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论文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1.1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5.5%,达到了2.12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1.2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1.2.1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1.2.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1.2.3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1.3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2.1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2.2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2.3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3.1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3.2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3.3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3.4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67.32%),女性67例(32.68%);年龄60~82岁,平均(71.42±12.0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1.2.2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1.3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2.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3.2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3.3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3.4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1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1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1.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3.1.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3.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3.2.1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3.2.2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3.2.4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3.2.5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4.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4.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4.3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4.3.1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4.3.2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4.3.3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4.3.4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4.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老年人心理健康论文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1.1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5.5%,达到了2.12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1.2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1.2.1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1.2.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1.2.3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1.3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2.1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2.2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2.3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3.1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3.2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3.3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3.4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67.32%),女性67例(32.68%);年龄60~82岁,平均(71.42±12.0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1.2.2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1.3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2.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3.2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3.3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3.4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1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1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1.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3.1.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3.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3.2.1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3.2.2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3.2.4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3.2.5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4.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4.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4.3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4.3.1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4.3.2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4.3.3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4.3.4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4.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老年健康服务管理研究现状论文

共情艺术与老年护理【关键词】 老年护理 当今世界已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人口转变。据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从大约6亿增加到20亿左右。老龄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给护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其实质为创伤的恐惧、分离的哀伤和爱的缺乏,使得从事 老年护理的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将共情艺术应用于老年护理,有助于护士更加理解老年患者,并因此促进他们的健康,同时还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 1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2〕。共情是能够理解和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的能力,要求护士能够进入病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个体。共情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病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病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2 老年护理的新观念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3〕。老年护理不单局限于疾病的护理和生活照顾,还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使老年人身心愉快。 3 护患共情 3.1 走进病房,走近病人 理解病人的需要、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态,对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是基本的要素〔4〕。老年患者刚住院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易产生忧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如果护士能以笑脸主动相迎,亲切地直呼其名,说:“我就是您在医院的熟人,有事请找我。”作为一位患者,听到这句贴心的话时,那份意外的感动和心理满足是难以名状的。护患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和经济支出过分担忧,故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对其疾病的态度和医护人员对其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护士可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化作一份理解、一种智慧和极大的关爱,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并与其家属联系,让他们多来看望病中的老人,使老年患者获得更多的倾诉和经济支持。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普遍多病共存。我科为老年科病区,长期瘫痪在床的病人占有相当比例。春节前的一次晨间护理,见一位新入院老年患者愁眉枯涩,久久地望着窗外。护士长以其敏锐、细腻的眼光读懂了患者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即在下班后买来了红灯笼、红辣椒等小挂件,赶在春节前把每个病房装扮得喜气又温馨,让病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护士愿意花费时间了解作为一个个体的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共情关系的结果是促进并维持病人身体、情感的良好状态,使病人有能力应对并帮助他们调整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人至暮年,渐渐感到死亡的来临,老年人总是喜欢谈及往事,以此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护士应把老年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一个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重要阶段的人,他们从心理上需要理解、关心、安慰和帮助。护士可将倾听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倾听时不要左顾右盼,不要随便插话,慎重与细心地把握老人微妙的情感过程,用恰当的表现和手势迎合老人,说明在认真地听,老人会更有兴致,以达到情感的宣泄。 3.2 提高共情能力,避免情感耗竭 美学修养、个人的经验、成熟程度有助于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理解。人到老年,这是人一生中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站。护士站在人生最后一个驿站的道口,每天都在直面死亡。随着病人一个个离去,护士自己也会陷入到失落中,有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逝去的情境中无法自拔。工作的时候,可以始终坚持对病人微笑,但心里却害怕与他们在一起,感觉他们随时都可能走了,自己说不定哪天也这样离开。共情能使护士意识到与病人之间有差别,避免由于同情而不是共情导致的个人情感的耗竭的护士不恰当的感情卷入,从而作出适当的职业反应。 将共情艺术贯穿于日常护理点滴工作中,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怀照顾、精神上的安慰和治疗性的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又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老年患者对护士价值的认可能进一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让护士觉得护理工作更有意义、动力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离休老龄人情绪障碍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4):242. 2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56,82. 3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 4 Olson JK.Relationships between nurseexpressed empathy,patientperceived empathy and patient distress.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5,27(4):317-322. 作者单位: 200241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 作者:汪芳 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作者:王娟 作者单位:130000长春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老年 护理需求 护理教育 改革 老年护理需求现状 ①目前我国的状况是老龄人口多,对老年护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②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社会问题,即家庭小型化。③当前社区卫生建设在老年社会化护理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得到,且这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农村更为突出。④医疗保险改革并不能很好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问题:没有形成医院自身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内在机制,卫生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现有的医疗体制“重治疗轻预防”,没有把疾病预防放在应有的位置;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条件;城镇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对卫生资源的享用存在明显的不公平;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滞后。 发展老年护理院势在必行 ①老年医疗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保障的重要方面。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反映。随着家庭小型化结构的出现,过去老年人养老以家庭为主的模式必然走向社会化服务为主和家庭相集合的模式。②发达国家在养老、救助、护理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比较高,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老年医院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在一些发达国家,老年病医院、老年病医疗中心已相当普遍,这些为老年病预防、诊断、治疗及社会化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状况的发展,养老护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非常低,目前建立的老年护理院数量极少。③老年医疗和老年护理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差异,综合性医院收治的病人与护理院收治的病人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需住院治疗的重病人,是综合性收治的对象,而因老年性疾病或重病后仍需继续康复治疗生活不能自理者,是护理院收治的主要对象。所以老年护理院是老年病人较为适宜的医疗场所。但是当前老年护理院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落后现实的需求。而正是由于发展落后,使一些综合医院承担了部分护理院的职能,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当大力发展老年护理院事业。 开发和完善老年人护理保险业务 ①按中国的传统,照料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是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使得这种美德难以为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仅靠家庭成员护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显得力不从心。②老年护理是在老年人的病情稳定后进行的,它需要的时间较长,所花费的人力也较多,费用难以控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究竟应该提供何种水平的护理,不仅是个道德问题,更直接关系到护理费的多少。老年护理的这种特殊性和费用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③护理保险是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护的重要部分,它既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又适当减轻社会保险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费上涨趋势的加剧,其意义将日益突出。④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与现象,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⑤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已先后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咖啡老年人护理保险上的成功经验,在此方面作为相应的努力。 护理教育改革 积极更新护理概念,将当前的人口结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广泛宣传,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重视,逐步建立、健全各层次教育体制及人员专业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及老年护理人员应具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在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现有护理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计划,制定合理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编撰合适教材:需要编撰时候我国特点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点,反映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领域中的新动向、新成就、新技术,体现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既要考虑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同时也要保持相对稳定。 加强教学实践:老年护理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各项护理服务技能培训。课程安排上,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应当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培训,尽快提高老年护理教育师资水平。 重视和加强对老年护理的科研工作:在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规范教学需要进行广泛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践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工作。 总之,要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这一社会问题,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面,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老年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参考文献】 1 郭薇,对社会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615-617. 2 王艳梅.浅淡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对象.中国健康理论与实践,2003,9:511-512. 3 王伯莹,赵艳梅.认同、倾听、亲情-老年护理新观点.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4-16.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1.1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1.1.1 养老产业概念1.1.2 养老产业分类1.2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1.2.1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1.2.2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2.3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1.2.4 环境影响总结1.3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1.3.1 “双轨制”具体内容1.3.2 “双轨制”改革意义1.3.3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2.1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2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2.2.1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2.2.2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2.2.3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2.2.4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2.3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3.1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2.3.2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2.3.3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2.3.4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2.3.5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3.1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3.1.1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3.1.2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3.1.3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3.1.4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3.2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3.2.1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3.2.2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3.2.3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3.2.4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3.3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3.3.1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3.3.2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3.3.3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3.3.4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3.4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3.4.1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3.4.2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4.1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4.2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4.2.1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4.2.2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4.2.3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4.3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4.3.1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4.3.2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5.1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5.1.1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5.1.2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5.1.3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5.1.4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5.1.5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5.1.6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5.2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5.2.1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5.2.2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5.2.3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5.2.4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5.2.5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5.2.6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5.2.7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5.3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5.3.1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5.3.2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5.3.3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5.3.4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5.3.5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5.4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5.4.1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5.4.2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5.4.3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5.4.4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5.4.5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5.4.6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5.5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5.5.1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5.5.2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5.5.3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5.5.4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5.5.5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5.5.6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5.6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5.6.1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5.6.2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6.1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6.2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6.2.1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6.2.2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6.2.3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6.2.4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6.2.5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6.3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6.3.1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6.3.2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6.3.3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6.3.4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6.3.5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6.4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6.4.1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6.4.2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6.4.3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6.4.4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6.4.5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6.5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7.1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7.1.1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7.1.2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7.2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7.2.1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7.2.2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7.3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7.3.1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7.3.2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7.4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7.4.1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7.4.2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7.4.3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8.1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8.1.1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8.1.2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8.1.3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8.1.4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8.1.5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2.1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3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2.3.2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2.3.2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2.4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4.1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2.4.2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2.4.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2.4.5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2.4.6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2.4.8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1.1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1.2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1.3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4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1.5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6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2.2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3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2.4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2.5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2.6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2.7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老年人心理健康学论文题目

健康论文题目有很多,这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方面去做出题目,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成果过程来定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去概括这样的心理健康的题目,一般是关于心理健康,尹如何引导人走出阴影?动能方面的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出合理的题目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1.忧郁症的预防;2.怎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3.精神分裂症的最佳监护方法 ;4.自卑也是一种“病 ”。

农村养老老年人心理论文题目可以写作,农村老年人心理研究,阐述农村里如何养老。

老年人健康的研究论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旨在引导老年人更加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体育锻炼;老年人;心理健康;运动处方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重要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人口老龄化规模巨大,人口老龄化发展日益恶化,并逐渐呈现高龄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生理功能日益衰老、退化,躯体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之一。

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价值感:不能适应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状态,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2)自卑心理: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很容易因为感到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深深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3)黄昏心理。由于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催患疾病,从而丧失生活兴趣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失望;对任何人和事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因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少与人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老年人晚年是否健康幸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时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已广为接受。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改善,卫生保健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体育锻炼的健心作用表现在长期心理效益与短期心理效益两个方面[1]:长期心理效益是指长期系统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的一些稳定心理特质的影响,即对减少抑郁,提高认知功能,建立心理自我观念的作用; 短期心理效益是指单次体育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的影响,即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减少应激和紧张等作用。

有研究表明[2],老年人中参加体育锻炼的随锻炼年限的增长,能有效地缓解心里情绪;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焦虑和抑郁较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严重。还有研究显示[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不会因为离退休而变得孤独和忧虑,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而且价值观念更新快。

老年人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身体训练年限越长,越能有效地保持身体能力和心理健康,越能有效地延缓人体机能衰退过程。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点:

1.体育锻炼能调节老年人心态,稳定情绪。体育锻炼可以补偿情绪上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以提高人的生活乐趣,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张、焦躁不安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而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也有着不同的影响,缓慢、舒展的体育锻炼更能有效的缓解老年人的心里焦虑和抑郁。

2.体育锻炼可增进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增加交流。老年人的普遍心理特点是害怕生活单调和生活孤独,他们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并且老年人在一起可以谈论许多有关老年人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起到了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老年人在这种群体的活动中感到心情舒畅,生活充实。

3.体育锻炼可预防和治疗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4],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人能预防心理疾病,对于患轻度与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患者,运动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体育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在运动中寻求最佳的心境,在各项运动中感受到快慰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馈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三、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不仅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而且能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

l、老年人运动处方运动类型可以选择令人喜欢和愉快、有趣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秧歌、保健操、交际舞、上下楼梯、钓鱼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负荷低、获得的满意度高,能更好地整合老年人的意识和注意力,改善老年人的心境。2、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与运动安全有直接的影响,而心率是制定运动处方强度的可靠标准。老年人由于体质弱,在体力和精力方面都比中青年差,所以在运动中应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尤为重要。老年人运动强度以选择本人最大心率的60%-90%为宜的体育运动,因为这个运动强度能够使其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3、运动时间一般视强度大小而定,大于5分钟的运动都属于有效的锻炼范围。每次运动时间至少20-30分钟的运动,60-90分钟的运动也会产生理想的心理状态,但一次运动持续时间过长并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老年人只有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获得所期望的心理效应。4、运动频率即是每日或每周运动的次数,一般每日或隔日运动一次,视运动量的大小和主体感觉而定,老年人健心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采用重复的方式,每周3―5次,最好每天一次[5]。

四、结论与建议

对老年人的关爱,一方面需要培养老年人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克服孤独寂寞心态;另一方面给予老年人情感支持、精神抚慰,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因地制宜,社区可以通过开展义务健康讲座,印制健康手册等,使老年人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

(2)政府应提高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关注并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在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中增加满足老年群体体育锻炼需求的内容。应大力支持老年体育团体举办各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3)全社会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尊老、爱老意识,普及有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知识。老年体育活动管理组织者应多组织集体的体育活动,在老年人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及时解决人际纠纷、创造人际氛围良好的宽松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亮,薛欣.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4):466-471.

[2]宋相川,周亚飞.浅谈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5(1):53-5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论文

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 要:老年人是我国城市体育锻炼的“主力军”,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沙和杭州等16个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求全面了解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和内在规律,正确预测21世纪初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城市老年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促进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城市;老年;体育健身;现状;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小康社会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体育是其重要标志之一。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并强调“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老年人一直是我国城市体育锻炼的“主力军”,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7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开始进入“老年型”国家。一些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老龄人口(65岁以上)已占10%以上。老年人对健康有怀旧感,对长寿有紧迫感。老年人闲暇时间多,格外关注自身体质的保养,并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和疾病状况,适当地选择参加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以改善生理生化功能,调节情绪愉悦身心。老年人在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平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充满信心地迎接“人生第二个春天”。 因此,对老年人体育健身、健康长寿等一系列的问题予以充分注意和关怀,正确预见和引导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更广泛地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使老年体育成为解放和发展社会活力的动力,给广大老年人再创人生第二个春天,实现“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安度晚年”的目标,为“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再做贡献。1 研究方法与结果 对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广州、长沙、济南、杭州、福州、成都、昆明、西安、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16个城市,近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进行现场观察访问。并随机抽样,对其中的1551名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他们平均(68.43±5.97)岁,男831人平均(68.92±6.05)岁,女720人平均(67.85±5.83)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年限平均(8.16±7.64)年,年体育锻陈时间人均达300小时以上。并对所有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制成表1和表2。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和内在规律,正确预测21世纪初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城市老年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促进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注:综合选择包括第一、二、三……选择。2 分析与讨论2.1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人口突破5000万大关,各级各类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近3万个 目前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人口1768万占3968万城市老年人口的44.55%。预计到2020年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人口将突破5000万大关,约占全国1.15亿城市老年人口的45.00%。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机构日趋健全,根据本项目抽样调查表明,目前全国有3740个社区(街道)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占城市社区(街道)的68%。各级各类的体育组织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施展的条件,但目前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的数量和提供的活动条件与实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预计到2020年全国所有城市的85%以上的社区(街道)建立各级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近3万个,并在中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协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统一的组织网络。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视城市老年体协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并以社区为自然单位设立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开展体育咨询和保健服务,吸引和组织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促进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以适应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2.2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锻炼内容广泛适应身心健康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可归为10大类100多项,其中参加太极类、保健类、气功类、跑步类的老年人即有1200多万,舞蹈类、球类、棋类、体操类、水冰类及其他健身娱乐活动也深受欢迎。人均活动有3项之多,年均体育锻炼时间已达300小时。许多老人对体育的爱好从青少年起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中坚持体育锻炼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就有27.08%,有77.47%的老人能够坚持体育锻炼。进入老年期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衰退变化的程度和速度不一样,加之多数老人患有不同的疾病(北京地区的调查表明74%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表现出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64.45%的老人是为强健体魄,27.86%的老人是为祛病体疗。7.69%的老人是为了交朋友或消磨时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28.26%的老人是在患有不同疾病发作后才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中。预计到2020年以“动”为主的太极拳、剑和保健医疗操,以“静”为主的修性养身气功,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构成。2.3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趋向大型化、娱乐化和合理化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一般春秋两季参加锻炼的人数较多,内容也较丰富多彩。锻炼的内容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例如华北地区较为盛行的是保健类和气功类,仅北京市参加“回春医疗保健操”的老年人就达10万之多;东北地区则热衷于“扭秧歌”和“老年迪斯科”等舞蹈类锻炼,仅哈尔滨市就有老年舞蹈类辅导站150多个,参加人数达5万之多;华南地区的城市老人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健身活动;华东地区的城市老人偏爱古老传统的太极拳类的健身活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城市老人群体中盛行富于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锻炼形式趋向集体大型化(自发组织百十人或上千人同场共练),锻炼内容趋向多元组合的娱乐化(身体练习和心理调节,乡土体育和现代体育,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等渗透融合为一体的娱乐性的身心活动),锻炼格局趋向合理的科学的生物节律化(晨练或傍晚为主的定时定点定项定量的社区体育活动)。建议:创编和推广动作舒展、节奏轻盈和幅度柔和的、既能活动筋骨脉络,又能调节情感、抚慰心理、怡情有趣的体育保健活动,以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有利于老年人身心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2.4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理能力将明显下降,而两周患病率(被调查老人在调查当天的前两周内患有各种病伤情况统计)却高于总人口患病率,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90年代初调查表明,我国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城市为18.7%,农村为11.4%。因病卧床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大,约在3%~5%。老年人年平均医疗费用约为425元。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既可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又能大幅度地降低医疗费用。长沙市的老年体协等曾组织100名老年疾病患者系统参加两年的体育健身活动,他们的医疗费用由体育健身活动前的月平均1364元下降到332元,下降幅度为75.6%。同时方兴未艾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已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日益增多,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出现了老年带家庭,家庭促社会的体育热,加速了我国体育社会化的进程,特别是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树立了榜样。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健身活动倍受世界各国老年人的欢迎,如太极拳、保健养身气功等,提高了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在国际体坛的声誉。预计到2020年蓬勃发展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既能强健老年人的自身体魄,又能促进青年一代自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既有利于国人体育锻炼能力的养成,又能强化全社会一、二、三级卫生保健的效果。既能弘扬民族传统的健身体育,又能提高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在国际体坛上的地位。2.5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事业将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多年来,我国重视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宏观控制和调节,创编了数十套适合老年体育健身活动锻炼的保健操和医疗操。如:“太极拳剑系列”、“导引养生功”、“练功十八法”、“回春医疗保健操”、“配乐五禽戏”和“木兰健身系列”等,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近来年,中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己进入国际交往阶段,与世界老年长跑协会建立了联系,部分城市老年长跑队、门球队分赴美国、日本、英国等进行访问和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水平,增强了国际城市间老年体育联系,促进了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事业的规模和运动水平,将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建议:有关部门应即着手研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以及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健身活动对外宣传和推广的具体事宜,以适应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全面走向世界的需要。2.6 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和科研趋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老年的闲暇生活比较单调,这是老年人社会供养不足的一种表现。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为了丰富老年人闲暇生活,改善老年人的社会供养起了重要作用。但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不同于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独特之处,并且有第三产业的性质,而目前我国从事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专业的人员很少,各地各级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借助于各单位的老年办或工会组织,难以适应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和发展。同时,国内外有关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研究还处在自发阶段,尚未形成队伍和体系。建议: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和科研的专业人才,以促进21世纪初我国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管理和科研水平提高,以求得最佳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是老年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既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陶治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又能开拓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消费市场,节省医疗费用,提高老年人供养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3 结论与建议 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在帮助老年人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多种形式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既能帮助老年人的孤独感得到充分消除,又能指导老年人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增进社会交往。我国已建立了上万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活动中心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设施,来满足亿万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娱乐方面的需求,以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仍处在初级阶段,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要。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对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予以充分注意和关怀,正确预见21世纪初城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趋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具体措施,这样有助于老年人体魄强健,延缓衰老,延长工作年限和延年益寿,充分发挥他们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教育后代、建设四化中的作用;并使他们从习惯了紧张的工作环境中逐步过渡到丰富多彩的离退休生活,更好地渡过幸福的晚年。

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2.1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3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2.3.2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2.3.2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2.4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4.1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2.4.2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2.4.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2.4.5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2.4.6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2.4.8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1.1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1.2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1.3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4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1.5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6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2.2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3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2.4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2.5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2.6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2.7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