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联,其主要格律,其特点是,不论句式长短,都遵循着一定的格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逢联必有律”。简略点讲就是严格要求一个“对”字——即对仗。对仗,从广义来说,除了字词性质、意义和词组结构的相对,还有音调即“平仄”的对应。狭义的对仗,专指前者。后者则专门叫做“平仄”格律。 关于平仄对仗的基本规律, 首先,一:上联的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的尾字必须是平声;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上下联句中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也都必须是按照严格格律要求而不可更动的,也就是常说的术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七律的第一、三、五字(五律为第一、三字),可平可仄。这种说法《切韵指南》后有载,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两书,均有专节评论,这种概括,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但也引起一些误会。因为仄收的律句确实如此,平收的律句则不然: “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五律为第一宇)必须是平声,否则就要犯孤平(除句脚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 “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律为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会出现三平尾(亦称“三平调”,即句末三字为“平平平”)。 “孤平”与“三平尾”,律诗不允许,对联也不允许。按句式划分,有平起式或者仄起式两种,都是以上联的第二个字为标准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 一言联。 上联:仄下联:平 例 虎 雨 龙 风 二言联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 彩凤 绿叶 金龙 红花 三字联,有两式:1、平起式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例: 空中月对: 水底天2、仄起式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例: 三尺剑 六钧弓四字联,只有平起这一式: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 例: 天明鸟语 月夕鸡栖 五字联,有仄起平起两种:1、仄起式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例: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2、平起式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例: 茶经传味道 书艺练禅机 (平起式两例的下联第一个字“书”、“攀”,既是当仄调平了。) 六字联,只有仄起一式:上联: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两个上联的“明、惊”与“冬”二字,由于处在一或五的位置,所以当仄调平了。) 七言联,应用的最多,可调节的变化和要求也多。分平起仄起两式:1、平起式: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例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2、仄起式: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例: 一幅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此联下联的第五个字“注”,也不可调。因为后面是两个平声,再当仄调平,就犯联尾“三连平”的大忌了。)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其余照此类推。一般八言以上(含八言)联的平仄可视节奏而定。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在上述格律下,唯一可以从宽的,是名词性固定词组。譬如地名、人名、动植物名称等,由于是特定而不能更改的固定词组,所以允许从宽总之,如欲撰写创作出好的对联,一定要遵循格律。可以先吟创意境,而后对照格律认真去套改润色,仔细锤炼推敲字词。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大意是写文做诗不过是让景色增添光彩,但自己并未沉溺于清风明月之中,因此有负登临之意。
275 浏览 4 回答
326 浏览 1 回答
206 浏览 7 回答
86 浏览 1 回答
87 浏览 3 回答
177 浏览 4 回答
212 浏览 2 回答
345 浏览 3 回答
85 浏览 2 回答
352 浏览 3 回答
230 浏览 3 回答
97 浏览 9 回答
162 浏览 7 回答
142 浏览 11 回答
120 浏览 5 回答
323 浏览 5 回答
287 浏览 5 回答
223 浏览 4 回答
180 浏览 7 回答
114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