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实行的是“路”制的哦!!并非省制!!具体情况如下:北宋初年,取消了节度使的实权,所有的州都直属中央。但是为了便于管理,到了宋太宗时,又在州之上设置了路。宋朝时的路不归一个机构管辖,而是分属好几个机构,分管各自的职权。路的性质介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宋朝时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每一个州还有一个郡名。州名是正名,郡名则是别名。郡名大都沿袭唐朝时的旧名,改用新郡名的很少。新的州朝廷往往会赏赐一个郡名,没有郡名的州很少。宋朝时一些重要的州也升为了府,北宋末年已有三十几个府。到了南宋时,加上金朝的府共有50多个,是当时州的总数的1/7强。此外,还有军、监两种地位低于州的州级行政区划。 路与其管辖区域京畿路 开封 京东东路 济南 青、密、沂、澄、莱、潍、淄 淮阳 京东西路 应天、龙庆 兴仁、东平 徐、济、单、濮、拱 广济 京西南路 襄阳 邓、随、金、房、均、郢、唐 光化 京西北路 河南、颍昌 淮宁、顺昌 郑、滑、孟、蔡、汝 信阳 河北东路 大名、开德 河间 沧、冀、博、棣、莫、雄、霸、 德、滨、恩,清 德清、保顺、永静、信 安、保定 河北西路 真定、中山 信德、庆源 相、浚、怀、卫、沼、深、研、 祁、保 天威、北平、安肃、永 宁、广信、顺安 河东路 太原、隆德 平阳 绛、泽、代、忻、汾、辽、宪、 岚、石、陨、慈、麟、府、丰 庆祚、威胜、平定、岢 岚、宁化、火山、保德、 晋宁 永兴军路 京兆、河中 延州、庆州 陕、同、华、耀、邪、部、解、 虢、商、宁、坊、丹、环、银、 醴 保安、定边、绥德、清 平、庆成 秦凤路 凤翔 秦、泾、熙、陇、成、凤、岷、 渭、原、阶、河、兰、西宁、 廓、西安、洮、会、巩 镇戎、德顺、积石、震 武、怀德 两浙路 平江、镇江 杭、越、湖、婺、明、常、温、 台、处、衢、严、秀 淮南东路 扬、亳、宿、楚、海、泰、泗、 滁、真、通 高邮、涟水 淮南西路 寿春 庐、崭、和、舒、濠、光、黄 六安、无为 江南东路 江宁 宣、徽、江、池、饶、信、太平 南康、广德 江南西路 洪、虔、吉、袁、抚、筠 兴国、南安、临江、建昌 荆湖北路 江陵、德安 鄂、复、鼎、澧、峡、岳、归、 辰、沅、清 荆门、汉阳 荆湖南路 潭、衡、道、永、邵、郴、全 武冈 福建路 福、建、泉、南剑、漳、汀 邵武、兴化 成都府路 成都 眉、蜀、彭、绵、汉、嘉、邛、 简、黎、雅、茂、威 永康、石泉 潼川府路[1] 潼川、遂宁 果、资、普、昌、叙、泸、合、 荣、渠 长宁、怀安、广安 利州路 兴元 利、洋、阆、剑、文、兴、蓬、 政、巴 夔州路 夔、黔、施、忠、万、开、达、 涪、恭、珍 云安、梁山、南平 广南东路 肇庆 广、韶、循、潮、连、梅、南 雄、英、贺、封、新、康、南 恩、惠 广南西路 桂、容、邕、融、象、昭、梧、 藤、龚、浔、柳、贵、宜宾、横 化、高、雷、钦、白、郁林、 廉、 琼、平、观 昌化、万安、朱崖 燕山府路 燕山 涿、檀、平、易、营、顺、蓟、 景、经 云中府路[2] [1]即梓州路 [2]原辽地,宋、金共同攻辽时,金答应归宋,宋预设此路,后金失约,地遂归金。 北宋在路下还实行府县的等级:,如下: 《宋史·地理志》和《文献通考·职官考》中说:宋代的州县级建置,分为十三个等级,即“辅、雄、望、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北宋四京府: 东京:汴之开封府。 南京:大中祥符七年,建应天府为南京。 北京: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 西京:河南府。 北宋政区沿革简史: 太宗至道三年(997年)设置十五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为益州、利州两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两路。此时共有17路。 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江南西两路。至此为18路。 皇佑五年(1053年)设置京畿路。 至和二年(1055年)撤销京畿路。 嘉佑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 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京西南、京西北二路,分淮南路为淮南东、淮南西二路,分陕西路为永兴军、秦凤二路。21路 六年分河北路为河北东、河北西二路。22路 七年分京东路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23路 九年分两浙路为两浙东、两浙西二路,十年两浙东、西路合并恢复两浙路,其后两浙路时分时合。 至元丰元年(1078年)恢复熙宁五年前的行政区划,元丰八年(1085年)定制二十三路:京东东、京东西、京西南、京西北、河北东、河北西、河东、永兴军、秦凤、淮南东、淮南西、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成都府、利州、夔州、梓州、广南东、广南西。 崇宁四年(1105年)复设京畿路。 大观元年(1107年)分广南西路设置黔南路,三年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