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月娥编者按: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预见: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入世后更直接地面临国际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过程,同时还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尤其如此。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 那么,信息化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这将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问题。一、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主要通过七种途径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形成差异产品或服务信息技术使企业能够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向市场提供差异产品,提供高质量、多品种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于被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替代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优势。 1、改变竞争方式--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首先,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面对中间商(如批发商)的竞争,逐步改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其次,使企业从以往的以产品或服务设计与管理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产品或服务营销为中心的竞争;最后,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竞争。2、扩大竞争领域--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大了竞争领域。一方面,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时空压缩"效应,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网上竞争日趋激烈。电子商务正在推动着企业竞争由有形向无形转化,竞争模式变得日趋隐蔽和变化多端。另一方面,"时空放大"效应,将使企业之间的联合和竞争,可通过"二进制"数字信息来实施。这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方式,又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二元交易成本:信息技术使企业交易成本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两个相反的方向都具有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效果。一方面,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路径距离,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和分销商改变供货方的交易成本,分销商改变供货方可能面临更换信息系统的成本。 二、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的壁垒,构成对新竞争者进入的壁垒。1、产品与技术创新--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想的效率。互联网技术使全球知识获得前所未有的流动,创造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培育出许多新知识。将信息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新知识是信息的目标,也是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变成竞争优势的难题。由于信息技术企业创新变得更加频繁和积极。 2、虚拟竞争与企业敏感性--在网络技术环境下,企业可以有效地打破以往政府设置的各种行政的、地理隔离,与国际市场保持直接密切联系,甚至可以进行跨国交易活动。直接面对数字信息世界的国际市场,使企业长期保持对国际价格波动的敏感性,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3、人力资源与企业素质--人力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信息技术将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更加深入和普遍的影响。信息技术不仅使企业员工培训成为成本低廉的教育活动,而且使企业监督与管理职员的成本急剧下降,从而客观上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水平,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考核标准之一。 总之,信息化使企业以往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如技术管理和管理信息相对地变得可移动,从而拥有了在全球配置资本、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源的可能和机会,这是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根本的变化。 三、信息化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系统真的可以成为获取企业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的工具。 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以减少出错率的辅助方式,带动了传统生产制造业的运行。在设计、规划方面,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规划,可使设计与规划出错率从手工设计、规划时的5%降低到现在的1%,其工效提高6~8倍,投资至少节省2~5%,产品试制周期缩短1/3~1/2。另外,随着时间成本概念的提出,生产制造企业清楚地认识到库存和制品占用的主要是时间成本,大量资源和信息闲置无法谋求更大效益,所造成的机会成本的消耗推迟了资金的回收时间、延长了资金的周转周期。信息化压缩了企业与市场的空间和时间,实现产品设计开发快、生产快、销售快、结算快、反馈快、决策快。信息化提高企业的商业能力。21世纪的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企业发展依靠的是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则是信息。企业领导者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清楚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对企业来说,怎样比对手早一步获得有效的市场信息显得尤其关键,而这正是信息技术的优势。正如比尔·盖茨所言,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企业必须具备与对手竞争需要的反应速度,而这就需要这么一种类似人类神经系统的企业"数字神经系统"--具有平稳和有效运行的能力,对紧急情况和机遇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为公司内部需要信息的人快速提供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快速做出决策和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那么这种"数字神经系统"则依赖于企业信息化的实现。信息化培育企业学习型组织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智能,企业智能是一个有关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用来分析、评测企业能多大程度地共享信息和分享思想。知识管理也是最近兴起的一个概念,其基本思路是员工通过各种内外部的信息库来获取知识,形成思想,然后经过员工之间,尤其是基础上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讨论,实现知识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并将新知识存储在企业信息库中供其他员工学习和利用。 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管理企业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即时传递给需要它的人,以便他们对信息迅速采取行动。由知识管理的一般过程不难看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作用:员工的有效交流信赖于网络的通畅,知识的存储与获取则依托于数据库(信息库)的完备。企业智能来自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思想的交流,也包括历史和现有知识的利用。一个高智能企业将是一个高效的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就我个人而言:在未来企业的产品成本中,管理成本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在管理成本的构成中,获取信息、分析决策、协调以及购销过程的信息搜索和推广等项经营活动的成本将占主要部分,管理产品成本和产品创新应该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管理的运行效率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面巨大,经营不善,并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这有历史的原因,但管理水平的落后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国家经贸委的一项对企业亏损原因调查表明:因企业自身管理经营不善造成的亏损占到71%。 管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对信息的处理。由各个管理层相互联系形成等级链、矩阵链,就链条上的某一环节而言只是发挥着信息的收集、挑选和转发的"中转站"作用。如果这些工作由正规的信息系统来承担,反而会更快、更准、更全面。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简化人为的协调,即可提高效率。据调查数据显示,管理工作中有44%属于常规,许多均有规律性,完全可以由机器代替人工。另外56%的思考工作中,还有一半左右为规律性工作,也可由机器所完成。这些规律性的工作完全可以由信息系统进行程序化处理,以便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无法程序化的决策上。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企业中可程序化的决策与无法程序化的比值约为80:20。这就有力的说明:企业中的大部分数据和信息是可以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数据终端设备进行集中自理从而促进重要决策的集中化,提高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企业信息化并不只是自动化系统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引进。尤其是MRPⅡ和CIMS等实质上都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代表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升级,更重要的则是管理思想的创新。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了真正发挥技术的优越性,就必须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调整。只有在优化经营过程、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的经济效益。信息化形成企业的外部效应企业信息化的影响最终归结为企业外部效应的形成,企业信息化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与活力、企业形象与公共关系、企业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四个方面: 1、企业创新效应: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技术与工艺领域,而且全面地影响企业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 2、企业形象效应: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绩效形象不仅可以迅速地传递给社会成员或企业股东,而且可以更全面地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拥有一个完整、高效率的信息系统经常被消费者潜意识认为这是企业绩效好,有信誉的象征。 3、企业营销效应:企业营销不仅是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外部效应。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影响,基本上按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和市场营销的顺序依次加深。电子商务既是信息化的外部效应,同时属于建立现代企业形象的重要领域。 4、企业管理效应: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内容中,特别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职业教育,以此提高企业人力资本质量,构成企业信息化最为重要的外部效应。企业借助信息系统获得外部专家支持的效果与企业雇佣专家的效果一样好,甚至可以节省相当的雇用成本。 综上所述,其实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而实现的,先进技术手段的引入可能而且应该给企业带来效率和效益。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是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指导下,加强对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加快制定并实施国家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推动经济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的进程。这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强化综合国力的微观基础,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企业只有真正具有一定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