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既是世界上首个工业化与福利国家 , 医疗卫生服务在社会政策框架中占据主导地位 , 又是最早提供医疗照顾和推进内部市场改革的国家 , 卫生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采取文献回顾和历史研究方法 , 探讨医疗卫生服务历史发展过程 , 特别是医疗体制多次重大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宝贵历史经验 , 分析社会各界激烈争论的相关卫生服务议题 , 以期对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创新提供历史借鉴和政策启示 , 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一,英国医疗卫生改革运动的历史经验
(1)健康概念与健康状况是社会建构的, 内涵外延不断扩大, 反映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深化。健康由个人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 经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完好状态, 发展到身心健康状态, 由微观健康个人发展为宏观健康社会, 由外在环境卫生发展为内在社会结构质量.
(2)疾病和病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产物, 直接起源于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 人口流动、商业交往、军事征服、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恰恰是产生和传播疾病的最主要成因。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主要来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危行为, 来源于人类文明发展方式。这既意味疾病是对人类文明状态的惩罚, 又是提高人类幸福状态和生活质量最大的动力源泉。
二,英国医疗卫生改革运动的核心争论
(1)疾病、不适、健康和医学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界定取向充满争议, 众说纷纭。在现代英语语法中, “疾病”通常是个客观的概念, 由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发热等症状, “病痛”通常是个主观概念, 是指人们所体会到的身体疼痛不适感觉, 意味病痛概念的变化。长期以来, “疾病”概念的变化多端和时代性特征主要涉及疾病概念的内涵外延和界定取向, 是从个人卫生和身体无疾病角度界定健康, 还是从社会卫生和社会结构质量角度界定健康, 20世纪前基本是从个人卫生和生理性机能失调角度界定健康, 对健康与社会关系关注不多。
(2) 医疗卫生服务侧重个人医学和治疗康复原则, 还是侧重社会医学和预防原则的争论。工业化、城市化革命和人口迅猛增长后, 医学思想和医疗技术发展最初主要是个人健康议题, 如何确定致病原因、缓解病人病痛, 治疗疾病和降低死亡率成为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 工厂、学校、军队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状况恶劣, 烈性传染性疾病肆虐横行和惊人的死亡率, 特别是“传染”理论和细菌、病毒等病因学理论发现引起人们更多关注社会群体的健康状况, 环境卫生、公共卫生、工厂卫生、学校卫生和军队卫生等群体取向医学应运而生, 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 群体医学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 医学社会化和生活医学化成为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