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借鉴」不就是抄吗?抄得口碑好就叫「致敬」,抄得口碑一般叫「借鉴」,抄得口碑一般叫「洗稿」。依我看哪,咱们做人,还是应当光明磊落点,抄就是抄,没必要文过饰非。说起这「抄作文」,其实根本不用人教,因为模仿实乃人之天性,而「抄作文」就是拙劣的模仿,是偷,是盗,是窃,咱们都是码字者,都知道一个「偷」可以用至少三个长相不同的字来表示。但凡你知道这一点,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抄作文」了。刚刚这句是重点,如果我这是在讲课,聪明的学生已经把这句重点记在笔记里了。什么意思?就是换表述呗。如果你要抄袭的对象用的是比喻,你就换成白描啊,如果对方用的是小说语言,你就换成电影语言啊。我来举个例子。现在的年轻人,形容自己心情糟糕,会用一个奇怪的比喻句,「就像日了狗」。看上去像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句子,但实际上呢,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奇怪的经历,所以根本无法感同身受,只能靠想象去揣度,所以,这个奇怪的比喻不但没能把他的心情准确地描绘出来,反倒使人一头雾水。所以,不妨试试白描。把自己的心情为什么糟糕,怎么个糟糕法,用白描的手法一点一滴地讲出来,肯定让别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对你的糟糕心情,也会感同身受。还是刚刚这个比喻,我不知道它是什么语言,但肯定不是电影的语言,如果你是导演和摄影,你也不会真拉出一条狗出来让人「日」,且不说这是对演员和狗的不尊重,也是对电影观众的不尊重,因为观众没有这种奇怪地生活体验,所以他不能通过你搞的「日狗」画面来理解你的心情。那得怎样呢?当然是用摄像机照着演员的脸和身体了。失望、难过、痛苦、沮丧等等,种种糟糕心情,优秀的演员都可以用他的表情和肢体来表达。如果要转化成电影语言,你只需要把演员表现出来的表情和肢体给一五一十地写出来,就OK了,记得,用电影语言时,你是旁观者,你只能看和听,你看到他是什么样的,你听到他的声音是怎样的,你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这应当算是比较高级的换表述了,不是孔乙己那种「偷书」、「窃书」的替换,这种「抄作文」的方法很高明,高明到一般的读者都看不出来你是在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