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据相关性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2、《刑事诉讼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3、《美国刑事诉讼法(美国法律文库)》(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4、《律师学》,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9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6、《证据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8月。 1、《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少年法院的若干思考》,《中国青年研究》(核心期刊), 2010年第1期;2、《法国检察院刑事职权初探》, 《唯实》, 2009年第10期;3、《法国检察体制变革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第8期全文收录),2009年第2期4、《夹在雅各宾模式和欧洲模式之间的法国检察院》,《美中法律评论》, 2009年第3期;5、《评熊振林案中的刑事程序缺失》,《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6、《对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反思》,《法学评论》(核心期刊,CSSCI收录), 2007年第3期;7、《档案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规则》,《北京档案》(核心期刊), 2007年第4期8、《关于打击经济犯罪刑事立法政策的思考》,《经济经纬》(核心期刊,CSSCI收录) , 2006年第1期9、《论影响死刑存废的公共观念及其调整》,《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0、《论司法能力与法官素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期。11、《缺席审判中的事实认定》,《人民法院报》,2005年12月6日。12、《中国的司法官应当年轻化》,《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2005年3月10日第84期13、《品格证据初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2004年第5期14、《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重塑》,《南京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收录), 2004年第3期15、《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制度》,《民主与科学》, 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