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写金庸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写金庸的论文题目

刚好前两天我也写了一篇 笑傲江湖之江湖 当然 不是区区三千字能概括的 我这里也暂时先分析了笑傲江湖中的五岳剑派 希望对你有帮助 闲来无事又把笑傲江湖原著以及吕颂贤版得笑傲江湖重新翻看了一遍,不由相较多年之前又多了一分理解,多了一分感受。 《笑傲江湖》为金庸后期的作品,其中少了射雕的憨厚,神雕的迷茫,而多了一分人情世故。自古有言: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笑傲中的种种勾心斗角,人情世故何尝又不是金大侠纵横多年的一份感受? 江湖自古分为正邪两派,其中正派之中又分少林,武当,丐帮其次为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又为五岳剑派,再其次为峨眉,崆峒,青城大小诸派。 书中对于峨眉,崆峒,丐帮诸派泼墨并不多,峨眉,崆峒等小派暂且不说,为何独独对丐帮这江湖第一大帮却也言之甚少呢?我想其中是有原因的,从射雕到天龙八部几乎每一部小说里都会有丐帮的踪迹,丐帮帮众遍布天下高手如云,人数更是比所有门派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由此可见在金大侠眼中,丐帮是人民的帮会,而笑傲江湖所讲的 正是五岳剑派乃至少林武当之间的勾心斗角多少于丐帮的声誉有损,故才着墨甚少。丐帮全书中也有出场过,那就是令狐冲被围困少林侥幸密道脱险后躲于屋梁之上,而最先发现的人其实是丐帮帮主,但是并未点破可见在金大侠眼中丐帮帮主的见识绝不次于少林掌门。 事件一切之初源于林家福威镖局的灭门惨案,众所周知为辟邪剑谱所致,而主谋正是青城派掌门余沧海,过去常常会唾弃青城派卑鄙无耻,现如今看来却是不难理解的,福威镖局林总镖头有名无实,武功平平却独占着辟邪剑谱,犹如三岁小孩手持黄金而不知用,外人难免垂涎三尺,只不过各大门派碍于面子谁也不愿撕破脸去受其他门派的耻笑,于是余沧海和塞北名驼木高峰诞生了,他们海其实只是各大门派的出头鸟,也是最无辜的替罪羊,即使最终死到临头也未曾掩饰过自己的罪行,他们是小人,名副其实的小人,真小人!即使他们不出手,也自会有旁人出手,只不过因为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出了头,才遭致身败名裂背负万古骂名。 再谈谈五岳剑派,五岳剑派中以嵩山为首,其他四派次之,而实力最弱的为南岳衡山,南岳衡山向来随大流,不问世事,门派武功更是起源于杂耍,剑法以怪著称,突施奇袭有余高手对决却是五派之中最弱的,一曲潇湘夜雨莫大先生虽然形迹诡异,为人神秘,个人觉得确实五派之中最具自我保护意识的,他既无野心,也不好勇斗狠更不会去行侠仗义,在他眼中,一切江湖恩怨与己无关,高高挂起。而正是他这样的原则才使他成为五岳剑派中唯一幸存的掌门,这才是大智慧!相比较而言他的师弟刘正风,生性痴迷音乐,也才由此招致灭门之祸,可见当初他们师傅传位于莫大先生着实眼光深远,说道刘正风,这里我不得不多说两句,刘正风杀身之祸源于与魔教长老曲阳的结识,从而又上演了一幕乔峰的聚贤庄一战,只不过乔峰为情,他却为义,乔峰自有盖世气概源于自身无牵无挂即使自己身死也无遗憾,可刘正风不同上有父母,下有妻小,但是在武林同道要求他去杀害曲洋时却不曾犹豫,即使全家被杀也不曾皱一下眉头,有此为大义,谁人能及?他也正是我在金庸小说中最钦佩的人之一。 东岳泰山,武功以刚猛著称,其掌门天门道人更是有勇无谋,凡事只知义气用事,虽为人侠义,却也最终败于阴谋诡计之手,可叹却是注定的。 北岳恒山,向来与世无争钻研佛法 普度众生,也因此它成为五派之中唯一行侠仗义的正义之师,恒山三定,更是目光卓越,虽为法门中人却不拘小节,为事张弛有度,明辨是非,他们的死在我看来是最可惜的,很多人问为什么定逸师太临死之时不将凶手就是岳不群告诉令狐冲而将恒山派委托给他,起初我也很不解,如今看来其实不尽如是,定逸师太明知令狐冲虽行为不羁,为人放荡,但是对自己的师门却从不敢忤逆, 她没有告诉他一来知道令狐冲即使知道是谁杀的也无法给她报仇,二来更会让令狐冲心目中慈父形象的岳不群毁于一旦,这对令狐冲来说无疑是绝大的打击,在群侠围攻少林的节骨眼上,如果让他知道此事,他必定分心,甚至可能因此导致群侠的全军覆没,宁可自己死了也不忍见苍生涂炭,可见其慈悲心肠实为女中当之无愧的豪杰!转而将恒山派托付于令狐冲,外人看来不过是不拘小节,如今看来我却觉得她用心良苦,一来:令狐冲实为正人君子,绝不会对自己的弟子有所图谋,再者武功甚高,也唯有他能保护恒山派一众弱小,二来:令狐冲行为不羁,为人放荡,但是对于礼教规矩却从不敢触犯,自己将掌门之位托付于他,他也多少会有收敛,第三:江湖众所周知令狐冲与魔教勾结,正派中人个个欲除之而后快,如果他当上掌门责可免去杀身之祸,第四:令狐冲与魔教圣女情深意重,如无门派收留极有可能会加入魔教,而江湖正派从此又要多上一个如此大敌。由此可见定逸师太虽为女辈,其武功虽远不如少林主持,但其见识,对于佛法的参透却决不输于少林主持。让人不能不钦佩! 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两派实力较之其余两派都要强些,华山派掌门岳不群雅号君子剑,在江湖上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这才是岳不群最终走向不归路的根源,相比较而言虽然他也极攻于心计,但是却没有嵩山掌门左冷禅那一份野心,之所以驱走令狐冲实为令狐冲不但青出于蓝,而且江湖各门各派都对令狐冲礼敬有佳,对自己却视若不见,实为平生第一大奇辱,自己号称君子剑名声在正派之中更是人人闻而敬之,受此大挫对于令狐冲多加排斥也是人之常情,而他处心积虑谋得辟邪剑谱也并非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能够光大华山派,自己也才更有面子,总而言之不是江湖造就了岳不群,而是虚荣造就了他,最终也是虚荣毁了他。 左冷禅责不同,为了五岳剑派合并,费尽周折,处心积虑吞并武林。在争夺辟邪剑谱的人中他应该算是最不把其放在心上的,他想得到辟邪剑谱也不过是为了能让自己的盟主位置能够坐的更稳些,如果不是机关算尽却被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知道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话,我想他八成不会去练那辟邪剑谱,他一生为了权力而活,却最终败在权力脚下。 不觉都半夜了还好多想写,无奈夜深,暂且搁置,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题目上一直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出来,大家帮帮忙啦。先谢谢了~~

觉得可以写对于人物的分析,因为金庸笔下的每个人物,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洪七公、黄药师、欧阳锋、欧阳克、穆念慈等等等等,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的脾性,性格武功,都可以值得写一写

如果只是题目的话,那就直白点好了呀,就是《论经典与流行的的对立融合性》,貌似论文题目没必要太花哨....

金庸的论文题目

题目上一直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出来,大家帮帮忙啦。先谢谢了~~

对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可以写这些议论文:1 笨鸟先飞,从郭靖成为一代大侠,论低智商人士的成才之路;2 从黄蓉武功进步缓慢,论东方女性事业心的缺失;3 从郭靖和黄蓉多桀的爱情,看金庸浪漫的爱情观;4 从降龙十八掌沦为二流武功,论洪七公和郭靖要付的主要责任;5 丐帮堕落,论洪七公和黄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 为什么说欧阳锋是一位医药天才和一位优秀的化学家?7 论黄药师和缥缈峰的关系;8 为什么说杨康是被丘处机毁掉的;……

觉得可以写对于人物的分析,因为金庸笔下的每个人物,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洪七公、黄药师、欧阳锋、欧阳克、穆念慈等等等等,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的脾性,性格武功,都可以值得写一写

金庸小说讲座实录(3)--------------------------------------------------------------------------------孔庆东连载:口号万岁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作者:孔庆东我们再看金庸小说的人物,这恐怕是最值得人们称道的一点。衡量一部作品是不是优秀的,是不是好作品,从消费者这方面来考虑,非常简单,就是看他的人物,我能不能记得住。你的小说人物我都记不住,你说你是好的作品,我什么都没记住,你怎么向我证明?你没法证明。金庸先生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在各种场合,都是很低地评价自己的成就,他从来不吹牛,他从来都是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的作品没有那么高的成绩,学者们把我说得太好了,你们对我的厚爱我太感谢了”。他说是这样说,这都是一种大家风度了,谦虚中包含了无穷的自信,就是我的作品我不论把它说得多么低,1000年后,还是精品,包含着一种这样的境界,他才敢于那样说。他没有必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写小说,因为金庸小说的人物已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我们用文学理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典型人物,就是典型情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的人物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不仅是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早就深入到生活中了。还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金庸的小说就在东南亚一带报纸上载遍了。那时候有个例子,那时越南还没统一,有一次在南越的议会上,两个议员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议员就说:“我看你就像是岳不群。”对方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我看你是左冷禅”。就是说他的人物可以作为典故来使用了,这样一个程度。那么优秀的小说,它写人是为了写一种普遍的人性,这一点像古龙、梁羽生都有共识了。金庸也是这样,他的小说的描写不是为了一个好看的故事,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人、事来写一种普遍的人性,写人生存的种种道理、种种情感,所以他的人物才能感人至深,你才能记住他的人物。你想一想有生以来你所读过的小说,所有小说加起来,谁的小说人物你记住的最多,没有人能超过金庸!我小的时候,曾经把《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名字都背下来了,但是现在我三十多岁了,已经有几十个记不清楚了,勉强记住的一些也只是机械的记忆,不是形象记忆,那么给我形象记忆最深的,就是金庸的小说人物。金庸的人物,我想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读过他的作品,随口能说出几十个来,平均一个作品里说出三五个来不是什么难事,那么成为经典形象的,绝对没有异议的至少有十几个人。这不是标志,还有什么是标志?那么金庸写人物为什么能够感人至深呢?他写到人物的心灵深处,写人的心理,这又是现代小说的一个特征,我们知道古代小说不注重写人的心理。我们中国古代小说有个观念:人能看到的只是行动,能听到的只是语言,他心里想什么你怎么能知道呢?所以我们中国一开始很难接受西方的作品。那么金庸小说就发挥现代化艺术的特长,他对人物心理的挖掘是十分深刻的,也就是金庸小说的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是经得起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的。中央电台做了个节目,同时采访我和金庸,我就通过主持人去问金庸,是否系统地研读过西方的心理学理论,金庸说没有。我想,他还没有直接去研读那些理论,而是通过别的去感悟,别的艺术作品,间接地去达到这个境界。比如金庸小说中写了许多看上去很怪的人,这些人表面看上去很怪,实际上每个人他都有不同的成长道路,是这个成长道路决定了他的怪,是成长道路决定他的性格。根据现代的心理学,人的性格,主要跟童年经历有关,大概六七岁左右你性格的框架就基本已定了,那么以后的变化还决定于你是否会遇到重大的遭遇、重大的突变,童年经历和重大遭遇决定了人的性格,那么金庸小说的人物都是这样的。他的人物并不是从一出场就是定型的,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天生那么聪明,总是那么聪明,性格是没有变化的,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好像妖怪”,批评《三国演义》说:“状诸葛之智近妖”。金庸小说里的人物都是有个成长过程的,特别是主要人物,都有一个过程,他的性格变化,都与重大遭遇有关。有人批评说金庸小说中写了那么多坏人,而且把坏人写得不那么令人可恨,说这是误导青年。经常有低劣的记者去采访少年犯,“你为什么犯罪,你看什么小说看的?”然后他说他看了什么什么小说,作家倒霉了。其实我也看了那本小说了,我怎么没犯罪?它跟人自己有关系。金庸笔下有许多坏人,一个是金庸写的这些坏人不简单,各具形态,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人之所以为坏、为好的原因。比如金庸《天龙八部》里有四大恶人,四大恶人之所以为恶写得非常好。段延庆为什么恶贯满盈?因为他太伤心了,他有太惨痛的遭遇了,他本来是太子,皇位被人夺去又几乎被打死,浑身都打残废了,趴在地上像一摊脓血一样,这样的情况下,使他感情激愤,产生了一种对全社会的报复心理,这是完全符合犯罪心理学的。叶二娘无恶不作,她为什么成了那么一个可怕的女人,为什么老抢别人的小孩?因为她自己的孩子被人抢去了,她自己的亲生骨肉,又是爱情的结晶,被人抢去了,所以造成这个女人变态,她到处抢人家的孩子,成了一个坏人的形象,可是即使这个人这么坏,她仍有非常善良的一面,就是她把自己的名声搞坏了,却不肯吐露她的情人是谁,她一辈子都保护着她的爱人的声誉,在坏人身上也有一种侠的牺牲精神。本来她的悲剧是和她的爱人有关系的,一个高僧,在武林中地位那么高,但她却不肯说出他的名字来。老三南海鳄神我觉得写得非常可爱,岳老三活得非常有原则,我们现代人活得可恨就是因为没原则,什么都不信仰,所以看上去一个个道貌岸然,其实随时可以无恶不作,现代人才是真正的恶人!岳老三最大的特点就是守信用,这话没说就算了,只要说出来,他就要守着它,并且愿为它付出生命。岳老三本来一心想收段誉为徒儿,结果因为自己智力的原因,弄来弄去反而上了段誉的当,结果把段誉变成师父了。他在心里是百般不愿意的,如果换了一个现代人怎么办呢?把他杀了就算了。但是他既然上当了,成了人家的徒弟了,他就遵守这个人生的原则,我不愿意,我也终生以师父之礼待你。所以他几次都保护了段誉,并且最后为段誉牺牲了生命,所以在他死的时候段誉心里有一丝内疚。南海鳄神也是一个侠,是为了一个原则轻生命的人。在我们上古的时候,古代社会为什么生机勃勃,就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人,他可以为一个原则而死,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再说《连城诀》里面有一个万震山,半夜起来砌墙,在空中闭着眼睛砌墙,就像是表演哑剧小品《砌墙》一样,其实这个也是符合心理学的,他干了坏事,他把人家谋杀以后,砌在墙里面,这样他心里就产生了一种变态,一方面是得意,一方面是恐惧,因为死人就埋在屋里的夹墙里面,又得意又恐惧,所以产生一种梦游现象,所以他晚上起来反复表演砌墙这一过程,表演这一过程,就是把它砌得更加结实。很多读者最感兴趣的也就是金庸的人物,到处在谈论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前一段我看“非常男女”的节目,它是用金庸做话题,就是每个男的说自己最像金庸作品里某个人,女的也这么说,然后让他们搭配,很好玩的。当然除了人物之外,金庸作品在表层上吸引人的原因,就是情节,他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情节,吸引人。在各种小说中最讲究情节的是侦探小说,侦探小说完全是靠它的情节做支柱。什么叫情节?情节其实就是控制信息的技巧,什么时候让读者知道这个信息,什么时候知道那个信息,怎么逗引读者往下读,侦探小说最讲究这个,可是侦探小说在中国很不发达。侦探小说引入中国100多年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始终生长不起来,始终不能开花,总是那样不温不火的,这当然有很多原因了,但是在武侠小说中,却把侦探小说这种特长给拿过来了。金庸的小说如果你忽略它的武的部分,从情节上来看,是非常精彩的侦探小说,非常精彩的悬念小说。金庸真可谓是悬念大师,他的每部小说里都充满了精彩纷呈的悬念。金庸小说有许多谜,比如《天龙八部》里的几个主人公都分别有一个身世之谜,这些谜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并且塑造着人物的性格;比如《侠客行》中也充满了谜团,如侠客岛之谜,侠客行之谜,包括长乐帮帮主到底是谁,石破天到底是谁,到最后他也没有明白地告诉你,当然你可以猜到了。有很多这样的疑团,有时候一个疑团刚解开,又来了一个疑团,纷至沓来。像《雪山飞狐》的结尾,胡斐这一刀到底劈不劈下去,没有结论就结束了。很多读者经常问金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金庸不做回答,因为这个回答不回答,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就是续《雪山飞狐》,当然作者把这个情节很好地解决了,最后皆大欢喜,但这只能表现他聪明,实际上把那个悲剧给破坏掉了,把灵魂的拷问给破坏掉了,就是说金庸在情节上,可以跟任何侦探小说比而不逊色,它始终能够吸引住你,而且它的情节的转折,有时你是想不到的,你甚至只为它担心。比如说《倚天屠龙记》里面,当我看到小说中出现朱元璋时,我就为他担心,人物既然已经出来了,以后如何处理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但是金庸非常巧妙地把朱元璋这条线处理得非常妥帖,既和正史记载不矛盾,又和他的小说非常完美地缝合在一起。我们应该想到,当金庸小说最初发表的时候,并不是整部写好了才发表,而是一天写一段的,他是非常忙的人,他早上起来要写社论,下午写小说,晚上还要应酬。

关于中庸研究的论文题目

谈中庸与中道之比较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谈中庸与中道之比较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 要: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在相似的历史时期不约而同的提出了中道和中庸的思想,分别在中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道和中庸思想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两者的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比较了他们共同点和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两者的思想实质。

关键词: 中道;中庸;亚里士多德;孔子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中道思想就是其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最早提出了中庸这个概念,对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思想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中庸和中道思想的实质。

1、中道与中庸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正处于古希腊在政治、军事上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与复杂的社会状况,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家庭生活。如何缓和各城邦之间及城邦内部的矛盾,是当时的重要问题。这样,亚里士多德在对各种社会生活的思考中逐渐形成了反对极端、求其中道的思想。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年,他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有着深刻的感受。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逐渐向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转变,新势力的突起使旧的政权的控制力逐步的衰弱,老百姓处在水生火热的政治交锋之中,社会 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当时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概念,同时力图以“中庸之道”来调和阶级矛盾,挽救奴隶制危机,实现他“克己复礼”的主张。

2、中道与中庸思想的基本内容

2.1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所谓中道就是指适度、适中的意思,也就是“无过无不及”的中间状态,亚里士多德还详尽的说明了这种适度的意义:第一,他是两种恶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第二,它以选取感情与实践中的那个适度为目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过度和不及是恶的特点,而适度则是德性的特点”“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人的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均足以败坏德行,”因此,要想具备良好的德性就必须做到适度。他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如食物的多少,他认为如果10磅的食物太多,2磅的食物太少,并不能推定教练将指定6磅的食物,因为对于有的人来说6磅有可能太多也可能太少。“如果德性也同自然一样,比任何技艺都更准确、更好,那么德性就必定是以求取适度为目的的。”他又把中道分为绝对的中道和相对的中道。绝对的中道指两端的距离绝对相等的中间状态:如果10是多,2是少,6就是就事物自身而言的中间,因为6-2=10-6,这是一个算数的比例。但是相对于人而言,我们的中间是不能以这种算数的方式确定的,它要因人而异,因此是一种相对的中道,即适度、适量。总而言之,所谓“中道”就是“适度、适中”的意思,也就是“无过无不及”的中间状态。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作为一种善良德性,它是最高意义上的善。

2.2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的“中庸”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在哲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对中庸之道极为推崇。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此第一次把“中”与“庸”连结起来,提出了“中庸”这一概念,但是未对其给出直接的定义。孔子把中庸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和哲学范畴。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庸》一书中得到了详尽的论述,其中说道:“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教导人们约束自己的感情欲望和言行举止,将其控制在道德的范围之内,达到中和的'境界。这样,事物才会按照正常且正确的方向发展。

孔子的中庸之道强调过犹不及,即“适度为中”,孔子提出了“度”这一概念,相对于恰到好处的正中之点,过度和不及效果都是一样的。过犹不及、适度为中体现的正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孔子坚持适度为中,这个“中”指的是调和可以调和的东西,将所有德性相互制约同意的部分作为恰好的度,尽量避免过与不及。

“中庸之为德”是孔子确立的修身养性、主中致和的德行之道,孔子认为中庸之德是天下最好的德性。这种中庸之道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即是要达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中庸》首先提出了中和的概念,把宇宙看成和谐整体,孔子认为要包容他人,协和对方,要想达到中庸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致中和”。

3、中道与中庸思想的比较

3.1中道与中庸思想的区别

第一,两种思想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差异。亚里士多德强调人性恶欲的根深蒂固,认为法律是遏制人性恶欲的唯一解决办法。法律是德性的象征,因此也是中道的标准,所以他推崇法治而摒弃人治。孔子则恰恰相反,他把亲情看成是维护社会的核心力量,他把中庸视为伦理之“礼”的同时,更强调中庸“仁”的道德性,《为政》中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以他强调人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利人的道德行为,而非法律行为。

第二,两种思想的实现途径不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中道是在后天的学习和行为中逐渐取得的,而不是先天就可以获得的德性,人们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学习和汲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这些德性。而孔子的中庸思想从天人合一的观念出发,认为“中”是人生而有之的天赋德性,将这种潜在的德性转化为现实的德性仅仅是一个向内用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具备“中”这种禀赋,后天的实践活动对这种德性的形成起不到任何有力的作用。所以孔子还提出了“内省”的方法,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独善其身,这就是要求人们不断的审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3.2中道与中庸思想的相同点

第一,两种思想都产生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亚里士多德和孔子均生活在社会剧烈动荡的大变革时期。具体说来,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古希腊末期,城邦制度逐步走向落寞,最终被马其顿所取代,而孔子生活的时期,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旧的体制和文化观念正在解体,社会制度也在有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化,社会格局混乱。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缓和新旧矛盾,中庸和中道思想便应运而生。

第二,两种思想都反对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指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想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以实现表面的和谐或一致的哲学观点。事实上,无论是孔子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是十分厌恶折衷主义的,中庸强调“允执厥中”,中道强调居二恶之中点,都是指要把握好事物矛盾的度,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绝不是指将不能统一在一起的相互矛盾的东西无原则地加以调和,更不是教人圆滑处世之道。

总之,比较中道和中庸思想的异同,现代社会运用这种处事方法可以使人理性的把自己的感情、欲望、行为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做到“无过也无不及”,有助于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分析和对待复杂的事情,从而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既不能对资源进行肆意的开发利用,也不能不利用资源来发展国家的经济,而是要合理的加以利用,寻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适度,这样才能使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做到了这个原则就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 64.

[4]李蓓英.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J].贵阳师专学报,2001(04).

[5]周莉.“中庸”与“中道”思想之比较[J].池州师专学报,2002(02).

《中庸》以它独特的方式直指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这种核心思想随着人们对它的包容、领会,逐渐便构成了中国人主要的行为方式。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中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一个伟大民族文化生命的精髓所在,往往蕴藏与经典之中,笔者选择了《中庸》对其作出深度诠释。《中庸》以它独特的方式直指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这种核心思想随着人们对它的包容、领会,逐渐便构成了中国人主要的行为方式。笔者从《中庸》一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两方面入手,度诠释了《中庸》思想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中庸 思想 本体论 辩证

一、孔子的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源于史前传说时期。《中庸》一书包括本体论、宇宙观和功夫论三方面,通过性、命、人、天贯穿始终。牟宗三先生将其称为本体宇宙论。笔者将重点从宇宙观和方法论两方面来深度诠释《中庸》思想的哲学意义。

二、《中庸》的宇宙观

(一)诚者天之道也――由人生哲学向世界观的转换

“诚”乃《中庸》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诚”有属性义和实体义两种解释。前者是“真实无妄”之意,“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第二十章)后者则释为真实无妄之诚体。

从精神意义的层面看,诚是仁的全部显现。《中庸》中的“诚体”便是“仁体”。含有运动和创造的性能。因此便有了: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

这里的诚之“至”即是性之“尽”。只有至诚、尽性才能将“仁”之本体得以充分展现。而此天命在赋予人之性的同时,也赋予了物质性。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看似孤立无依,实则是“尽性”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同时进行,却又独立存在。

(二) “与天地参矣”与“唯天下至诚为能也”――《中庸》物与人的整体性思想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及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诚,天赋的本然之理,贯穿在万物的始终,没有诚,就没有万物了。所以君子把诚奉为最宝贵的东西。至诚的人,并非自己取得成就就算完事,还要及于万物,行与他人。成己的人,毫无私意,这是仁;成物的人,随物施教,这是知。无性的仁德,体用一致,符合外内一致的规律,所以随时实行,没有不适宜的了。

万事万物、始终本末,无不以诚为本,诚涵泳全体,贯穿始终,故云:“诚者,物之始终。”沟水易涸,昙花易萎,推而至于道德、事功、文艺,苟出虚伪,终归泯灭。所以说:“不诚无物”。君子成己、成物,合内外之道。

《中庸》这种由个体向群体,再向自然(天、地)转化的人文主义构想,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实则蕴含着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强烈信仰。人的天性是由天所下贯赋予的,但是,人之性并不是被动存在的,它在被创造的同时也进入了到了天无穷尽创造的全部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想真正实现人性,就必须形成终极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然而,这样的境界也许只有圣人才能达到,普通人在具体的事务之中很难将其切实实践

三、《中庸》的方法论

(一)“故君子慎其独也”――由践仁到尽性的个人修养功夫

人性皆由天命所下贯,而人性皆显于“仁”。《中庸》的“五达道”、“三达德”皆是仁之一端,可见“仁”之大用。因此,要通过践行“仁”,才能是人回归其本性。要践仁,“慎独”的功夫必不可少。正如《中庸》所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第一章)

人之性皆由天命下贯,人人皆有其真性,那么为何会“民鲜久矣”?人性本赤诚,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物欲所掩盖所渗透。我们并不是像禁欲主义者那样彻底否定欲望,欲望本身就属人性之一端,无从消除。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中庸所要求的如此至善的境界呢?“慎独”便是要求人们“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暗得看不见的地方叫做隐,细得看不到的事物叫做微。暗得看不见的地方,却是最显露的;细得看不到的事物,却是最显著的。这些都源于个人内在的一种高度、觉醒。《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在讼者”③

(二)“中庸”之“中”是事物的两方面――过与不及

中庸之中起源于“允执阙中”,这里的“中”释为一种政治上的公平。孔子以之为为政的物种美好德行:“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食,泰而不骄,威而不猛。”④如果作为度量来看,则中庸之“中”可理解为中点、中心之意。若以性与道论,则只能将其理解为至善之意,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极致境界,而不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乡愿”。

孔子认为中庸之中既非“过”,也非“不及”,却不能离开“过”与“不及”而独立存在。如果能将“进取”与“有所不为”两个好的方面有机结合,便能达到既“进取”又能“有所不为”的中庸境界。而墨家的思想观念却与之相反。“欲正权利,恶正权害”、“两而无端”、“正而不可摇”(“欲”之“正”是“利”;“恶”之“正”是“害”)。他们认为一个质有两方面,但在一个过程中的质只有一方面是主要的、相对安定的,因此必须要有所偏。

三、中庸思想的启示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化和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对于新时期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第一、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亦如此。我们不能执一面之词,也不能将错就错,糊里糊涂全都笼统接受。而是应该要有批判继承的科学精神,去其糟粕,继承那些对我们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因素。

第二、对待传统文化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孔子的中庸思想源于古老的几千年前,经过无数锤炼、发展和丰富,具有了十分厚重的内涵。毛泽东身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引领者,站在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分析法这把利器,打破了传统文化道德层面局限性的这堵围墙,运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进行了生动的创新。

第三、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余年的形成、发展、积淀,在如此宏大深邃的文化体系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实现“舍”与“得”便成为了中华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实践中才能出真知。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国学经典中庸论文

想要选择一个比较好一些的论文题目,首先就要从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入手,然后再尽量多的阅读相关的材料和资料,这样自己就有一个底气去写这个文章。

1.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课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相一致。这些课题通常不是从零开始,一般都有科研的基础:或者在原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新的出发点,可以进一步深化;或者本课题以前还没有开展过,但对相关工作有一定的积累,为提出的课题做了理论或方法上的准备。2.了解国内外该题研究概况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历史,包括前人是否从未研究过和有没有明确的答案,假如有人研究过,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分歧或争议在哪里。还需要讨论哪些问题;从以前的相关工作中,在科研思路、技术方法等方面可以借鉴哪些有用的东西,从中找出新的突破点。从全局来看,在有把握的前提下,选择不仅要避免重复,还要发挥自己擅长的方面。

关于金庸去世的议论文素材

金庸什么时候去世的

金庸什么时候去世的,又到10月30日,每到这一天都会想起一位伴随我们成长的作家,他便是金庸。他将武侠小说上升到高雅的境界,而且能够超越武侠题材的界限,金庸什么时候去世的.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査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泰斗,“香港四大才子之一”。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因病逝世,享年94岁。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一生致力于创作武侠小说。

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响彻中华,他的小说倍受欢迎,多数被影视公司翻拍为电视剧和电影。

一直以来,金庸都处于武侠神坛中不可撼动的地位,1950年任《新晚报》副刊编辑。

1955年,金庸在《大公报》成为专栏作家,开始以“金庸”为笔名开始创作武侠小说。

金庸专注于报刊多年,具有极高的格局和眼界,所以其创作武侠小说,更是高屋建瓴,手到擒来。

从小看过很多武侠,像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谁的青春里没有金庸?

在那个我们还不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年代,我们在金庸的书中畅游世界,我们发现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更精彩,点燃自己在枯燥的学习之外的生命能量。

金庸去了,但他的光华永不褪色,金庸时代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

又到10月30日,每到这一天都会想起一位伴随我们成长的作家,他便是金庸。今天,我们再说金庸,缅怀这位让人敬仰的作家,让我们走进他的武侠世界,体会其文字背后的异国风情与浓厚的传统文化,相信读完能够让你回到追逐金庸武侠的那个年代。

读金庸先生的小说,给人博大精深之感,他将武侠小说上升到高雅的境界,而且能够超越武侠题材的界限,不仅有唯美的爱情与豪迈的武侠,还包含华夏历史、侦探及民情风俗,将中国现代人类精神融入于作品之中。所以,当你在青年时期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时候,你会被情节与英雄豪情所震撼,当你到了壮年时期,生活阅历有一定积累了,再读金庸,体会的是文字的深层次的东西。

再有,金庸的文字能够体现出浓重的民族意识,他用生动、激昂的文字,描写了民族斗争的画面,让民族的正义感无限放大,各种英雄事迹的塑造,体现出我国文化之精髓与博大,同时也能够反映出金庸先生反对民族霸权的思想境界,并让作品摆脱单纯的`武侠题材之列,更是让作品成为经久不衰,拥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这便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伟大之处。

我国是多民族大融合的国家,在金庸先生十余部作品中,涉及十多个民族,写出民族之间的人物关系,他用严谨的历史态度,严格的历史目光,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去创作,将各民族风情用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另外,金庸先生引领读者发挥想象,将没有记录下来的历史用艺术的形式方法,引领读者用历史知识解读,去猜测,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其歌颂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侧面批判非正义性的战争,痛斥以强欺弱的民族霸权 主义,昭示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如果你读过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定能够了解到他对少数民族的英雄极为偏爱,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体现博大的胸襟,展现其肝胆之侠义风范,而跌宕起伏的剧情又能够凸显出金庸先生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在作品中,金庸先生从外在装饰与内在渗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完善的表现出来。他不仅写传统武林世界,还写侠士之义气,这些属于民族传统特质,字里行间流露出传统文化色彩。他描写英雄除暴安良,出于公义之心;描写有所不为,出于羞恶之心;描写挺身赴难,出于是非之心,浓厚的传统道德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金庸的作品中体现着浓厚的现代精神,他将侠义精神从单纯的哥们义气提升到“为国民侠之大”的高度,突破旧武侠小说观念和局限性。今天是金庸先生三周年忌辰,从他十部作品中精挑细选出10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浓重的祖国文化之精髓。

金庸已经去世了,金庸去世时间2018年10月30日。

2018年10月30日傍晚,网上突然爆出金庸去世的消息,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相信是真的,直到后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证实金庸是真的去世了,一时之间,令人唏嘘不已。

据悉,金庸今年94岁了,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金庸生病的消息传出,如此高龄,金庸应该是自然去世,寿终正寝,希望他一路走好。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射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金庸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历年来其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谓贡献重大,也奠定其成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础,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

扩展资料:

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1955年,《大公报》下一个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在报纸总编辑力邀下,金庸接过了武侠小说这一棒。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任务。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

随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作品,且部部都有全新突破,留下不可复制的神话。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之后对其以往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

1.他是王爷也好,是乞儿也好,我心中总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罢,坏人也罢,我总是他的人了。

2.度过大难将有大成,继续努力终成大器。

3.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4.这数千里的行程,迷迷惘惘,直如一场大梦,初时噩梦不断,终于转成了美梦。

5.张无忌天性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而且越想越好,自然而然原谅了别人的过失,别人所以对他不起,往往也是为了爱他,想到后来,把别人的缺点过失都想成了好处。

6.你若喜欢世上其他女子,还是别喜欢我的好。

7.他自己天性偏激使然,心性相投者他赤诚相待,言语不合便视若仇敌,他待别人如是,别人自然也便如是以报了。

8.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9.世人从不爱我,我又何必去爱世人?

10.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11.世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绝非价值连城的宝藏。

12.两个都喜欢,便是一个都不喜欢。

13.但教行事无愧天地,何必管他太极拳剑能不能传、武当派能不能存!

14.真正的爱情和对方的容貌无关。

15.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连酒也不能喝,女人不能想,人家欺到头上不能还手,还做甚么人?不如及早死了,来得爽快。

16.男人有的喜欢功名富贵,有的喜欢金银财宝,做皇帝的便只想到如何保住国家社稷,倒也不是个个都喜欢美貌女子的。

17.男人笑咪咪,不是好东西,女人面孔红,心里想老公。

18.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19.咱们学佛,志在悟道解脱,武功高下乃是末节。

20.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

21.负气何妨且笑天,相依瘦马不挥鞭。多情还似无情苦,肠断魂萦十六年。

22.一个人是好是坏,初相识常常看错。

23.世人阴险奸诈的多,忠厚老实的少。收了个坏徒儿,让他来谋害师父,却又何苦?

24.好男儿大丈夫,绝不可为美色所误。

25.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

26.那都是很好很好的,然而我偏不喜欢。

27.你连我在边角上的纠缠也摆脱不了,还想逐鹿中原么?

28.有一分本事,便有一分修养。

29.诵经礼佛之时,须当心中一片空明,不可有丝毫情缘牵缠。你一面念经,一面想着死去的丈夫,复有何用?

30.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一个人千辛万苦的去寻求一件物事,等得到了手,也不过如此,而本来拿在手中的物事,却反而抛掉了。

31.众生皆苦,有情皆孽。

32.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33.世事遇合变幻,穷通成败,虽有关机缘气运,自有幸与不幸之别,但归根结底,总是由各人本来性格而定。

34.门帘掀处,一个小尼姑悄步走进花厅。但见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身形婀娜,虽裹在一袭宽大缁衣之中,仍掩不住窈窕娉婷之态。

35.你若真的忘了过儿,就将我杀了,埋在这谷中,让我陪你一生一世,然后再嫁给这个谷主,好不好!

36.与其奔波劳碌,厮杀拼命,还不如和你一起安安静静,快快乐乐的度过!

37.从南来了一群雁,也有成双也有孤单。成双的欢天喜地声嘹亮,孤单的落在后头飞不上。不看成双,只看孤单,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

38.要避免一见钟情的沉沦,记得不要看她第一眼。

39.先去你的塞外,再回我的江南。

40.一言之恩,自此终身不忘。

41.世界上第二痛苦的事是拥有一个比自己美丽的妹妹。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自己的情人爱上了自己的妹妹。

42.宁可他即刻死了,也胜于做无义小人。

43.初恋女友是最好的。不管遇到多少女孩子,总之,第一个最好。

44.这些人便过一辈子,也没咱们一时三刻的欢喜。

45.过儿是不会娶你女儿的,因为我自我要做过儿的妻子!

46.“你姓杨,那我便姓柳吧。”——小龙女

47.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48.又看了她一眼,但见她肤色奇白,鼻子较常女为高,眼睛中却隐隐有海水之蓝意。

49.这本来面目一露,但见他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

50.我这一抓,你便再练三年,也避不开的。我跟你说,你不能避,我来抓你肩头,你就须得用手掌切我手腕,这叫做以攻为守。

51.咱们辛辛苦苦的学武,便是要为人伸冤吐气,锄强扶弱。

52.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

2.越是不自私的人,越是刚强的人,越是不重视性命而不肯忍受耻辱。越是儒家的书读得多,心中历史感极其深厚的人,越是宝贵自己的名节。

3.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逝世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亮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众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4.倘若无冤无仇便不加害,世间种种怨仇,却又从何而生?

5.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

6.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7.如果我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着别人,有什么法子呢?

8.爱一个人不能过于无节制。因为你可能遇到一只白眼狼。你爱他的时候他假装不知道,你为他死后他假装悲伤之后会去和别的女孩子搭讪。

9.各有因缘莫羡人。

10.只要你快活,我就说不出的喜欢。

11.北风如刀,满地冰霜。江南近海滨的一条大路上,一队清兵手执刀qiāng,押着七辆囚车,冲风冒寒,向北而行。

12.这是送上门来的好东西,若不吞没,对不起韦家祖宗。

1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4.天地间极美的物事之中,往往含有极丑。孔雀羽毛华美,其胆却是剧毒,仙鹤丹顶殷红,何等好看,哪知却是很厉害的毒药。诸凡蛇豸昆虫,也都是越美的越具毒性。你那两只毒蜘蛛可不是美丽得很么?一个人相貌俊美有什么好,要心地良善那才好啊。

15.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她教我武功,就不能做我的妻子!

16.盈盈的左手慢慢翻转,也将令狐冲的手握住了,只觉一生之中,实以这一刻光阴最是难得,全身都暖烘烘地,一颗心却又如在云端飘浮,但愿天长地久,水恒如此。

17.我今生娶不到你,我就是乌龟王八蛋!啊不,再多加一个蛋,乌龟王九蛋!

18.世事遇合变幻,穷通成败,虽有关机缘气运,自有幸与不幸之别,但归根结底,总是由各人本来性格而定。

19.与其残民以逞,不如曳土于泥涂耳。

20.凡人有生必有死,生固欣然,死亦天命。

21.他知道殷离这一生,永远会记得蝴蝶谷中那个一身狠劲的少年,她要去寻他。她自然就找不到,但也可以说,她已寻到了,因为那个少年早就藏在她的心底。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

22.但见一钩眉月斜挂天际,冷冷的清光泻在杏树梢头。

23.北风如刀,满地冰霜。

24.若是我错了,我自然要改,可是我和姑姑之间清清白白、天日可表,我敬她、爱她,这难道也错了吗!

25.少年人爱玩爱闹,乃人之天性,皇帝乞丐,均无分别。

26.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仅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

27.一惊之下,定睛往张无忌脸上瞧去,只见他目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莹之意,显得内功已臻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神雕侠杨过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达此境界。

28.你看天上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是。

29.他要娶别人,那我也嫁别人。他心中只有我一个,我心中也只有他一个。

30.浪子若远游不归,在慈母心中,却比随侍在侧的孝子更加好了。

31.你若死了,我就陪着你,我答应你,永远也不让你孤单!

32.追女孩子其实很简单,比如说,在她扮成小乞丐的时候,请她吃一顿大餐。

33.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34.回思与杨过数日相聚的情景,虽自今而后再无重会之期,但单是这三次邂逅,亦已足慰平生。她这时身处至险,心中却异常安静,对高台下的两军剧战竟不再关心。

35.天下的事情,越是可怕,我越是要去碰它一碰。

36.我姑姑不走,我就在这儿待一辈子,就算我死了,尸骨化成灰,我也要一直跟着她!

37.我就是恨你一视同仁,不分厚薄。

38.不是我的意中人,她再美丽,也不跟我相干。

39.我辈千金一诺,不能不守信用。

40.我们对于老丈人要保持足够的尊重。

41.这些金子银子,也不过暂且寄在他们家里,让他们个个帮我说好话,过得几年,他们会乖乖的加上利钱,连本带利的还我。

42.每人一生之中,初次知好色而慕少艾,无不神魂颠倒,如痴如呆。

43.两个都喜欢,便是一个都不喜欢。

44.语出惊人、叛逆个性,杨过可谓宋代的90后。

45.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一个人千辛万苦的去寻求一件物事,等得到了手,也不过如此,而本来拿在手中的物事,却反而抛掉了。

46.天地造化,为而不争!

47.我姑姑不走,我就在这儿待一辈子,就算我死了,尸骨化成灰,我也要一向跟着她!

48.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

49.油嘴滑舌、智计百出、机灵潇洒,令狐冲人未正式出场,形象已深入人心。

50.过儿,你把解药给我服了,你自己却没有服药是不是!过儿,你怎么这么傻啊!

51.过儿要娶你为妻,终生的要爱惜你、保护你,永远永远和你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52.这本来面目一露,但见他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

1.我才没这么傻,相信别人发什么誓。

2.最上乘的武功,是用脑子来练而不是用身子练的。

3.在这样春光明媚的郊外,是时候做首诗了,(开始摇头晃脑的念)人间在世,三寸金莲,什么什么什么。恩!好诗!好诗!

4.玉不琢,不成器,你这只玉碗若不是又车又磨,只是一块粗糙石头,有什么用?

5.韦小宝说谎有个诀窍,一切细节不厌求详,而且全部真实无误,只有在重要关头却胡说一番。

6.是以不在取与不取,而在用之为善为恶。

7.爱上一个男人之前最好查查他的家世背景。

8.众人呆了良久,才纷纷议论,都说血刀僧师徒二人恶贯满盈,葬身于寒冰积雪之下,自是人心大快,不过死得太过容易,倒是便宜他们了,更累得如花如玉的水笙和他们同死。也有人惋惜相识的朋友死于非命,但各人大难不死,谁都庆幸逃过了灾劫,为自己欢喜之情,远胜于痛惜朋友之死。

9.一言既出,死马难追。

10.只要她第一步做不成功,第二步、第三步棋子便不能下了。

11.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一个人千辛万苦的去寻求一件物事,等得到了手,也不过如此,而本来拿在手中的物事,却反而抛掉了。

12.一代天骄豪言壮语,气魄之大,胸怀之广,无人能出其右。

13.玄慈方丈缓缓摇头,叹了口气道:“明白别人容易,明白自己甚难。克敌不易,客服自己心中的贪嗔痴三毒,更是艰难无比!”

14.情之所钟,生死以之。

15.张君宝但觉天地茫茫,竟无安身之处,在师父的火葬堆前呆立了半日,这才举步。走出十余步,忽又回身,挑起师父所留的那对大铁桶,摇摇晃晃的缓步而行。荒山野岭之间,一个瘦骨棱棱的少年黯然西去,凄凄惶惶,说不尽的孤单寂寞。

16.不管她是好人坏人,她是我妈妈。

17.今生我们不能在一起,我要在死了之后,天天陪着你。

18.过儿要娶你为妻,终生的要爱惜你、保护你,永远永远和你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19.徒然自苦,复有何益?

20.每一个纯情少女一生中都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哥哥,一个是情人。但往往你会发现大哥是比情人更好的。

21.千古垂名有何欢,世人谁知帝王难。一个情字书万卷,只写恩爱是江山。

22.阿紫问姐夫“她有什么好,我哪里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姐夫平静的答“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

23.我想胡大爷救了我一家三口的性命,只要有用得着我的,水里就水里去,火里就火里去,决不能皱一皱眉头。

24.娶一个好老婆对于事业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她可以做一个免费的记事本和秘书。

25.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26.阿紫问乔峰:“她有什么好,我哪里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乔峰说:“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

27.不要对第一个认识的女孩子许任何承诺,否则,你就会把她培养成野蛮女友。更糟的是,你不能跟更好的在一起。

28.天下将有大变,身居深宫,不如远涉江湖。你要记得我这句话。

29.你看天上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是。

30.就算再过一百年一千年,我们俩都变成灰了,我们的灰也要融合在一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1.这三年来到处寻寻觅觅,却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古墓常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

32.张无忌心中一片迷惘,想起赵敏盈盈笑语、种种动人之处,只觉若能娶赵敏为妻,长自和她相伴,那才是生平至福。

33.爱之为物,有时固然极美,有时却也极丑。

34.有一分本事,便有一分修养。

35.嘿!佛经上说,当年佛祖降世,一落地便自称‘天上天下,唯我一人称独尊’,这句话跟‘古往今来,打遍天下无敌手’,倒配得上对儿。

36.五行之气调阴阳,损心伤肺催肝肠,藏离精失意恍惚,三焦齐逆兮魂魄飞扬。

37.一人若是系念于一事,不论遇上何等情景,不由自主的总是将心事与之连了起来。

3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39.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40.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

41.人家心中想给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会给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是无用,反而惹得人家讨厌。

42.强极则辱,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43.你既不爱我,我便做个天下最可怜的小叫化罢了!

44.我是尘间摆渡人,为君闲计百年身。

45.普天下我人人都,只不你一个。这叫做大丈夫一言既出,死马难追。小妻子一言不发,活马好追。

46.我瞧天下的官都清了,黄河的水也就清啦。

47.我一见到你,我就变得不像我自己。

48.只有真正深情之人,那些天生具有至性至情之人,这样的两个男女碰在一起,互相爱上了,他们才会真正的爱惜对方,远胜于爱惜自己。

49.任人功业盖世,寿数一到,终归化为黄土罢了。

50.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51.大家把耳朵塞好了,我和黄岛主要奏乐。

52.那女子目光流转,从众人脸上掠过,每个人和她眼波一触,都如全身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

53.要避免一见钟情的沉沦,记得不要看她第一眼。

54.这个世界在变,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改变自己。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天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我坐在窗前,深情地朗读着丹麦十九世纪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著作向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忘记了自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贪婪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着,看着,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阴暗的墙角边,我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含泪向我倾诉她的痛苦和不幸,我告诉他,我会使她重获幸福。我们手拉手欢笑着,歌唱着远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被自己的笑声惊醒,我清醒过来,发觉摆在自己面前的仍是那本书,我感到无比得空虚和寂寞。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我继续朗读着,“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周围死一般的宁静。一个小女孩披散着一头卷曲的’美丽的金发,她衣衫简陋,争着一双惊恐的眼睛,脸和嘴唇冻得发紫冻僵的小手攥着一束火柴,嘴里不断喊着:’谁要火柴……’回答他的只是风雪的呼啸声。看到这里,我的心也凉透了,怎么整个城市会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冷酷无情呢?“她赤着脚在雪中行走,终于找到一个角落坐下来。她不能回家,因为她没赚到一个钱。最后,他嘴角带着微笑,无声无息地冻死了。”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既是悲伤的泪,又是欢欣的泪。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历尽了人世沧桑,终于在合家团圆之夜离开了这个黑暗的世界。在她有生之年,她只能拥有美丽的梦,但梦终究是梦,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我心中不禁充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也为她摆脱这种黑暗的生活高兴。

读着,读着,去年大年夜的一幕幕历历再现。去年大年夜的晚饭前,我也在读这篇著作。突然,一股烤鸡的香气扑鼻而来,难道安徒生今天也过圣诞节?“书呆子!”爸爸笑着说,“看你,书可以当饭吃?看书看的连年也不要过了?!”他推了我一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今天是年三十了,那香气不正是从饭桌上飘来的吗?那里已经摆上了香喷喷的五香鸭,鲜美可口的西湖醋鱼,还有蛋饺、鱼丸,爸爸还正在做拔丝苹果呢!“快来试试新衣服!”妈妈喊。我试着新衣,望着明亮的灯光,想:这不是那个小女孩所向往的天堂吗?我恨不得立刻插上双翅,一下子飞到她的身边,把她领到我家来,让她和我一起分享这快乐,那时她会感到有多么幸福。但是,她毕竟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不一会儿,我就读完了这篇著作,我觉得很不是滋味,脑海中时时浮现那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身影。想想穷孩子在饥寒交迫中生活,对比之下,现在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国家里是多么幸福啊!我衷心感谢伟大的党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幸福,在那楼梯的两头

幸福,在那楼梯的两头……

每当我放学,按响“502”,都期盼那头是父亲,因为他总是在我还没上到二楼时,就已经冲下来,替我接下书包,牵着我的手,半喘息着说:“把咱*贝累坏了!”我跟在父亲后头,摇晃着父亲的大手,走到五楼!

就在这楼梯的两头,总有一双大手轻抚着我被风撩乱的发絮,轻抚着我心中的躁乱,使我如沐春风,沉浸于无尽温柔。那就是我的父亲。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飞逝,转眼间,我已升入初中又面临毕业了。就在那天,当我在楼道里挪着步子,等待父亲的大手时,我突然感到一秒又一秒竟然如此漫长!感应灯出了故障,一闪一闪的,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父亲那匆忙的神情,听见他那夹杂着剧烈心跳的喘息声。我黯然地站在那儿,猛然感到父亲的苍老:两鬓已经花白,眼中布满血丝,脸上也已沟壑纵横……这一切都在刺着我的眼睛我的心。我双手紧紧地握住书包带。他伸出大手说:“爸爸帮你拿!太沉了!”我牵住他的手,说:“不用。爸,不沉!”一直走到五楼……

从那以后,每当我按响门铃,就快步向楼梯的那头跑去,这样,父亲接我的地点从二楼到三楼,又从三楼到四楼……回到家,我把爱运在手掌 ,轻抚着他的白发。看着父亲的面庞,昔日的美好都展现在眼前,可他现在却如此苍老!不禁心酸冲鼻!好着泪水总算没有掉落下来。

现在,每当父亲买菜回家,我都飞奔下楼,抢过他手中的重物,托起父亲的大手,说“太重了。爸,以后让我来做这些!”我知道,父亲眼中的感动!

“女儿,你长大了!”……一直到五楼。

如果说家是最温馨的地方,那么在这楼梯的两头,便是温馨的浓缩,是爱的深沉!

第三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暨黄易武侠文学特别奖在京揭晓并颁奖。青年武侠作者凤歌凭借长篇小说《昆仑》获得一等奖,沧月、步非烟分别以《帝都赋》与《曼荼罗》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颁奖仪式上,女作者步非烟语出惊人,放言说,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对于步非烟的此番“壮志”,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并不看好,他认为就目前内地新武侠群体的创作力量,包括步非烟在内的作者恐怕尚无力超越金庸。颁奖式上,步非烟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这些年她一直想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港台武侠小说家构筑起来的武侠小说世界之外,尝试着创作出符合当下社会情景与审美情趣的武侠小说。她说:“在我的文学想像与实践中,武侠小说已经远远不等同于金庸笔下心系国家苍生、肩担社会道义的作品。在我的武侠小说里,除了融合藏传佛教、本教、印度教的很多奇异的东西外,更重要的是,我将对‘武侠’的理解融入到当下的社会语境中进行重新解读,从而赋予小说中的‘武侠’个体精神高度自由、超越自身极限的新形象。我的小说尽管与金庸的作品一样同样是宏大叙事,但与金庸却有不同的人性描述和善恶观。”步非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试图要超越金庸,革掉金庸们的武侠命,突破传统武侠小说堡垒,创作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对于步非烟的“壮志”,一直致力于武侠小说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认为,以他对金庸作品的了解,包括步非烟在内的内地新武侠小说作者,就目前的创作状态来说,未免为时过早,“我读过许多港台武侠小说家的经典作品,但金庸的小说每每读后我一次比一次感到绝望。多年的武侠小说写作经验,金庸已构筑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武侠版图,他的作品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后人想要超越他实在艰难。步非烟说要革金庸的命,我的写作水平未必比她低吧,我至今也没敢这么想。”孔庆东认为,金庸当年开始创作之时,也没有说要超越谁、颠覆谁,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踏实创作最重要。与此同时,步非烟的说法也遭到了其他武侠小说作者的反驳。凤歌表示,作为刚出道的作家,我们不要想着马上就能超越金庸,“创作就像吃一头牛,你得一口一口地吃才行。”刚刚出版了系列作品《飞云惊澜》的王晴川,直言反对步非烟的说法,他认为,在武侠小说这个类型文学中,无论从文学地位,还是就艺术成就而言,金庸都是无法超越的。《今古传奇》举行的武侠文学奖颁奖仪式,放在了北大的一个场所。这倒不是说北大特别重视武侠文学,好比高价的“青春写作旅”,虽然挂了北大中文系曹文轩、孔庆东等人的牌子,地点也确实在北大的某个场所,但这绝不能证明北大支持高价培训班。巧的是,这回又有孔庆东出席。不过说到锋芒毕露,还得推年轻气盛的步非烟。主持颁奖仪式的是一位电台读书节目的主持人,当步非烟说出“武侠小说必须要创新,我们就是要革了金庸的命”一番话时,这位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这话明天可能就会上报纸读书版的头条。据报道,当时孔庆东“反驳”步非烟说,“读了金庸的小说后我感到绝望,写得这么成熟全面,后人应该怎么超越?步非烟说要革金庸的命,我的写作水平也不比她低吧,我也没敢这么想”。他讲这话时,我也在现场,前一半大抵不错,后一半却未免转述失真,孔老师的意思,是说他在步非烟的年龄时,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有“革金庸的命”这种想法。说不可能,是当时还没有所谓“大陆新武侠”这种势力,就算写出来,也无处可发表,绝没有人像步非烟小姐的出版商那样,肯将一本大陆武侠印20万册。说没必要,是当时连金庸自己都“身份未分明”,虽有市场,并无地位;那个时候,即使说出“超越金庸”、“革金庸的命”之类,不会被目为惊人之语,甚至都没有人理会。以往的文学研究对金庸之类作家作品或者不提,或者草草带过;就算不是完全拒之门外,也要贴上“不受欢迎”的标签。让通俗文学进入文学史,不过是近年的事情,金庸小说率先“突围”,进入了一向很“严肃”的文学经典行列。假如没有这个前提,“革金庸的命”便无从说起。即使在金庸已然经典化这个前提下,步非烟所谓“超越金庸”、“革金庸的命”之说,仍然嫌早了一点。并不是说金庸已泰山北斗到不能碰的境地,而是因为她将金庸所写界定为儒家之侠,为国为民,而将自己所写定为道家之侠,对抗人类极限,“侠即逍遥”,这种“两分法”实在过于简单。其实金庸何尝没有追求道家之侠?风清扬、令狐冲者流,肯定不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再者,就步非烟自己的作品而言,还远没有达到金庸小说的高度,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但迫不及待的“超前革命”就不见得可取。看到步非烟的新作《修罗道》时,忽然想起,这种诸多杀手追寻杀手组织头目的结构,有点像杰克·伦敦未完成的遗作《暗杀局》。从金庸、梁羽生开始,新武侠就不断地“扒”西方经典通俗作品,套用其人物、故事、结构。如果中国的作家有“革西方经典的命”这种追求,岂不更上层楼?

有关金庸的毕业论文

一种新见解:金庸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小说主人公文化程度真的“越来越低”吗?——追求“统系”,致入误区——金庸小说中传统文化由多元构成——郭靖乃儒墨文化共育之身——康熙:兼容儒法的明君——金庸对传统文化既有赞颂又有扬弃——黄药师父女嘲讽了什么?——袁崇焕、顾炎武、黄宗羲的例证——反正统并不等于反传统一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都会有的共同感觉。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这里涉及儒、释、道、墨、诸子百家,涉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史科技典籍,涉及传统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如诗、词、曲、赋、绘画、音乐、雕塑、书法、棋艺等等。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像陈世骧教授指出的《天龙八部》那种“悲天悯人”、博大崇高的格调,没有作者对佛教哲学的真正会心,是很难达到的。我们还从来不曾看到过有哪种通俗文学能像金庸小说那样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如此高超的文化学术品位。(1)可以说,金庸作品既是作者以近代精英文化改造武侠小说的结果,同时又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熏陶的产物。从金庸小说,我们可窥见墨家见义勇为的游侠精神,儒家的仁爱、王道与民本思想,还可感受到道家深邃博大、无处不在的辩证方法。仅就文学本身而言,我们读金庸小说,也常常不禁联想到《庄子》那种瑰丽恣肆的神奇想象,寓意深沉的哲理色彩,飞扬灵动的文学语言。它们都证明着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但说到金庸小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比方说,是肯定或是否定),研究者中间的看法显然很不相同。在八十年代台湾远流公司出版的《绝品》一书中,舒国治先生的文章就说“金庸书中隐隐透出‘文化空无感’”(2),只是语焉不详。前些年研究金庸很有成绩的大陆学者陈墨先生,也在1994 年发表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反思》(3)一文中提出金庸小说“具有非文化及反文化的意义(无论是主流文化或是非主流的世俗文化)”。陈墨说:“金庸小说的主人公的‘文化程度’越来越低,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第一部书中的陈家洛,到第二部书中的袁承志,到第三部书中的胡斐、第四部书中的郭靖、第五部书中的杨过..在文化程度上明显地一个不如一个。而后来的狄云、石破天等主人公干脆就是文盲。”“答案或许相当简单:那就是金庸不喜欢儒生,不喜欢文人,不喜欢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分子’。”还说:“金庸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文化程度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不通世故。这不仅表明作者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否定,同时也是对非主流的世俗文化的厌弃。”陈墨的结论是:金庸小说“从对儒生乃至一切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的怀疑和批判,发展到对一切世俗文化(包括主流与非主流)的怀疑与批判,这是一条不容忽视的思想线索,也正是金庸的思想意识的独特之处和深刻之处。”也就是说,在陈墨先生看来,金庸小说对传统文化——包括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都是否定的。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刘卫国先生则在《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经脉》一文(4)中考察了金庸的思想流程,认为《飞狐外传》与《射雕英雄传》等作品表明,“金庸首先把侠义精神托孤给儒家”;由于对儒家思想的“反叛与逃逸”,金庸“走向道家”,但“《神雕侠侣》是金庸反叛儒家规范的一次半途而废的努力”;到《笑傲江湖》,岳不群这个“代表着儒家文化的‘父亲’终于被弑,表明金庸对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侠义精神全面没落的深刻反省”;《天龙八部》体现了“佛法无边”,但对慕容复、段正淳等依然“无能为力”;“到了《鹿鼎记》,金庸则为侠义精神唱出了最后的挽歌”,通过韦小宝这一“中国文化的怪胎”,“侠义精神最终被金庸亲手埋葬”。刘卫国提出:金庸的文化思想“终点竟是彻底的失望”。这同样认为金庸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采取了绝望和虚无的态度。金庸小说果真像上面几位先生说的那样,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示了虚无、否定和绝望吗?如果允许我们“跟着感觉走”,恐怕得不出这种结论。金庸几乎花了半生心血塑造侠魂,讴歌义气,他认为“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给外族压倒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重大关系”(5)。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实在难以想象居然会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态度,居然会将侠义精神“亲手埋葬”。事实上,陈、刘二位都对金庸小说存在一些误解,他们的上述文章某些分析虽有道理(陈墨文章甚至不乏精彩之处),但总体结论很有偏颇。这样的论断同一般读者的阅读印象,距离实在太远了!也和金庸小说的创作实际,距离太远了!金庸小说共十五种三十六册,创作和改定的时间前后长达十七年。他不可能在五十年代创作《书剑恩仇录》之初,就设想好未来要写多少部作品,每部作品主题思想如何,主人公的文化程度又如何,怎样构成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或思想流程;而只能是写一部构想一部(能多构想一两部就不容易),以求得逐部出新,不要重复自己而已。武侠小说主人公的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至于具体设计,恐怕只能视每部作品主人公性格、出身及与周围人物的相互关系,作品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的不同需要而定,并非按作者事先设下的由高而低的文化梯田顺序排列的结果。况且作品实际情况也并非“主人公的文化程度越来越低”。以金庸较晚的几部小说主人公为例:《天龙八部》中段誉是大理国王子,他自己对钟灵说:从小“爹爹请了一位老师教我念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请了一位高僧教我念佛经”(6),可知很有些文化教养;乔峰、虚竹也都自小在少林寺受过一点教育;《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文化上也比早先出现的杨过、狄云、石破天等都要高;最后的《鹿鼎记》,主人公除韦小宝外,还应该算上一个康熙皇帝,那是金庸全部作品中文化程度最高的角色(金庸自己就在一篇文章中将康熙与郭靖、乔峰并列为“男主角”(7))。金庸小说确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的批判,但决没有陈墨先生所说的“非文化及反文化”的倾向。至于金庸思想有没有刘卫国先生所称从儒家到道家又到佛家,终端却是对传统文化“彻底的绝望”这样一个“流程”呢?恐怕也不存在。理由是金庸从《书剑恩仇录》开始,实际上对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都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既有吸取又有扬弃,既有继承又有批判。后来他又研读佛经,也剖析世俗文化,却同样没有全盘地接受,当然也无所谓“彻底的失望”。金庸创作武侠小说,已过“而立”之年,中西文化根基大体已经打好,思想也趋于稳定和比较成熟,传统文化在他的小说中是以综合和融汇的形态存在的(这才使读者感到他的小说具有丰富厚实的文化气息),他不可能也不需要借小说创作先探索儒家思想,再探索道家思想,又探索佛家思想,而后探索市民文化与世俗文化,最终走向虚无、绝望。这些说法恐怕都是研究者为追求建立某种“体系”而对金庸作品求之过深、走向偏颇的结果。陈寅恪在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所写的审查报告中,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者,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8)这里说的虽是古代哲学史研究,其实在方法论上有普遍意义,对金庸小说与金庸思想的研究也是同样适用的。二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小说里是以综合的形态存在的,这包括多层含义。首先,指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由多元所构成,儒、道、墨、法、释乃至兵法家等各种思想成分都有。金庸在不同的作品中出于不同的需要,通过艺术形象着重体现或发挥诸子百家中某一家、某几家的若干观点,他本人却似乎并不特别偏向或执著地信奉某家的思想。金庸的传统文化观念本身就是多元融合。因此,诸子百家的思想在金庸小说中往往不是单个地分离地存在的。比方说,他的小说赞美了儒墨两家的人生态度,同时却又肯定了佛道两家的哲理精神:采取一种儒墨与佛道互补的态度。令狐冲那么狂放洒脱,对师父却总是毕恭毕敬,蒙冤受屈也不反抗,保持尊师重道的传统道德,这既是人物性格的自然体现,也是金庸本人文化观念的不自觉流露。在爱国、重义、尽孝、尊师、守信这类基本道德观念方面,金庸小说从儒墨两家吸取很多,但在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选择上,作品又颇多佛道两家的思想。了解传统文化问题上的这种多元性,是正确把握金庸小说内容、防止和避免简单化论断的关键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的学说各自代表社会要求的一个侧面。虽然相互间激烈地进行着争论和斗争,却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互不相容的关系,倒是各有优长,可以相互补充。儒家强调个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主张从道德修身的自我完善方面来保证“礼治”、实行“仁政”,以维持既定的社会秩序。孔子不赞成法治,而主张德治,他说:“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9)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10)可见,他认为主要应该从道德教育上解决问题(所谓“克己复礼为仁”)。但道德教育当然不是万能的,孔子没有办法时还是杀了少正卯。在国家、社会的管理方面,强调法治的法家,必然是对儒家的重要修正和补充。然而,如果像法家那样只靠片面的严刑峻法,“乐以刑杀为威”,社会也可以失去弹性和生机,结果就如秦代那样“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11),全国变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大监狱,终于民怨沸腾,二世而亡。在这方面,不但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合理性,道家尊崇自然、无为而治、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主张更是对法家的重要补充。汉初有一段时间实行黄老之学,那实际是“外道内法”,结果社会经济就发展了,形成“文景之治”。汉武帝表面独尊儒家,同时却任用酷吏,加强社会控制,这是“阳儒阴法”,用汉宣帝的话来说也叫做“霸王道杂之”(12)——“霸道”指法,“王道”指儒。至于纵横家的外交策略,兵法家的战略战术,当然也是国家管理的一个方面的需要。墨家在人生态度上非常入世,接近于儒,但它似乎更密切关心下层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喜欢干预社会上不平之事,它的尚侠精神在汉武帝时代受到重大打击(不少侠士被杀)。后来传入的佛教,在抑制人的贪欲、安定社会秩序、阐释人生哲理方面,也都有重要作用。总之,各家之学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其局限性,如能互相补充,融会优长,体现文化生态平衡的要求,完全有可能在社会治理上取得辉煌的成功。曾国藩号称大儒,实际上吸取百家,他曾说:“若游心能如老庄之虚静,治身能如墨翟之勤俭,齐民能如管商之严整,而又持之以不自是之心,偏者裁之,缺者补之,则诸子皆可师,不可弃也。”(13)这话很有道理。金庸小说正是兼容儒、墨、释、道、法各家的。他的许多主人公,曾经出生入死,行侠仗义,豪气干云,最后却又飘然而去,遁世而居,既践儒墨之旨,复遵释道之教。金庸在1989 年写的一篇文章中曾说: 汉唐之后佛法和道家思想盛行,中国人的思想也为之一变,佛道的出世和儒墨的入世并行。中国一般知识分子年轻时积极关心世务和大众,以天下为己任,当在现实环境中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有的仍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有的不免趋于遁世与消极。..我在三十岁稍过后开始写武侠小说,所描写的男主角为数众多,个性和遭遇颇为繁复。但写到最后,男主角的结局通常不出于两途: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飘然而去,遁世隐居。大概由于我从小就对范蠡、张良一类高人十分钦仰,而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使我一直渴望恬淡安泰的生活,所以不知不觉之间,我笔下郭靖、乔峰、康熙一类的人物写得较少,多数以另一类的归宿为结局。从《书剑》的陈家洛、《碧血剑》的袁承志,以至《射雕》的王重阳、《倚天》的张无忌、《神雕》的杨过、《笑傲》的令狐冲、《天龙》的虚竹、段誉(他虽然做了大理国的皇帝,后来还是出家为僧),直到最后一部《鹿鼎记》仍是如此。韦小宝贵为公爵,深得皇帝宠幸,还是选择了逃避隐居。结局如何,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基本个性而发展出来。重视责任和社会规范之人大致走的是第一条路;追求个性解放之人多半会走第二条路。..以兼善天下为目标的是我小说中的第一类男主角,第二类男主角则在努力一番之后遭到挫败感意兴阑珊,就独善其身了。“且自逍遥没人管”(《天龙八部》的一句回目)是道家的理想,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洒脱,似乎另有一番积极意义。儒家的“独善其身”则有较强的道德内涵。(14)可见,即使都是隐居,也还有道家式和儒家式的不同。金庸是注意了其间的区别,同时又采取兼容态度的。这里有必要考察一下《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形象。一些研究者都把郭靖单纯归结为儒家文化的一个典型,这在我看来不免有些简单。郭靖身上当然有儒家思想的影响,但同时也有墨家文化的色彩,他是儒墨文化共育的典型。儒墨两家在春秋末战国初都曾是显学,思想亦有相通之处(都主张仁义)。唐代韩愈曾说:“孔子必用墨,墨子必用孔;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然而具体到郭靖身上,墨家色彩或许更多些。儒家和墨家虽然都主张“以天下为己任”,但墨家更重行,更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墨子说:“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郭靖正是自觉地这样做的。他抗元几十年,不畏劳苦,排除万难,舍身救世。墨家对战争与和平这类关联千千万万人的重大问题往往特别关心,墨子自己就止楚攻宋。郭靖反对侵略战争,反对成吉思汗残杀百姓,也颇和墨家思想接近。再有,郭靖在北方培养出的那种质朴、苦干、实心眼、死心眼,也颇具墨家气质。儒家不像墨子之徒那么傻。除非在涉及气节一类问题上,儒家一般并不主张拼命硬干,他们有比较圆通的一面。连孔子都说,“道不行则乘桴浮于海”;他还称赞:“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15)孟子也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这点上,儒家有点接近于道家,而不同于墨家。对墨家,古人有云:“墨子之徒,世谓热腹”,“墨子之徒,专务救人”(16),他们是一批热心肠人,真会拼命硬干的。正因为这样,墨家对后代的侠士颇有影响,许多游侠源出墨家。郭靖身上除有儒家文化的成分(包括他严厉制止杨过与师父小龙女恋爱)外,思想气质更像墨家。他至少是个兼容儒墨文化影响的侠士形象。我们决不能仅凭一个英雄人物入世就认为是儒家,出世就认为是道家,实际情形相当复杂,要进行具体分析。金庸自己在谈到入世的侠士、英雄时,是把儒家、墨家并提的,他说:“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儒家与墨家,两者都教人尽力为人,追求世事的公平合理,其极致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武侠小说的基本传统,也就是表达这种哲学思想。”(17)这段话写在1989 年, 可见金庸从未对儒家绝望(岳不群是伪君子,根本代表不了儒家),而是对儒墨同样看重。我们分析作品和人物时,实在需要细心一点。如果说郭靖的侠义精神兼容墨儒两种思想的话,那么,《鹿鼎记》中的康熙,就可以说是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文化优长的“明君”形象。康熙确实是《鹿鼎记》的真正主角。金庸写近乎愚忠的陈近南和带点流气的韦小宝时,都用了讽刺笔法,对吴三桂、沐王府、郑克爽以及神龙教系统的人物更加不在话下,唯独对康熙却都是正面写来。小说从他与鳌拜的斗争中写了他经受磨练,渐次成长;从他与亲人(顺治、太后、建宁公主)的关系以及与韦小宝相处中写出他睿智而又亲切、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康熙忧国忧时,勤政爱民,仁厚大度,尽量减轻百姓负担。得知台湾遭遇严重台风灾害时,还要缩减宫中开支去赈济。有人为《明夷待访录》的事诬告黄宗羲,想陷之于文字狱,康熙为黄宗羲辩诬。康熙治国也采取不少法家乃至纵横家的办法,如严于执法,讲究权术智谋,甚至任用秘密情报人员等。但他任用小人而不失控,不被小人牵着鼻子走,只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对韦小宝,康熙早就派人暗中监视,后来当面揭破他的天地会香主身分,使韦小宝吓出一身冷汗,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康熙曾在韦小宝面前坦诚地说:“我做中国皇帝,虽然说不上什么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哪一个比我更加好的?”这番话大体符合历史真实,决非自我吹嘘。如果跳出狭隘的汉族立场,必须承认康熙合乎儒法两家“圣君”的标准。金庸对康熙的评价,事实上非常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读《鹿鼎记》而只看见一个韦小宝,看不见康熙,还认为金庸小说主人公文化程度越写越低,或者认为金庸越到后来越是对传统文化绝望,那真有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看来,《鹿鼎记》与金庸以前小说的不同,是在创作风格有所改变以及主人公从侠士换成了皇帝,而不在“为民造福”的精神或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鹿鼎记》的出现,标志着金庸的视野由武侠小说向历史小说转移。听说金庸现在正准备写秦末汉初的历史小说,这一意愿如能实现,那么《鹿鼎记》就不像过去所说是金庸小说创作的“封笔”或“结束”,而恰恰成为一个新的创作阶段的开端。

武侠小说应该予以现代化 不过,现代化,并不是指遣辞用字的“现代化”,或夹杂俚语、粗话、“现代”或“无厘头” 的句式,而是泛指对“侠”精神推陈出新的概念里,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糅合上,文学经典与通俗读物层面的对流下,更重要的是其内容不妨对“今之侠者”加以考察、实验、试炼。“武侠”如果仅止于对古人的思慕之情,而在现代和现实全无兑现、应合、提倡、立足和寓言、警世的能力,那是“武侠”小说仅沦于“成人童话”的失败,真正武侠精神的沦亡。我们可以在传统中吸收养分,再回馈滋润这块沃土,也不妨颠覆、transgress(侵越)、重建,把这武侠文学的领域拓宽、深化和解构,铸镌它的多维性、歧义性,好像把一把好剑炼铸成自己就是一把好剑。 一向以为除了“侠之大者”,应该“为国为民”之外,今之侠者也不妨“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没错,安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人未必人人能掌天下大权,没有必要人人好高骛远为万世太平、为万民福祉,要人人动辄行止都要为国为民,恐怕不符实际,而且流于说就天下第一,做就无能为力。但只要能尽其本分,为自己的朋友、亲人、邻居、同事,乃至同胞、同志、同是人类,以及亲情、友情、爱情、同情做一些对得起良知的好事,那已是一个“侠者”的新定义。

如果要我写的话 首先是侠的起源,这要从墨家思想开始谈起. 然后是侠的定义 金庸对侠的认识及其转变 金庸笔下人物的侠之表现 侠之大者 武侠精神在日本及西方的发展 武侠精神与自我满足心理的论述. 书目的话,有一本《十家论墨》很不错。讨论金庸的书和文章就太多了。另外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讨论武侠的也很多。记得采纳啊

哇!你学的什么啊?毕业论文是武侠小说?关于金庸小说的东西多的是呢!到处都能找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