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社科院研一学生,同时也是中青院最后一批本科生、社科院大学第一批毕业生,在经历了母校改革的情况下,我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历史条件因素众所周知,社科院大学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那么我们怎样评价这样一所四非院校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社科院大学成立于2017年,成立时间较晚,而双一流评选需要对高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估,社科院大学没有赶上评选双一流的时机。在社科大成立之前,社科院仅培养硕博,不开设本科教学,并且由于社科院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并不在教育部系统之内,自然也不会被评为985、211了。 师资力量从学校官网提供的数据来看,学校共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00余人;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学科带头人38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人员1600余人;社科院研究生院共有博士生导师607名、硕士生导师905名。由此可见,社科大师资力量十分雄厚。 学术资源仅仅从学校藏书来看,学校图书馆馆藏总量为32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为23万余册,外文图书5万余册,中外文过刊5万余册。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社科大的学生能够经常接触到各个院所的大牛们,各个学科的讲座不断,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接触到最前沿最热点的知识,走进新世界的大门。 教学方式社科大采用“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本科学位导师,每位导师带领2-5名本科生,因材施教。而兼任学生导师的这些学者们,往往承担大量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任务、个人的独立研究,为培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提供大量机会和优势。此外,社科大非常注重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对外交流能力,其国际交流合作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覆盖完整的高层次交流合作网络。总而言之,基于各方面优势条件,社科大在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我的回答有所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