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经济学人》杂志的研究表明,几乎没有哪个专业投资人或者共同基金的表现能和标普500指数媲美(连大盘都赢不了)。 你每天翻开财经报纸,看到的都是股市专家告诉你什么什么股票和板块会涨,大盘会到多少多少点。对于这,你可千万别在意,专家对股市的预测可能比动物园的猴子好不到哪里去。 “卢克里”是俄罗斯“杜罗夫爷爷的角落”马戏团的一只猴子,2008年12月,俄罗斯《财经》(博客,微博)周刊找到它做了一个金融实验。他们让卢克里手里拿着代表不同股票的骰子,从中选择8枚进行模拟投资组合,并向它们投入100万虚拟卢布。 当2009年底金融专家对猴子所选股票价值变化进行观察时,不由大吃一惊。《财经》周刊主编阿尼西莫夫说:“猴子很走运。它在市场正陷入谷底时成功买入,其股票总存量上涨了将近3倍。同时它赢得了整个市场。俄罗斯94%的基金输给了一只猴子。” 猴子真的能战胜专业分析师吗? 这场恶作剧式的比赛始作俑者是著名经济学家尤金·法马(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在1965年的《商业杂志》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的论文,他在文章中说:“股票市场的价格是不可预测、随机变动的。”这篇论文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 本来这是象牙塔里面的事情,股票经纪人照样开着豪车搂着靓妞,可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伯顿·麦基尔1973年出版了大众读物《漫步华尔街》,指出华尔街精英貌似专业的选股,和门外汉也没什么区别。正是这本书,使得“有效市场理论”广为流传。 有效市场假说激起了华尔街的狂怒,锦衣玉食的证券分析师和基金经理感到他们的职业岌岌可危,那些证明他们的表现甚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证据,像大山一样让他们寝食难安。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证据又很难驳倒,经济学家开展了许多研究来证实麦基尔的论断,一项由《经济学人》杂志的研究表明,几乎没有哪个专业投资人或者共同基金的表现能和标普500指数媲美(连大盘都赢不了)。 最让华尔街感到耻辱的是,麦基尔在书中说:“把一只猴子蒙上双眼后让它向报纸的金融版掷飞镖而选中的投资组合,和那些专家小心谨慎选择的投资组合相比,盈利性可能一样好。”那些侃侃而谈的专家,可能不如猴子,这观点可真让人来劲。受此启发,《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的编辑和专业分析师开展了一场竞赛。编辑们通过扔飞镖的方式随机选择纳斯达克的股票(在很多以讹传讹的版本中,编辑先生变成了猴子),而专业分析师则通过技术分析选股。 这场比赛每6个月进行一次,一直从1988年持续到了2002年,分析师以平均2%的回报率胜过了扔飞镖的编辑5%的回报率,夺回了尊严。 谢天谢地,股市专家终于战胜了那只可恶的猴子。 不过麦基尔对此解释说:因为《华尔街日报》先是讨论专家何以如此选择,之后专家兴致勃勃地大侃选择这些股票的理由,所以这些股票无形中就得到了更多的公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