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电力设备期刊停刊了吗 刊物并没有停刊的,只是做的没有之前好了,换成电子期刊了,听说仍然保留书刊的!!! 《电力技术》怎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查不到了,停刊了,还是怎么,但是这个刊物还在约稿啊。 那就是没有了 《华中电力》从2012年3月起停刊,之后所有期刊均为假的 你说的太对了,《华中电力》《电力技术》《电源技术应用》等早已停刊,均属于非法出版物。 电力设备检修论文投稿到什么杂志比较好 电气工程,电路与系统,仪器与设备等。算比较好发吧,也可以找编辑推荐合适的期刊。关于电力方面的报纸和杂志都有什么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电工技术学报 4. 电网技术 5. 电池 6. 电源技术 7. 高电压技术 8. 电工电能新技术 9. 中国电力 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1. 电力自动化设备 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 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 15. 微特电机 16. 电化学 17. 电机与控制学报 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 变压器 20. 微电机 21. 电气传动 22. 磁性材料及器件 23. 电机与控制应用 24. 华东电力 25. 绝缘材料 26. 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 28. 蓄电池 29. 电气应用 30. 大电机技术 31. 电测与仪表 3川. 照明工程学报。 中国电气期刊有那些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电力系统自动化 3.电工技术学报 4.电网技术 5.电池 6.电源技术 7.高电压技术 8.电工电能新技术 9.中国电力 10.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1. 电力自动化设备 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 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 15. 微特电机 16. 电化学 17. 电机与控制学报 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 变压器 20.电工技术杂志 21. 电气传动 22.磁性材料及器件 23.电机与控制应用 24.华东电力 25.绝缘材料 26. 低压电器 27.电瓷避雷器 电力方面可以选择工程技术是国家级期刊吗 是国家级! 《电力科学与工程》杂志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刊物。曾荣获全国水利电力成果奖,并多次被评为电力部和河北省优秀期刊。以报道电力工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主。主要刊登发电、供电及电力系统和相关的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及其应用,现代通信等方面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 《电力科学与工程》杂志将开辟专门栏目,对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理念、企业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同时,以华北电力大学校董会为纽带,以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为基础成立期刊理事会;通过定期的理事会活动,为电力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读者、生产厂家与采购商提供沟通与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技术与产品的交流,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多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备与产品备选及技术支撑。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电力与能源进展是核心期刊吗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内燃机学报 天津市大学、中国内燃机学会 天津市卫津路92号(300072) 2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中关村路乙12号(100080) 3 动力工程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上海市闵行剑川路1115号(200040) 4 车用发动机 山西车用发动发动机研究所等 山西省大同市西花园山西车用发动机研究所(037036) 5 小型内燃机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市内燃机学会 天津大学天津内燃机研究所(300072) 6 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信息中心 北京德外六铺炕(100011) 7 内燃机工程 中国内燃机车学会、上海内燃机车研究所 上海市军工路2500号(200432) 8 热能动力工程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703研究所 哈尔滨市77号信箱(150036) 9 热力发电 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分会 西安兴庆路80号(710032) 10 华东电力 华东电力实验研究所 上海邯郸路171号(200437) 11 汽轮机技术 机械电子工业部设备行业情报网、哈尔滨气轮机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市大庆路1号(150040) 1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北京清河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100085) 13 电站系统工程 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备研究所 哈尔滨市中动力区旭升街1号(150046) 14 锅炉技术 机械电子工业部设备行业情报网锅炉分网、伤害锅炉厂 上海市闵行区华银路250号(200240) 15 太阳能学报 中国太阳能学会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北京市花园路3号(100083) 16 燃气轮机技术 南京燃起轮机研究所 南京中央门外东门街140号对面(210037) 电力方面的杂志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电工技术学报 3.电力系统自动化 4.电网技术 5.高电压技术 6.电池 7.电源技术 8.电化学 9.电工电能新技术 10.中国电力 11.高压电器 12.继电器 13.电力电子技术 14.变压器 15.电工技术杂志 16.电气传动 17.中小型电机 18.低压电器 19.电力自动化设备 20.蓄电池 21.微电机 22.微特电机 23.电机与控制学报 2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5.电气自动化 26.电测与仪表 27.大电机技术 2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这些都还行。。。 什么电力杂志好? 华东电力 200437 上海市邯郸路171号 热能动力工程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email protected] 中国电厂设备 210036 南京市鼓楼区漓江路中保街130号 热力发电 710032 西安市兴庆路136号 电力安全技术 215004 苏州市西环路1788号 徐州电力科技 221005 徐州市解放北路20号 热力透平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333号 [email protected] 江苏电机工程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这是我喜欢看的电力杂志,尤其是热力发电和热能动力工程。不知道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若是电厂热能动力专业(锅炉、汽机)则可以看上两种杂志。

不同单位对于期刊ABC类的划分标准不一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ISSN是:1007-2691。为中文核心期刊。多数程度上满足你所说的C刊要求。

其收录情况如下:

华北电力大学硕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查重率在15%之内可以直接申请答辩;在35%之内学校会给予一次不超过两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再次检测还是不通过就会延期答辩;查重率超过35%的话就会直接延期半年答辩,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取消答辩资格。

关于做好2022年8月研究生论文答辩工作的通知时间: 2022-06-21 作者:浏览量:2038各院系及有关人员:因受疫情影响,为做好2022年夏季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于8月20日左右增开一次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研究生学位授予有关事项。为保证论文质量,便于导师指导论文进度,现将论文答辩工作的有关要求及日程安排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一、答辩日期答辩截止时间:2022年8月11日各院系可根据本部门具体情况统一要求所属学科(专业)各类研究生的答辩时间期限,但最迟不能超过学校安排的时间期限,并请各院系将本院系安排及时通知给拟毕业研究生。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资格人员原则上只面向受疫情影响未能在6月获得学位的研究生。2016级在职工硕于2022年9月将满6年学习年限,请注意按时答辩避免超期。三、学分、发表论文、科研成果要求申请答辩的研究生需先自行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和培养计划检查是否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论文发表与科研工作、学位论文等要求,满足条件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向院系申请论文答辩。各院系需视具体情况指定学科负责人或导师或者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做为研究生申请答辩的资格审查人,专门负责毕业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审查工作。 1.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总学分、学位课学分、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等要求,按照入学时《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执行。2.在职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16级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总学分、学位课学分、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等要求,按照入学当年的《华北电力大学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手册》的要求执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当年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执行。MBA、高校教师研究生分别按照当年的培养方案要求执行。3.同等学力人员同等学力人员的学分和发表论文要求按照同年级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执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尚未正式出版只有录用证明的,必须提供经过导师确认签字的正式录用通知书,上交院系教学秘书处。四、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字数及印刷要求为了保证论文格式的规范和统一,学校制订了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规范、书写范例、论文封皮、原创性声明模板。“学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及范例”模板见研究生院网页()、“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及范例”模板见研究生院网页()。请答辩研究生严格按照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撰写论文,不得套用其它版本。因为上报系统要求,所有申请答辩研究生的论文撰写一律使用WORD编辑,不得使用WPS编辑。论文撰写不合格的不予上会。研究生院将对此项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各类硕士生:理工科一般为2~3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一般为3~4万字。关键词3~5个。各种类型研究生的论文内容及书写格式均由导师负责把关,各院系按照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全日制研究生(含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在职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复印、装订,由各院系负责。学生本人携带论文原件、院系开具的“论文复印、装订单”到各院系联系的地点复印、装订。五、论文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组成要求1.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评阅人:由本学科熟悉论文内容的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进行评审,其中至少应有一位外单位专家。答辩委员会:由五人组成。组成成员中的四分之三应是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且至少应有一名外单位的专家。导师参加论文答辩委员会时不能担任主席。2.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评阅人:由本学科熟悉论文内容的三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学校和学生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且委员会中至少有一位是学校和学生单位以外的专家。可有一名导师参加。导师不能担任主席。3.同等学力人员评阅人:由本学科熟悉论文内容的三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学校和学生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答辩委员会: 由五人组成。组成成员中的四分之三应是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且至少应有一名外单位的专家。导师不能做答辩委员。六、关于涉密学位论文的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公开发表,涉密学位论文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密级申报与审定、论文的撰写、评阅、答辩以及论文的归档等请按照华电校学位〔2017〕5号文《华北电力大学学位论文保密管理规定》执行,凡是不符合文件内容要求的一律不得申报为涉密论文。文件及有关申请表格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见网址()。涉密论文的申请、评审和答辩必须按照学校有关文件办理、提交有关手续。本次答辩涉密论文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2日,过期不再接受涉密申请。七、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1.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工作,由各院系统一组织进行。各院系要保存查重论文的电子文档和学术不端检测报告数据,保存期限为5年。2.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各类研究生,在学位论文打印、送审之前,必须在各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将学位论文的定稿电子版上交各院系,由各院系教学秘书集中进行检测。凡是未能按时提交论文电子稿的研究生,不得参加本次的答辩。3.学生电子稿文件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doc,如“20070215张三.doc”。命名格式不符者不得参加论文检测。4.各院系教学秘书将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统一返给各教研室和导师,供导师参考。导师要确保所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使学生学位论文符合院系和学校的论文标准,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5.研究生院建议:对于检测系统所得出的文字重合率在30%之内(含30%)的学位论文,经过导师同意后可以直接送审。对于检测系统所得出的文字重合率大于30%小于等于50%的学位论文,经过导师同意后可以进行一次修改,修改后论文的文字重合率小于等于30%,允许送审,否则推迟到下次答辩。对于检测系统所得出的文字重合率大于50%的学位论文,一律推迟到下次答辩,本次答辩不再受理。6.请注意论文文献综述、感谢语的写作、引用文献的标注等问题。7.凡是提交虚假、不真实、不完整论文电子稿的学生,如果经过论文对比系统查出问题,学校将进行严肃处理。8.答辩完毕,研究生院将再次对所有提交给图书馆准备存档的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抽查。八、论文评阅工作1.全日制硕士生(含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工程硕士、MBA、高校教师、同等学力、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进行盲评,由各院系统一组织进行,不得由各教研室、导师组或者导师自行安排送审。2.为了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加强和完善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各院系要提前制定和公布本院系“2022年8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实施办法”。3.匿名送审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刷格式:①论文封面隐去作者姓名;②中英文扉页隐去作者姓名、导师姓名等个人信息,保留学科专业名称及论文题目;③论文原创性声明上作者、导师处不要签名;④论文使用授权书上请勿在作者和指导教师处签名;⑤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等仅以第几作者注明即可,不要出现作者或他人姓名;⑥删去致谢页,作者简介页;⑦论文打印格式参照研究生院网页“学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及范例”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及范例”模板。4.建议和提倡各院系大力实行论文电子版的评阅。九、评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工作1.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优工作和答辩工作结合进行,其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组成等详情,参照华电校学位〔2017〕7号《华北电力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执行。文件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申请表”见()。2.各院系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文件要求,制定各院系自己的评优标准、要求和程序,并提前公布。3.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会最终提交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量不超过本次向大学评定委员会申请授予学位人数的5%。4.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的学位论文,原则上必须参加河北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的申报和评选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七、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

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召开之前,工程硕士须向学校图书馆提交论文电子版,将提交论文电子版的回执单放在答辩材料的'档案袋中。无回执单者,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审批材料不提交学位会审核。

八、华北电力大学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审批材料包括: (此材料均为归档材料)

1.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1份

2.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1份

3.学校指导教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1份

4.企业指导教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1份

5.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 3份

6.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及评阅人审批表……1份

7.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 ………………………1份

8.答辩投票(向系研究生秘书领取).…………………5

各有关学院:

为做好我校今年的学位授予工作,经研究,对2006年学位申请和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校硕士学位申请、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照《济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学位申请条件

学位申请者必须通过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有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

研究生须按规定格式将学位论文装订成册,经导师审阅同意,学科点负责人确认达到申请学位的水平后,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审查同意后,即可提出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三、受理学位申请的时间:

1) 研究生处在4月20日前将2006年毕业研究生的全部原始材料(成绩单、培养计划、学术活动登记表、教学实践考核表、社会实践考核表、中期筛选考核表、开题报告表、论文中期检查表)交各学院研究生秘书。

2) 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应按培养方案及个人培养计划要求审核其学分、培养环节是否符合申请学位条件。

3) 5月8日前申请人应将答辩申请表(网上下载),在校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原件(检查后退还本人)、复印件(1份)(包括封面、目录及正文)及装订成册的2本盲审论文(不得出现导师姓名和研究生姓名)交学院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检查合格后接收其论文并发给学位申请书,过期上半年不再受理。

4) 5月10日前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将盲审论文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负责送审。过期研究生处上半年不再受理。

5) 5月25日前,研究生处将盲评结果反馈给学院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应及时反馈给研究生,限其时间修改论文并装订成册最少10本(其中,1本交图书馆,1本存校档案室,2本交研究生处,5本给答辩委员),

6) 5月30日前,研究生秘书应将毕业研究生的答辩申请表及本学院的汇总表交研究生处审核,审核合格的研究生准予答辩,答辩工作应于6月20日前完成。

四、申请学位工作程序见《济南大学学位申请及论文答辩工作流程》。

五、论文评阅与答辩要求:

通过双盲评阅的学位论文答辩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学院提出,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学位办审批,学位申请人的导师可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但不能出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是从外校聘请的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

六、优秀学位论文评选

为了促进我校学位授予质量的提高,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按《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的暂行办法》,学校每年组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各学院于6月25日前将《济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推荐表》交校学位办。推荐比例不得超过毕业生的15%.

七、组织工作

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具体组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本单位今年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八、其它

作为学位档案保存的各种表格应认真、工整、如实填写,不能以打印材料粘贴,不得有空栏、空项,填写必须使用蓝黑色或黑色笔。

华北电力大学论文期刊

不是,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是,电工类只有: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电力系统自动化3 电工技术学报4 电网技术5 电池6 电源技术7 高电压技术8 电工电能新技术9 中国电力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序号 刊 名11 电力自动化设备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3 电力电子技术14 高压电器15 微特电机16 电化学17 电机与控制学报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 变压器20 微电机21 电气传动序号 刊 名22 磁性材料及器件23 电机与控制应用24 华东电力25 绝缘材料26 低压电器27 电瓷避雷器28 蓄电池29 电气应用30 大电机技术31 电测与仪表32 照明工程学报

不是,08版中文核心期刊中没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7-2691]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0.26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0.304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369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电工技术 - 第18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电工技术类 - 第24位主题分类:Engineering: Energy EngineeringTM:电工技术: TM:电工技术您查询的是:范围: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年版)- 包含: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对不起,未找到任何期刊。

不是,《华北电力大学 学报》是普刊

北华大学学报

10201是北华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北华大学(Beihua University),简称北华,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吉林省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吉林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首批成员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北华大学是吉林省唯一举办林学、林业工程等涉林一级学科的高校。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2年12月,学校获批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4年10月,学校获批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和一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269万平方米(含教学实验基地),建筑面积72.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亿元,馆藏图书372.9万册;设有28个学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15个,本科专业89个。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吉林师范学院

1906年,清政府在吉林崇文书院创建吉林省初级师范学堂。

1952年8月,学校迁到江南(今吉林二中校址)。

1966年7月,吉林师专与四平师专合并,仍称吉林师范学院。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吉林师范学校恢复为吉林师范学院。

吉林医学院

1928年,孙宗尧创办吉林私立助产学校。

1947年12月,被国民党吉林教育厅接收,改名为“吉林省立助产学校”。

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省人民政府将原吉林省立助产学校和华英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接收。

1949年6月,改名为“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9月,校址迁到崇文胡同,即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所在地。

1958年,升格为吉林医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9年6月,又调整为吉林省吉林医学专科学校。

1973年11月,恢复为吉林医学院。

吉林林学院

1952年,吉林林业学校创建,校址在长春市何家屯。

1953年10月,学校迁往吉林市江南。

1958年3月,吉林林业学校改名为吉林省林学院。

1960年5月,吉林省林学院更名为吉林林学院。

1964年3月,吉林林学院改建为吉林林业工程学院。

1972年,吉林省林业技工学校、吉林省林业干部学校和吉林省林业学校三校合一,成立吉林省林业学校,校址在吉林市江南泰山路32号。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在吉林省林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和改建吉林林学院。

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

1920年9月,吉林省立职业学校成立,原址在吉林市德胜门外,北山脚下。

1935年,吉林省立职业学校改为吉林省立吉林工科两级中学。

1946年,吉林解放后,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改名吉林工业专门学校,选定江北人造石油工厂住宅区作为新校址(现北华大学北校区)。

1952年秋,学校改由重工业部领导,改名为吉林工业技术学校。

1958年,学校创办了吉林电气化学院。

1959年6月,经冶金部批准,升格为吉林冶金电气化专科学校。

1984年10月,吉林冶金电气化专科学校改名为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

合并组建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北华大学。

2004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与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吉林特产学院。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5月,学校将原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和临床检验诊断实验室、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医学研究所等整合,成立北华大学医学部。

2012年12月,学校获批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工作。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月,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4年2月,国家确定学校为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10月,学校获批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承担“林学类卓越农林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2015年,学校被遴选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4月2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函签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北华大学协议书》。9月27日,北华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网络学院正式成立。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510人;共享4名两院院士,153位校外高级专家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2人,“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一层次)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具有长白山学者、省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高层次人才百余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1个医学部,28个学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有本科专业88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13个吉林省级“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10个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9个吉林省品牌专业,1个吉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吉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吉林省精品课程31门,吉林省优秀课程60门;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机械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园林、医学检验、林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木材科学与工程、药学、护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林学、医学检验技术。

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机械类、园林、医学检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林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英语、医学检验。

吉林省品牌专业:林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药学、临床医学、机械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医学检验技术、历史学、园林。

吉林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吉林省级“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机械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园林、医学检验、林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药学、护理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

吉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吉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临床医学、护理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植被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华大学-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农学)、北华大学-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医学)。

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三师为统领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林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程能力核心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森林资源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吉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与测试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临床医学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森林植被与生态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涉及38个专业领域),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7个吉林省重点学科,2个吉林省中之重学科。

学位授予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翻译、农业推广、临床医学、林业工程、制药工程、全科医学。

重点学科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林学一级学科、森林培育二级学科。

吉林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电气工程、林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风景园林学。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林学、世界史.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有39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个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吉林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14个吉林省级创新团队,10个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98个校内科研平台。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解铜电气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长白山药用动植物活性多肽研究与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林业与生态环境实验室、吉林省木质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分子医学实验室、吉林省分子老年病医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物大分子功能开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吉林省长吉图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色文化(吉林市城市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特色文化(长吉图旅游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长吉图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中心、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中心。

吉林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智能电力电子装备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五味子开发及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智能机械装备控制系统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抗衰老保健技术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吉林省采育林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中药生物技术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神经免疫与临床免疫学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心血管病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神经病学实验室、整形外科实验室、医学影像实验室。

吉林省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电力整流装备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长白山药用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林木加工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1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6年,学校共荣获吉林市科学技术奖25项。其中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8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1月,北华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307.8万册,涵盖林、医、师、工、管、文等多学科,其中纸质图书197.2万册,电子图书110.6万余册;馆藏中外文期刊6349种107091份,电子期刊22809种;馆藏古籍图书、港台文献、建国前精装报刊和地方文献等3万余册。有各类专业数据库44个。

学术期刊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创刊,源于北华大学合校前的4家学报:《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创刊)、《吉林医学院学报》(1974年创刊)、《吉林林学院学报》(1985年创刊)和《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创刊),设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林业科学栏目和工学的相关专栏。

期刊2012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年被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期刊加入了德国《数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农业和生物科学评价中心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多家国际科技文献数据库。2014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北华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2000年创刊,其前身为《吉林师范学院学报》,为:吉林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来源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出国留学650人。与英国、芬兰两所大学开展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江原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是国家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接受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临床医学(英语授课)本科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资格校。

都不错。北华大学学报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都是介绍学校各个方面内容的报纸,是突出展现所在学校的风采和学习氛围的,所以都是还不错的。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

北华大学招生代码是10201。

华北电力大学硕二学位论文图

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员,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家及院校的健康规范、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等基本条件;此外,还需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就能联系在线老师报名课程班的学习。然后提交相关资料,资料经过审核后便可安排入学手续。

华北电力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可以获得学位证的,因为华北电力大学在职研究生有开设非全日制研究生这种考试形式。华北大学非全日研究生是双证教育。 但一月联考考试难度较大,由于一月联考是先考试后学习的形式,并且是与全日制考生一同进行,其考试科目与考试试卷是相同的。而且考试过后还需答辩,答辩完成才会颁发证书,其证书去全日制是相同的。

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就可以了,无论是不是全日制的都可以,自考,成考,国外证书都可以的,没有其他要求了。

华北电力大学在职研究生有多个招生专业,如工商管理、电气工程、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由于招生专业比较多,所以大家的选择也就会增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对未来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读研入学没有考试,后期参加申硕考试获得硕士学位,具备申硕条件的人可以报名参加全国统一申硕考试。通过考试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就能拿到院校授予的硕士学位证,该证书含金量是很高的,可用于升职加薪、评选职称、积分落户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