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太极」,必须明白何谓「太极」。《系辞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谓「一」,即是「太极」。「二」是阴阳既分,天地已判的状态。对於「一」的具体修炼方法,《老子》一书提了不少,例 如「守中」、「致虚守静」、「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知其雄,守其雌」、「专气致柔,能 婴儿乎」等等皆是。这些都是教修炼者如何由「二」复修至「一」的方法。 现象界一切事物的生息与发展,都在「二」的阶段里进行。我们打拳,也在「二」的领域中,故打拳讲究前后相随、上下相应,是必然的事。打好太极拳的「太极」,除了打出「一」之外,也必须先打好「二」。不明白「二」及不能打好「二」,是无法臻升至「一」的。「二」是对「阴阳」、「虚实」、「轻重」、「浮沉」、「将迎」、「内外」等等有所关注和掌握,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陈微明笔述)便是对「二」的要求,尚非炼「一」的功夫。其实,炼「二」并非难, 只要掌握运动的相对性,便能打好太极拳的「二」。其方法亦不复杂,一点便明,例如,当我们要打出一拳时,拳是向外伸张的,若能做到在伸张中的拳路上稍微用意往后拉,使向前伸展的动作加入往后牵拉的潜在张力,那麼,所谓「前后相应」、「上下相随」,都不外如是。又具体地说打「野马分鬃」一式,当右臂向前向上 斜开伸展、及左臂向下向后压按的同时,双臂的开展动作当中稍微用意加入回拉的暗劲,做成开展的张力,这样打出来的「野马分鬃」,便是太极拳对「二」的要 求。太极拳之所以能发放外劲,也完全因为潜藏著往后牵拉的张力所导致。 打好了「二」,便须提升境界,再打「一」。「一」是超越相对性的「二」的「运动」。「一」是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它非有亦非无,既有亦是无;也是有而非有,是个无;也是无而非无,是个有。当我们打「野马分鬃」时,在斜开的双臂用意加入回拉的暗劲的同时,我们进而在张力的鼓荡中「定住」,便可以打出 「一」。因为,「一」是既开展而又不欲开展,最后还是开展了「野马分鬃」,但又不能说是开展的「野马分鬃」。在动作的进行中,我们要把动作「定住」,即是 说,纵使它在实际情况是开展了,但在境界上却是凝定的,较易明白的讲法是「动中求静」,但这个讲法亦不太适合,因为它仍堕入「动静」相对观念中,只讲及 「二」而未及「一」。最好的讲法,可以参考程颢《答张横渠定性书》之「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有将迎、有内外、有开展有牵拉,都是滞於「二」 而未至「一」,只有连向前开展的「野马分鬃」动作都忘记了,犹如时间被凝定住,没有了时间的感觉,才是太极拳里「野马分鬃」之「一」的状态,这样才是「打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