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离婚冷静期、禁止高利放贷、完善高空抛物责任……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6月1日,民法典全文正式公布。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审议通过后的民法典共7编,1260条,十万余字,采取总则加分编的结构,围绕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全面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贯穿法典编纂全过程。 据了解,去年底,首个“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请审议,今年两会期间,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如明确物业不得用停电、停水、停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对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的主体范围扩大等等。 十万字的民法典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用7组热词和短句提炼各编和条款的亮点,为你划重点。【代表委员、专家谈民法典】*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梳理。民法典,这部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两会期间成为“爆款”话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5月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十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谈到民法典,代表委员、专家们常常用上“时代宣言书”“新篇章”“重大贡献”“全时空”“百科全书”等鲜明修辞。“这次提交大会审议的《民法典》,承载了几代法学家的梦想。”民法专家、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对南都记者表示,“它更应是一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法律。”栗战书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时提到,“(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总则编·热词及亮点】统领全篇,“法人”“民事”较高频*数据来源:根据民法典全文梳理,圆圈大小代表总则编中该词出现次数多少,亮点为根据公开报道部分列举。总则编,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共10章204条。其中,“法人、民事、代理、监护”等词多次出现,阐明了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代理人及行为框架、监护人与监护职责等等。而总则编也关注到了民生的末梢微节,比如用条款对“未成年遭性侵18岁后仍可诉”“胎儿有继承、接受赠与的权利”“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见义勇为免责”等做具体规定。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利明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我国民法典在系统总结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七编制的体例。这种体系创新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范围内民事立法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也曾提到,总则编采取“提取公因式”的办法,将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内容规定其中,既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为各分编的规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