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Eugster首先通过电镜在患腹泻的幼犬粪便中发现犬细小病毒,到1979年,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或心肌炎几乎遍及全世界[1]。1980年以来,我国先后有发生本病的报道。犬细小病毒对犬具有高度的接触性传染性,各种年龄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至90日龄的犬发病较多,病情也较严重。幼犬有的可呈现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据临床发病犬的种类来看,纯种犬及外来犬比土种犬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寒冷的季节多发。病犬的粪便中含毒量最高。被细小病毒感染后的犬,在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病初表现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腹泻。病初粪便呈稀状,随病状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并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后期严重脱水。心肌炎型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