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望。他们既然能发布顶尖的论文,就说明他们现在有一定的实力去争夺一下这个地位。
11版已经评完,现在正在征订中,等他们卖出去一部分书后,才会正式公布具体目录因为以前每届都是4年评一次,所以大家都习惯性的称之为12核心这只是北大核心评选机构,换了一个名字而已,按照以前的习惯来说,应该是叫12核心,但是评选机构称之为11核心,所以真正的名字就是11版核心了。还有一个,就是08核心公布的比较晚,当时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次应该是为了避免以前的事情,所以他们提前评选核心,说实话,这样做,要比上一次,强多了
北京大学在学术方面的声誉由一连串令人自豪的科学成就赢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北大参与完成;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北大产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北大设计;锑、铕、铈原子量的国际标准在北大测定。2014年,北京大学科研经费到款6亿(不含医学部);2013年科研经费到款73亿。 2009-2013年北京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一览表 年份获批项目数获批总经费(亿元)7信息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汇总 自然科学研究 “十五”期间,北京大学共获得1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共有10篇论文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其中,王诗宬院士主持的“三维流行拓扑性质的研究”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45分钟特邀报告;杨应昌院士主持的“氮的间隙原子效应及新型磁性材料研究”在2004年被评为中国稀土领域十大科技成就之首;医学部尚永丰教授对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于2005、2006年先后在Nature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发表。环境学院方精云院士关于中国森林植被是一个重要“碳汇”的研究结论被Science评论员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被Nature评述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在高技术应用领域,中校微机电系统研究群体突破了一批关键工艺,首次在国内开发成功MEMS芯片的批量制造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aN基短波长激光器,使中国氮化镓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掌握相关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关于CO分离技术这一独特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医学部细胞免疫实验室研制的肿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通过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评定,获得了新药临床研究批文;中校自主研发的北大众志-863CPU的系统芯片和网络计算机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应用示范。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有25位中青年学者入选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5名学者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揭示着北大人文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勃勃生机。 馆藏资源 北京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是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截止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学术期刊 北大所发行的部分学术期刊,是中国大陆当中,少有的获得国际知名的大学所认可、具品级的学术期刊,而一些知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亦有与北大合作共同发行期刊。北京大学学术期刊一览表 序号期刊名统一刊号 创刊时间 出版周期 编辑部主编备注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2442/N1955年双月刊学报编辑部赵光达 2《数学进展》CN 11-23121955年双月刊数学科学学院丁伟岳 3《物理化学学报》11-1892/O61985年月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唐有祺SCI4《大学化学》CN11-1815/O61986年双月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段联运 5《地学前缘》CN 11-3370/P1994年双月刊地大、北大翟裕生联办6《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1561/C1955年双月刊学报编辑部程郁缀CSSCI7《中外法学》11-2447/D1978年双月刊法学院贺卫方CSSCI8《经济科学》11-1564/F1979年双月刊经济学院刘伟CSSCI9《国外文学》11-1562/I1981年季刊外国语学院季羡林CSSCI10《国际政治研究》11-4782/D1980年季刊国际关系学院梁守德CSSCI11《大学图书馆学报》11-2952/G21981年双月刊图书馆朱 强CSSCI12《市场与人口分析》11-3601/F1994年双月刊人口研究所郑晓瑛CSSCI1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11-4848/G42003年季刊教育学院汪永铨 14《南亚研究》11-1306/C1978年半年南亚文化研究所孙培钧CSSCI15《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1985年 研究生院蔡桂生
要是你知道文献的具体期刊的话,直接进入期刊主页能看到最新的影响因子,想看当年的话到这个网站查询,这里面有以前年代的影响因子并且能看到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图,如果想查一个专业所有期刊的影响因子的话,建议到web of science里查询,希望给你带来帮助
信息检索是学习如何通过网络来找到你想要的。如文献检索一般都在“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各个网站搜索,要想知道有关检索的一些问题,你可以看看这个网站作为参考。
已经出了,可以打北京大学文献计量中心电话查询:62753195 或者:62755595-110邮箱 : 参考链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征订通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目前正在征订。订单下载网址 。咨询电话:010-62753195,62755595-110近期常有读者就《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各种问题提出咨询。我们特作以下简单说明: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六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第七版(2014年版)于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成果从未在网上发布,目前网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都不是本项目组发布的。2、关于“有效期”问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只是一个科研课题成果,根据期刊的动态发展变化特点定期更新,主要目的是为图书情报部门期刊采购、典藏、导读等工作提供参考,不是学术评价标准,也不具备任何法律和行政效力,不存在“有效期”的说法,如何使用,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在确定所谓“有效期”的问题上,考虑到本书出版与印制时间及作者投稿到期刊出版之间的时间差等问题,建议使用单位不要采取以《总览》出版年月为界一刀切的做法。3、北京大学图书馆受北京大学出版社委托,代为发行部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从未与其他任何单位有过合作销售关系,也从不进行任何电话销售,更不会提前向用户寄书和发票要求购买,此类行为均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无关。如果用户发现类似欺诈行为或犯罪线索,请及时向北京大学出版社举报,以便出版社将信息反馈给公安机关,尽早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举报电话:出版社 010-6275202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2015年8月参考链接:
发明专利年费的数额与发明创造本身的价值大小无关,与缴纳年费的年度以及缓减有关。发明专利年费的数额随保护时间的延续而递增,实行递进制。例如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第一至第三年的年费为每年900元,第四至第六年为每年1200元,第七至第就年为每年2000元,第十至第十二年为每年4000元。年费的数额,应当根据授予专利权的“当年”是整个专利权期限的第几年来确定。例如,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日为2000年3月1日,授权日2001年5月 1日,那么在被授予专利权的时候应当缴纳的是第二年的年费,而不是第一年的年费。次年缴纳的是第三年的年费,依此类推。还有,专利费用交纳还与专利费用减缴有关。
的确是这样的,可能就是因为我国人民一直都非常注重发明创造,所以才能够有这样多的专利。
分公司和个人,第一年包含登记费及印花税等公司要交805,个人是295,以后每年公司年费600,个人
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尽管新冠病毒肆虐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但2020年通过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了4%,达到59万件,中国蝉联第一。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提交了68720件专利申请,比2019年增长了1%,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二年在该榜单排名第一;美国排名第二,专利申请量为59230件,同比增长3%;其次是日本(50520件,-1%)、韩国(20060件,+2%)和德国(18643件,-7%)。 除了前五名外,其他增长强劲的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956件,+2%)、马来西亚(255件,+2%)、智利(262件,+0%)、新加坡(1278件,+9%)和巴西(697件,+4%)。
周刊,每个星期一刊,一年共51刊
scientist,科学家
对
一个月~!人的被封号~!~!!
GoingPub 最新SCI期刊查询及分析系统(2018-2019年)整理了最新SCI收录的详细信息,分属领域,研究方向,中科院SCI期刊分区等。可在这查 /journal/
什么是科学?这不完全是个定义的问题,还需要看大家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意味下使用这个词的。 比如: 课本里说:科学的人生观。 新闻里说:科学的发展观。 论坛里说:中医是科学吗? 健康讲座:大蒜防癌科学吗? 总结一下,在这几个例子中,科学指的是:可以信赖的意思。如果作一个替换的话就是: 要相信科学,反对伪科学。 要相信组织,反对个人主义。 要相信上帝,反对异端。 由以上例子可见,大众最关心的并不是科学的定义和标准,而往往是科学这个标签----一个可以信赖的标签。但这个标签在中国并非自古就有,而是来自西方,科学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先引入的重要概念之一,另一个则是民主。 II科学的定义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概念,中国古代有\textbf{道},有\textbf{理},但和科学不是一个概念。为了讨论科学的定义,先来看一下在西方语言中的科学。 在拉丁语中,作: Scientia,词根Scire,是学或知的意思,即学问或知识的意思, 它又来自于scio,意思是"我知道"。印欧语系中其根源指的是区别或分隔,同梵语中的chyati ,切开,希腊语 schizein,劈开,拉丁语scindere,劈开,都有亲缘关系。从中世纪到启蒙时期,科学指的是任何系统化的或记录下来的知识。因此,当时它也同哲学一样有非常宽泛的含义。在某些语言中,比如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以及意大利语中,指代科学的那个词现在仍有这个含义。 在英语中,作:Science,一般指自然科学,即 Natural Science;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Sense有感觉、感知的意思,即人有通过感官获得经验的能力,在感官经验基础上的系统知识和判断能力则为科学。 在德语中,作:Wissenschaft,指一切有系统的学问,即除自然科学外,一般还包括历史学、语言学及哲学等。可见德语中讲到科学,比英语中讲到科学,其涵义要更为广泛,这与英、德两个民族不同的学术研究传统也是吻合的。英国人是实用主义的,更强调经验和经验科学(对应自然科学),而德国人则更强调综合,强调自上而下统一的知识体系。 WC 丹皮尔在其著作《科学史》绪论中给科学下了这样的定义:科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 这样的定义可能是富有启发的,但暂时并无多大用处。因为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现象,什么是理性等。 最后,我们再看看中文,科学是被写成了科+学,科的意思是分类的意思,如我们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门、纲、目、科。而学自然是学问,知识的意思。另外在汉语中,还有所谓科举的概念,即通过某种选拔性考试,向国家或皇帝选拔人才的意思,科举有很强的实用或功利的色彩。因此纯粹看科学的中文字面意思,我们可理解为:分门别类的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和学问。 III科学的领域 我们也可通过今天我们所认为一定属于科学的典型学科中来概括科学的特征。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属于科学。即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眼、耳、鼻、手等)直接经验到的,这与英语中关于Science的定义一致,即科学狭义地指自然科学。 我们为什么倾向于不把数学包括在科学的领域中,是因为数学讨论的是纯粹形式的问题,不与任何具体现象有关。当然,如果我们考察数学产生的历史过程,我们会认为经验仍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数学一旦形成严格体系,即与经验无关,而导致数学出现的各种经验可看作是促使数学产生的楼梯,在上楼前,楼梯是有用的,一旦已经上了楼,楼梯则成为多余的东西。
根据不同的杂志的具体要求而定。一般国内期刊上综述类文章20-30篇参考文献居多,如果作者的文章原创度相当高,参考文献不超过10条为好,参考文献数量太多,可能显得很啰嗦,也可能受到部分期刊版面的限制,不同单位对参考文献的要求也会不同,比如有些院校的毕业论文要求20篇参考文献,其中不少于7篇外文文献等
间隔发表和在不同期刊上发表比较好哦论文发表咨询 点我头像找到我
“science”的音标是 ['saɪəns],按音标读。释义: 科学;技术;学科;理科。相关词组:political science [社科] 政治学 ; 政治科学 ; 政治 ; 政治系natural science [科技] 自然科学 ; 理学 ; 博物 ; 理论科学archival science 档案学 ; 档案科学 ; 档案学研究Christian Science 基督科学教会 ; 基督教科学派 ; 基督教科学会 ; 基督科学会planetary science [天] 行星科学相关句子:She specializes in computer 她专攻计算机科学。H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他养成了对科学的兴趣。Wars stunte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the 战争使世界的科学发展受到了抑制。The book stands out as one of the notable landmarks in the progress of modern 这部著作是现代科学发展史上著名的里程碑之一。We must achieve mod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therwise we will lag behind 我们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否则我们要落后于其他国家。
《Nature》《Science》《PNAS》《JAMA》这些都是国际顶级刊物 但就《Nature》《Science》来说,他们是综合性刊物,更偏向通俗类科普读物;而子刊是更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其中《Nature》是私人商业集团管理,《Science》是公益性的学会管理。就现在来讲,通过IF比较,某些子刊类的review甚至高于主刊,但综合来看,其实还是主刊更有影响力,毕竟刊登的是多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20分以上的期刊,很难说谁比谁强,但Nature比其子刊难发是不争的事实,靠砸钱也许你能发个nature子刊(比如nature genetics),但是却发不了nature。同一篇文章是可能在其主刊和子刊以相同的名称发表的,因为《Nature》《Science》的出版周期很短,一周一刊,他会尽快的将研究成果展现出来,然后进一步通过子刊来深入介绍。 还是不要想太多,一周一刊,前几年国内一年也就基本是100篇一下,研究生阶段看看就行,多学习,想法在这上面,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