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主要有圆括号“()”和方括号“〔〕”两种。在表示文中语句的注释和插入的词语等方面用括号。一般圆括号比较常见。这两种书写符号虽然不同,其实作用是相同的。下面笔者以初中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谈谈“括号”的作用。 表示注释我们写文章时,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得更清楚,往往要对一些词语做些必要的注释。这个不属于正文的注释部分,多用括号来表示。这里所说的注释,包括对词语的解释、补充说明以及交代词语的出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例如:(1)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胡适《我的母亲》)(括号内是对“当朋”作解释说明)(2)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谈家桢《奇妙的克隆》)(括号内的文字是依次对“雄性细胞、雌性细胞、融合、受精卵”这些通俗名词的补充说明)以上各例,括号内都是对正文中某些词语的注释,都不属于正文的内容。 表示正文中插入的词语写文章碰到要写明讲话人的情绪和听众的反应时,写剧本遇到交代舞台设计、场景、道具、灯光效果、音乐以及句中人的音容动作时,往往需要插入一些词语加以说明。为了区别于正文,对这些插入的词语,都要加上括号。这些括号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加在句子中,也可以加在句首和句本,也可以独立成行。例如:(3)伟大的人物,你要永远受到祝福!(新的掌声)(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表听众的反应)(4)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郭沫若《雷电颂》)(表剧中人物的动作姿势)例(3)、例(4)括号内的词语,都是另外插进去的,与原文内容并没有什么意义上的必然联系,它只是对原文中的某些部分,作了一些陪衬性的说明。 括号的其他用法(5)这座桥的特点是:(一)……(二)……(三)……(四)……(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注意:序次词,表序次或文章的层次等也可用括号,但是用了括号,就不必再加上顿号或逗号了。)(6)句中交代时间、地点或文章出处要用括号。例如: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