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家校合作方法与有效性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家校合作方法与有效性的研究论文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研究论文

1、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家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和学校、教师良好互动中,促进家长更好、更深入地掌握小学生在校表现,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和熟悉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能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家庭与学校教育方案,促进教育的实际效果。

1.2有助于充分发挥家长的独特作用

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付出教育投入,学校通过吸纳家长的资源、建议,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尊重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能激发家长对学校事物的参与热情,帮助教师更好管理和服务于学生。

1.3有助于在合作中提高家长和老师育人水平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策略

2.1共同搭建良好合作平台

定期召开家长会:应该选择良好机会召开家长会,例如新生入学、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准备,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制定预期目标和计划。家长会召开时,学校统一将校规、收费等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通过广播告知家长,要建立和公布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长做出介绍,对本班级学生一定阶段的表现,如进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的典型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一一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班级和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充分了解,对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教师还应该倾听家长及时反馈,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合理化建议,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出最佳状态。借助相互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和管理学生。电话沟通:教师发现学生身体、出勤、学习、思想等异常表现,应该及时和家长进行联系,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或者严重结果,家长也会深切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加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也应该主动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思想动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工作。现代公共交流平台: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往往健忘。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方便、快捷、经济地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工作能够自由发表评价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学校收费、政策、作业等及时发布给家长,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作业和完成学校规定,使学生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呈现在教师和家长眼中。

2.2形成教育共识

学校和教师系统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要以培养孩子成才为目标,积极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成就和进步与自己具有密切的联系。

2.3积极探寻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新思路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用优秀的文化与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和熏陶,家校教育结合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新模式,为构建长效机制开拓新渠道。

(1)组织家长委员会,由小学生的家长推选出部分成员作为委员,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思路,为学校中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出力献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帮助学校和班主任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发挥督促、评价、配合、支持、改进的作用。

(2)编订有关家校教育结合的报纸、杂志,例如《小学生教育》、《家长和老师》、《学校与家庭教育》等,每月一期或者两期,刊登有关本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文章或者信息,内容丰富多元,囊括教育、学校、家长委员会、心理健康、文化修养、优秀学生和家长报告等,使每个小学生都能有收益。

(3)组建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教育网站,加强网站的页面建设和实时更新,开设学校介绍、校园风采、家长讲堂、教师信箱、校长开放日、教学资源、家长留言栏、师生活动展示等板块,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在论坛中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吸收和改进。家长通过家长讲堂和教学资源等网络内容,能够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掌握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避免放任式或者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明确如何正确、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工作。

(4)鼓励家长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他们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主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和其他学生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5)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围绕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开展工作。

(6)由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分别填写家校联系卡,定期更新卡上的自我评价和辅导员评价的内容,在每个学年末由学生带给家长,并由家长书写意见后收回,再由辅导员根据家长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总之,小学教育对我国人才的培养起到基础性作用,我们的小学教育不能单纯重视书本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做人、审美、人格、价值观、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提高。素质教育不能只依赖教师,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在社会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宏观环境下,将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良好的协助和沟通,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优秀接班人。

浅析以家校协同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论文关键词:家校心育协同开展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想象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家校合作实效研究论文

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学校共建幼小衔接平台论文

摘要: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识。笔者认为将学校、家庭纳入幼儿园幼小衔接队伍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就三者如何共建幼小衔接平台,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前期的准备,本文通过了解学校教育导向、指导家庭教育方向、三方达到教育统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校、幼儿园、家庭三方做到无缝连接,形成了“立体互动”幼小衔接模式。

关键词:幼儿园;学校;家庭;幼小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树立幼小衔接意识,对于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将学校、家庭纳入幼儿园幼小衔接队伍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引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达成一致并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幼儿园走进学校,提前掌握学校的教育导向和需求 进入大班应渗透粗浅的学前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教师对于学校在一年级时开设哪些课程,每阶段的知识教学进度又是如何,课程的安排等问题,都应做到及时掌握,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够对大班教学课程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涉及小学课程,又不超出学校要求的范围,还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由此,大班教师应进入到小学与一年级教师进行座谈和交流,了解该学校课程的安排和教法、各阶段知识的教学进度、重点内容的常规教法等,以此来确定本学期学前课程渗透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还应注重幼儿毕业回访方式和内容的扩展,获取学校教师对已毕业幼儿的总体评价,并对回访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个大班入学前教育内容。

二、学校走进幼儿园,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导家庭的教育观 幼儿园还应为家庭搭建与学校互通的平台。首先,邀请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家长进行讲座,并给他们提供解答困惑、排解焦虑的机会。在讲座前,与学校做好沟通,使得学校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达成一致;其次,邀请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不仅使学校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还让家长看到学校与幼儿园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更加肯定和认可幼儿园教育的先进性,从而也无怨无悔地支持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聘请学校教师成为幼儿园大班学前课程的辅导员,这只坚实的学校团队会成为大班教学的指导者和完成幼小衔接的参与者,真正使学校与幼儿园的衔接达到立体互动。

三、幼儿园走进家庭,让家庭从幼儿园找到教育的信任感 孩子让幼儿园与家庭密不可分,幼儿园有责任帮助家长实现教育观念与幼儿园达到统一。要让家长彻底了解幼儿园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由园长和聘请专家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教育观念转变的讲座,让家长了解课程的进度,及时掌握本阶段重点关注的问题,使得在指导上有一定的目的性。

同时,及时将毕业幼儿的回访结果,向在园家长通报,让每位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成果;突出每日的温馨提示让家长看到教师对知识重点的解析和把握,看到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对家庭环境的创设、幼儿生活习惯给予指导和建议。如:幼儿分床、分房睡;有自己的小书橱;自己房间自己整理等,让家长看到了教师对幼儿即将成为小学生,所做的细微、有序、合理、科学的指导,让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站到了一起,从而帮助幼儿做好入学物质准备。

四、家庭走进幼儿园,让家园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改善幼儿和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家园氛围。而且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伙伴,如果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取得共识,会商讨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另外,家长本身也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的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有着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这些都能给幼儿园带来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

这种参与能大大提高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们在认识上提高了,掌握了方式方法,就会主动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因此,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学期初,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孩子的入学衔接准备;同时,加大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力度,在各种活动中融入家长的管理,进一步拉进家园的距离;让已毕业幼儿的家长,成为我们及时掌握毕业幼儿在校发展信息的提供者,通过组织在园家长与毕业幼儿家长优秀教育沙龙交流活动,让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支持者、合作者、宣传者。

总之,幼儿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家庭、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方向一致的基础上的,三者的有机结合会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的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减小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学校、幼儿园、家庭三方做到无缝连接,形成了“立体互动”幼小衔接模式,幼儿园与学校教育的顺利接轨不仅能够体现幼儿园教育的前瞻性,还真正实现让幼儿顺利、自然、和谐幼小过渡。

进行 教育 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范式的指导。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研究范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多是追随西方研究现状而进行的研究,缺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本土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研究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道德教育及其教育重心

【摘要】体育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由于体育道德本身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社会诸多体育道德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按照教育对象范围大小,可以将体育道德教育划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教育形式。其中,体育院校中的教育是体育道德教育的重心,可以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贯彻落实。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

一、体育道德内涵及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体育道德的内涵

所谓体育道德,是调整体育社会里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构成上看,它有两部分,一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生活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二是社会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体育职业道德。”二者同时分别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和职业道德范畴,体育职业道德只是在社会体育公共道德的基础上多了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体育道德本身地位重要。不管是从国际视野来看,还是从体育道德所约束的各种社会角色来看,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主流 文化 的一部分,它的道德要求已经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存在了。

其次,体育道德失范现象阻碍公平公正的发展。这里的体育道德失范是指体育活动参与者在道德范畴里的越轨行为,使道德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体育社会的无序。

再次,新的体育道德问题亟待解决。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问题,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还面临着许多新的体育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人们全新的生活特征和体育的新特点产生的,要应对这样的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计划,但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得靠全社会范围内的体育道德教育。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的社会教育 渠道 广泛,它可以是 政策法规 的约束教育,可以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还可以是人文道德的环境熏陶。环境熏陶是众多教育渠道中进展速度最慢,但也是受影响最彻底的体育道德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地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体育道德教育的成果才能日渐突出。

虽然社会教育的受众范围大,但是教育的针对性较弱,因此,社会教育只能作为体育道德教育的扫盲班,使社会公众对体育道德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衡量和评判标准。

(二)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系统、直接的特点,因此是体育道德教育中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学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对中小学生的的教育,要侧重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和体育道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就应该进行正规体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三) 家庭教育 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追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件既舆情又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况且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因此,体育是与现代家庭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经常参与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除了日常体育锻炼,还包括观看和评价体育赛事、关心体育动向、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等,在这些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传达个人的体育见解,体现个人的体育道德观,从而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三、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

(一)体育道德所面临的挑战要求体育院校带头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

历史证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指导人的实践行动。因此,体育道德教育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近些年体育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可以看出体育道德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可以发现要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当先从体育院校开始。

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累累,科研人员众多,如果这些人员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投入市场和赛场之前能够在用途和意义上有个价值倾向,就会对竞赛公平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力。体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院校,无论在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普通体育 爱好 者的体育道德培养方面,都可以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社会供应高素质体育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是体育道德教育应对各种挑战的首要战场,是体育精英、体育文化、体育真谛的所在,是体道德育教育的重心。所以,体育院校有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好体育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体育社会的上层建筑把好关。

(二)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富含体育道德因素。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每一项都富含体育道德因素,这在前文中已经有所体现。

其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添补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存在多种不足,其中就包括道德方面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可以通过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道德方面的内容,完成它们彼此之间有益的补充和修复。

体育道德教育的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存在“管教式”和“说教式”的不足,即一个是硬性管理,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一个是机械灌输,在学生中易引起逆反心理。然而,体育院校的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对其大学精神的形成条件的活用,轻易避免这些不足。比如,在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对历史和人物的兴趣了解到热爱国家、热爱集体、追求进步和拼搏奉献精神也是体育道德的要求;在团体比赛中,体育活动会教会学生团结协作、拼搏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一系列道德品质。

总之,体育道德教育为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架起了一座桥梁,桥的此岸是学生,桥的彼岸是教育成功的对象。体育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体育院校大学精神让它自己充满了生机,更给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其道德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向剑文,辛静.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2]潘霞.论公平竞赛[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3]黄彬,王爱萍.“人文奥运”与现代体育伦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8.

[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4.

试论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若能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必定能达至更佳教育效果。 文章 针对家校合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尊重家长的重要性,列举了若干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教 方法 指导以及能促进家校持续合作的激励手段,以利于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校;家庭教育;尊重;沟通;指导

“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是一种很值得去开发利用的广阔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而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家长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人与人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才更容易接受对方,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在指责学生错误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家长的身上,埋怨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甚至说出一些诸如“孩子是跟你一辈子的,你现在还不教好他,以后后悔的还是你自己”的话;有的教师把家长当成助教,随意给家长提要求、布置各种任务,处处要家长签字,弄得家长筋疲力尽。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在推卸自己的主要职责。也有的教师总爱把学生的过错完全归咎于学生或学生家长,这必定会使家长心里不舒服而导致彼此关系僵化。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首先要以诚相待,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如家长访校时,教师可起身相迎并让家长坐下,让这些无声的语言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使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进而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以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要尊重、理解家长,在交谈中要善于倾听,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沟通,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沟通前的准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其次,要创设合适的沟通方式。教师应当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如针对学生在家“不参与家务、做作业拖拉、爱看电视”等现象,特地开设“每周家长意见反馈本”,让家长每周给孩子的表现来个小结,并于周一带回,教师适时回应家长的某些疑难或简单描述学生在校的表现。这种方式的沟通很受家长的欢迎,家庭与学校对孩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促使家长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也能收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家长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放任型家长,要强调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家长明白自身的责任。针对粗暴型家长,应该有策略地向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粗暴现象的发生,促使家长与子女交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针对理智型家长,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其介绍子女的全面情况,一分为二地分析,并帮助其确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法。针对呵护型家长,应该突出问题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要想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多提指导性建议、少说空话,不要把沟通当成是汇报情况或告状,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真意地帮助他的孩子进步。

1. 专家型指导

现在的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为迫切。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铺天盖地的练习题,假期排着满满的兴趣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工作很忙,于是把家庭教育交给家教、长辈,或只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成绩、作业等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评价,觉得自己的孩子总不如人,孩子有一点儿毛病就感到无可救药。也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健康,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诸如此类,都是部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此,学校可每年或每学期开展一些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咨询活动等,以更新家长的家教观念,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2. 教师的专业指导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个家长殷切的期望,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不定期给家长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或推荐相关网站、报刊。教师可以派发给家长《中、美孩子吃饭异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等资料,推荐“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中国教育网”“中华教育网”等网站,并鼓励他们到邮局订阅《现代家长报》。这样,就使家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抽时间去阅读教育资料。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去发现并纠正家长在教育中的偏差。如班级同学小L的家长在“家长意见反馈本”中常提女儿的缺点(其实小L是个很乖的孩子),每周都能找出女儿的一些不足之处。小L刚开始一两周还是很愿意改正妈妈提出的要求,但慢慢地就没有动力去改了。这时,教师从中发现了原因,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语言最好要有激励性,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待孩子做事要重过程,不能光盯着结果,不然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小L家长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常能看到她对女儿的赞美。小L也越学越带劲,上学期还取得了总分第一名。

3. 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互相指导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 经验 介绍,因为他们的经验也许比老师的指导更有吸引力。有些在家庭教育中处处碰钉子的家长也可向其他家长或老师请教。这样,大家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下共吐心声,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可能比看书得到的收获还要大。

4. 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指导

教师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以增强教育效果。如每周要有一次以上与孩子共同读书、谈书,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孩子,给孩子的读书表现写个评价,有条件的可拍下相片或录像等。亲子活动有很多,但无论搞什么样形式的活动,都必须让家长明白其中的好处,让家长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激励,让家教动力更为持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能发挥的力量也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教育理论水平,还与家长自身、学校与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教合力,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多提学生的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同时,也要多赞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让家教的动力更为持久。如班级上学期进行了“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并给部分优秀家长发了奖状,使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中下生的家长)受宠若惊,连连感谢老师的认同,并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活动引起了其他没获奖的家长的注意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一定要有爱心、耐心、信心,用亲情和关爱温暖孩子因犯错而受伤的心灵。当家成为孩子激烈拼搏后的坚实基地、温暖的心灵港湾时,每一个父母都会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 理性思维 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 反思 ,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形式新颖,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反思,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论文研究方法有效性

为什么要写研究局限性论文写作中添加有关研究局限性的描写有助于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如果审稿人发现某一局限,但是作者未事先说明,审稿人可能会对论文产生负面印象。如果在未来的研究背景下讨论论文的每个局限性,即提出在未来研究中提高研究有效性的方法,你的文章更有可能被引用,因为它将为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识别研究局限性你应该从两个角度思考你的研究 -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内部有效性是指研究推断的强度,即你是否怀疑对所观察到的结果是由测试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结果?如果是,你的研究的内部有效性可能有局限性。外部有效性是指结果可以推广到更普遍的程度。如果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利用相同机制重新进行研究,例如,不同的研究对象或不同的环境中,这类研究会得到类似的结果吗?如果没有,您的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可能有局限性。不应该担心局限性提醒一下,所有研究都以某种方式存在疑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列出了科学、技术、教育和医学领域(STEM)研究中最常见的局限性,并提供了真实的例子。但请注意,这不是一份全面的清单。此外,请注意这些限制并不相互排斥,许多可以重叠。研究局限性的示例Selection bias选择偏差当用于分析的个体、群组或数据的选择不是随机的,会发生选择偏差。例如,假设一项研究回顾性地对比了不同外科手术的死亡风险[例1]。其中一项外科手术较其他的更新。当测试了新的外科手术后,外科医生当然选择最理想的手术。因此,研究结果会受到外科医生选择手术类型这个个体的影响,即只为其中的一个治疗组选择最理想的手术治疗。Confounding干扰因子干扰因子是另一个例子,有时会被隐藏,是一个影响因变量的变量。如果一个干扰因子没有被考虑到,任何测试变量和结果的关系都不会准确。例如,设想一项研究检验了眼球追踪测定认识性能[例2]。众所周知,认识性能随着年龄增加会减弱。因此,如果年龄不作为一个干扰因子,效应量会被低估或高估。另一个例子,假设在研究中检验了骨关节炎和心血管事件的关联[例3]。心血管事件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吸烟状况,腹部肥胖,心血管家族史等,这些都会干扰结果。Survivorship bias幸存者偏差如果仅仅对一些经过相同选拔流程的和由于缺乏可见性没有被忽视的学科偏差作出推论,就会发生幸存者偏差。例如,假设一项研究检验了骑车和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例4]。一个人遭受性功能障碍可能是因为骑车会影响活跃。因此,如果该项研究只研究了经常骑车的人,这个人会被忽视,并构成该研究结果的偏差。Study scope limitations研究范围局限不可靠或不可用的数据能限制研究范围,甚至整个结果。例如,假设一项研究检验了不同世界地区内的热产生[例5]。研究人员没有关于家庭使用木材的数据。在一些地区,比如,发展中国家,家庭木材的使用产生了打了的热。因此,这些地区的热产生会被低估。Sample size limitations样本大小的局限如果某个特殊的结果是真实发现以及类型II的错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比如,虚无假设是错误的,研究小组间的差异未被报道,则样本大小可能很难确定。例如,设想一项研究检验了血栓溶解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功效。血栓溶解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的影响很重要但是很小。因此,样本量相对较小的研究可能无法揭示这一较小的影响,还可能会导致类型II的误差 [6]。Experimenter bias实验者偏见当进行实验的个体对不同试验组的参与者以不同的无意识表现不经意地影响实验结果时,就是实验者偏见。例如,设想一项研究测试了游戏玩家是否知道其与一个人或人工智能对战的能力 [例7]。服务商在参与者的背后观察着游戏对战。如果服务商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本性,他们可能会无意地影响参与者。Referral bias转诊偏倚转诊偏倚是指病人从一个诊所转至另一个的现象,经常是专业单位,倾向于比非就诊的病人更可靠。在包含许多转诊的研究中,风险因素可能被高估。例如,设想一项研究在某专业转送中心评估了神经结节病的临床表现[例8]。慢性无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被报道的净胜异常——37%的病例。和其他研究相比,这个频率是相对较高的。该转送中心以慢性脑膜炎专业为人熟知。因此,这种病例可能会被转送到该中心,构成转诊偏倚。Self-reported data自述数据自述数据受多种偏差影响,比如,选择性记忆,夸张等,并且不能各自证实。例如,设想一项研究在确定智能手机用户压力时,检验了输入压力的有效性 [例9]。要求参与者回想压力,并在一定范围内排序。随后检测输入压力。无论什么原因,参与者可能高估或低估压力水平,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Limitations of exploratory studies探索性研究的局详性如果对于某个存在极少或没有先前研究的主题,研究人员可能需要建立一个与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相关的基准。由于不存在基准作对比,结果的有效性受争议。例如,设想一项探索性研究测试了电视用户使用新的远程控制器 [例10]。不是按钮,而是远程挤压或吸。直到结果可重复,否则不认为研究发现是决定性的。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方法局限性这是指对研究中方法论的相关局限性。例如,设想某研究测试了端粒长度用作先天性角化不良的诊断参数[例11]。该研究采用了来自两个医院的先天性角化不良病人的数据。每个医院采用自己的方法提取DNA,其中一家提取的是较短的DNA,这个局限性会影响研究结果。另一个例子,设想某研究测试了一种新颖的技术监测结构损伤的能力,而结构损伤是很难被监测的(例如,下桥)[例12]。该研究认为新技术是有前景的,然而,其覆盖范围只有30 × 30 m,意味着该新技术只适用于短距离范围。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系统的文献综述在一篇系统的文献综述中,研究人员使用定义明确的搜索技术搜索相关研究问题的文献。然而,取决于搜索标准,无法保证可以搜索到所有相关的文献。通常,灰色文献和技术报告不包括在内,系统的文献综述只包括一种语言,典型的是英语呈现的研究。Hawthorne effect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当参与者意识到自己被观察的时候表现不同的现象。例如,设想某研究测试了恐惧诉求信息促进在线安全行为的能力[例13]。给参与者展示网络攻击的盛行和影响的详细恐惧性诉求,随后在线调查他们的行为。在4周后,再次考察参与者,看恐惧诉求的影响是否在持续,以及是否有采取行动的意向。参与者可能假装声称已经改进自己的行为试图减少因没有改变行为的羞耻,或试图使研究者满意。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趋中回归这是指某变量首次测试是极端的(即远不止平均水平),而第二次测试不那么极端的现象。典型地是伴随着不对称采样发生,例如,研究只采用最差或最好的。但是,它仍会偶然发生(见示例)。例如,设想某研究检验了血细胞比容(红细胞体积占血总体积的比例)对鸟类飞行特性的影响[例14]。在先期试验中,即,在操作血细胞比容前。鸟在试验组中被认为是具有相当好的飞行特性。即使没有操作,如果反复测试,由于趋中回归,这些鸟的飞行特性也会被减弱。因此,后期测试的结果,即,操作以后,可能受到该效应的影响,并且可能不是操作真实效果的反映。Repeated testing重复测试重复测试参与者可能导致偏差。先期测试可能以未曾料到的方式使参与者敏感,影响后期测试的结果。例如,设想某研究测试了以不同眼睛测试,诊断青光眼导致的焦虑[例15]。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了其中的一项测试。这可能导致低估了焦虑会随着测试的进行而增加。Population validity总体效度总体效度指研究中的样本如何代表目标人群。例如,设想某研究中目标人群都是美国的因特网用户。仅仅使用推特用户就不具有代表性,因为美国的成年推特用户更年轻,并且相对于普通大众更可能是民主党 [16]。如何表现局限性通常,研究局限性以过去在讨论部分的结尾给出。以开始局限性作为开始。提出围绕这个问题,是否采取任何措施。描述任何证据可能会减小局限性的影响。讨论局限性如何影响研究结果。最后,如果可用,讨论能够采取的措施在未来的研究中克服局限性。参考文献:Stiles ZE, Behrman SW, Glazer ES, Deneve JL, Dong L, Wan JY, Dickson PV. Predictors and implications of unplanned conversion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hepatectomy: an analysis of the ACS-NSQIP database. HPB. 2017 Nov 1;19(11):957–65.Rosa PJ, Gamito P, Oliveira J, Morais D, Pavlovic M, Smyth O. Show me your eyes! The combined use of eye tracking and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2015 wor

可行性分析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写:

一、研究思想的可行性

确定研究思想的可行性是一个过程,涉及从一个粗糙的思想到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的转化,涉及思考研究思想的现实性问题。

例如,我们可能对考察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感兴趣。通过考虑在这个领域做研究的现实性(包括哪些类型的心理变量可能受到体育锻炼的影响,以及什么类型的身体活动可被认为是体育锻炼)

所以我们在论文中涉及的研究思想应该是具体的清晰的。除此之外,一定要检查研究思想的适当性,也就是自己要研究的东西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即,构思的研究能够显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吗?一位合格的导师可以帮学生确定研究思想及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否合适。

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内容的具体的、可执行的途径,是支撑研究的重要依据。一定要具备可行性,千万不要一味追求方法的先进性、复杂性,研究方法的选用条件是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问题的解决。

具体写作指导:

1.论述你所选研究方法对研究目标的直接有效性,即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完成研究目标。

2.如果你是通过某种实验来的出结论,那么建议简述具体的实验方法,使导师们相信你确实掌握了该种方法。

3.如果使用的不是经典或者公认的方法,那可以在这里简单解释下该方法比经典方法有哪些好处。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尽可能使用经典的、公认的研究方法。不然后面实操的时候真的会比较费劲,会耽误你论文的进展。

三、物力条件的可行性

如果你是理工科类,那么在研究中需要的器材,是否有条件能够获得这些器材,这些器材是否免费,如果不是是否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到最后结论的得出,如果器材使用是免费的,那么是不是有耗材,这个又要怎么保障供应。

如果是社科类打算采用问卷或测验时,开支可能包括纸张与复印的费用、被试的交通费、被试的饮料费、获得问卷、测验或其他设备的费用、邮寄费、场地租用费等等,这些费用是不是可以负担。

具体写作指导:

简单列一个器材或者物品清单,写出获得途径,是学校本身就有的设备,还是可以在外面找到,简而言之就是说下我需要的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到。如果你的论文是纯文献研究,没有什么花费,那这一部分就不需要写。

四、社会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涉及法律、道德、社会影响等社会因素。例如我们是明确禁止克隆人,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再进行此类研究,所谓的社会可行性应该是不违背法律、道德,并对社会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

具体写作指导:

这里我们假设研究的主题是研究同性恋群体的心理,那我们的社会可行性就可以这样写:现阶段人们对于这类群体是比较宽容的,并没有相关的法律禁止,也有一大部分同性恋群体愿意在研究者面前袒露心声,这就为研究提供了社会可行性。

五、基础可行性:基础可行性指的是自身具备相关的研究基础、技能。

具体写作指导:

这一部门可以学之前做的是什么研究,这个研究对我的论文写作是有哪些帮助,是否具有延续性。还可以写自身的专业学习情况,目的就是老师知道你具备相关的研究基础。

如果论文中涉及到实验器材使用的,可以写写自己的操作水平,当然器材操作比较简单的话,就没必要写了。

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论文

进行 教育 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范式的指导。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研究范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多是追随西方研究现状而进行的研究,缺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本土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研究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道德教育及其教育重心

【摘要】体育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由于体育道德本身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社会诸多体育道德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按照教育对象范围大小,可以将体育道德教育划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教育形式。其中,体育院校中的教育是体育道德教育的重心,可以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贯彻落实。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

一、体育道德内涵及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体育道德的内涵

所谓体育道德,是调整体育社会里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构成上看,它有两部分,一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生活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二是社会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体育职业道德。”二者同时分别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和职业道德范畴,体育职业道德只是在社会体育公共道德的基础上多了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体育道德本身地位重要。不管是从国际视野来看,还是从体育道德所约束的各种社会角色来看,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主流 文化 的一部分,它的道德要求已经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存在了。

其次,体育道德失范现象阻碍公平公正的发展。这里的体育道德失范是指体育活动参与者在道德范畴里的越轨行为,使道德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体育社会的无序。

再次,新的体育道德问题亟待解决。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问题,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还面临着许多新的体育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人们全新的生活特征和体育的新特点产生的,要应对这样的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计划,但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得靠全社会范围内的体育道德教育。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的社会教育 渠道 广泛,它可以是 政策法规 的约束教育,可以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还可以是人文道德的环境熏陶。环境熏陶是众多教育渠道中进展速度最慢,但也是受影响最彻底的体育道德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地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体育道德教育的成果才能日渐突出。

虽然社会教育的受众范围大,但是教育的针对性较弱,因此,社会教育只能作为体育道德教育的扫盲班,使社会公众对体育道德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衡量和评判标准。

(二)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系统、直接的特点,因此是体育道德教育中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学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对中小学生的的教育,要侧重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和体育道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就应该进行正规体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三) 家庭教育 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追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件既舆情又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况且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因此,体育是与现代家庭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经常参与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除了日常体育锻炼,还包括观看和评价体育赛事、关心体育动向、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等,在这些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传达个人的体育见解,体现个人的体育道德观,从而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三、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

(一)体育道德所面临的挑战要求体育院校带头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

历史证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指导人的实践行动。因此,体育道德教育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近些年体育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可以看出体育道德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可以发现要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当先从体育院校开始。

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累累,科研人员众多,如果这些人员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投入市场和赛场之前能够在用途和意义上有个价值倾向,就会对竞赛公平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力。体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院校,无论在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普通体育 爱好 者的体育道德培养方面,都可以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社会供应高素质体育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是体育道德教育应对各种挑战的首要战场,是体育精英、体育文化、体育真谛的所在,是体道德育教育的重心。所以,体育院校有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好体育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体育社会的上层建筑把好关。

(二)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富含体育道德因素。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每一项都富含体育道德因素,这在前文中已经有所体现。

其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添补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存在多种不足,其中就包括道德方面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可以通过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道德方面的内容,完成它们彼此之间有益的补充和修复。

体育道德教育的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存在“管教式”和“说教式”的不足,即一个是硬性管理,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一个是机械灌输,在学生中易引起逆反心理。然而,体育院校的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对其大学精神的形成条件的活用,轻易避免这些不足。比如,在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对历史和人物的兴趣了解到热爱国家、热爱集体、追求进步和拼搏奉献精神也是体育道德的要求;在团体比赛中,体育活动会教会学生团结协作、拼搏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一系列道德品质。

总之,体育道德教育为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架起了一座桥梁,桥的此岸是学生,桥的彼岸是教育成功的对象。体育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体育院校大学精神让它自己充满了生机,更给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其道德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向剑文,辛静.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2]潘霞.论公平竞赛[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3]黄彬,王爱萍.“人文奥运”与现代体育伦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8.

[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4.

试论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若能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必定能达至更佳教育效果。 文章 针对家校合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尊重家长的重要性,列举了若干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教 方法 指导以及能促进家校持续合作的激励手段,以利于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校;家庭教育;尊重;沟通;指导

“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是一种很值得去开发利用的广阔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而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家长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人与人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才更容易接受对方,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在指责学生错误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家长的身上,埋怨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甚至说出一些诸如“孩子是跟你一辈子的,你现在还不教好他,以后后悔的还是你自己”的话;有的教师把家长当成助教,随意给家长提要求、布置各种任务,处处要家长签字,弄得家长筋疲力尽。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在推卸自己的主要职责。也有的教师总爱把学生的过错完全归咎于学生或学生家长,这必定会使家长心里不舒服而导致彼此关系僵化。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首先要以诚相待,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如家长访校时,教师可起身相迎并让家长坐下,让这些无声的语言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使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进而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以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要尊重、理解家长,在交谈中要善于倾听,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沟通,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沟通前的准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其次,要创设合适的沟通方式。教师应当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如针对学生在家“不参与家务、做作业拖拉、爱看电视”等现象,特地开设“每周家长意见反馈本”,让家长每周给孩子的表现来个小结,并于周一带回,教师适时回应家长的某些疑难或简单描述学生在校的表现。这种方式的沟通很受家长的欢迎,家庭与学校对孩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促使家长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也能收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家长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放任型家长,要强调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家长明白自身的责任。针对粗暴型家长,应该有策略地向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粗暴现象的发生,促使家长与子女交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针对理智型家长,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其介绍子女的全面情况,一分为二地分析,并帮助其确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法。针对呵护型家长,应该突出问题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要想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多提指导性建议、少说空话,不要把沟通当成是汇报情况或告状,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真意地帮助他的孩子进步。

1. 专家型指导

现在的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为迫切。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铺天盖地的练习题,假期排着满满的兴趣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工作很忙,于是把家庭教育交给家教、长辈,或只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成绩、作业等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评价,觉得自己的孩子总不如人,孩子有一点儿毛病就感到无可救药。也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健康,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诸如此类,都是部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此,学校可每年或每学期开展一些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咨询活动等,以更新家长的家教观念,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2. 教师的专业指导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个家长殷切的期望,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不定期给家长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或推荐相关网站、报刊。教师可以派发给家长《中、美孩子吃饭异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等资料,推荐“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中国教育网”“中华教育网”等网站,并鼓励他们到邮局订阅《现代家长报》。这样,就使家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抽时间去阅读教育资料。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去发现并纠正家长在教育中的偏差。如班级同学小L的家长在“家长意见反馈本”中常提女儿的缺点(其实小L是个很乖的孩子),每周都能找出女儿的一些不足之处。小L刚开始一两周还是很愿意改正妈妈提出的要求,但慢慢地就没有动力去改了。这时,教师从中发现了原因,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语言最好要有激励性,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待孩子做事要重过程,不能光盯着结果,不然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小L家长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常能看到她对女儿的赞美。小L也越学越带劲,上学期还取得了总分第一名。

3. 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互相指导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 经验 介绍,因为他们的经验也许比老师的指导更有吸引力。有些在家庭教育中处处碰钉子的家长也可向其他家长或老师请教。这样,大家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下共吐心声,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可能比看书得到的收获还要大。

4. 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指导

教师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以增强教育效果。如每周要有一次以上与孩子共同读书、谈书,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孩子,给孩子的读书表现写个评价,有条件的可拍下相片或录像等。亲子活动有很多,但无论搞什么样形式的活动,都必须让家长明白其中的好处,让家长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激励,让家教动力更为持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能发挥的力量也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教育理论水平,还与家长自身、学校与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教合力,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多提学生的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同时,也要多赞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让家教的动力更为持久。如班级上学期进行了“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并给部分优秀家长发了奖状,使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中下生的家长)受宠若惊,连连感谢老师的认同,并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活动引起了其他没获奖的家长的注意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一定要有爱心、耐心、信心,用亲情和关爱温暖孩子因犯错而受伤的心灵。当家成为孩子激烈拼搏后的坚实基地、温暖的心灵港湾时,每一个父母都会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 理性思维 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 反思 ,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形式新颖,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反思,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开题报告根据毕业论文选题,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课题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宜过长,但需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开题报告的撰写提纲主要包含内容与要求、前言、方案比较与评价、开展预期效果及指标、实施进度安排、参考文献等六个方面。(1)开题报告内容与要求根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查阅资料,进行材料收集、归纳、总结、提炼和运用,完成课题开题报告。①明确内容及要求开题报告中要简要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方法和最终实现形式等,突出研究的核心或重点,强调研究的新意或亮点。开题报告中要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具体要求,包括课题整体要求、技术参数要求、评价指标要求、课题研究成果形式要求、撰写格式要求、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升要求等,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科学性、正确性、规范性与全面性特点。②提出研究方案根据任务书要求,灵活运用检索的文献资料,根据选题研究现状及阶段性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实训设备及条件,提出初步方案,通过分析、对比和论证,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案。③确定实施步骤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及内容,确定课题开展的关键步骤,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按照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及实现、软件系统设计及实现、系统综合调试四个步骤来完成课题的主体工作。④制定进度安排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难易程度,以选题、调研、收集资料为第一阶段,论证、开题为第二阶段,设计、实施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为第三阶段,毕业设计(论文)修改、定稿、提交纸质文本、答辩为第四阶段,制定合理的进度时间安排。⑤说明预期成果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不同选题要求,在开题报告中需给出课题完成后的预期效果,女调研报告、电子产品、系统样机、仿真系统等,并应附有相关的评价指标参数。⑥完成开题报告。学生根据上述内容,参考检索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进行审核,从研究内容的正确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实施步骤的连贯性等综合评价,如符合要求则同意开题,否则要求学生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整改后需重新审核,直到合格。(2)开题报告前言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现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等。研究目的及意义一般可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生活、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通过课题开展拟产生的实际作用、理论和学术价值等。研究的现状是对前期选题时材料收集基本情况的概述,指出相关论文、论著等涉及本选题的内容,曾经做过的相关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等,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确定选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特色或突破点。(3)方案比较与评价课题方案比较与评价是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比较、评价与确定。在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要有创新点,或者有新意的论点、算法和关键技术等。针对同一选题会有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方案的选择是通过比较方法进行的。在开题:报告中,首先要阐述针对课题研究所拟定的几种实施方案,说明选择或设计这些方案的原因、优缺点、创新点等,从实施难度程度、现有条件、时间要求、预期研究成果等多方面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扬长避短,制定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案,强调其他方案的优势在此方案中如何体现、不足之处如何得到克服,突出说明最后完成的工作拟达到的性能指标和创新点。如果学生课题是团队课题的子项目,要明确说明在团队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与其他子课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团队的主要贡献等。(4) 预期效果及指标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后,要对研究方案实施后的预期成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课题开展拟取得的研究成果、阶段性效果、性能指标、研究结果类型等内容。阶段性预期效果和整体预期效果必领要与先前制定的课题内容与要求相符合。呈现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效果有多种形式,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表、测试表、产品、样机、微机软件、仿真系统、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无论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或阶段性成果)。(5) 进度安排。课题实施进度安排是毕业设计(论文)在时间上的前后顺序。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大约为8周。若按8周时间计算,建议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阶段,选题、调研、收集资料为2周;  第二阶段,论证、开题为2周时间;  第三阶段,设计、实施、写作(初稿)为3周;  第四阶段,修改、定稿、打印、答辩为1周。(6)参考文献与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后所列参考文献不同,开题报告中所列举的参考文献应体现不同专业、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国家已有研究情况;应选择重要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应列出至少十种已阅读的、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紧密相关的、并在课题开展中拟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主要体现课题核心内容是否具备了研究课题的基础条件;学生是否全面深刻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等关键文献资料,不可随便罗列一些教材书目。

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的论文

浅析以家校协同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论文关键词:家校心育协同开展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想象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家校微时代的运用,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

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分期进行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辅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

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互相尊重,掌握教育分寸。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教育孩子尊重家长,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孩子全天候(包括周末)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邀请他们“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共商教育良方。

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懂礼貌,尊重老师的成果,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3.向心理老师“求医问药”,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微平台”,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家校联系受阻。

这时,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微平台”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开发了《家校教育读本——手语》《家校教育读本——盲文》《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