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1月,该校建有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5个;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云南省高校作物种质创新及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建有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高原山地牧业种质创新与养殖加工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建有2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 。 省部级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名称主要负责人 所属学院批准部门 级别批准时间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云月 植保学院 教育部 部级 2002 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盛军 普洱茶学院 教育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贵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朱有勇 植保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 盛军 普洱茶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郑毅 资环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云南陆良野外基地” 余建新 水院 国土资源部 部级 2011 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李本逊 农学院 省政府 省级 1985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叶敏 植保学院 科技厅 省级 1993 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高士争 动科院 科技厅 省级 1995 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 曾养志 动科院 科技厅 省级 2001 云南省香料研究中心 秦太峰 香料所 省政府 省级 2004 云南省特优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葛长荣 食品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09 云南“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 张海翔 经管学院 省委宣传部 省级 2009 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盛军 普洱茶学院 云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10 云南省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研究中心 杨生超 农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1 云南省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葛长荣 食品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1 云南省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谭学林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1 云南省滇台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黄毅 园林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2 云南省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实验室 余建新 水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2 云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文 俊 水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云南省反刍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毛华明 动科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程顺和院士工作站 覃鹏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官春云院士工作站 林良斌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盛军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省级 201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张海翔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 省级 2012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 校级 2013 云南省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李元 资环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3 云南省蔬菜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朱海山 园林园艺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3 校级研究所(中心)序号平台名称所属学院主要负责人成立时间1 稻作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谭学林 1985 2 东方蜜蜂研究所 食品学院 和绍禹 1985 3 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所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龚爱民 1993 4 农村发展研究所 经济贸易学院 许玉贵 1993 5 农业教育研究所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刘福军 1994 6 花卉研究所 园林园艺学院 李枝林 1994 7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动物科学学院 苗永旺 1995 8 甘蔗研究所 甘蔗研究所 杨清辉李富生 1997 9 机械设计研究所 工程学院 阳厚森 1997 10 薯类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郭华春 2000 11 食用菌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李荣春 2000 12 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诸锡斌 2000 13 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中药材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杨生超 2001 14 生态环境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 元 2002 15 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学院 汤 利 2002 16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 植保学院 谢世清 2003 17 水资源与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文 俊 2004 18 云南普洱茶研究院 龙润普洱茶学院 邵宛芳 2005 19 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建工学院 2006 20 农村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经管学院 袁国友 2009 21 国土资源科学工程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学院 2009 22 节能减排检测与研究工程中心 建工学院 2010 23 云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工学院 2011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务院综改办、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800多项,科研经费达6亿元,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50余项,审定登记滇撒猪配套系、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甘蔗、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等动植物新品种(系)150余个。同时,学校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目标和“三农”发展需求,致力于重大科学问题理论创新、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政企商相结合与农科教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机制创新,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其中,李铮友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55千克的世界纪录;曾养志教授等潜心研究西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35年,繁育28世代,近交系数达96%,居国际领先水平;朱有勇院士团队的研究论文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全文发表,创建的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累计推广应用2亿余亩;盛军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多酚代谢免疫调节技术、普洱茶精深加工技术、生态种植技术,及研发的普洱茶珍、多酚云烟、辣木系列产品,为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ISSN 1004-390X)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1986年创刊时为半年刊,1989年改为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研究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园艺与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06》、《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CBA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D)、《万方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CPI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第五版等数据库收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经云南新闻出版局审批并同意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从2007年起增设社会科学部分。主要刊登哲学研究、社会学·管理学研究、政治学·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教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史学研究、科学技术史研究、图书与情报学研究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自2010年起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2011年6月,在由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研究会主办的评优活动中,《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获得“全国农业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奖。 2013年10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辑室在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评优中,荣获“优秀团队奖” 。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在剑川县、会泽县、马龙县创造性开展定点定人对口帮扶“3+3”校县联合行动,大力扶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先后挂钩扶贫寻甸县、姚安县,多形式为扶贫点办实事、解难事;在镇康县、泸水县全面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全力支援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在昭通、玉溪、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参与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大力推广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覆膜种植、水改旱、集中育秧育苗为主的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深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昆明、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余个州(市),与天士力、苗乡三七等150多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学校努力办好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积极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依托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等优质培训资源,共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2万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