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是理工类核心期刊,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发一篇核心期刊是非常难的,对于一个研究生3年能发16篇,西安交大直接破格授予他博士学位也不过分。
因为英文期刊更有影响力。受科学家关注度较高的期刊几乎都是英文期刊,所以发表在英文期刊才更有反响。
李大钊。该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别作了阐述。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檄告举世的劳工阶级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文章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该文章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论文。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艰难环境中,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每天一定花一个小时给写论文,踏踏实实地努力,这不是啥日本精神,而是基于合理的理由提出的建议。其理由有二:①不忘每天考虑一个小时的论文,那心里就明白自己该做啥了,忘记的可能性大减。而反过来一个星期不写,“我擦,啥来着?”估计就在所难免,想起来还得花时间。。。②提高集中力写论文是个逻辑性地将事情加以处理的工作,为此,不可缺乏集中力。写论文的大敌就是烦躁、不安。只要有“每天都在搞”的自负,那精神上的压力也就相应减少了,就算听说别人以神一般的速度进展研究,也不用一喜一忧,能够集中精力在自己的论文上。每天一个小时集中注意于论文的人,虽然可能一周之内写不出稿子,但只要几个月,就能写得完。别看“好几个月”好像很长,但要是坚持下去,一年写一篇到两篇论文也是可能的。有没有这个践行能力和坚持的意志力,将直接表现在一年后、五年后的差异之中。
您要发吗?我帮您发表的。
一篇。现在越来越多刊物规定一个作者一年内只能发一篇论文,当然有的刊物也不是绝对的规定。好刊物一年只能发一篇。写一篇好文章至少需要一个月,修改需要2周左右,投稿到录用大概需要3~6个月,录用到刊出来又至少需要3个月。
第十三条 课程要求 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学术活动)并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后取得规定的学分。 第十四条 学术水平 学位申请人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 在本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十五条发表论文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在学位论文预答辩之前,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而且:(一) 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是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我校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二)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大连理工大学。(三)我校根据学科门类分为以下三类:1) 理科类学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为SC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2)工科类学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为SCI或E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3)人文、经管、建筑类学科各专业必须在本学科指定的核心期刊(由各分学位委员会指定并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学位办备案)上发表二篇学术论文和一篇外文期刊或外文会议论文。(四)各门类学科的博士学位申请人在本学科指定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外一流期刊(由各分学位委员会指定并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学位办备案)上发表一篇文章等同于本学科发表论文要求。(五)在我校主办的同一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只以该期刊一篇论文计。(六)各院系可以根据本院系的情况制订高于本细则的标准。各个院系制订的标准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备案,具体实施由各个院系审查、学位办复核。 第十六条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一) 学位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有理论意义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实践价值。 (二) 对学位论文所述及的各个问题反映出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 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本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四) 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论文内容和书写格式的具体要求, 参见附件3。 各院、系可参考上述要求,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提出本学科、专业学位论文的具体学术标准。第十七条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通过预答辩后方可印送有关单位同行专家评阅和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博士生要在预答辩前向所在学科点点长提交如下材料申请预答辩:①打印的学位论文初稿②《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③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原件。(二)各学科点点长根据博士生提交的材料拟订预答辩小组名单,预答辩小组至少由三名本领域的专家组成(不含指导教师),其中至少两人为博士生导师。博士生把论文初稿在预答辩前一周送交预答辩小组的老师进行评阅。(三)预答辩小组老师对学位论文初稿进行审阅,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以及学位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及创新点摘要等做出评价,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并记录在《博士学位论文初稿评审表》中。(四)博士生预答辩通过后应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修改稿经预答辩小组组长和学科点点长确认后到研究生院申请送校外专家评审。第十八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 (一)博士生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后,再将学位论文和创新点摘要(编号逐条简述)、《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原件、《导师提议明审评阅人名单(不少于六人,一个单位不多于两人)》交各院系的研究生教学秘书,由研究生教学秘书整理后交各学科点点长;(二)学科点点长可以根据情况对导师提议的明审专家名单进行调整和补充,提出三位明审专家;(三)研究生教学秘书将上述材料一并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审批,学位办公室可根据情况对学位论文评阅人进行调整,确定三位明审专家,并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两位盲审专家。(四)五份学位论文评阅书(以下简称评阅书)由研究生院学位办直接寄给评审专家,评阅时间约为四十个工作日,评阅书寄回学位办登记,并由学位办及时把回收的评阅意见反馈给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五份评阅书需全部收回,如不够份数要及时补寄。 第十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本细则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规定,结合培养计划对答辩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学位办主任根据五份评阅书的评阅意见做出是否同意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决定。(一)五份评阅书的评阅意见全部为同意答辩的可以申请答辩;(二)如果评阅意见为修改后答辩,则研究生需根据评阅意见认真修改,然后由相关学科点组织专家对修改后的论文进行评估和认定, 给出书面意见以及是否同意答辩的决定;(三)如果有一份评阅意见为修改后再审,则研究生需根据评阅意见认真修改后送原评审专家再审。再审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再审后仍为否定意见的,博士生要在收到意见后的三个月以上,一年以内对博士论文进行认真修改,重新预答辩和送审;(四)如果两份以上的评阅意见为否定,则本次申请无效, 申请人需在收到意见后的三个月以上,一年以内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 重新申请预答辩和送审。(五)如果研究生和导师认为外审的否定意见属于学术观点之争,可以提出复议申请。校学位委员会将组成由相近学科点点长为组长的复议小组,由复议小组就是否是学术观点之争给出书面意见。如果复议小组认为是学术观点之争,则需再进行送审,送审原则是:有一份否定意见需再送两份论文外审。 如果复议小组认为不是学术观点之争,则需按第十九条(三),(四)条款执行。(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接受学位申请或取消申请学位资格: 未达到本细则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规定者; 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行为者。 第二十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应占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应包括两名非本院、系与博士论文课题相近研究领域的博士生导师,必须有申请人所在院、系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以及预答辩小组的成员,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博士生导师)或相当职称的人员担任。 (二)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后,由申请人的指导教师提议,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五至七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学位办主任审核签字,获准答辩。(三)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由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相当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协助组织答辩事宜。 (四)博士学位申请人须在答辩前五天把学位论文送交每位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成员预先审阅。(五)博士学位申请人须在答辩前以公开方式将答辩题目、时间、地点等答辩信息提前公告。(六)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按答辩程序(参见附件4)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根据学位论文的水平(包括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和对学位论文创新点评价)和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做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院系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应有记录。 (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的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而且申请人又尚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的,可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若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后仍不合格者,以后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二十一条 内部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当公开举行。如果论文涉及国防、军事或国家机密,或由于技术秘密等原因,需要进行内部答辩的博士生,须填写学位论文内部答辩申请表报研究生院审批,按《大连理工大学关于涉密研究生保密管理办法》执行。 对进行内部答辩的论文,由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共同协商提出五名专家,匿名评阅,评阅意见密封返回研究生院学位办。五名论文评阅人的评阅意见一致通过,则由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内部答辩;若有一份否定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重新修改论文,半年后再次向研究生院提出评阅申请。第二十二条 如果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时未满足发表论文要求,但满足其他毕业条件,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以先予以毕业,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博士生毕业两年内,满足上述发表论文要求后,由本人提出申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再审议其学位。博士生毕业两年后仍未达到授予博士学位所要求的发表论文要求的,校学位委员会原则上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二十三条 对于在校学位委员会会议上没有通过授予博士学位的申请者,校学位委员会可以在当次学位会以后的一年内再受理一次其学位申请,但是需重新进行预答辩、外审和答辩。如果第二次在校学位委员会上仍然没有通过,校学位委员会将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作为一个科学家,谁不愿意在自己的简历中添上一两篇NATURE或SCIENCE的文章?任何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科学家,谁不希望自己的研究小组能够每年发表一两篇NATURE或SCIENCE的文章?可有任何一个博士后,一位从事实验研究的博士后,未曾梦想过自己能够递出一份简历,上面有着三篇自己作为第一作者的NATURE或SCIENCE的文章? 德国物理学家、BELL实验室的博士后J H SCHON,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表了十五、六篇第一作者的NATURE或SCIENCE的文章,您会是什么反应?平均下来大概一个半月一篇,不知羡煞多少同仁。以下为其在两年之内发表在顶级期刊的文章:1: Schon JH, Meng H, Bao Zion: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organic field-effect N 2001 Nov 22;414(6862): 2:Schon JH, Dorget M, Beuran FC, Zu XZ, Arushanov E, Deville Cavellin C, Lagues MSuperconductivity in CaCuO2 as a result of field-effect N 2001 Nov 22;414(6862):434-3:Schon JH, Meng H, Bao ZField-Effect Modulation of the Conductance of Single MS 2001 Nov 8 [epub ahead of print]4:Schon JH, Kloc C, Siegrist T, Steigerwald M, Svensson C, Batlogg BSuperconductivity in single crystals of the fullerene CN 2001 Oct 25;413(6858):831-5:Schon JH, Meng H, Bao ZSelf-assembled monolayer organic field-effect N 2001 Oct 18;413(6857):713-6:Schon JH, Dorget M, Beuran FC, Xu XZ, Arushanov E, Lagues M,Deville Cavellin CField-induced superconductivity in a spin-ladder S 2001 Sep 28;293(5539):2430-7:Schon JH, Kloc C, Batlogg B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lattice-expanded CS 2001 Sep 28;293(5539):2432-8:Siegrist T, Kloc C, Schon JH, Batlogg B, Haddon RC, Berg S,Thomas GAEnhanced Physical Properties in a Pentacene PAngew Chem Int Ed E 2001 May 4;40(9):1732-9: Schon JH, Kloc C, Batlogg BUniversal crossover from band to hopping conduction in molecular organic Phys Rev L 2001 Apr 23;86(17):3843-10:Schon JH, Kloc C, Hwang HY, Batlogg BJosephson junctions with tunable weak S 2001 Apr 13;292(5515):252-11:Schon JH, Dodabalapur A, Bao Z, Kloc C, Schenker O, Batlogg BGate-induced superconductivity in a solution-processed organic polymer N 2001 Mar 8;410(6825):189-12:Lee M, Schon JH, Kloc C, Batlogg BElectron-phonon coupling spectrum in photodoped pentacene Phys Rev L 2001 Jan 29;86(5):862-13:Schon JH, Kloc C, Batlogg BSuperconductivity at 52 K in hole-doped CN 2000 Nov 30;408(6812):549-14:Schon JH, Dodabalapur A, Kloc C, Batlogg BA light-emitting field-effect S 2000 Nov 3;290(5493):963-15:Schon JH, Kloc C, Batlogg BSuperconductivity in molecular crystals induced by charge N 2000 Aug 17;406(6797):702-16: Schon JH, Kloc C, Dodabalapur A, Batlogg BAn organic solid state injection S 2000 Jul 28;289(5479):599-17:Schon JH, Kloc C, Batlogg B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 in organic molecular S 2000 Jun 30;288(5475):2339-18:Schon JH, Kloc C, Haddon RC, Batlogg BA superconducting field-effect S 2000 Apr 28;288(5466):656-19:Schon JH, Berg S, Kloc C, Batlogg BAmbipolar pentac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nd S 2000 Feb 11;287(5455):1022-20: Schon JH, Kloc C, Bucher E, Batlogg BEfficient organic photovoltaic diodes based on doped N 2000 Jan 27;403(6768):408-
SCI(ScienceCitation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肠常斑端职得办全暴户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现在我国的科研水平在全世界来说还是处在优秀的位置上,但是目前还不是第一名,希望越来越好。
据统计专利每天的注册量是一万件,自己算算一年是多少
说明中国是非常注重公司企业文化发展的,也在大力的提倡个人公司的这种情况发展。
一位常年在外企工作的台湾人,为何会专注于中国内地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利用大量闲暇时间志愿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与呼?这一疑问,常年伴随资深外企法律顾问张为安左右,对此,他的回答往往是,“看着知识产权环境的一步一步完善,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生于台湾的张为安祖籍江苏,1998年到内地工作,先后在美国强生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外企工作,现任美商L Brands I董事长特别顾问。长期担任企业法务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大量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在中国内地工作的经历也让他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十分了解。1998年,为了在知识产权领域成为中国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张为安等外企人士创设中华反假冒联盟,加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后,更名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下称“品保委”),于2000年3月正式成立,发展至今,会员单位由初始的28家增至190多家。作为品保委履职时间最长的主席,张为安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奔走游说,2000年至2014年期间,他曾针对完善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执法环境,多次当面及书面向中国国务院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及建议,数次获得国务院领导肯定。他的法律修改建议曾被写入中国《产品质量法》、《商标法》、《专利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1月16日下午,张为安和品保委团队到刚刚成立不久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参观交流,在互联网法院一个高科技的签名系统上,张为安留下“人性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知识产权保障的又一大进步”22字,永久保存在互联网法院的展示系统里。可以说,在中国大陆工作20余年的张为安,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新月异。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创设,又将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添砖加瓦。1月16日,我们在互联网法院里对张为安进行了专访,谈了谈他心中的中国知识产权变化。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记者:请问您和品保委团队今天到互联网法院进行哪些沟通?您认为互联网法院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对此有什么新的期待?张为安: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访问,十几、二十年前中国巨量的手机用户数量曾经让西方国家惊讶,如今,我们互联网网民的数量也让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感到惊讶。随着互联网商务活动以及文化传播的增加,纠纷也会逐渐增多。互联网法院对于净化网络空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在互联网法院去年9月份成立的时候,我就非常期待能够和品保委同事一起来拜访互联网法院。我们今天来参观后,有一点儿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年轻的法官使用高科技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便民利民的目标确实让我们非常敬佩。对于互联网中侵权尤其侵犯著作权而言,互联网法院将发挥很大作用。侵权作品传播速度很快,范围也广。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法院及时进行维权,对权利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措施。记者:您一直积极参政议政,对中国《产品质量保护法》、《商标法》等法律的修改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文件据说被您保存在几十个大箱子中,其中还包括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所听取的报告、国务院的反馈等,后来您又参与创设了品保委,作为一名外企人士,为什么积极参与中国的知识产权工作,纳言进谏?张为安:我是在台湾出生长大的,我的父母亲都是江苏人,在上海结婚,因为历史的因素他们到了台湾。我一直很想回家乡来看看,我很高兴我能够有这个机会回到大陆来工作。我在1998年1月1日正式回到内地来工作,在美国强生公司总部法律顾问室工作。当时,我服务这家公司的假冒商品充斥,导致这家公司人员流失15%,销售丢了70%,生产班次从一周21班减到5班,到最后全面停工。全球董事长给我们指示,6个月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关厂撤资。所以当时我觉得我一定要到制假现场去看看,到底发生什么情况。到了现场我明白了,现场有许多的蛛丝马迹,行政执法部门因为没有侦查权,所以像救火队一样疲于奔命。通过到现场第一线,我们看到、听到收集回来的蛛丝马迹,经过分析,逐渐能够锁定目标,再把这个线索提供给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布控,最终找出幕后操控的黑手,我把这个过程叫做找出纵火犯。再经过司法的审判,我们完善自己内部管理流程,从采购材料到产品销售到送达到消费者的手中,这个流程中有时有漏洞,把流程再补上,这个工作叫防火。到第一线,我体会到什么是救火、找出纵火犯以及防火,权利人流程的完善、公安机关有效的刑事侦查、行政的查处,三者并重。在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我看到执法人员骑着脚踏车追制假者的卡车,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一幕你无法体会到在一些资源不足的地方,执法人员辛苦的程度。有了现场一线的经验,接了地气,我才能够在几次向国家领导人,尤其是向吴仪副总理(时任)汇报的时候能够把问题说透,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她(吴仪)说品保委很好,是她的得力助手。这样子的激励,让我更积极地投入。2004年时,我预期我们国家一定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因此与志同道合的品保委同事们致力于将品保委从一个反假冒商标的机构转型成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机构。由内而外愈发重视知识产权记者:您在中国内地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已有20年左右,可以说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就您的切身感受而言,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哪些变化让您印象深刻?张为安:这20年,中国高层对知识产权保护愈发重视,这种重视并非来自于外商权利人施加的压力,而是源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执法部门都积极支持权利人,权利人也不只是外资企业,还包括内资企业。所以,这种变化以及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建设、素质提升、包括运用科技的能力,都让我感到非常佩服。知识产权侵权已从过去单纯的商标领域慢慢发展到技术领域。我看到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我们的政策制定者、高级别的官员,对知识产权保护是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法官的素质也在大幅度提升,从1998年我来内地到现在,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素质大幅提升。我讲的素质提升,不单单是他们专业知识的强化,他们的国际阅历也在增加,他们在一些国际司法研讨会上,能够有很多很高端的经验知识分享。越来越多的外商在中国提起专利侵权的诉讼,我相信这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法院审理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信心是逐渐加强的。我曾经听品保委的会员谈到,他们选择在中国起诉专利侵权的案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审判的时间比在母国要快得多。而且他们对于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法官的专业度和信任度,都有所提升。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品保委)和警方的合作也非常紧密。我们和公安部经侦局有年度的论坛,在论坛上,我们分享国际经验,他们(公安部)也告诉我们他们最新的举措。我们还通过公安部和地方公安签订合作备忘录,深化双方在地方上的合作。品保委与海关也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此外,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与制售伪劣商品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与品保委交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在任何一个国家见不到的。记者: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不仅建立起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入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俨然成为一个知识产权大国。您曾长年在外企工作,这些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在国际上留下的是什么印象?是否和我们对自身的认知相同?张为安:我觉得我们国家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国外的主流媒体可能未必知道,未必报道。但是我们品保委是一个国际社会的桥梁,我们讲真话,做得不好的、有待改进的,我们从来不怯于向我们的政府领导反映。政府做得好的,我们也绝对不吝于在国际场合公开宣传。绝大多数的企业,甚至于外国的官员,他们关注的还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真实情况。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品保委的同事越来越多地出席国际场合,他们希望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到国际场合来说。有时候,对于我们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尚不足之处,他们也必须坦白地告诉他公司的同事,坦白地告诉我们中方的官员。过去,中方官员可能觉得你怎么老挑我们刺,现在不会了,他们也会认为我们立场是客观公道的,根据事实讲话,有问题大家就想办法改善。我出席的国际高层论坛研讨会非常多,基本上当他们谈到打击假冒贸易,只要是和中国执法部门合作过的,对于中国海关、警方的评价都是相当不错的。甚至于他们和一些执法部门合作过之后,他们说中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超他们的想象。(作者/展彦时)
我觉得这是值得,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新的技术发展
当地时间3月2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称,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通过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仍然保持持续增长。继201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通过产权组织提交国际专利申请最大来源国以后,2020年中国继续领跑全球专利申请量。 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增长4%,达到59万件申请,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数量。中国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以68720件稳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位居三四五位。报告数据反映了全球创新新趋势,亚洲国家和地区10年间专利申请量占比从7%升至7%。201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来源国。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网帮企智服(重庆)为您解答。
对于专利问题,我觉得还是得先树立起专利的意识。没有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又怎么可能真正在政策上落实它呢?中国向来就不是一个注重专利的国家,因为我们不是依靠发明起步,而是生产,因此我们中国制造是我们的标志。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侵权的行为,但是作为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的我们并没有感到多不妥,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无偿去获得这些东西和或者服务。就拿最常见的例子,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人家卖盗版书籍,可能有些长见的人就知道这是侵权的,但是学生们可就很欢乐地就买了几本,有谁会觉得奇怪吗?有谁会去举报吗?没有。而且说句昧良心的话,这些盗版确确实实让我们花少钱却享受到一定的物质,这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但是如果你是版权专利的享有者的话,这些盗版分分钟会让你吃大亏,当年香港电影的没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盗版碟片的出现,很多电影人甚至没工开,只能混吃等死。香港电影《电影鸭》便生动幽默地反映了当时香港电影的情况。另外还有书籍的版权问题,如果你喜欢一个作者,但你却贪便宜买了盗版书,这并不是爱这个作者,更甚者是在害作者,郭敬明也曾表示由于盗版书籍猖獗,他当时作为当红作家,其实收入很多也被盗版给吞掉了。所以,对于这样的群体来说,专利可能是他们脑力成果的最大保障了。但是可惜我们国家目前在这方面还是力不从心,因为一开始就不重视,导致现在要来抓其实很难了,网络上难道不是侵权的重灾区吗?但是国家能一一抓吗?这要抓起来那还得了,而且也不是一句抓一句整顿就能轻松实现的,要不然某网盘和某分享就不会直接就取消掉了。不过退一步讲,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真的严抓和建立起专利制度,恐怕我们的老百姓很多东西都难以消费得起吧,大家知道在国外买书是很贵的。专利申请量高质低没关系,主要是要把这个意识培养起来吧。
(一)申请费 : 500元(二)专利登记、印刷费、印花税: 205元(三) 年费:第 1-3年 600元/年第4-5年 900元/年第6-8年 1200元/年第9-10年 2000元/年
一位常年在外企工作的台湾人,为何会专注于中国内地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利用大量闲暇时间志愿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与呼?这一疑问,常年伴随资深外企法律顾问张为安左右,对此,他的回答往往是,“看着知识产权环境的一步一步完善,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生于台湾的张为安祖籍江苏,1998年到内地工作,先后在美国强生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外企工作,现任美商L Brands I董事长特别顾问。长期担任企业法务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大量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在中国内地工作的经历也让他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十分了解。1998年,为了在知识产权领域成为中国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张为安等外企人士创设中华反假冒联盟,加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后,更名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下称“品保委”),于2000年3月正式成立,发展至今,会员单位由初始的28家增至190多家。作为品保委履职时间最长的主席,张为安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奔走游说,2000年至2014年期间,他曾针对完善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执法环境,多次当面及书面向中国国务院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及建议,数次获得国务院领导肯定。他的法律修改建议曾被写入中国《产品质量法》、《商标法》、《专利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1月16日下午,张为安和品保委团队到刚刚成立不久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参观交流,在互联网法院一个高科技的签名系统上,张为安留下“人性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知识产权保障的又一大进步”22字,永久保存在互联网法院的展示系统里。可以说,在中国大陆工作20余年的张为安,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新月异。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创设,又将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添砖加瓦。1月16日,我们在互联网法院里对张为安进行了专访,谈了谈他心中的中国知识产权变化。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记者:请问您和品保委团队今天到互联网法院进行哪些沟通?您认为互联网法院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对此有什么新的期待?张为安: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访问,十几、二十年前中国巨量的手机用户数量曾经让西方国家惊讶,如今,我们互联网网民的数量也让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感到惊讶。随着互联网商务活动以及文化传播的增加,纠纷也会逐渐增多。互联网法院对于净化网络空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在互联网法院去年9月份成立的时候,我就非常期待能够和品保委同事一起来拜访互联网法院。我们今天来参观后,有一点儿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年轻的法官使用高科技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便民利民的目标确实让我们非常敬佩。对于互联网中侵权尤其侵犯著作权而言,互联网法院将发挥很大作用。侵权作品传播速度很快,范围也广。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法院及时进行维权,对权利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措施。记者:您一直积极参政议政,对中国《产品质量保护法》、《商标法》等法律的修改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文件据说被您保存在几十个大箱子中,其中还包括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所听取的报告、国务院的反馈等,后来您又参与创设了品保委,作为一名外企人士,为什么积极参与中国的知识产权工作,纳言进谏?张为安:我是在台湾出生长大的,我的父母亲都是江苏人,在上海结婚,因为历史的因素他们到了台湾。我一直很想回家乡来看看,我很高兴我能够有这个机会回到大陆来工作。我在1998年1月1日正式回到内地来工作,在美国强生公司总部法律顾问室工作。当时,我服务这家公司的假冒商品充斥,导致这家公司人员流失15%,销售丢了70%,生产班次从一周21班减到5班,到最后全面停工。全球董事长给我们指示,6个月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关厂撤资。所以当时我觉得我一定要到制假现场去看看,到底发生什么情况。到了现场我明白了,现场有许多的蛛丝马迹,行政执法部门因为没有侦查权,所以像救火队一样疲于奔命。通过到现场第一线,我们看到、听到收集回来的蛛丝马迹,经过分析,逐渐能够锁定目标,再把这个线索提供给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布控,最终找出幕后操控的黑手,我把这个过程叫做找出纵火犯。再经过司法的审判,我们完善自己内部管理流程,从采购材料到产品销售到送达到消费者的手中,这个流程中有时有漏洞,把流程再补上,这个工作叫防火。到第一线,我体会到什么是救火、找出纵火犯以及防火,权利人流程的完善、公安机关有效的刑事侦查、行政的查处,三者并重。在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我看到执法人员骑着脚踏车追制假者的卡车,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一幕你无法体会到在一些资源不足的地方,执法人员辛苦的程度。有了现场一线的经验,接了地气,我才能够在几次向国家领导人,尤其是向吴仪副总理(时任)汇报的时候能够把问题说透,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她(吴仪)说品保委很好,是她的得力助手。这样子的激励,让我更积极地投入。2004年时,我预期我们国家一定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因此与志同道合的品保委同事们致力于将品保委从一个反假冒商标的机构转型成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机构。由内而外愈发重视知识产权记者:您在中国内地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已有20年左右,可以说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就您的切身感受而言,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哪些变化让您印象深刻?张为安:这20年,中国高层对知识产权保护愈发重视,这种重视并非来自于外商权利人施加的压力,而是源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执法部门都积极支持权利人,权利人也不只是外资企业,还包括内资企业。所以,这种变化以及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建设、素质提升、包括运用科技的能力,都让我感到非常佩服。知识产权侵权已从过去单纯的商标领域慢慢发展到技术领域。我看到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我们的政策制定者、高级别的官员,对知识产权保护是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法官的素质也在大幅度提升,从1998年我来内地到现在,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素质大幅提升。我讲的素质提升,不单单是他们专业知识的强化,他们的国际阅历也在增加,他们在一些国际司法研讨会上,能够有很多很高端的经验知识分享。越来越多的外商在中国提起专利侵权的诉讼,我相信这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法院审理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信心是逐渐加强的。我曾经听品保委的会员谈到,他们选择在中国起诉专利侵权的案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审判的时间比在母国要快得多。而且他们对于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法官的专业度和信任度,都有所提升。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品保委)和警方的合作也非常紧密。我们和公安部经侦局有年度的论坛,在论坛上,我们分享国际经验,他们(公安部)也告诉我们他们最新的举措。我们还通过公安部和地方公安签订合作备忘录,深化双方在地方上的合作。品保委与海关也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此外,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与制售伪劣商品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与品保委交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在任何一个国家见不到的。记者: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不仅建立起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入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俨然成为一个知识产权大国。您曾长年在外企工作,这些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在国际上留下的是什么印象?是否和我们对自身的认知相同?张为安:我觉得我们国家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国外的主流媒体可能未必知道,未必报道。但是我们品保委是一个国际社会的桥梁,我们讲真话,做得不好的、有待改进的,我们从来不怯于向我们的政府领导反映。政府做得好的,我们也绝对不吝于在国际场合公开宣传。绝大多数的企业,甚至于外国的官员,他们关注的还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真实情况。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品保委的同事越来越多地出席国际场合,他们希望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到国际场合来说。有时候,对于我们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尚不足之处,他们也必须坦白地告诉他公司的同事,坦白地告诉我们中方的官员。过去,中方官员可能觉得你怎么老挑我们刺,现在不会了,他们也会认为我们立场是客观公道的,根据事实讲话,有问题大家就想办法改善。我出席的国际高层论坛研讨会非常多,基本上当他们谈到打击假冒贸易,只要是和中国执法部门合作过的,对于中国海关、警方的评价都是相当不错的。甚至于他们和一些执法部门合作过之后,他们说中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超他们的想象。(作者/展彦时)
进入各省专利局网站,都有专利统计,淘宝专利316店长为您解答。
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流行过《星周刊》,里面全是讲娱乐八卦的,国内外明星都有,还有穿搭的版面,当时很火,价格也便宜,一两块钱吧,女同学人手一份,但是现在没有见到了。纸质杂志在2013年前后渐渐衰落,至今还很畅销的杂志大多是靠以前积攒的老读者的购买惯性,很难吸引到新读者,像《看天下vista》也是高中时候流行传阅的杂志,现在路过报刊亭看到还是摆了很多在卖,但是销量大不如前了。不过像《国家地理杂志》这样有收藏价值的现在还是卖得很好的。而且看天下、读者、意林这些畅销杂志都在做公众号、微博,很多人读电子信息就不再买实体杂志了。不过我觉得迎合大众做网媒的方式很不可取,点名批评读者的微信公众号,整天发鸡汤。像《界面》和旗下《正午》虽然没有大量发行实体杂志,但是质量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