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照将西下,远山如眉黛。湖心亭中的女子望着潋滟的湖面,将手中的竹笛贴近绛唇。“呼——”笛声悠长婉转,引得归巢的鸟儿落了大半停在亭阑上。女子着一身杏黄纱裙,系碧色罗带。一支玉钗斜斜地插在髻中,眼波流转,容貌如玉雕成的,连湖中盛放的芙蓉也逊了下去…… 这,是我的一个梦。 都市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现代气息,而因为钢筋水泥的强硬既没有风花雪月的婉约,也没有醉卧沙场的豪放。于是就有那么一群人,骨子里透着对古风的痴迷与追寻。或许她不是明眸皓齿的倾城女子,他也不是才高八斗的翩翩公子。但依然,做着充满古典味的梦,觅着自己想要的婉约或豪放。 我,是其中一个。 我为风赋诗词的韵味而狂,为水墨线条的流畅而狂,为绫绡绨绸的飘逸而狂,为金木丝竹的境界而狂,为亭台楼榭的精致而狂……至于那民间艺术的繁杂多彩,更是教我不能自拔。 好友中有几个也是和我一样,喜欢古代的缠绵细腻,有时闲了,找个艳阳的下午,约着小憩,品茶倒是不会,但是可以慢慢体味其中的甘涩。可能也是背诗几首,感受古人的情思。“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而我偏爱唐伯虎“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的不为世俗和李义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奇思妙想。偶然做得几句打油诗,就与好友分享,自娱自乐。 古画我不懂,只是觉得山水清丽淡雅,花鸟栩栩如生,人物神情形象,不似西方油画那样重墨彩,少了一分空灵缭绕。 古曲的明奇暗意,更不是我能描述得清楚的,单说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的典雅,平沙落雁的悠扬,十面埋伏的悲壮,渔樵问答的生动,汉宫秋月的幽怨,梅花三弄的清韵,胡笳十八拍的伤婉……古人在音乐上的高深造诣,不得不让人折服。 近两年兴起了一种新的流行音乐风格,歌词多用唐诗宋词(如《京华一梦》中的“离亭燕,鹧鹕天,词念过几阙。书启哪卷,是我的序言。低诉遍,纵然怨,都化成泪涟。秋心一叶,飘零在人间。”),伴奏也加入了琵琶、二胡类的古典乐器,说白了就是仿古,毕竟同时融合了其他风格,指示比聒噪的摇滚,刺耳的金属令人感到舒缓罢了。偶尔听听也还不错,但是离我们的历史依然很远。 去过一次北京,更是为紫禁城,颐和园所倾倒,虽然都说苏州园林比这北方的皇权象征更加美轮美奂,但是我倒觉得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思想。就算是看见某个小古镇的青瓦高墙,仍旧是心生欢喜。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闪着绮丽光芒的文化遗产不计其数,纵然今日现代世界的脚步仍在不断前进,居于都市的我,也想说:我为古风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