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期间一共发表了两篇论文,大三一篇,大四一篇。用我导师的话说,我发表的论文都是学术垃圾,我也十分赞同。实际上我的导师是比较反对本科生做科研的,因为基础没打好,哪怕我的学校以注重基础而闻名,从事科研的基础依旧不扎实,当然,那些大牛们除外。在他眼中,本科生科研大概只是帮助学生了解科研的方法与该方向的现状,如果不感兴趣或发现自己不适合科研的话,趁早转行。所以,首先,想做科研的学生,还是早些搞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的话,有那么多可以丰富简历内容的途径,还是选别的吧,因为科研比较费力啊。我选择本科生科研是因为想出国,而我的理想是研究某种现在未能实现的技术,并进行商业推广,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为了这个理想,只能去国外,毕竟那个方面的研究还是国外好些。不过,这两年可是把我折磨够呛,我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科研了。如果确定了自己的对于科研的热情,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找导师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同的老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决定的最后的结果。学校总有这样那样的途径可以得到导师们招收本科生的信息,比如我校是BBS。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后,就只能听老师的话了。好一点的导师(比如我的导师)会找一些该方向入门的书籍和论文,帮助你入门。不过大部分,都是给你个方向和idea,自己去做,至于题目的难易程度,要自己和老师协调。这不是老师不负责任,只是老师把你当成他手下的硕士生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努力了。一般情况下,本科生不会接到难的课题,只要常去组会,经常和学长们请教,自己再努力,发篇论文是没什么问题的。最后吐糟一下自己,感觉自己说了一大堆,又什么都没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