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为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数据”三种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事实上“一稿多投”、“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是肇事者有意犯错,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了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209 浏览 3 回答
86 浏览 2 回答
253 浏览 3 回答
230 浏览 2 回答
144 浏览 4 回答
85 浏览 1 回答
298 浏览 1 回答
89 浏览 3 回答
133 浏览 3 回答
294 浏览 3 回答
178 浏览 9 回答
123 浏览 9 回答
260 浏览 4 回答
278 浏览 9 回答
354 浏览 8 回答
109 浏览 11 回答
229 浏览 3 回答
157 浏览 3 回答
185 浏览 8 回答
196 浏览 9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