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能查得出审稿人是谁,而且也能通过所有评审的意见回复来判断是否有虚假审稿人。每个编辑是能看到整个出版社旗下所有杂志所有送审文章的所有审稿人,所以只要是虚假审稿人,是很容易被查出来的。韩国某个科学家为了逃避同行评审就耍小聪明,在投稿时利用假邮箱或伪造的个人信息向编辑推荐自己以及自己的同事作为审稿人就被发现了。在推荐审稿人方面应回避利益冲突,不要选择自己的前导师、同事或者资金赞助方作为评审人。
168 浏览 2 回答
106 浏览 1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300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2 回答
179 浏览 3 回答
259 浏览 1 回答
122 浏览 1 回答
96 浏览 2 回答
218 浏览 2 回答
230 浏览 8 回答
350 浏览 5 回答
202 浏览 7 回答
224 浏览 5 回答
170 浏览 3 回答
198 浏览 6 回答
137 浏览 5 回答
356 浏览 4 回答
248 浏览 9 回答
286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