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在吴越国钱氏时修筑了石堤,堤外又立了十几行大木柱,叫作滉柱。宝元、康定年间,有人建议把滉柱取出来,认为可以得到数十万根好木材。杭州的主帅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不久,旧木桩从水中捞出来,全都朽烂不能再用了,然而滉柱一经取空,石堤被波涛冲击,年年都被摧垮。大概前人埋滉柱是为了减少浪涛的猛势,使石堤不与水直接冲撞,因此江涛不能为害。杜伟长担任转运使,有人建议从浙江盐场以东,退后几里修筑一道月牙形石堤,以便避开汹涌的潮水。大多数水工都认为这个办法可行,独有一个老水工认为不可,暗地里告诉他的同伙说:“要是移了堤,每年就没有水患了,你们还靠什么来穿衣吃饭?”众人都乐于自身所获的利益,就跟随着附和这一主张。杜伟长没有察觉他们的计谋,花费了上万的巨款,而江堤溃决的灾害仍然年年发生。近年来才考虑到月堤的好处,修筑了月堤,江涛的危害逐渐减少,但是还不如立滉柱的办法好;然而滉柱耗费太多,不可能再修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