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于今年年初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没有给我国纺织业带来渴望以久的期待。今年4月初,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我发难,决定对我国出口的棉制褥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特别限制调查程序,并于5月中旬做出了对这三种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 一、认识贸易摩擦的原因 (一)美国认为,配额取消之后,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根据是首季我国纺织品对美国市场的激增),扰乱了美国市场,并声称,中国纺织业将在未来两年使美国2万名纺织品工人中的75%失业。为此对中国纺织品设限。 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首季对美出口确有较大增长,主要原因是长期限制解除后的部分产品产能出现了短期的释放,实为短期激增,且其原因还在于发达国家没有按照WTO纺织品服装协议的要求在10年过渡期内分阶段取消配额,而将七成以上的配额(大多是敏感紧俏类产品)保留到最后一年才取消。另外,美国似乎没有看到,为保证纺织品一体化平稳过渡,中国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征出口关税、调低出口退税率、实行自动出口许可等,并已取得效果。 美国依据短期的不准确的数据,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措施,背离了WTO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精神。美国的设限也增加了纺织品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美国此举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届时全球纺织品市场秩序真的被扰乱。 再者,纺织行业就业机会的不断减少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将此归罪于中国是毫无道理的。美国不注重对自身纺织业的调整而任其日渐“夕阳化”,在世界产业重新调整的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被发展中国家的行业所取代是必然的结果。 美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制裁实为利益集团施压的结果,是选票在起作用。 (二)美国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大量低价纺织品的进口造成了美国贸易逆差。众所周知,美国一直以来就对人民币汇率存有不满,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喊声一直就没有中断过。随着双边经贸迅速发展,美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由此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美国实际上将纺织品贸易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捆绑在一起,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以人民币汇率从而贸易逆差为借口对纺织品设限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逆差并不直接关联。以美日贸易为例,自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元升值了近2倍,但美国对日贸易逆差依然逐年增长。美国与欧盟贸易中也存在欧元升值而美国逆差依旧的现象。这表明,即使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在美国经济本身,并不在他国身上。 中美贸易逆差主要原因 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国总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不以牺牲美国安全而换取对中国出口的增长,但反过来对日益增长的中美贸易逆差感到不满,其实对中国很不公平; 美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是贸易差额的又一重要原因。中国对美国存在的贸易顺差的大部分来自美在华的跨国公司,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额中的56%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中国正成为美跨国公司削减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主要国家; 美国的贸易逆差从根本上说是美国国内储蓄率过低造成的。现在,美国私人储蓄率几乎为零,政府储蓄率则是负数。储蓄率过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过度消费。美国人实际上购买了大量海外商品,而出口又不是特别强劲,从而形成贸易逆差局面。 二、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 显然,美国政府关心的重点是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以及选民选票等问题,纺织品贸易不过是美国要价的一个筹码。这也是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能仿效中欧模式得到解决的原因。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外在措施 灵活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重点在于形成一种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日益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今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小幅升值,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一直对我态度强硬。对此,我们要在国际场合中据理力争,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并争取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极力营造一个合作、对话的局面;同时,我们也要解决我国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从法治、宣传、执法等几方面来鼓励创新,打击侵权。 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贸易摩擦。这次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许多做法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和企业可把争端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以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建立贸易摩擦和投资预警机制。欧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透明,一般都公布在相应的网站上。企业应及时掌握反倾销信息,并作出对策。在投资上,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所在国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在投资策略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对于市场已经饱和,可能面临反倾销的地方,企业应建立主动限制机制,控制对主销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 (二)内在措施 整合纺织产业资源。在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被取消的“利好消息”刺激下,我国纺织业的投资有过热趋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月,国内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超过144%,投资总额超过百亿。纺织业规模的过度扩张会导致生产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成本优势也会逐渐削弱。因此为了保持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必须重视对产业的资源整合。一是垂直整合:把利益关联的生产厂家、供应商紧密结合在一起,扩展产业链。这有利于信息共享、产品开发、风险分散、成本降低以及快速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机制;二是水平整合:同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势企业通过较好的技术、资金、管理、品牌等要素,整合劣势企业,这有利于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及劣势企业的解困与发展。 建立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要大力促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纺织工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实施纺织产业转移战略 外部转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到那些生产要素和劳动价格低,出口产品不受国际社会限制且有低关税优惠的国家投资生产,并在该国进行产品原产地登记注册。这样就可以绕开国内产品所面对的贸易壁垒; 内部转移战略。近年来东南沿海由于工人待遇的提高而导致了纺织品成本的上升,如将纺织业向劳动力价格偏低西北转移,则会维持纺织品的持续成本优势。 推进品牌战略。现代市场竞争已由过去单纯“产品竞争”演变成现在的“品牌竞争”。中国纺织品品牌少且知名品牌更少,大多为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这种产品在欧美市场已趋于饱和,即使配额取消,这部分增长的比例也不会很大。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冲中、高端市场,这样能避免技术壁垒。我们要利用国内较大的消费市场,在质量、文化、诚信和价值观念上千锤百炼出真正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