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轻松中丢弃了些什么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在一如既往地广泛提倡读书之外,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浅阅读”虽然屡受诟病,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们现时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浅阅读”,一种流行选择一到节假日,许多城市里的书店就人头攒动。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买书人不是选择考试用书,就是选择励志、职场、健康等书籍,真正挑选人文书籍的人着实不多。在济南文化市场,一位在选购英语辅导材料的大学生对半月谈记者说,虽然业余时间比上班族多一些,但是也没有多少时间读闲书,平时的精力主要用来学英语,准备考研、考证。尽管自己是学中文的,但很长时间也读不了一本文学名著。在山东一家国企工作的刘青告诉半月谈记者,业余时间看的多是与职业有关的书,另外作为股民,他也看了不少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至于人文书籍则根本没有涉猎,因为“它们让人头痛”。半月谈记者4月16日在当当网近24小时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发现,前10名中,健康类的书籍占到三成,励志类书籍有两种,其他则为职场、教育、化妆以及惊悚类文化读物。在北京市一家较大的书店里,经管类畅销展台上的30多本书中,一半以上是速读类,如《图解国富论》《三天读懂经济学》等。《图解国富论》一书的前言中提到:“国富论原书概念和推理过程十分艰深,和当今读图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格格不入,本书以绘画、图片等形式为读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惊喜,有助于朋友直观理解、深刻记忆。”在古典文学类书架上,既有古典名著的原著,也有后人改编的版本,如《图解西游记》《图解三国演义》等。以《图解西游记》为例,这本书改变了原版《西游记》的内容编排,全书分为人物篇、故事篇、寓意篇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以图片形式展示,如“观音挑选取经人”一节中,通过一个结构图和几百字的文字说明,将唐僧取经的背景讲解给读者。这些书,虽然能使读者更容易获得故事线索,但原著的韵味已丧失殆尽。孩子是最应读书的,但半月谈记者发现孩子的阅读也普遍流于平浅、功利,由动画片改编的“电视书”最受孩子追捧。此外,如漫画、鬼怪类书籍等,在孩子们中间也有不少拥趸。济南市一位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作家感叹道:现在的学生只有时间去看“作文辅导”、“习题解答”,或者只看那些轻松浅薄的读物,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那些对他们的心灵有养育作用的经典名著。“浅阅读”时代,亟须强调“深阅读”“现实生活的压力已经让人透不过气来,为什么还要让阅读再增加一些分量?”说起自己的“浅阅读”生活,许多人这样说。“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认为不必视同洪水猛兽。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10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籍,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然而,面对“浅阅读”迅猛的攻城略地,“深阅读”越来越式微,许多专家还是感到忧虑。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意识到“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强调传统式“深阅读”,如西方一些学者倡议“关掉一周电视”,反对阅读“浅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阅读”、“深呼吸”等。“‘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伟志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无论现代人多么功利,总得给攸关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接受采访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这样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