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美国学者杜赞奇著,王宪明译。《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虽然提供的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却内在于美国知识、理论界当前脉络当中,对其状况加以自觉批判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它们的思想历程“只有作为当代历史来进行反思才有意义”。二、《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李立志著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短短7折时间,中国社会制度有两次巨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其次,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史的重要转折时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准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伟大转折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国进行主动社会现代化的第一个时期二是这一时期实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的转换,即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本书以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为分析的入口,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建国初期这一段非同异常时期社会生活演变方面的深刻图景,着重分析了社会重建何迁和重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变迁和重建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怎样等,为人们深刻认识迈入艰难探索现代化轨道中的中国提供了另一个独特视角。三、《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是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关海庭。全书共分十章,连同绪论和结束语,共涉及十二个专题,每个专题论及一个方面,抽出既可以独立成篇,合起来又较好地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之联系和统一,具有系统性和构架的完整性。本书是政治学与历史学交叉研究的初步探索,也是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进行学术研究的有益尝试。四、《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包括《剑桥中国史》第十四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和第十五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是由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资深专家、哈佛大学的费正清(JKFairbank约翰·金·费尔班克)教授和西方著名的研究中“文化大革命”史的专家、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的,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有相当权威性的代表作。正如费正清本人在《总编辑序》中所说:“在英语世界中,剑桥历史丛书自本世纪起已为多卷本的历史著作树立了样板。”而本书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的中文译者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部书,“在一定程度了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五、《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现代化:抗拒与变迁》是198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SN艾森斯塔特。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并着重介绍、比较、分析了现代化过程的失败与成功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