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代,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 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 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 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 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 生产力也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 生物进化和 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 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生态平衡是整个 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 物质资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 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