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二”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说:“玄者,幽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j”玄学就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代的人们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和《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第一是曹魏正始时期。玄学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以《易》《老》为理论论据,盛倡“贵无”,鼓吹“育不尽意”,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为门阀士族利益服务。第二是两晋初至元康时期。玄学家以竹林名士阮籍、嵇康为代表,思想上与何王学派对立。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代表庶族寒门的利益。第三是晋元康时期。玄学家以裴颁为代表,提倡“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第四是晋永嘉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是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