1)1:25万福州市等4幅区调项目,在溪坪盆地发现一套属小溪组第二段的玄武岩-安山岩,喷发不整合于第一段沉积岩之上,被第三段酸性火山岩喷发不整合覆盖,可与三星桥一带的小溪组第二段对比;查明小溪组第一段产Baiera?sp.(拜拉?),Cladophlebis sp.(枝脉蕨),COniopteris sp.(锥叶蕨)Onychiopsis sp.(拟金粉蕨),Sphenopteris sp.(楔羊齿)等;测得大洋一带小溪组第三段Rb-Sr同位素年龄103.1Ma,时代属早白垩世。
1.2.4 早白垩世黄坑组地层时代新资料
谢昕等(2005)测得永泰云山黄坑组玄武岩和流纹岩之锆石LA-ICP-MS(激光探针)年龄分别为103.0±1.7Ma和101.9±1.5Ma,属早白垩世,与以往测得的同位素年龄相当。
1.2.5 早侏罗世藩坑组地层新进展
(1)1:25万厦门市、东山县幅区调项目,测得龙岩上溪柄、平和芦溪、西坑、同安白交祠等地原属晚侏罗世的火山岩之Rb-Sr等时线年龄为188±6Ma、187±2Ma,将其改划归早侏罗世藩坑组。
(2)1:25万龙岩市幅区调项目,在大田横口梨山组(J1l)之上新发现一套下部为安山岩、上部为流纹质火山岩的岩石组合,测得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178.1±3.3Ma,归属藩坑组(J1f);在漳平基泰南侧及龙岩美山等地,查明原1:5万区调中归属漳平组下段的火山岩呈喷发不整合于梨山组(J1l)之上,顶部为漳平组(J2z),其岩性底部为安山岩,上部为流纹岩,属于安山岩-流纹岩组合,测得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198.6±4.7Ma、200Ma,亦属藩坑组(J1f)。
(3)此外,我们和邓平(2004)还分别测得永定藩坑组拉斑玄武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78Ma和170±1Ma,最近Zhou et al.(2005)亦测得永定藩坑组玄武岩Re-Os等时线年龄为175.4±3.1Ma,与以往报道的年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其时代主要为早侏罗世。
1.2.6 闽东、闽西区域火山地层对比
(1)1:25万龙岩市幅区调项目,新测得屏山、倒竹洋等盆地白垩纪黄坑组、寨下组火山岩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4±9Ma、113±2Ma,与闽东石帽山群时代完全一致;查明闽西兜岭群下亚群(园盘组)可进一步划分出早侏罗世梨山组、中侏罗世漳平组和晚侏罗世长林组;上亚群下渡组可进一步划分为与东部“南园群”和石帽山群相对应的层位。结合在连城赖源盆地和漳平苦竹林尖盆地分别测得的南园组火山岩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1.9±2.9Ma和139.1±1.4Ma),进一步证明了福建东西部火山岩是同一构造应力场、同时期火山活动产物,地层、岩性及岩石组合类型相似,闽东、闽西火山地层完全可以对比。
(2)1:25万邵武市幅区调项目,将测区中生代火山岩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等共计4个火山喷发旋回,提出闽西北与闽东火山地层可基本对比。
1.2.7 闽东与浙东火山地层对比
1:25万福州市等4幅区调项目,初步厘定了测区内闽、浙两省的地层层序,认为其基本可以对比。两省中生代火山岩均显示出十分明显的旋回性,具有多旋回的沉积-喷发的特点;它们的分布则有明显的分带性,区域下火山岩系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而上火山岩系总体呈北西向或北东东向带状展布。
1.2.8 福建最晚期酸性岩浆活动的厘定
福建省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地层为石牛山组,已报道其碱长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碱长流纹岩、石英粗面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88~91Ma,39Ar-40Ar年龄为82.1Ma,侵入石牛山组火山岩的破火山口中央侵入相钾长花岗斑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88Ma(冯宗帜等,1991)。我们新测得石牛山破火山中央侵入相钾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年龄为93.8±1.3Ma,表明福建境内中生代酸性岩浆活动结束于93Ma,而以往测得的石牛山组同位素年龄有偏新现象。
1.3 江西省
1.3.1 提出余田群与武夷群火山地层不能对比
江西中生代火山岩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北相对的两个火山岩带上,即:(1)赣南的龙南—寻邬火山岩带;(2)赣中—赣东北峡江—广丰火山岩带。《江西省岩石地层》(1997)将赣南火山岩带的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主体部分(下部层位)划为余田群,峡江—广丰火山岩带的主体则归为武夷群,时代均定为晚侏罗世,两者地层相当。巫建华等(1998,1999,2002)认为,赣南及粤北相当于余田群的地层属中-上侏罗世,武夷群主体属晚侏罗世;马孝达等(1999)认为赣南余田群应归于下侏罗统;丁保良等(2000)则依据古生物资料,将赣中—赣东北相当于武夷群的地层划为下白垩统。通过野外调查,我们认为,赣东北武夷群、赣南余田群火山岩具显著不同的时代、岩石组合、岩相特征,两者不能对比。
(1)两者岩石组合不同。
余田群:主要由中基性、基性熔岩夹中酸性火山岩组成,构成典型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基性、中基性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酸性岩则以偏中性的斜长流纹岩等为主;底部发育一套正常碎屑岩,中、下部也常夹碎屑岩系,主要为灰黑色或杂色粉砂岩或砂岩、页岩等。
武夷群:以酸性火山碎屑岩系为主,夹中性或酸性熔岩,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下部或夹层沉积岩系以紫红色碎屑正常沉积或火山碎屑沉积为主。
(2)两者时代不同。
以菖蒲组为代表的余田群火山岩,形成时代主要在178~170Ma左右,其上部地层鸡笼嶂组火山岩时代在170~160Ma左右,应划归中-下侏罗统(J1-2)。
至于武夷群火山岩,以往测得的同位素年龄在140~120Ma之间。最近,我们测定了贵溪上清宫打鼓顶组层型剖面底部流纹岩的锆石SHRIMP年龄为124.7±0.8Ma,说明武夷群时代主体为早白垩世。
1.3.2 石溪组地层新进展
火把山群石溪组地层位于武夷群火山岩系之上、赣州群红色岩系之下,为一套以河流、湖泊相碎屑岩与火山碎屑岩及少量中酸性熔岩互层的地层,据其丰富的化石历来被划为早白垩世,并可与浙西横山组、浙东馆头组对比。但由于石溪组建组剖面(铅山石溪)和代表性剖面(戈阳县葛溪)的地层具有较大的差异,造成对石溪组归属有争议,主要问题是石溪组是否属于武夷群,焦点是石溪组与下伏武夷群鹅湖岭组是否为不整合接触。由于石溪组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多在135~120Ma之间,不少人倾向于认为石溪组与鹅湖岭组为整合接触。
我们于2004年5月与江西省地调院一道对赣东北地区石溪组开展了调查,在石溪组建组剖面铅山石溪(今青溪)东部崔家一带,见石溪组底部辫状河流相紫红色砂砾岩不整合在鹅湖岭组富晶屑熔结凝灰岩之上,现象十分清楚。以往之所以认为石溪组与鹅湖岭组火山岩呈整合接触,可能是因为将石溪组下部的角砾凝灰岩归为鹅湖岭组的原因,其实此角砾凝灰岩(呈灰绿色),角砾成分复杂,包括火山岩角砾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角砾等,在鹅湖岭组中很少见到。另外,此套火山岩之下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砂砾岩等,与火山岩之上的碎屑沉积也类似,故火山岩属石溪组,而不是鹅湖岭组,不存在两者整合接触的问题。
1.3.3 茅店组地层年代新资料
谢昕等(2005)测得江西广丰二渡关赣州群茅店组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流纹岩的锆石LA-ICP-MS(激光探针)年龄分别为105±5Ma和132.9±1.5Ma,与李坤英等(1989)在赣县茅店测得的茅店组玄武岩中透长石Ar-Ar年龄101.8±3Ma相符,均属早白垩世。
1.3.4 与邻区火山地层对比新进展
我们认为,从层序地层特征、火山岩组合、岩石系列和同位素年代学特征来看,赣南以菖蒲组为代表的余田群火山地层可以和闽西南藩坑组、粤东北金鸡组相对比,均以拉斑玄武岩系列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为主,夹正常碎屑沉积,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多在175Ma上下,同属中-下侏罗统。武夷群形成时代主体为早白垩世,属区域晚中生代下火山岩系,与浙闽地区下火山岩系可对比,我们新测定的打鼓顶组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为将武夷群划属下白垩统,并与浙西建德群、浙东磨石山群对比,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
1.4 江苏省、安徽省
江苏、安徽两省中生代火山岩属下扬子区火山岩带,以出现Shoshonite系列为特征,与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在岩石类型与组合上有明显区别,主要分布于北淮阳、庐枞盆地、宁芜盆地、溧水盆地、溧阳盆地等地,相对华东地区其他省区而言火山岩面积明显较少,以往已有较多调查研究,同位素年龄主要集中于106~135.6Ma,主体属早白垩世。最近张旗(2003)测得了大王山和龙王山的安粗岩锆石SHRIMP年龄,分别为127±3Ma和131±4Ma,亦表明其时代属早白垩世。这说明苏皖浙一带同样不发育早侏罗世火山地层。此外,王岳军等(2002)也测得一批下扬子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年龄,但均采用全岩K-Ar法测定,可靠性存在一定问题,在此不予置评。
2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山地层的构造意义
2.1 确定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早、晚两期火山岩浆活动的性质与构造背景明显不同,在地质调查中应注意区分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白垩纪火山地层
2002年,我们提出:
(1)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火山岩主要为拉斑系列强基性峰+弱酸性峰的双峰式组合,其中基性岩类主要起源于软流圈地幔,伴生基性超基性岩体和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后造山拉张环境,标志着印支期以来陆内挤压造山作用的结束,也是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
(2)白垩纪火山活动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拉张背景下,基性岩类起源于岩石圈地幔。构造域转换可能开始于中侏罗世(165Ma),中侏罗世区域进入活动大陆边缘挤压造山阶段,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早期碰撞俯冲所致;晚白垩世双峰式火山岩、特别是后造山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燕山期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作用的结束。
2.2 确定区域中生代时发生过3期双峰式火山岩浆活动,它们的岩浆物质来源与构造背景均有差异,野外调查中亦应注意区分不同时代与构造意义的双峰式火山地层
2003年,我们又提出,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时存在3期双峰式火山岩浆活动:第Ⅰ期主要为早侏罗世(209~170Ma);第Ⅱ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54~121Ma);第Ⅲ期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15~85Ma)。说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基本上发生于拉张构造环境中,但火山活动中止期区域却处于挤压状态。其中第Ⅰ期双峰式岩浆活动较强,属拉斑系列,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伴有较强的A型岩浆活动,标志着印支运动的终结;第Ⅱ、第Ⅲ期双峰式火成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玄武岩起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石圈地幔,其中第Ⅱ期双峰式岩浆活动较弱,偶尔伴有A型岩浆活动,而第Ⅲ期双峰式岩浆活动相当普遍,表明区域拉张作用增强,后期伴有强烈的A型岩浆活动,标志着燕山运动的结束,据此提出印支运动与燕山运动的时限为中侏罗世(170~160Ma)。
2.3 最近又进一步提出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构造域转换开始于172~167Ma,以此为时间界限,前后火山地层性质与构造属性明显有别
2005年,我们研究了东海陆架明月峰1井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时代、成因及其构造属性,测得其锆石SHRIMP年龄为167.2Ma,它们与张晓琳(2005)研究的浙江普陀山梵音洞石英闪长岩(单颗粒锆石U-Pb法年龄为171.2~171.3Ma)非常相似,均属准铝-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有高Mg#(45~50)、Sr/Y、La/Yb比值、无明显Eu和Sr负异常、强烈亏损HREE,亏损明显Nb、Ta等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与俯冲直接有关的、较高压力条件下(地壳厚度较大)、板块会聚边界附近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这与>175Ma的早侏罗世火成岩之岩石系列、岩浆物质来源与构造背景明显有别。
据此提出,中国东南部及其海域在中侏罗世(172~167Ma)开始处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也即将中生代构造域转换开始的时限进一步明确到172~167Ma之间。
3 中生代火山地层划分对比中存在的问题
3.1 陆相火山地层划分方法不统一或理念仍过于陈旧
可靠地划分陆相火山地层并进行区域性对比,一直是个难题,这是由陆相火山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即存在大的火山喷发中心(巨型火山构造)、复杂多变的火山岩相,由此产生同期异相、异期同相、相同火山岩类重复出现、不同喷发中心的火山产物相互覆盖等现象,仅据岩石地层或双重填图法的调查方法已无法准确地判别火山地层的归属,必须采用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地层(岩石)三位一体的调查思路。但目前的火山岩区地质调查中,部分还采用过去的双重填图法甚至主要依靠简单的岩石地层方法,其直接后果就是划分的地层组越来越多,无法开展区域性火山地层对比。为此,我们建议:
(1)今后在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时,在火山构造和火山岩相资料还不够充分时,地层划分宜粗不宜细,尽量少建地层组,尽可能归并地层组,以免火山地层的人为复杂化。
(2)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要紧密结合,在野外详细观察、特别是查明各火山构造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必须开展系统的岩石薄片观察,以确定火山岩相类型与组合及其空间变化,建立不同地区的火山岩相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别不同火山喷发中心或不同火山机构之间火山地层的时空关系。
3.2 某些地层组的归属问题
(1)闽东小溪组同样发育双峰式火山岩,时代为103.1Ma,则与石帽山群已基本相符,是否部分或相当多的小溪组可并入石帽山群?
(2)鸡笼嶂组地层问题。
鸡笼嶂组火山岩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46~125Ma,时代跨度较大,主体属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我们测得打鼓顶组火山岩年龄为124.6Ma,范洪海(2001)测得乐安相山鹅湖岭组流纹英安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2.6Ma,上述年龄精度都是较高的,这说明不同地区的鸡笼嶂组、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火山地层的划分对比还有进一步修正的必要。
3.3 各省之间火山地层对比问题
区域火山地层对比,比各省内部地层划分更为复杂,既涉及到不同地区地质特征的差异,还涉及到固有的认识不一、不同省份之间地质调查习惯与方法差异等问题。我们建议针对此类区域性重大地质问题,应有意识地加强专题研究,同时多熟悉相邻省区相应的地层特征与划分对比方案,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协商探讨解决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略)
New Understandings on MesozoicVolcanic Strata in Southeast China
Xing Guangfu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anjing 210016)
Abstract: Based on both 1:250000 and 1:50000 regional geologic surveys in various provinces in east China and our scientific studies, thispaper concludes new understandings of Mesozoic volcanic strata in east China, expounds tectonic significance for determination of Mesozoicvolcanic sequences, and discusses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current regional stratigraphic divisions.
Key words: New understanding; Mesozoic volcanic strata; East China
205 浏览 3 回答
324 浏览 4 回答
92 浏览 2 回答
234 浏览 4 回答
347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2 回答
177 浏览 2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
168 浏览 2 回答
326 浏览 3 回答
219 浏览 4 回答
193 浏览 2 回答
120 浏览 2 回答
173 浏览 3 回答
120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