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梁启超著·全文:(一九○○年二月十日)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赏析 前不久,读了清末民初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边读完,忍不住又读了一遍,如此反复,竟有七八遍之多,这才作罢!《少年中国说》是一篇政论文,它有强烈的批判性。批判日本,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批判中国腐朽的官僚,批判目光短浅的中国人。一直以来,许多文人认为梁启超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人的身上。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既然作者以人之老少比喻国家,那由人之老少比喻人又有何不可?笔者认为,作者眼中的中国少年非年龄较小的中国人,而是“思将来”有“希望心”的中国人;作者眼中的中国老年,非年龄较老的中国人,而是“思既往”有“留恋心”的中国人。由此可见,作者把中国的希望寄托于“少”年人身上,说明作者对当时腐朽的制度的绝望,对于中国的强大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信心。但是,由于作者的历史局限性,使作者只看到前面的路是光明的,单至于走那条路作者也很无奈,只知让中国强大,让“少”年们努力。而作者把中国的衰弱归咎于官僚的腐朽,这种认识比较片面,认识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甚至有些过激。《少年中国说》的一个特点是形象非常丰富。梁启超通篇用人之老少的各种特点来比喻国之老少的特点,这种写作方式在议论文中非常之少见,他枯燥的说理用形象的事物进行对比,使文章通俗易懂。在形象化的同时作者还大量引进新时代,新生活,新事物提供更为丰富的形象。如“死海”“金字塔”“西伯利亚大铁路”“拿破仑的流放”“阿拉飞的幽囚”“马志尼的革命”等等,把中国的目光引向中国之外,引向世界。让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文明,依此可说中华帝国要富强就必须 眼观世界,向外国的先进文明学习。同时引用这些词语使文章充满时代气息。《少年中国说》是一篇政论文,更象一篇抒情散文。《少年中国说》通篇不是用冷静的分析,严密的逻辑论证的,而是开篇直接批判,直抒胸臆,感情象脱缰的骏马,象爆发的火山,象飞流直下的瀑布,纵笔而成。多个排比,妙语连珠。开头是两个长句,长句之中又包括几个短句,各句各是一层意思,层层递进,层层加深,越往后句子越短,充分发挥短句的优势,使情感尽情奔放,最后直接写白:“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文章最后以一段四言韵语作为结尾,再次把情感推向高潮。但这又不同于开头那样的波涛澎湃,而象泄闸的洪水恣意横流,其中充满了对中国少年 的期望。让读者觉得中国的前途充满着希望,前途一片光明。文章虽就此结束,但情未尽,意犹远,让人回味万千。《少年中国说》开启了,中国近代语言之先河,文学语言上有许多独创性。文中,语言接近或就是口语(俚语)的运用,更是新本文的一大特色。古人把说在文章不用“言”“文”等,而作者直接用这两个词,及通俗语言抛弃了文人腔,官腔以实用、表情真切、更加明确为主要语言特点。作者文中的“梁启超曰……“更是新颖,梁启超何许人也?作者也!很是巧妙,好事作者与梁启超无关,其意更能突出作者的愤慨之情。梁启超的新文体,新文学语言的运用,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文学及语言由“文言文”向“白话文”方向进步,虽然梁启超的新文体,新语言是过渡形态,但他的作用是巨大的,是进步的,也难怪,梁启超的这种新文体一出现,当时的学者争相仿效,从而使“文界革命”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了。由此可见,梁启超不仅在中国近代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同时也为中国腐朽的文言语言带来了活力,促使了中国语言文化的进步。以上就是笔者对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一点见解。《少年中国说》是近代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我推荐个读者,个中滋味留给读者去细细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