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沿革编辑华东交通大学毕业生纪念照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包括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道车辆3个专业)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调入上海铁道学院,并将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同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学校迁往江西,校址选在南昌双港。1973年,上海铁道学院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有关合并专业的招生任务以“华东交通大学”校名下达,录取的新生到原上海铁道学院报到,这是以“华东交通大学”名义进行的第一次招生,1975年,华东交通大学申请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列入正式招生计划,这是学校在南昌筹建当中的第一次招生。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在南昌建校,由原铁道部和江西省双重领导,以原铁道部为主。华东交通大学自在江西建校以来,从未变更过校名。当时国内400多所高校经“撤、并、改”仅剩下300余所,唯独华东交通大学是少数几所增设的高校之一,其目的是要建成一所产、学、研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样板。学校第一期工程被列入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1979年至1984年,学校先后建立了建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基础课部等,办学层次从本科教育进入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2000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为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的五所高等院校之一。2001年至2003年,学校周边的江西省煤炭工业干部学校、南昌铁路机械学校等教育资源相继并入。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江西省首批通过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验收的工科院校。2015年,学校率先在全省高校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2016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3月,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华东交通大学,并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华东交通大学更多的倾斜和支持。2018年2月,入选江西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管理特色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学校、学院和学科三级管理。学校主要负责第一和第二层次学科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以及体现学校整体实力主要指标的落实;学院主要负责各类学科的组建、资源调配、人员协调和具体管理工作。在学校进行的学科中期检查及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示范性硕士点中期检查中,绝大多数学科都较好地完成了学科建设任务。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外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和研究所所长,公派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出国深造,通过开设“绿色通道”等措施积极引进人才,其中“轨道交通安全与环境”、“重大工程结构材料安全性”入选江西省优秀创新团队。科研平台建设有了新突破。学校先后取得了“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载运工具与装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8年,又顺利通过了新增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的遴选,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为最终取得博士授权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几代交大人梦寐以求的心愿。校园特色华东交通大学厚积薄发务实见功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大学。校址得天独厚,选在郁郁葱葱的南昌市北郊林场,成片的林地,随连绵起伏的山峦,西接梅岭余脉。四百亩孔目湖波光粼粼,水系向东连着滔滔赣江。又经过精心规划和几十年的养育,校园里处处莺歌燕舞,常年栖息的鸟类就有70余种。学校被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所在的双港是人文荟萃之地。在清朝时期这里曾出现过曹秀先、裘曰修两位尚书,史称“五里两尚书”。2001年12月6日,在校园内发现明代墓葬,墓主人系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随葬的织锦花纹和衣裙款式非常罕见,这是继考古界20世纪60年代发掘京郊定陵之后几十年来最为完好的出土墓葬之一。西山寒泉成就了华夏音乐鼻祖洪崖,青云谱荷塘养育出了写意画巨匠朱耷,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源源不断地走出一批批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生。学校担当起为国防事业培养人才的义务,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创新国防生培养模式,学生养成了过硬的军政素质,受到中央军委和总政首长的充分肯定。教育特色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平台。在这里,由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在内的一批高素质师资,保证了教学的品质,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现代化的图书馆收藏各类文献257万册,学生从中获得丰厚的滋养,练就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完备的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科技活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谐交融。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2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互派学生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学习空间;孔目湖讲坛常年不间断地邀请一流学者、专家前来讲学,学生在与高端 的对话中真切地触摸到前沿的资讯及世界的脉搏。多年以来,学校重视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先”的原则,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扎实做好普法教育进课堂活动,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特别是校园110治安防控体系在省内高校中探索出了一条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新路子,有效地维护了一方平安,学校因此连续七年被省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平安校园”。按照 “高雅、厚重、和谐”的总体要求,学校的学生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学生在事务中心享受“一站式”服务。众多的社团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各类公益活动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学校的田径队是国内高校中少有的高水平运动队之一,竞技成绩在历届大学生的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心理咨询中心在国内高校中率先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工作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出一代新人的健康人格。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世纪英才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弘扬了主旋律。03年学校的学生工作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连续十二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在全国物流大赛、机器人水球冠军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获得不俗的战绩。2013年8月4日,第九届世界运动会在哥伦比亚闭幕。在武术套路比赛女子长拳的角逐中,华东交通大学学生古俊霞发挥出色,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一枚金牌。从华东交通大学走出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而生源充足,就业率历年来在江西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毕业的学生遍及各行各业,他们“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稳得住”,在一线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的南昌,其文脉可谓源远流长。曾经令孔子感叹不可“以貌取人”的澹台灭明在此开坛讲学;百花洲畔,东湖书院600年历久不衰;“西江第一楼”上,雅士开诗文传阁之先……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盛赞的那样:“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而现在的交大人秉承先人励精治学的传统,秉承数十年积淀的务实精神,正以宽广的胸襟,承接古今,融会东西,续写“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