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一词是古老的词汇,古代共有三种解释。早在西周时候,小康一词即已出现。《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这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为小康。《礼记·礼运》上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这里描绘的是在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如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卷一就有“(刘)痒……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
指的是“以文教化”。古代的“文”与“化”是两个分开解释的词。“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慢慢的整合成一个词语了。
就是指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一带
在西汉时刘向著有《说苑・指武》,有一句“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是指以文教化,文治为法,文治为纲,以礼乐典章制度为依据来教化臣子和老百姓,以孔孟之道为理论基础向民众宣扬文德,这已与当今“文化”的意义很相似,这也是“文化”一词最早出处。
我国古代文bai献典籍的保存和流传,即du单本的图书、零zhi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dao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是通过汇入、编入丛书和类书等途径保存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史书、方志、笔记、别集、杂著、诗赋。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1)卷轴式,东汉至唐通行。(2)经折装(也称梵夹装),即把长卷正反折叠,使之成为方形的书本形式前后用硬纸保护。(3)旋风装,即把长卷折成经折装,再用纸把首末页相连,可以循环翻阅不致失散。印本纸书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质态的书籍形式。雕版印刷术对于书籍形态的更新说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发行量,更主要地是极大提高了书籍形态的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印本纸书形态始于唐代中后期,中经宋代的普及与完善,至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我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最高水准。
284 浏览 5 回答
354 浏览 4 回答
201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4 回答
325 浏览 4 回答
108 浏览 5 回答
290 浏览 4 回答
189 浏览 6 回答
312 浏览 8 回答
267 浏览 4 回答
304 浏览 9 回答
263 浏览 10 回答
333 浏览 7 回答
271 浏览 7 回答
85 浏览 8 回答
152 浏览 6 回答
299 浏览 11 回答
319 浏览 3 回答
280 浏览 6 回答
250 浏览 11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