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启动第一批9家混改试点基础上,今年3月第二批10家混改试点工作已经启动。19家企业涉及高速铁路、航空物流、基础电信、国防军工等领域,其中军工领域较多,有7家企业。目前,国资委管辖的军工央企包括中核集团、兵器工业等12家。7家企业入围混改试点,热情不可谓不高。记者认为,军工混改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突破,一是资产证券化,二是员工持股,三是引入社会资本。首先,军工央企仍有不少优质资产未进入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空间巨大。根据国资委的规划,今年将把推动央企资产上市作为重要目标,虽然军工央企与其他类型央企相比资产证券化有特殊之处,但是可以预想,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改革阻力也会相对变小。而对于军工企业自身而言,资产证券化既扩宽了融资渠道,也有利于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其次,军工企业在员工持股等激励措施方面有待突破。通常,一项成果如果通过市场化定价证明有多少价值,发明成果的员工就应有多少对价,但是在国有军工体制内,员工基本是靠工资吃饭,很难做到收入与业绩贡献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积极性往往受到压制。而12家军工央企下属近百家上市公司,真正实施员工持股的并不多。但是,从国外军工体制的经验来看,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将科研人才笼络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体系。这就使得中国的军工央企进行混改,员工持股等激励措施必不可缺。第三,至于引入社会资本,从之前的经验来看,如果军工混改的标的资产质量一般,外部资本不愿意参与;但是如果是军工核心资产,虽然是优质资产,但又存在严格的保密要求,政策底线短期难以突破。相较之下,前景广阔的军民结合产业更适合引入社会资本。事实上,无论是核心资产证券化,还是员工持股,还是引入社会资本,市场仍存顾虑,既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也在考量员工持股、引入社会资本是否能真正解决军工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否具备公平性。然而,不破不立,对于先行试点的企业而言,有望率先从试点变革中受益,这或许就是军工央企热衷混改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国的军队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军工体制机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整个国防系统中重要一环的军工领域,只有启动改革,并取得成效,才有可能与军队体制改革一道,形成“一体两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构筑更为强大的国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