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价值观的实践主体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的是社会范围的价值观念,其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以当前我国社会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存在为前提的。这一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多样诉求的“公约数”,是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具有群众性和普遍性的特征。相对而言,党的价值观反映的是我们党对于本组织的价值追求、各种价值关系以及价值意识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其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政党是以争取民众,组织、维护和巩固政权为最高目的的阶级组织,是特定利益的代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政党价值观体现的是特定阶级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高度自律的政党组织,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决定其价值观是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历史使命和利益相一致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先进价值观。第二,价值观建设的目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使这一价值体系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相比较而言,党的价值观建设的目的在于使党组织的价值观科学化,使其适应环境的变迁,实现对党员思想的统一和价值观念的整合,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的发挥党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促进作用。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功能同时体现为对民族对社会大众思想意识和价值信仰的引领和整合。第三,价值观实现的途径不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因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国情提出的,为社会大众所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体系,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包括: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人民群众的亲身实践两方面。其重点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理论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工作实践中。与之相比,政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以特定群体在价值观层面达成一致、取得认同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政党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八十五年的历史,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新时期党的价值观建设主要以党员个人理论学习、自我修养改造以及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推进党的价值观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