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可以对单位内部会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高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堵塞管理漏洞,帮助单位减少损失,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非常熟悉。拓展资料:(一)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相同点审计理论依据都为《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规章制度。内审和外审都是在上述规章制度指导下完成工作。实质性程序中审计方法基本相同。在现场查证中,基本上都要使用审阅合同、查看凭证、核对数据、复核、重新计算和统计抽样等常规的审计方法来发现问题。(二)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区别审计内容略有不同。外部审计更注重对报表的审计,对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了解不深,甚至说符合性测试、了解内控程序大多是填制下内控调查表就可以了。而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工作的重点是详细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当然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单位内控不尽相同,所以会计师事务所的那种统一的内控调查表也不适用。审计方法(尤其是内控测试方面)不同。大多数事务所,尤其是内资所而言,多以穿行测试来代替符合性测试,即便进行了严格意义上的符合性测试,也是偏重于某一部分业务循环。符合性测试的功能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在了解内部控制后,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控制执行符合性测试,并且只有当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不过大多数事务所即使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有效的,也不敢不做实质性程序,所以符合性测试大多流于形式,而内部审计则主要进行符合性测试,较外部审计测试的范围广、样本多,了解和测试涵盖了公司的所有业务循环。审计面对的态度不同。外部审计通常只和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部门打交道,即使是需了解各个环节的流程,也都是由财务来介绍,如果有一些细节不太懂,才去找部门的负责人,而内部审计则需要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公司的各项业务循环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外部审计有更大的权限自由,需要的资料必须要准备好,如果未提供相应的资料,就不会出标准无保留报告。内审不仅要涉及的更广泛的部门,而且因为内部审计的工作特点使得被审计单位对内审人员有更强的防范心理。审计报告使用者不同。外部审计是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者的立场看待问题,判断问题是否重要的角度是对报表的影响程度,判断的根据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而内部审计在提出改进建议时也要考虑到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从投资者的角度、被管理者的角度和具体实施工作者的角度多方看待弱点问题,力争使提出的建议有可行性。报告格式不同。审计的报告一般分为:正文、三张主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等;外部审计的附注就是已经画好的模板,只需要把内容填入。而内审本身并无固定的报告格式,是在一张张白纸上填写企业实际所需的内容,所以内审人员写报告要付出更多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