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航空与航天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航空与航天比较研究论文

你是哪个专业的啊。我是你们教官

我的航天技术论文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于是,载人航天成为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展,并将为培养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贡献。例如,就载人航天器本身的研制和运行而言,它对通信、遥感、推进、测量、材料、计算机、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大大推动了这些技术的进步。再有,载人航天的发展能促进太空资源的开发,为地球上的人类造福。载人航天器所处的高远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可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它在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等许多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望在一些前沿学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一些国家已经在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和太空材料加工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准备建造太空工厂,其效率和效益不可限量。另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约80亿~110亿,因此有些人已经开始研究向外空移民的方案;地球上的能源也日益紧张,那么是否可以到别的星球开发矿藏呢?这是科学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且不是天方夜潭,因为类似载人登月等许多过去可望不可及的神话和幻想,如今有不少都变成了现实。最后,载人航天具有巨大的军事潜力。使用载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侦察和监视任务;灵活部署、修理和组装大型军用卫星;安全而连续地指挥和控制地面军事力量;还能作为特殊武器的试验场。例如,早在1965年12月,美国双子星座7号飞船上的航天员就曾用红外遥感器监视和跟踪了1枚潜射导弹的发射,所获信息比潜艇上的观察人员报告的还要快。第1次、2次海湾战期间,和平号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对战区进行了大量观测活动,取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前景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在成功发射4艘无人试验飞船的基础上,已将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然而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重点包括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以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航空航天技术 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航空航天电子技术 航空航天电子技术(electronics for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编辑本段]概述应用于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的电子与电磁波理论和技术。在现代航空和航天工程中电子系统是重要的系统之一。[编辑本段]组成它按功能分为通信、导航、雷达、目标识别、遥测、遥控、遥感、火控、制导、电子对抗等系统。各种系统一般包括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和相应的地面电子系统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电磁波传输信号合成为一个系统。和这些电子系统有关的电子理论和技术有通信理论、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天线、检测理论和技术、编码理论和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而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则是提高各种电子系统性能的基础。它们的发展使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进一步小型化和具有实时处理更大量数据的能力,进而使飞机的性能(机动能力、火控能力、全天候飞行、自动着陆等)大为提高,航天器的功能(科学探测、资源勘测、通信广播、侦察预警等)日益扩大。[编辑本段]特点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基本知识我们知道,人类的家园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大气,如果没有水和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天”很高,要想冲出厚厚的大气层,进入太空非常非常困难。其实,与地球相比,大气层是很稀薄的。人们知道,地球的直径大约为12700千米,而大气层的厚度只有100 -800千米。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大气层看成是苹果的皮,可这层“苹果皮”本身却是变化多端的。比如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其高度从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约11000米止,其顶界是随纬度、季节等情况而变化的,在赤道地区为17000米,在中纬度地区(如北京、天津地区)为11000米,在地球两极地区则为7000-8000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称为变温层,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5℃。与此同时,气压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 5500米的高度范围内,包含了大气总量的一半,而整个对流层,大约占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由于几乎所有的水蒸气都集中在这一层大气内,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这里也是风云变幻最为剧烈的一层。从大约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其大气温度基本不变,平均保持在-56.5℃上下,因此被称为同温层(实际情况是:在25000米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同温层顶,气温约升至-43至-33℃)。同温层的气温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该层大气离地球表面较远,受地面温度的影响较小,并且其顶部存在着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等。同温层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大约占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一弱。在这一层大气内,没有上下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风,所以又叫作平流层。另外,该层大气几乎不存在水蒸气,基本上没有云、雾、雨、雹等气象变化的现象,这对飞行器的平稳飞行是非常有利的。不过,由于空气密度很小,飞机在这一高度层上又不适宜机动飞行。人类的航空活动差不多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同温层内。为了保证飞机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飞机飞行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千米的界限。从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围,被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的特点是:以 45千米为界,温度先升后降。由于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气温先由同温层顶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从45千米起,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又开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中间层的空气已经很稀薄了,其空气质量约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3000。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万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仅为地面的一千万分之八。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并且气体开始呈现电离现象,因此,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1967年10月,美国试飞员约瑟夫·沃尔克驾驶X-15A火箭飞机飞出了 7297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创造了有人驾驶飞机速度的世界纪录。而且,他还曾多次飞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为美国第一个“驾驶飞机的宇航员”。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在中间层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围,称作电离层。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空气具有导电性。并且,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时,气温可达400℃。所以,这里又被人们叫作“暖层”。在电离层顶端之外,便是大气的最外层——“散逸层”了。由于地球引力的减弱,气体分子和等离子体与地球已若即若离。电离层和散逸层的空气密度极低,对太空飞行器的影响已很小,因此,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它们之内(或之外)进行的。航空与航天的区别: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被称为两大技术门类,这是为什么呢?您稍加注意即可发现,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从航空器与航天器的重大区别上即可看出两个技术领域的显著差异。第一,飞行环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第三,飞行速度不同。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军用飞机。至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机,都是以亚音速飞行的。而航天器为了不致坠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运行的。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所有航天器正常运行时都处于失重状态,若长期载人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并影响健康。正因如此,航天员与飞机驾驶员比较起来,其选拔和训练要严格得多。一般人买票即可坐飞机,而花重金到太空遨游的人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第四,工作时限不同。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最大航程计约2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不超过一昼夜。其活动范围和工作时间都很有限,主要用于军事和交通运输。虽然通用轻型飞机应用广泛,但每次活动范围相对更小。而航天器在轨道上可持续工作非常长时间,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可与空间站对接后在太空运行数月之久。再如航天飞机,能在轨道上飞行7-30天,约1.5小时即可围绕地球飞行一周。载人航天器运行时间最长的当属和平号空间站,它在太空飞行了整整15个年头。至于无人航天器,如各种应用卫星,一般都在绕地轨道上工作多年。有的深空探测器,如先驱者10号,已在太空飞行了32年,正在飞出太阳系向银河系遨游。航空器的优点是能多次重复使用,而航天器除航天飞机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载人宇宙飞船也不例外。第五,升降方式不同。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射,顶部装着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垂直腾空的。在完成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要按程序掉头转向和逐级脱离,最终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有的航天器发射,中间还要经过多次变轨,情况更为复杂。航天飞机虽然也能施放航天器,但它本身亦是垂直发射升空的。至于返回式航天器,其回归地面必须经历离轨、过渡、再入和着陆四个阶段,远比飞机降落困难。航空器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返回,虽然都离不开地面中心的指挥,但两者的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及其工作性能与内容也是大有区别的。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1947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我国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并发射了“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科学卫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2004年1月23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年10月12日,神六成功发射.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

航空是服务世界人民的,虽然所需的原材料都不会匮乏.但是,毕竟航天事业是面向宇宙慢慢进军的.在今天社会中,航天事业中存在一个界限.当今社会也在不断开发新型材料发展科学事业.相对于航天事业,航空事业更有实际意义,飞机现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这也是一条商机,但因为许多人资产有限.所以机场的建设一般都是由国家管理.再看航天事业,这对于科技要求是吹毛求疵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飞出地球看看太空.这也是航天事业不发达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机场和航天事业都是由国家垄断的.中国在航空事业上可以向外国引进,同时也满足国民的需求.但是航天事业的技术各国几乎是从未交流过的,因为太空这庞大的未知资源各国都是极力追求的.在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中虽处于先进水平,但是相比于探索宇宙的要求来说还是有着千里之遥的.虽然国家极力发展航天事业,但在今天,相比于航空事业还是略逊一筹的.

国际航空航天期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是211工程高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1951年11月,航空工业局命令在南京511厂成立南京学校建校委员会,开始建校筹备工作。

1952年6月,校名确定为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华东军区调1200名现役军人进校补课,准备开学。10月19日,校长邓永清主持开学典礼,首届学生973人。10月20日正式上课。

1955年5月,二机部建议南航专迁到西安并升格为航空学院,校领导表示有困难,后决定华东航空学院西迁,南航工专留宁发展。

南京航空学院

1956年4月28日,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南京航空学院,开始部分招收本科生。

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离南京后,原华航卫岗校园划归南京航空学院。

1956年11月至1957年2月,苏州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分批并入南京航空学院。

1958年,卫岗校园划归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

1978年2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3年,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7年12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行列。

199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成立。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三个学科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526人,其中专任教师219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590人,博士生导师641人,院士、外籍院士及“钱伟长讲座教授”院士27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600余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7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有本科专业6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方向)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9个):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航制导与控制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力学、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6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建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7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

2020年,截至9月21日,学校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1项,总体资助率26.6%,均创历史新高。此次获批项目包含重点项目6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面上项目94项,青年基金63项,外过青年学者基金2项,联合基金1项;此外,学校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已经通过评审,还有近10项重点标志性项目已进入会议评审阶段。

根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资助情况。学校本年度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3项。

2018年,学校获得国防科学技术13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理论成果奖6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2项。2019年1月,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20年3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2021年度,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共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2项,其中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科学技术奖项目21项(含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我校组织申报的《空天科技时代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荣获特等奖,《高端制造业卓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等5项成果荣获一等奖,《需求牵引、持续迭代——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6项成果荣获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项目荣获二等奖1项。

学术期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荷兰Scopus数据库、《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航空宇航文摘》(IAA)《科学文摘》(SA)《数学文摘》(Zbl Math)、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来源期刊。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Ei Compendex (USA), Scopus (Holland), Mathematical Review (USA),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SA), SA (England), Zbl (Germany), EBSCO, CSCD, etc。

《数据采集与处理》:中文核心期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荷兰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INSPEC数据库收录期刊。

《振动、测试与诊断》:中文核心期刊、Ei Compendex 数据库收录期刊。

《振动工程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力学文摘》,美国Ei Compendex、荷兰Scopus数据库、美国Applied Mechanics Review、美国The Shock and Vibration Digest、美国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收录。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收藏284万余件印刷型文献外,有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1166万余册,初步形成以航空、航天、民航为特色,以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自动控制、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等为重点,工、理、管、经、哲、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宁镇扬地区高校联合体(江宁驻区高校联合体)的成员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与各兄弟高校图书馆。

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近百所著名高校及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南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信部党组、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强化特色之路、人才强校之路、创新驱动之路、深度开放之路、文化引领之路,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朝着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有本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推荐《系统仿真技术》,以下是关于该杂志的简介,请查阅:《系统仿真技术》杂志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会刊,建模及仿真方法学、仿真计算机及仿真软件、训练、研究及系统运行中的仿真器、仿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发分布交互仿真技术、先进制造领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国内外仿真技术及科学计算的最新进展并设立了”仿真实例”、”科普园地” 、”专家论坛”及会议、书刊介绍。

近年来,先后获得第三届航空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北航学报被国际著名检索刊物Ei、INSPEC、AJ、CSA Aerospace(IAA、STAR)等收录,同时也是国内自然科学技术核心期刊,已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电子科技期刊”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的收录刊源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报录比

南京航空航天报录比是指报考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考生,在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报录比。报录比是指考生报考的人数与学校录取的人数之比,一般来说,报录比越低,说明录取难度越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报录比一般在1:3-1:5之间,具体报录比取决于考生的成绩,以及学校录取的人数。因此,要想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生需要在报考前准备充分,以便获得更高的成绩,从而提高报录比。

202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招生计划已发布,主要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招生30人,按照往年的报录比,预测今年的报录比大约为50比1,具体信息如下所示。一、202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招几人202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招几人专业名称 招生类型 招生人数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术学位 30人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科目(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④87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复试科目:506专业综合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版),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版),卫兴华、林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录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报录比2022年为百分之二十三。根据查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的人数为100人,录取人数为23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航,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创建于1952年,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该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讯工程专业考研分享

关于择校与专业

首先我选择的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因为本专业是电信,考虑学校主要是从两个方向考虑:一个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出发考虑学校的整体名声,这方面适合想要个好文凭的同学;另一方面是考虑专业学科排名,这一方向适合想对专业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同学。当然也可以两个综合起来取中。

报录比

首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校三区,本部、深圳、威海,今年还加入了郑州校区,三个校区统一划线,进入院线后然后再根据志愿排名。今年报录比为1:1.2。

英语

基础阶段(3-6月)

(1) 重点放在单词上(红宝书,恋恋有词二选一)

在这个阶段英语的时间主要是用在单词上的,单词要重复好多遍才能记住,当时很多人用默默这个软件但是我是第一遍用书背的第二遍用红宝书自带的软件第三遍用的扇x。看你自己喜欢哪个。反复记忆。

(2) 语法和长难句

我是没有看长难句的,看过一两节感觉浪费时间就没看了。如果你觉得基础实在是薄弱,

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每天拿出时间来看一下语法,配合视频课来看,可以看田静的。长难句你也知道的我后期关注了田静的微x公众号,每天做一个长难句,我觉得对翻译和阅读以及语法的帮助很大,你可以现在就开始每天做一个。

(3) 真题阅读(黄皮书真题)

现在就可以做一年的真题阅读,感受一下真题的难度然后看解析自己是读不懂还是做不对。然后去听唐迟的阅读方法论,记笔记。我当时做真题的手感很差,就转头去做了张剑的80篇阅读,做完之后又回去做真题,感觉就正确率也上来了。(大概六月初)就可以开始真题了,这时候单词差不多完成一轮了,我当时翻译了几年的阅读,就是通篇精翻,也可以试试,01-05年真题阅读部分做一遍,翻译一遍,把每个长难句都认真分析,如果没时间只翻译几篇也可以,然后看唐迟的真题讲解弄清楚自己做错的原因。

强化阶段(7-9月)

(1) 单词不能忘,把单词再过一轮

(2) 刷除了英语作文之外的题,相当于全套做。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能一篇阅读做好久,要适应考试时候的速度,看不懂的句子要认真翻译,认真分析。把每个不认识的单词记录到小本本上,然后背,真题里的单次一定要都认识。看不懂的阅读就去看讲解。

(3) 这时候也可以做做真题中的其他题,比如完型、翻译

冲刺阶段(10-12月)

(1) 单词还是要持续背,背容易忘记和之前记在小本本上的阅读不认识的词汇。

(2) 真题阅读继续刷,坚持做田静的每天一个长难句。这时候可能没时间做整套的,但是阅读一定要刷,不是背答案,就是反复做

(3) 真题完型与新题型的学习,哪里不会看哪里的课

(4) 小作文与大作文,你可以看周思成的课。背模板,学会自己套。买考试作文纸,写作文。十二月背作文。

数学

基础阶段(3-6月)

(1) 听网课 (高数:张宇、武忠祥、汤家凤的区别,选一个合适的听就可以。线代:李永乐;概率论:余丙森)在这个阶段是要把整个高数+线代+概率论过一遍的,高数优先。

(2) 做题,资料(数学基础要打好,我的基础其实没打好,基础不好地动山摇,题做得再多也没有。辅导讲义的题要做 汤家凤1800基础部分 李永乐660题)每学完一章的内容必须要紧跟着做一章的题目来巩固,绝对绝对不能想着先把所有的课看完再回来做题。我自我觉得整理错题没有用,而且浪费时间。但是做题的时候抓住薄弱点进行标记,有时间二刷的时候重新做。从开始就要好好做题,不要眼高手低,把答案真正的算出来,观在非常注重考察计算量。

强化阶段(7-9月)

课程学习,开始第二轮的学习,资料(高数:武忠祥高等数学辅导讲义,张宇高数十八讲二选一,线代: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论:余丙森概率论)

开始强化课程的学习,基础最重要。做题不能落下。李林880,1800强化部分,330题。每学完一章的内容必须要紧跟着做一章的题目来巩固,先做完辅导书后面的题再做上面说的,我做的880,有很多新题型。这时候适当建立错题本,整体错题与重要题型,一定要真正自己算出最后的结果。

冲刺阶段(10-12月)

十月份开始刷真题了,把01-21年的真题完整做一遍,没时间就做近十年。做的时候要设时间,与考试时间一致,三小时内做完,做完以后不会的题看视频讲解,然后整理做题,自己再不看答案完整的做一遍,两天一套,一天做一天改,做真题的同时查漏补缺,把自己薄弱的地方有重点的加强,十一月中旬完成一刷,然后开始二刷,一天一套,到十二月初完成二刷,这时候预测卷就出来了。

预测卷(李林6+4、超越五套卷、我做了这两个。有能力就多做。题老多了。)做预测卷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在模拟,十二月初到考前两天一套,一天做一天改,同样改的时候肯定是比较快的,这时候剩下的时间就要去查漏补缺,记各种容易忘的公式。看错题本,相当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的最后一遍复习。看错题本,相当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的最后一遍复习。

专业课

强化阶段(7-9月)

专业课可以比政治早一些开,根据个人情况和以前的底子来判断开始时间。重点是要找讲课的视频看,此时的重点是对知识点的回忆,手里最好有专业课的书,通信这边的考核科目是信号与系统以及数电。

建议先复习信号与系统,内容较多,公式较多(一定要背,背住了分一定有,否则就算会做,公式记错了也功亏一篑),考核的内容也比较细,但都是有题型的。如果想取得高分这部分建议一定要认真看书,吃透大纲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和原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是最好的,这样无论题型怎么变换都可以有话说有公式可以写。

数电重点考核的内容是偏设计类,要求对几个重点芯片进行记忆(包括功能,常涉及到的电路,各个管脚的连接),此时要多看设计,开拓思路。同一个题型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法,不限使用的芯片,所以只要思路够宽,总能想起来一个设计方法。虽然比信号与系统内容少一些,但是重点涉及的章节也要仔细研究。

冲刺阶段(10-12月)

这时候的复习重点要放在专业课上了,真题建议搞一份电子版,反复刷,摸清楚出题的规律。

每几年信号与系统的题型会换,前几年的题也要刷但是重点放在后面的年份的真题,能刷几遍是几遍,前面知识点考察额部分争取都会,注意哪些常考,哪些考过,出现在哪些章节,读书一定要细致,因为考的很细。大题是有题型的,有常驻题,也有隔几年会换的题,一定要掌握常驻题。

数电要动手画,因为数电的设计题偏多,画芯片画电路的题很多,所以一定要动手画,在A4纸上练习规划你的画图分布和整洁度。(注意:近几年试卷上不再给芯片图,所以一定要把常用芯片记下来会画!)

此时的专业课不仅要大量刷题,保持手感,也要注意时间,因为题量可能会大而且有两门专业课,所以一定要注意时间分配。同时因为专业课的答题卡就是空白纸,所以写字画图一定要规范,老师看起来也舒服。

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题型结构

a:概念题(20~30分)

b:简答题(30~40分)

c:计算题(40~50分)

d:分析与设计题(40~50分)

内容结构

a:信号与系统(75分)

b:数字逻辑电路(75分)

参考书目

(1)《信号与系统》,张晔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

(2)《信号与系统》,郑君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3版

(3)《数字电路》,龚之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8次印刷

(4)《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邬春明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政治

强化阶段(7-9月)

根据其他科复习情况可以开始看徐涛的课,重点是马原。配套做肖秀荣的1000。这时候政治不是重点。

冲刺阶段(10-12月)

十一月看腿姐的技巧课,一般网上有的网盘里有。今年腿姐的押题好像挺猛。不过我觉得都差不多,肖秀荣毕竟经验多。买一本腿姐的带背手册,她有喜马拉雅的带背音频大概12月出。听她的课的时候会说。肖八出了后把选择题做三遍,做腿姐预测卷的选择题,徐涛的选做。后期腿姐的冲刺班也可以听一下,政治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我就花了很长时间但是性价比比较低,分数拉不开。等肖四出来以后就可以疯狂背肖四的简答题了,按照规律的话23年似乎是肖爷爷押中的时候了(纯属猜测),有的人也会背腿姐,我觉得没有精力两个都背,选一个背就可以了,大差不差。

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数学基础一定要好,英语阅读要疯狂刷得阅读者得天下,政治不要花太长时间。

复试的形式为专业综合测试+面试

复试采用远程面试方式进行,其中复试包括线上专业综合考核和线上面试,复试总成绩为350分,其中线上专业综合考核,总分200分,线上面试总分150分。

面试包括主要会包括英语自我介绍以及英语问答,和中文一些情况考察包括大学科研经历学习水平。复试专业课考察科目: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如果是线上,最好把书多看几遍,原理搞清楚,老师会问。笔试的话多刷题。

考研最终总成绩的计算方法是初复试各占一半,初试成绩权重50%,复试成绩权重50%。

数字信号处理

参考教材:

(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及MATLAB实现》,冀振元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3版

(2)《数字信号处理》,宿富林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3)《辅导班专业课讲义》

通信原理

参考教材:

(1)《通信原理》,樊昌信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6版

通信电子线路

(1)《高频电子线路》,阳昌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版

(2)《通信电子线路(第2版)》,赵雅琴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第2版

其他建议

大家要多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招网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通学院官网的公告栏,里面有很多信息,花点时间研究研究,有困扰的地方总结一下问问上岸的学长学姐。

考研的时候压力很大,因为学校有课程、有期末考试,考研要学的科目也很多,复习的时候又比较孤单,缺少监督。很多同学都是中途放弃的,非常可惜。有小伙伴一起学,或者有人带着学的话还好,但是如果是自己学的话,一定要有执行力,每天都要认真去图书馆学习,一定不要在不适合的环境学习(比如寝室)。

每周拿出点时间放松,不要让神经绷得太紧,对初试分数要求没那么高的同学可以选择性放弃一些难题,保证其他部分的分数。

不要轻视复试,复试往往比初试更重要,在考完初试之后,一定不要彻底放松。小小的放松一下就要着手复试的准备,充分利用寒假,三月底顺利通过复试,成绩好的话还可以拿高额奖学金哦~

其他建议

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注重效率,劳逸结合。

3.坚持锻炼,要有个好身体。

4.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尽量保持在10小时。

注:上面的详细规划仅供你参考。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合理规划一下英语、政治、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时间。

但是不管你如何调整,三个阶段的复习还是要做的。方法很重要,效率也很重要。为了能有好的效率,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哦!加强营养,还要学会释放压力,抽空锻炼身体,不要累坏了啊!

希望这个规划能够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的复习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虽然说几门课一个都不能放松,但是在初试中,拉开分数的绝对是专业课。希望你能竭尽全力!

国际航空航天顶级期刊

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表 (国家级核心期刊) 1 航空学报 2 推进技术 3 航空动力学报 4 宇航学报 5 固体火箭技术 6 空气动力学学报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8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 飞行力学 11 航天控制 12 空间科学学报 13 实验流体力学 14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6 宇航材料工艺 17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18 电光与控制 19 航空制造技术

《航空知识》老好了 从1958年创刊以来,《航空知识》已经度过48个春秋,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航空航天科普期刊,同时也是第一份国防科普期刊,整整影响了几代人。在创刊之初,国内航空爱好者就对我刊报以极大热情。1964年1月17日,《航空知识》第1期由科普出版社出版,当期全国发行22069份,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2006年《航空知识》进行全新改版,全彩印刷,页码增加到80页,单价为10元/期。 《国际航空》综合报道各国航空工业,军民用航空产品和航空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动态,方向趋势和重大成果,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实现四化服务。读者对象为航空工业、军队航空兵种、民航的各级。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办单位:航空工业信息中心。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009,国内统一刊号:CN 11-1796/V,邮发代号:2-212,单价:10,定价:120,刊期:月刊,创刊日期:1956-01-01年创刊,开数:16开 《航空世界》军事月刊由航空工业信息中心主办,大16开,80页,全彩印刷。《航空世界》杂志图片精美,论述权威,主要内容有:航宇博览,大量展示国内外最新军用民用航空信息。新动作,深入解析世界最新空中武器研制计划,高端访谈,众多国内航空专家点评中国航空发展。绝对力量,世界尖端武器深入报道。特别报道,全球最新军情快速传递等等。零售价:10元人民币 《航空科学技术》主要栏目 综述 科技治理 航空科学技术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侧重报道国家发展航空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航空工业发展计划,综合反映航空科技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情况。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科技部主编:魏金钟ISSN:1007-5453CN:11-3089/V地址:北京安外小关东里14号邮政编码:100029电话:Email:网址: 《中国民用航空》是研究民航发展的重大问题、宣传中国民航政策法规、报道行业重要工作动态、展示中国民航企业形象的重要阵地;是发布中国民航权威统计数据、进行行业前景分析的重要媒介;期刊名称:中国民用航空,主管单位: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主办单位:《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主编:刘平,地址:北京朝阳区光熙门北里甲31号401#,邮政编码:100028,电话: 84258861 64278424,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739,国内统一刊号:CN 11-4604/D,邮发代号:,单价:10,定价:120,刊期:月刊,创刊日期:,开数:大16开 《航空模型》 模型制作科普杂志。重点介绍各类航空模型的原理、制作、飞行和竞赛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兼顾车模和海模。培养我国航空事业的接班人服务,促进航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 期刊名称:航空模型,主管单位:中国科协,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编:武哲,地址:北京市学院路37号,邮政编码:100083,电话:,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6885,国内统一刊号:CN 11-1525/V,邮发代号:2-211,单价:8,定价:48,刊期:双月刊,创刊日期:,开数:16开 《环球飞行》是中国国家级综合类大型全彩色现代飞行精品月刊。立足中国、环绕世界航空飞行事业,突出人文特征,对国内外飞行领域的时事、知识、人物、生活和时尚,以及与此相关联的领域,做深度报道、背景分析、深刻点评、趣味介绍、指南导引。精美图片、精彩文章、新颖版式,集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资料性、国际性、工具性于一体。适应读图时代要求,图文并茂,全彩色精印,国际大16开本,每月1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6/Z,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4679,邮发代号:2-776。《环球飞 行》成为连接环球飞行人士新的桥梁,并被遴选为航班读物,是中国航空工业、民航、航空运动及部队业内人士,航空爱好者、军事发烧友、机上旅客等群体喜爱的读物。《环球飞行》顾问委员会由中国航空航天领域28位资深知名专家担任顾问,首席顾问为著名科学家王大衍先生。《环球飞行》理事会由中国航空业知名公司、研究院所、院校、部队等88位总裁、领导担任理事,理事长为中国首席试飞英雄、资深航空专家王昴。《环球飞行》杂志以飞行的眼光看世界,如果您愿意将您所知道的有关飞行的名人名机、奇闻趣事与大家分享,请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社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邮编:100086Tel:0086-Fax:0086- E-mail: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4679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6/Z邮发代号:2-776定价:10元USD 5元 《航空档案》杂志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航空工业档案馆主办的军事类月刊,是国内最大型的综合性高端航空月刊,以揭秘中国航空系统武器装备研制为主要内容,同时通过介绍装备及其如何应用,分析战史尤其是战略战术,像读者介绍战争是如何准备与进行的。主要面向资深军事爱好者,在航空军事发烧友中口碑良好。杂志采用大16开国际开本,每期页码由64张彩色及32页黑白纸张组成,定价12元。

航空知识北航办的,创刊时间早介绍的知识都很基本,是入门级的,而且军航民航各占一半航空世界中航办的,介绍的知识有一点深,以军航为主,民航主要集中在中航自己的产品上其他的杂志有的没影响力,有的太专业里面全是论文,看都看不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