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新的目标。一方面,对于教育师范型的高校来说,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培养人才的岗位适配能力为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对教师的需求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的状态了,就2013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表明,汉语言文学教育师范类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很多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生都没能找到正式的教师工作,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进一步拓宽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就业范围,为此,不仅要对此类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教育,还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配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鉴赏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毕业后,不仅仅是适应语文教师这一职业,而在广告文案、新闻传播以及与语言文字有关的秘书等各方面的职位也能胜任,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对于综合性或应用型的高校来说,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发展能力外,还要注重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OM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应用型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师范类学校相反,应用型学校又过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专业功底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到社会,在参加工作的过程中,尽管实践能力很强,但却出现了后劲不足的现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象,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无法适应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应用型的高校要注重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打扎实,培养学生的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改革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定位要实现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我们必须要明确课程设置的定位,即要明确好它所坚持的原则。首先课程的设置必须要以教育教学内容为基础,尽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同样基础教育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根基地位也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