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写用计算
找论题范围小的题目,这样比较好写。
写某公司财务分析啊
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档案学专业主要培养在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的高级人才。二、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一)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是理论档案学的核心,也是应用档案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方向研究档案与档案管理(事业)中的基础性、宏观性、前沿性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档案这一社会事物的内涵、外延及档案的价值、特点,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管理,档案学科体系的内容、结构,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等。(二)电子文件管理本研究方向旨在面对电子文件的出现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司法认同、技术支持方面引发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开展全方位的理论探讨和创新研究。主要研究电子文件概念、种类和特点,电子文件管理原则、模式和标准,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方法和技术,以及电子文件的利用等。(三)企业档案管理本研究方向在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上,以企业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和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原则、模式、方法与技术,并为企业提供适用的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四)历史档案与史学研究档案学与历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历史档案的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史学研究。(五)档案保护技术档案保护技术是档案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档案载体及记录材料结构、成分、性质及耐久性;环境条件对档案载体耐久性的影响;有害生物对档案载体耐久性的影响及防治;档案修复技术;现代信息安全性研究。那么,就一般意义讲,什么是衡量档案学热点问题的标准呢 我认为基本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近年来相对比较集中探讨的档案学前沿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每门科学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矛盾规律.这种矛盾规律往往是通过一些前沿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表现出来的.比如,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档案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之一就是电子文件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档案工作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子文件大量出现,且因其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传统形态档案的特点,传统档案学管理理论已经无法合理地解释和说明这种新的档案现象,更无法科学地回答它所提出的各种具有挑战性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正是由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这种矛盾的存在,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并将大量的外国档案学的相关成果介绍进来,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整理,吸收,改造和发展.第二,对新世纪档案学术研究具有一定导向性与前瞻性的理论问题.第三,具有一定公众关注度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二,档案学热点问题举要(一)与电子文件管理有关的基础理论问题1.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维护问题.两种重要管理理论的研究——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理论和文件连续体模型理论.可参见《档案学》2003第二期,傅荣校,周林女的"电子文件管理中的热点理论问题研究类举".对这两种理论,我国档案界目前只是停留在介绍阶段,深入的研究尚未开展.2.前端控制理论.与这种理论相关的研究课题有许多.如:(1)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思想;(2)档案鉴定中的前端控制;(3)档案集中过程中的前端控制;(4)档案保护的前端控制;(5)档案编目的前端控制;(6)档案利用的前端控制;(7)在文件生命周期中档案工作者的干预时机的选择;(8)电子政务建设中文档前端控制思想的应用;(9)电子文件管理与纸质文件管理中前端控制思想的比较等.3.来源原则问题.来源原则所强调的"来源共同性",在电子文件的管理过程中,受到了质疑.有的学者认为:"源于各种不同结构组织体的数据的产生,改变了单一来源的概念.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机构的界限,而来源原则和尊重全宗原则恰恰是由这个界限所决定的."特里·库克认为:"电子时代档案来源的概念需要重新考虑,酝酿和定义,它不仅指文件的形成机关,更包括其形成目的,形成活动,过程,处理程序和职能范围等."档案人员的关注点从"实体来源",转变为"变动,临时,甚至'虚拟'的机构中文件形成者的职能和业务活动为重点的概念来源."库克的"概念来源",实际上指的是文件的形成过程及背景,即文件是谁,在什么条件下,运用哪些数据,为了什么目的,采用了何种结构形成的等方面的信息.那么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究竟应当如何对待这种新的观念,难道我们也必须以"概念来源"的新来源观取代"机构或实体"来源观吗4.电子文件的特点问题.如"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问题.刘东斌,刘伟的"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吗 "对人们普遍认可的电子文件的"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一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完全不符合事实.不仅电子文件的信息与载体不可分离,事实上与载体分离的信息根本就不会存在."5.电子文件的元数据问题.戴维·比尔曼最早将元数据的概念引入档案学,并将文件和元数据形象地比作信函的内容与信封,文件是元数据封装起来的对象,元数据加上文件内容就构成了有证据作用的文件.元数据具有维护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和凭证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对元数据的理解不同,主要观点包括:(1)元数据是关于文件的背景信息和结构的数据,是有关电子文件的技术性信息.[ICA](2)元数据是关于电子文件背景的描述信息.[澳大利亚](3)元数据是关于文件和文件集合的背景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化描述和编目数据.[英国](4)元数据是指构成电子文件数据的数据,例如格式信息,字型,字体,数据词典,数据库描述,逻辑和物理模型,系统平台和软件资料等一切与生成和恢复电子文件有关的数据,具有隐含性.[中国](5)元数据是"由电子文件系统自动记录的关于文件形成时间,地点,人员,活动,文件系统,结构及内容等方面的具体数据."[中国]6.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问题.7.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文档一体化管理问题.8.电子文件的运动周期的划分问题.(二)档案学传统热点——持续性和发展性的理性思考1.文件与档案的关系问题."转化"关系的探讨."半现行文件"概念的争论.2.档案本质和本质属性的纷争."历史的原始记录"说,"保存备查性"等.3.档案概念的拓展问题.档案概念的外延的扩大与缩小争论.何嘉荪是"扩大外延"说的代表,主张把"收发文登记"宣布为"归档","把全部现行文件都宣布为档案".黄存勋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档案界的意见,延伸文件的前档案阶段,以'进馆'作为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标志.换言之,应该缩小档案概念外延,仅将保存在档案馆的或已进入永久保存阶段的文件视为档案."4."实物档案","口述档案"概念之争.5.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理论之争.有人认为:"该理论对我国并不适用."因为"我国没有半现行文件这一概念",也没有"文件中心".有的则认为,该理论是现代档案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构建文件与档案学的重要理论基石,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路标与指南之一.6.文件中心在我国建设与发展之争论.有的认为它的建立会增加机构和资源浪费,而且同我国的文件与档案管理理论不适应.有的则将它视为我国档案机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有的认为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档案室体系,根本没有必要改掉后从新建立一套文件中心体系.有的则认为两者都是中间过渡性文档管理机构,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并存.7.文件中心的建设与模式选择,运作方式问题.8.电子网络条件下,文件中心的发展命运问题.9.文件运动的"回流"问题之争.吴品才提出之后受到一些同志的挑战.焦点在于"文件运动是否应与文件的实体形态联系在一起讨论".10.档案价值理论的争论.主要涉及档案价值的实质及档案价值概念的表述问题,特别是"劳动价值问题".11.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问题.12.档案工作原则与规则的关系问题.13.档案种类划分问题.14.虚拟利用方式与传统利用方式的关系.15.馆藏建设中的"官方文化"现象的变革.16.确保电子文档信息长期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的战略问题.17.信息时代,使档案成为可供大众利用的,最为广泛的信息资源的问题.18.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是高于实践还是实践高于理论的问题始终在我们的档案学研究中困扰着我们.一些同志往往以某种做法不符合"档案学理论"为由,排斥实践中出现的新观点,新做法;而不是自觉地检讨相关档案学理论是不是还能够具有指导实践,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品格.还有的同志以违背"马列主义"为由,片面地抵制或消极对待外国的文化思想和先进的文档管理理念.有的同志以制造辞藻的形式,打造出所谓的理论,让人们不知所云.例如,有的同志提出信息管理的"多源性,多媒体性,多语义性,多价值性,多时空性,多尺度性,多维性,多类别,多变量和多应用主题……",一口气列举了十个"多",不知这种所谓的新理念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三)档案学自身的基础理论问题1.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表述问题.2.档案学的学科性质问题.3.档案学与文书学的关系问题.4.档案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如"二律背反","形而上"等提法问题.5.现代管理理论对档案学研究的影响.(四)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1.档案网络建设中的信息管理问题.2.文档信息化服务中的技术因素与非技术性因素问题.3.文档信息化与文档有效管理问题.4.文档核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5.网上档案信息的法律地位问题.6.档案信息网络安全问题.7.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资源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开放文档的全文数据库建设问题;电子文档信息资源的组织问题.8.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维护问题.效益与成本问题.9.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问题.(五)档案实体管理应用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及难点1.关于保管期限粗分与细分之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分法"(进馆,不进馆)和"三分法"(永,长,短)之争.有的主张与文件生命周期联系,在分阶段多次鉴定的基础上,考虑保管期限的划分问题,每次以两分为主,在同一档次内部再细分.例如,归档前鉴定主要区分归档与不归档,进馆前鉴定主要区分进馆与不进馆,档案馆定期鉴定主要区分销毁与继续保存.在归档,进馆和继续保存等档次内部,再根据有关档案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考虑是否再细分具体的保管年限.同一保管年限的档案,还可按重要程度进一步细分.档案馆档案开放前的鉴定,在区分开放与控制使用的同时,还可结合复查原定保管期限.2.关于保管期限的标时与否的争论.3.关于档案鉴定方法的争论.直接鉴定法受到一定的挑战.另外,职能鉴定法与内容鉴定法的研究,以及对"宏观鉴定战略","文献鉴定战略"的质疑等.对"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质疑,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立论基础尚不严密,且未提供切实有效的职能分析方法";"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理论实质有悖于现有的基础理论","宏观职能鉴定论实质上正是以'实体价值论'(即档案价值是独立于主体之外而存在的,它随档案的产生而产生,不论人们利用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其档案价值观的.以这种片面的档案价值观为理论实质的宏观职能鉴定论显然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宏观职能鉴定论仅从第一价值的角度出发来判定文件价值的大小,并未虑及文件的第二价值,这样就明显违背了双重价值论."对鉴定过程的实质问题:鉴定的过程是赋予文件价值的过程吗 如何处理好职能鉴定与内容鉴定的关系 档案鉴定是否存在"国家模式"和"社会模式"呢 即使不是完善的鉴定决定或鉴定程序,也要优于文件的自生自灭吗4.电子文件的集中与捕获问题.5.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问题与分布式管理控制问题.6.归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问题.7.档案实体分类方案的编制与应用问题.8.档案分类的客观性与一级类目分类标准的确定问题.9.成套性与客体全宗问题.10.实体分类与信息分类问题.11.传统著录与电子文件著录的区别问题.12.信息社会中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问题.(六)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理论研究热点1.公民权利与现行文件公开,保密问题.2.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过程中,档案部门的角色定位问题.3.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工作的关系问题.4.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实践对传统档案管理理论的挑战(七)档案史学研究方面热点问题1.档案的起源问题.2."档案"的辞源问题.3."信息","文件","公文"的辞源问题.4.甲骨档案中的"贞人"问题.5.甲骨档案的内容结构问题.6.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评价问题.7.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历史成就问题.8.简牍档案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问题.9.建国前我国档案教育的成就与历史教训.(八)专门档案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1.专门档案的定义问题.姚军认为:"专门档案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和自然活动中某些专门领域形成的,用较为系统的,成熟的专门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或某些特殊形式,载体的档案的总称."2.专门档案的种类划分问题."依据专门档案的派生和分离情况为原则,将目前各种专门档案归入文书档案范畴专门档案,科技档案范畴专门档案和特殊载体专门档案三大类."3.人事档案管理问题.(1)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弊端:分散多头管理.(2)建立国家人事档案中心问题.(3)擅自建档,造档问题.(4)擅自扣档问题.(5)擅自弃档问题.(九)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建设方面的热点问题.1.《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讨论.内容涉及取消立卷"是否有助于保持文件之间有机联系" 规则推荐的联合分类法中的分类标准问题2.《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讨论.3.《档案法》的修订.如档案的开放期问题.有的同志认为:"为了全方位的,系统的开放档案,笔者建议:不设置30年的开放期;而是档案从形成之日起就对社会,公民开放.""同时在开放之时要制定'安全例外'与'一般例外'."再如,档案的开放原则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档案开放原则,是指国家一切公民都有权利用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文件."而有的同志则认为:"档案的开放原则将发展为:国家一切公民都有权利利用国家档案部门(包括档案馆和档案室)保存的档案文件."4.《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与文档信息的公开制度.5.《电子签章法》及其对现代文档管理理念的影响.
9月15日上午,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作题为《当前国际形势分析和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谢谢大家。我非常高兴参加2004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参加会议的都是专家,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肯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建设性意见。我只是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在这里只能就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大家交流一些看法。当前国际上热点很多,或多或少都与三年前发生的9.11事件有关。近三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促成这一变化的转折点就是2001年发生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可以这样说,9.11事件中摧毁的是两栋楼,但这一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最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安全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美国认为他的威胁来自本土之外,现在看到了美国国内就存在着巨大威胁。因此,反对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美国安全战略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到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现在9.11事件已经过去三年,但是恐怖活动并没有减少,尤其在俄罗斯,最近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最令世界震惊的是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个事件有可能对今后的国际形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下面我集中就恐怖主义目前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就此谈一下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全球反恐形势首先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9.11改变了世界格局。3年前的9.11事件有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飞机对纽约、华盛顿两个城市发动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袭击,几个小时造成3000多名无辜者丧生。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最大,但是它影响的不仅仅是美国,也绝不会是美国,它改变了冷战结束以来或者说扰乱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大国关系随着9.11事件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反恐成了最近三年来国际事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用电脑语言来说,就成了最常用的关键词。反恐两个字也可以说成了最近在国际上比较时髦的词。在反恐旗号下,美国先后进行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三年后的今天,世界并没有因为反恐而变得更加安全。如果我们回顾8月底到9月上旬以来的短短十几天里发生的事件,我们就会感觉到新的恐怖主义浪潮又一次袭击了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为严重的就是9月1日有一伙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南部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占领了一所中学,将1300多名学生劫持为人质,在解救的过程当中,有300多人死亡,其中一半多是儿童。目前恐怖主义或者说恐怖分子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阵地转移到防范相对薄弱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展开活动。当然,也有在防范比较严密的地区展开活动的,最近的一些新闻报道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第二,美国以反恐为纲,保证国内安全。美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过外敌的袭击,在9.11事件当中有了切肤之痛,袭击警告、恐怖主义、恐怖分子这些词汇在美国历史上一再频繁出现,在美国的百姓中一再传播。安全问题已经取代了发展经济、医疗福利和就业等国内问题,一跃成为美国布什政府的头等大事。美国政府和曾经受伤过的民众对恐怖主义的敏感程度达到了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地步。
朝鲜问题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国际问题之一,然而从根本上言,朝鲜半岛问题一方面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最终实现半岛统一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利用什么样的机制维护现实中半岛的和平、稳定局势的问题.建立平衡,目的在“和”;打破平衡,本意为“战”.眼下的朝鲜半岛,各方都想“和”而不想“战”,所以谋求战略平衡是必然之举.纵观各方战略博弈,有三种平衡关系至关重要,并且牵动全局.这就是中俄美关系、朝美关系和朝韩关系.“三个平衡”相对独立,相互影响,共同调节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走向.第一个平衡:中俄美关系.这三个国家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但又都与朝核问题密切相关.朝鲜作为一个偏于一隅的小国,倘若没有把这三个大国搅和其间,也不可能闹出太大动静.所以说,朝鲜是站在大国的“肩膀上”,创造了小国玩转“大外交”的局面.然而,中俄美的平衡关系,却又是朝鲜“以小博大”的前提条件,如果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朝鲜也就失去了博弈的基础.试想,中俄美若是“一边倒”,朝鲜还能撑几天?反之,这三个大国若是“分庭抗礼”,朝鲜半岛也决无和平可言.正是因为中俄与美国保持了一种“合理距离”,朝鲜半岛才实现了战略平衡,才有可能在经历多次危机的险境中,避免了新的战争发生.第二个平衡:朝美关系.朝鲜和美国既是对手,也是“欢喜冤家”,更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方.没有美国的威胁和打压,朝鲜不至于饿着肚子搞核武,此乃因果关系.美国需要保留朝鲜这样一个对手,以获得长期在东北亚保持军事存在的理由,但又不允许朝鲜对自己及其盟友造成重大威胁特别是核威胁,这是一种相互背离的矛盾关系.正因如此,朝美双方都希冀建立于己有利的战略平衡.朝鲜指望以核武为筹码,既能自保,也能换取美国的安全承诺,甚至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则意在剥夺朝鲜的核能力,使其重新成为处在弱势地位的对手,所以既不能和朝鲜走的太近,也要防止朝鲜把自己拖入一场新的战争.于是,朝美双方依托“六方会谈”,明争暗斗,讨价还价,甚至不惜各出难题,让“会谈”几度功败垂成.朝鲜和美国这种相战不易,相和更难的较量,正是朝核问题成为“死结”的根本原因.第三个平衡:朝韩关系.朝鲜和韩国,虽是同一民族的两个国家,但彼此都有一统半岛的欲望,背后也不乏大国支持.北方统一南方已成历史,南方统一北方也谈何容易,双方即便宿愿难改,毕竟要面对现实.朝鲜敢战,却并无胜算,韩国惧战,但也有破釜沉舟的准备.从实际情况看,南北双方都不想再次陷入战火之中,表面上剑拔弩张,每到关键时刻却总能化险为夷.这不是偶然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双方的战略使然,在统一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朝鲜和韩国都乐于维系现在这种“对峙平衡”.朝鲜发展核武,是要弥补常规武器方面的劣势,而韩国坚决要求朝鲜弃核,目的也在于恢复以往的“军事平衡”.尽管如此,只要朝韩双方都不动手,朝鲜半岛就会依然保持危机频仍,但战事可休的局面.就目前形势而言,以上“三个平衡”,第一个相对稳定,第二个正在发展,第三个在向稳定方面转化.近期盛传朝鲜要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与此同时美国也宣称要和朝鲜直接对话,无论其前景如何,都是朝美之间的较劲,双方都在继续寻找新的“平衡点”.朝美两国肯定要接近,舍此不足以解决朝鲜的安全顾虑,也很难让朝鲜重开谈判.但朝美也不可能走的太近,因为美国还需要保留这样一个对手,况且还有另外“两个平衡”的制约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保持朝鲜半岛稳定及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这是多年来始终如一的立场,也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在建立半岛战略平衡关系方面,中国只可能在“第一个平衡”关系上发挥作用,对另两个平衡关系很难施加直接影响.笔者以为,中国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努力维护中俄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平衡关系,静观朝美和朝韩关系的发展.一旦后两个平衡关系难以建立,或者横生枝节,还是要通过中俄美的共同介入来解决问题,中国应当有这样的耐心.
2015时事热点论 WO KENDING YOU GENG
论“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对策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已成为全国普通存在的热点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综合性、体制性的社会问题。重点阐述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而且也详述了它的成因及揭示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医疗保险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显现越来越凸显了。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些病人就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吓倒,同时心理为这笔昂贵的医药费用而产生崩溃。所以像这种情况也就犹然而产生了。其次,从国家的方面来看,不但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政策方面,我国关于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的缺陷,立法还很不健全,法律监测也很不完善,所以当病人在上医院看病接受治疗时只能是心理感觉价格高而无法用法律来得到根本的保障,况且,医院以及一些卫生院或诊所是属于事业单位,也是具有赢利性质的,所以患者就更加受蒙蔽了。同时,国家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严,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这就大大地主张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状况。至于财政投入方面,在2007年我国用于医疗救助的各级财政投入达7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3.4亿元,比2006年的14.3亿元增长了13.3%,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7.8亿元,较2006年27亿元增长了40%。其中江西、上海、辽宁、浙江、江苏等地的地方各级财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投入超过2亿元,江西、上海和河南等地省级财政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广西、安徽、重庆等地今年财政投入比2006年增长了2倍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还是很不足,这么大一个国家投入这么的少,不仅让我们老百姓看病难,同时也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此外,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只占世界的2%,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左右,用2%的医疗费用去解决22%的人口健康问题肯定会觉得看病难,看病贵。据前几年统计部门称,中国有病而不去就诊的老百姓约占49.2%,这一数字看了的确令人吃惊啊。面对这种压力,我觉得国家和政府应该要高度的重视,不要让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关于医疗保险方面,目前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的窄。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农民、城镇非正式就业人员、弱势群体(低收入或下岗、失业职工)还没有被保险制度所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应有的公平性和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有的农村,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非常的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充分凸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经常从电机屏幕中看到农民工因工伤或意外伤害而没有钱治病,就算给农民保险,但仍还是不够充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向农民投资的难度,重要取于农民对医疗的满意程度。但是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甚少。然后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因为国家对医疗合作大多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官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得他们对执行政策的主动 性大大降低,没有足够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此外,近期国家实行一些惠民政策而取消了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支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发展国家医疗政策的难度。接着是农村卫生体制难以适应农民从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区域内部因乡村劳动力的急剧分化和大规模的非农化、职工化,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也不相同,这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保障的主体、方向、管理方法方面都构成了障碍。最后就是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农村的行政区域设置的卫生医疗网点业务不足。不少地方的农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直接去县或乡级医院。因此县或乡的医疗布局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二是卫生机构重叠,人员臃肿,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还有卫生人员的分布非常不协调。总之这些都是产生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不足之后自然就产生病人看病难看病贵。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有所淡化对病人看病产生了麻烦。首先医疗机构没有充分保障每一个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就是县域经济困难,特别是很多西部的一些县域非常贫因,所以这有可能导致公立医
1、热点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挑战性、普遍性、敏感性、流变性的特征。热点问题要冷静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2、就新闻事件本身,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一个新闻事件,可以从职场、婚姻、育儿等方面找切入点; 3、新闻事件中人物说的话或者某个细节。人物说的话,有时候就像影视剧里的台词,可以直接作为主题或者素材。
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我整理了党建论文格式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党建论文格式范文篇一:《党建工作研究》 摘要:党的的召开为我们的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被写入党章。本文首先分析党在各个探索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了理论成果,然后指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在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党的;党建工作;建议 中国共产党的第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经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了党章修改的建议,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写入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行动指南。党的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招开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会,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额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实践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只要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党的的召开对于党在新时期团结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有重大的意义,党的的召开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的共产党员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继续的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发,推动社会的各个行业朝着科学发展,安定和谐的局面发展。 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理论以及关于党的建设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基本理论及党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积贫积弱,面对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中国的革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思想理论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指引,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 经验 的 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的党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在党内开展 文化 理论的学习,以及整风运动,提高了党组织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理论以及党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的改造,我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同志经过广泛的实践活动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新的认识。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困难,但那都是暂时的,经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带集体。邓小平结合世界发展的形式,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提出了改革开放等一些列举措,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党的建设上,注重党员理论知识和政治意识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每个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全体党员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三)改革开放以后直到现在党的基本理论以及党建工作 经过改革开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了综合国力。当代社会正在面临着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世界多级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当今世界的格局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的党审时度势,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新时期党的建设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党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我们的党在党员内部开展拒腐防变的理论 教育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全体党员的理论知识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都取得显著增强。 二、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加强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党建工作,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做好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完成各项任务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二)加强党建工作是保障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我们党经过近百年奋斗历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的结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我们的党在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党建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只要抓好党建工作,才能保障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领导能力。 三、在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重视党校的作用,努力的培养积极分子 为了壮大党的队伍,我们的党应该充分的重视“党校培训”计划的实施,培养出更多的积极分子。要充分的认识到党校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为党的队伍提供有充足的人才保障,才能提高的党的战斗力。在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其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每一名积极分子都成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良好的人才。 (二)创新党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党建文化 在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党员管理体制的建设,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党员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党建工作的实施,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在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党员的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党员的文化修养,增强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重视基层党小组的建设,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办事效率。全体党员都应该树立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党的管理体制建设为契机,努力的提高每一名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总之,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在新时期要更加充分的重视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薛明飞.有关“以人为本”理念运用于高校党建工作中[J].南京大学学报.2008,12(4):22-24. [2]朱明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开展党建工作[J].求是,2008,20(7):33-35. 党建论文格式范文篇二:《强化党建创新 推动企业党建工作》 【摘要】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涉及范围广、考虑因素多。党建工作能为企业、职工解决诸多问题。可以有效的促进职工与企业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职工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需要党建工作紧随社会前进的脚步,为广大职工服务。这就需要党建工作不断的创新。从而,推动企业党建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创新党建推动企业 一、创新是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 党建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要求作风严谨、态度端正。党建工作更是一项生机勃勃与创新的事业。 1、无论何种创造,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有创意的观念作指导。党建工作,需要在当前形势和工作任务面前发挥高能力,提升全面水平,要在观念上来突破。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 2、创新能够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持续步入更高的层面。回顾历史,一部关于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一部不断除旧迎新的历史。从近几年党建工作的实际经验看,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挑衅战,我们的党建工作者在党建工作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如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增强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了企务公开等,进一步缩短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有效的路径,与时代要求相协调,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涯中,产生了很大的进步效应。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层次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善于发现,持之以恒地开辟新思路,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3、当前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有着辽阔的发展空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为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譬如,以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为标志的经济领域处处体现着活力,如何在这一新天地里造就党建工作的华丽篇章,是全基层党组织都考虑和实践的新问题。此外,伴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前进的脚步,多元化的思维使人们的认知世界绚丽多彩,这当中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的干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急切需要广大党建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出击,更要在实践上进行积极探索,才能使党建工作走在新形势的前列,实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全面创新,全面出击 1、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有新突破。调查研究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为此,要在组织系统兴起积极调研之风,竭尽全力构建全面的调研机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思路,做出新对策,完成新成果;通过调研开阔视野,把握命脉,形成合理的、有效的认识。对于有新意的调研成果,要勇于放在工作中试验,并着重总结、改进和完善;对于成熟的经验,要提升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办法、建议和规章,督导基层工作,提高全面的工作能力。 2、抓突破,在工作重点上新意。没有新意,就没有进步,更没有发展。抓住关键点,就是把握了主要矛盾。组织部门要围绕主要工作,寻寻找工作的突破口,找准工作的要塞,大力实践,创意性地展开工作。当前形势下,尤其是要抓紧干部制度改革这个要点。因为干部制度改革带动全局、左右全局、影响着全局,直接关系到我党的全面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出发,紧密围绕党建工作的重点、疑点问题,全力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做模范。 3、抓典型,在整体工作上提高创新意识。抓典型,就是采取以点带面策略,通过塑造各种的典型,带动党建工作全面开展,推进整体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要步入基层全方位筛选各种有力途径、寻找各层次的模范,运用扶持、帮助、指导的 方法 ,总结有效的经验,提升典范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典范存在的不足和疑难,努力构造党建工作的模范群体,以此带动整个党建工作持续发展,使党建工作在典范的影响下持续创新,整全面推进。 4、抓规范,在工作机制上提高创意。党建工作要有新意,需要以积极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各级党建部门要全面创新机制,防止和杜绝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促使党建工作的“三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党建工作进行合理剖析和分析研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步骤,用以指导和筹谋党建工作。要明确 岗位职责 ,严厉岗位纪律,真正在党建战线形成一系列职责明了、程序规范、执行有力、方便运转的工作机制,为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改进手段、探索新思路 1、方法创新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点。新时期党组织要认证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适合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举措。党建工作需要着眼于整体推进和全面贯彻,同时,考虑方式上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要有党建方面的刚性的教育和管理,又要有人性化的鼓励和关怀。要做到“上下沟通及时,及时处理问题”。拓宽视野、敞开思路,努力增强党建工作的活跃性。 2、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开阔的途径和舞台。充分利用网络简单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优势,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每一位党组成员,牢靠掌握党建工作的主动权、拓展党员教育的 渠道 、促进党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推进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拓宽联系广大职工的路子,丰富服务职工的内容,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3、取缔论资排辈,让党组织拥有良好的人类资源。高素质的队伍是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有力保障。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敢用人才、成就人才。不断改革和创新用人机制。切实把想做事、会做事、干实事和职工拥护的优秀人才,不拘一格选拔出来,予以重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在 政策法规 、技术、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大对党组织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优秀者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为其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优良的条件。激发广大党员坚定信念、 爱岗敬业 、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 4、改变学风作风,摒弃不良作风,促进党组织只能更好的发挥。学风和作风可以直接反应党组织是否具备先进性;是否能更好的发挥服务广大职工的作用。企业党建工作面对的是广大职工,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好人民的切实利益,是党组织吸引人、凝聚人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因此,一方面要以转变作风为契机、积极推进服务型党建工作。转变作风,提高党组织水平,做好人民的标兵。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先春.关于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党的建设,2006(10). [2]王宪魁.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J].党建研究,2006(01). [3]韦振碧.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党建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0). 党建论文格式范文篇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 一、引言 在 企业管理 中,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它们都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想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将这两想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两项工作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的重要性,依照融合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两项工作的互相融合。 二、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的重要性 1.化解两项工作间的矛盾,实现双赢局面 企业进行公司治理的做作用就是要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变,企业必须跟紧改革形势,做到企业治理的与时俱进。我国的企业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同时还是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每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有党组织,并经常开展党建工作的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必须得到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由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样就能够促进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通过二者的统合化解两项工作间的矛盾,实现双赢局面。 2.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完善 由于企业形式的多样化,不同的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企业的党建工作就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模式开展,实现不同企业党建工作的差异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企业党建工作能够与公司治理互相适应。国有经济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中包括开展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容。作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一部分,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能够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对党建工作进行完善。 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的基本原则 在企业经营管理管理中开展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必须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1.保证两者目标的一致性 为了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加强对公司治理工作的完善,保证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基本利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完善公司治理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保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要对企业内部所有部门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和,实现利益平衡,实行合理的制约与激励制度,杜绝重大决策失误的出现。企业的党建工作目标也要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保持一致性,两者之间仅在工作方式与体制建设方面存在非对抗性的差异。只要避开这些差异,合理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实现它们目标的一致性。 2.保证两者协同发展 想要实现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就必须保证两者的协同发展,杜绝两者之间出现不和谐的情况。还要根据公司治理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从中找到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相互融合最佳时机,实现两者的融合,使它们一起为企业的发展建立理论基础,创建良好的经济形势,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具体方法 1.促进两方面人才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两方面人才的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进行党组织成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的活动,进一步拉近企业管理者与党组织间的距离,实现人才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此外,好友的企业采用企业决策者与党员互相交叉任职的形式,促进企业决策者与党员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工作的共同发展。 2.召开管理者与党组织的联合会议 想要这种方法能够顺利实施,要求企业管理层与党组织的权力以及地位实现平等,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企业党组织成员在参加党务工作时,必须保持自己的专职人员身份,不能在参加党务工作的同时兼任其他工作岗位。会议的举行由企业管理者与党组织成员共同负责,会议的内容就是对企业内的重大事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坚持民主原则,并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探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能够化解两项工作间的矛盾,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和公司治理工作的完善,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两者之间的融合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1. 2017党建论文范文 2. 党建信息格式范文 3. 大学生党建论文范文 4. 党建论文范文参考 5. 大学生党建论文范文
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 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 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 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写作思路:首先描述党旗,点明主题中国共产党,描述党的生日,描写沐浴在新世界阳光下,自己的感受,对我党进行赞美,回忆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及领导革命胜利,结尾表达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一个锤子,一把镰刀交织一起,看上去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图案,可它贴到鲜红的旗帜上,它就是代表我们国家的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
1921年,一个伟大的领袖诞生了中国共产党。2021年,是党的100岁生日。100年来,党用可以积成河的鲜血,让我们迎来了和平的社会,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尊敬的各位领导: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
时间如流水般飞快地从我们眼前流逝回想起以前,我们的党走过了10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党感到骄傲和自满,一百年,就像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但是改革的开放汇集了每个国人的生活,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党建主要包括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建的突出特色,思想建设的根本就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思想上保持党的纯洁性;(侧重理论修养)
作风建设主要是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侧重和群众的关系)
组织建设主要是民主集中制(侧重制度原则)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铸就忠诚国门卫士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这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实现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的边检警察队伍,以铸就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法律的忠诚国门卫士为己任和目标。如何按照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大力加强边检队伍廉政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边检警营,全面优化文化育警环境,是边检队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民警政治素质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一、加强边检队伍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纵观当今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就是如何消除社会公共权力或社会公职行为中存在的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现象,建立廉洁、高效、勤政的公共权力机关和公职行为。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队伍中的一些问题还依然存在。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观念层面上,对廉政文化建设在边检队伍特殊的重要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警营氛围尚不浓厚;在组织层面上,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尚不明确;在物质层面上,与廉政文化建设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尚不齐全;在行为层面上,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员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自觉投身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是开展边检队伍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一)廉政文化建设是边检队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的滋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但最根本的还在于落后腐朽的文化影响侵蚀了人们的思想。重惩治的反腐败斗争策略,虽然可以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的心理威慑,却难以从源头上铲除催生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和崇腐羡腐的社会心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形成一种崇廉尚洁、贬斥腐败的社会评价,形成一种以“八荣八耻”为价值取向的良好风尚。廉政文化建设是边检队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出,反映了边检队伍反腐败斗争由侧重惩处遏制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向发展,是反腐倡廉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二)廉政文化建设是边检队伍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文化依托。近年来,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制权、管钱、用人的制度体系。同时重视监督,采取了一系列监督措施。但是,面对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这些制度的功能发挥不尽理想,监督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制度难以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或在执行中受到“潜规则”的影响而走样变形;由于缺乏群众的积极参与,监督又难以取得成效。从操作的层面看,我们并不缺乏制度条文和监督措施。从文化层面看,就暴露出我们在制度观念和监督意识的培养上的缺失。反腐制度要顺利执行,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还要靠人们的制度观念来推动;监督工作要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监督的权威性,还要以人们的监督意识为保证。因此,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把反腐倡廉教育面向整个边检队伍,使广大民警从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上全面认同制度、服从制度,积极参与和自觉接受监督,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文化依托。(三)新招民警廉政教育是边检队伍文化塑警的重要内容。现在边检队伍每年都在大规模的招收大学生民警,边检警察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也越来越成为热门。新招来的大学生民警,由于受西方腐朽文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心理不成熟和行为个性化等特征影响,廉政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影响他们廉政文化建设和民警整体素质的障碍,但他们充满活力和朝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他们中间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弘扬廉政文化,培育廉政理念,用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免疫水平和抗腐防变的能力,使他们始终保持蓬勃的精神状态和坚定的意志品格,把他们培养成反腐败斗争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加强民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边检队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边检事业对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因此,加强新招民警的廉政教育,是边检队伍文化塑警的重要内容,边检民警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队伍惩防腐败体系、加强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二、加强边检队伍警营廉政文化建设应突出针对性和主动性当前,在推进边检队伍警营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边检队伍尚未能注重体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整体教育面窄,建设的理论水平为廉政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缺乏个性、效果欠佳的现象还十分明显。边检队伍应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有针对性地、主动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一)要进行廉政文化的分层教育 。一是要对领导干部加强廉洁从政教育。我们要组织领导干部读廉政书,听廉政课,观警示片,进行公开廉政承诺,开辟廉政专栏,实施廉政监督,大力营造廉洁奉公的廉政文化环境氛围,引导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强化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筑牢不想腐败的思想基础,构建起思想道德防线。二是要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洁敬业教育。在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活动,以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情操为核心,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先进性意识、实践先进性要求、树立先进性形象、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三是要对一线民警进行廉洁品格教育。把廉政文化活动融入到加强民警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活动中,使他们真正学会辨别真、善、美,为边检工作打下廉洁、廉政的思想基础。把廉洁品格教育作为民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民警能够始终置身于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二)要加强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的思考,文化建设方向就会出现偏差。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黄宗羲的吏治廉洁等大量的廉政理论,当前“ 三个代表”、“ 执政为民”等廉政理论,是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石。然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边检队伍应当组织专家、业务骨干广泛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理论研讨活动,对边检队伍廉政文化的理念、廉政文化的特点规律、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可行性的科学论证,进一步提升廉政文化重要载体,使民警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树立正确的廉政文化观,自觉抵制腐败文化的侵袭,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三)要加强廉政文化的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民警走出警营,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把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民警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责任心,树立牢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和良好的边检职业道德。同时,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如举办以廉政为主题的看电影活动、文艺晚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讲演比赛、摄影书画展、专题辅导报告、英模事迹报告会、参观警示教育展览,吸引民警踊跃参与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自觉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切实增强廉政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文化育警的浓郁氛围。三、加强边检队伍廉政文化建设应增强实效性和创造性(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对民警加强廉洁诚信、公正廉明、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方面可以将廉政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民警进行廉政教育;另一方面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民警再教育培训学习中,对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和民警进行进行廉政教育,可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办好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廉政教育。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内容上要编写有关诚信为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内容的廉政文化教程。在形式上要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加强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运用先进典型开展廉政教育:一是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挖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警的优秀人物,这有助于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亲合力、吸引力。二是要改变“独木难成林”的现象,要注意挖掘、塑造和培养具特色的先进典型群体,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去引导、激励广大民警树立“敬廉崇洁”的道德观,增强用先进典型激励自己自觉性,从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强化警营文化的载体功能。警营文化是队伍培育和建设廉政文化的平台,扩大警营文化中的廉政内涵,提升警营文化的廉政品位,是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的最佳方式。就边检队伍而言,可以召开廉政报告会、举办廉政演讲比赛、开展廉政知识竞赛等,以增强廉政文化的知识性;可以举办廉政文艺晚会、廉政小品大赛、廉政漫画展等,以增强廉政文化的文艺性;还可以组织建立廉政文化长廊、制作廉政警句警示牌、开辟廉政文化宣传橱窗等,以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 四)规范党、团委员会活动。队伍应切实加强对党、团委员会活动的管理,发挥廉政文化在党、团委员会建设的指导作用,开展各种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增加民警参与的力度,拓展民警实践廉政行为的途径,从而提升廉政文化的辐射力,提高和培养民警参与监督、接受监督的廉政素质,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党、团委员会活动开展廉政教育的新局面。( 五)加强廉政网络阵地的建设。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传媒工具,是现代文化传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边检廉政教育网站,通过开设符合民警兴趣爱好的专栏、专题、网页、廉政论坛等手段,广泛宣传廉政文化、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使网络成为廉政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思想阵地和精神阵地,构建廉政文化的网络舞台。综上所述,边检队伍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担负着守卫祖国大门的历史使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弘扬优秀的廉政文化,拓展廉政文化建设渠道,为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代汉语课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和新闻采编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苏培成先生在其文章中曾经说过:一个人不能使用规范的语言、高尚的语言进行交际,就是语言残疾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将很难发挥积极的作用。由于现代汉语课程自身的工具性和理论性,使得这门课一直以来不为高职学生所喜欢,教学效果欠佳。虽然,笔者从事这一课程教学的时间不长,却深感有必要在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的背景下,重新探讨高职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与学的诸多问题。现将一些思考与实践就教于同人,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更新教学观念,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汉语是我国各民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也就决定了现代汉语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工具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驾驭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高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和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这也成为我们实施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实践中,笔者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 1.社会用字调查。学习了“现代汉字”一章后,笔者建议学生到公共场所开展“社会用字状况”的调查。调查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运用已学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会整理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 2.学做文字编辑。目前,许多报刊、书籍错字频频出现,语病百出。笔者平时十分注重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有选择地打印出来,让学生学当文字编辑,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文字校对、病句修改、语言润色等。对此,很多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想不到现代汉语这门课还真管用,以后要是到新闻广播行业工作,现在学的可派上用场了。”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朗诵、话剧表演等。在指导开展这类语言实践活动时,笔者强调要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努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理论不是无用的,而是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 4.进行融会贯通的考试。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考试手段上,为避免背笔记、考笔记现象的出现,试题设计强调在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以及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促使学生在复习时真正做到把知识融会贯通。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接触它,并在初、高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汉语知识。因此,大学阶段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应是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如何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零碎的、不完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性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学生原有的语言基础上进行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延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既能使学生了解到现代汉语的实用性,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现代汉语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从而为有志于此的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深化教学内容。比如,关于现代汉语词类,学生依据语感和中学阶段所学的汉语知识,已大致了解汉语有多少种词类,然而对于什么是词、词类划分究竟依据什么标准进行、怎样辨别各个具体词的词性、词类划分与词性辨别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往往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就有必要先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对汉语的词及词类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把握,进而把汉语词类问题怎样与中文处理的自动分词发生关系、研究后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现代汉语与当今信息科学、高新技术的密切关系。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汉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战国文字:“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秦国文字,汉字发展的主流。六国文字,地域差异大,不反映汉字发展轨迹,是支流。汉字是语素文字,总数非常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精确的数字。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万个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没人能够也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但是《中华字海》一类字书里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有人统计过十三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因此,实际上人们在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六七千而已。 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