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格式

3月-4月。如果毕业论文需要盲审,那么提交论文初稿的时间大约是3月-4月,如果论文不需要盲审,那么初稿往往需要在5月份才会完成。如果是两年半的学制,提交的论文时间大约应在12月左右,也有很多学校并不要求提交初稿,而是只需要按时答辩就可以了。

素衣朱绣橙色瞳影M Su·真挚(米素针织)米色年代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报考点

2023年四川考研报考点(62个)有如下:

(5101)四川大学、(5102)西南交通大学、(5103)电子科技大学、(5104)西南财经大学、(5105)西南民族大学、(5106)四川师范大学、(5107)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5108)成都理工大学、(5109)西南医科大学、(5110)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5111)西华师范大学、(5112)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5113)西南科技大学。

(5114)四川轻化工大学(自贡校区)、(5115)达州市教育考试院、(5116)西昌学院、(5117)西华大学、(5118)成都医学院、(5119)成都中医药大学、(5120)攀枝花学院。

(51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航空港校区)、(5122)乐山师范学院、(5123)内江师范学院、(5124)西南航空职业学院、(5125)川北医学院、(5126)绵阳师范学院、(5127)成都体育学院。

(5128)四川音乐学院、(5129)成都大学、(5130)资阳市教育考试院、(5131)成都师范学院、(5132)宜宾学院、(5133)四川文理学院、(5134)四川旅游学院、(5135)四川民族学院。

(5136)成都工业学院、(5137)阿坝师范学院、(5138)德阳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5139)成都职业技术学院、(5140)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5141)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5142)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5143)成都市教育考试院、(5144)雅安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5145)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5146)四川传媒学院、(5147)四川工商学院(眉山校区)、(5148)成都文理学院、(5149)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罗江校区)、(5150)南充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5151)四川城市职业学院、(5152)眉山市教育考试院、(5153)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5154)遂宁市教育考试院、(5155)广元市招生考试中心、(5156)绵阳城市学院(游仙校区)。

(5157)乐山市教育考试中心、(5158)广安市教育考试院、(5159)巴中市教育考试院、(5163)宜宾市教育考试院、(5168)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5169)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龙泉校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网页-四川考研报考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现场确认时间由四川教育考试院公布,2021四川考研现场确认时间是11月10日前,2021考研确认方式是网上确认或现场确认两种,具体查看教育考试院通知。近日教育部印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通知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部署做出明确指示,明确现场确认时间由该校的当地教育考试院指出,备考生在该时间段敬请关注教育考试院公告。教育部明确2021考研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条件如下: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要求: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2.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有关2021考研报考信息更多详细内容可查看【202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有关2021考研现场确认时间更多详细内容可查看【各省市202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场确认(网上确认)时间汇总】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级别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四川既有是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招生,但大部分为本科一批招生,我们通常认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四川考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二本大学。

材料补充:

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学校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

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大气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网络工程、统计学、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省级重点学科: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

四川省双一流专项建设学科: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很不错,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四川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环境也比较好,绿意盎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规模很大。下设20个教学单位,58个本科专业,学生选择性强,有2个省级“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

成信大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420余人,高级职称550余人。

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聘有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四川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原名成都气象学院,创建于1951年;1980年9月,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学校;2015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1]中文名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校训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外文名称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校歌《成信之歌》简称成信大、成信、CUIT校庆日10月26日现任校长余敏明[2]院校代码10621主要院系17个二级学院创办时间1951年1月知名校友李泽椿、罗德海、高扬、陈睿、刘再德校址主校区: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分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类别公立大学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校类型理工属性省部共建大学(中国气象局与四川省2010年共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入选)、2011计划(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入选)、CDIO工程(2008年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四川省省属重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1个主管部门四川省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截至2018年8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截至2018年8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歼-10功臣单位党委书记周激流本科专业55个2015年四川十·大科技新闻西南首辆无人驾驶车在蓉问世本科招生电话、硕士招生电话028-8596636585966142全国综合排名310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收起成信往事前身史略成都气象学校短训时期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六合里建立气象干部训练大队,主要为西南培训气象技术干部,并为西北、中南输送人才,属于军队编制;1月20日,气象干部训练第一期正式开学,招生49人,教员4人,训期5个月。1953年9月,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改为地方建制。1954年12月,根据国务院第七办公室(54)国务农字第七号批复和中央气象局中气办发字第270号文:西南气象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改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直属中央气象局领导,主要负责为西南、西北区培训气象技术干部。195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中央气象局长春气象通信干部学校部分并入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西南军区气象干部训练班第一团支部合影中专时期1956年6月,根据中央气象局(56)中气人发字第263号文件,经高等教育部批准,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正式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定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直属中央气象局领导,设气象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957年5月,经中共成都市委批准,建立中国共产党成都气象学校第一届委员会。195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领导、四川省气象局代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校”,为4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增设农业气象专业。1959年9月,根据四川省人民委员会(59)川办字通知,学校改由中央气象局直接领导。10月,根据国务院国七恢字271号文件,学校改由中央气象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双重领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69)国发文50号文件,成都气象学校党政工作由四川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建制和业务指导归中央气象局。4-8月,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和湛江气象学校撤销,部分师资、设备并入成都气象学校;根据战备需要,成都气象学校当年恢复短期培训教学工作,为全国培训气象通信报务、无线电机务和高空探测人员549名。1971年11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71)国发87号文件,成都气象学校仍属中央气象局建制,中央气象局负责计划教学任务、招生、分配、经费、器材等,由四川省革委会和省军区领导以省军区领导为主负责党政工作、干部调配、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学校实行党委制设校长、政委执行地专级职权;主要任务为全国气象部门培训气象雷达、通信机务、高空观测和新技术使用等技术骨干,并承担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气象人员的培训;学校定额为600-800人。1973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军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成都气象学校临时党委。9月,学校恢复中专招生,设气象通信观测专业。1974年10月,学校调整专业设置,设气象、高空气象、通讯机务、气象雷达4个专业,学制2年。1976年,气象、高空气象、通讯机务、气象雷达专业学制改为3年。[2]中专时期留影四川统计学校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训练班成立。1950年11月,定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干部学校”,由时任工业部副部长的万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学校第一任校长。1953年8月,重庆市第一、二、三财经学校、江津财校、宜宾财校等部分或全部并入该校,更名为“重庆工业会计统计学校”。1954年,改由国家统计局管理,更名为“重庆统计学校”。1958年8月,下放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将学校由重庆迁至成都光华村,更名为“成都计划统计学校”。1963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学校迁至内江桐梓坝,更名为“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四川统计学校历史照片1980年11月,国家统计局决定收回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更名为“四川统计学校”;教育部(80)教专字011号文确定其为全国重点中专。1981年9月,国家统计局决定学校实行国家统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统计局领导为主,由四川省统计局代表省政府协助国家统计局管理的领导体制。1983年3月,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签署的cpr/85/p44项目意向书,决定在学校建立“四川人口统计与分析培训中心”。1994年9月,国家教委职教字(1994)10号文件批准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1月,国家统计局党组批准学校为地、师级单位。1999年9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学校启动由内江迁回成都的迁建工程。12月,教育部组织评估专家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批准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全省51所重点中专中名列第五,文科学校中名列第一。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学校下放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2001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8月,四川统计学校迁建项目竣工,学校从内江整体迁回成都,同时完成并校工作,四川统计学校新校区改建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龙泉校区。改革发展1978年4月,经国务院国发(1978)68号和教育部(78)教计字第335号批准,成都气象学校改建为成都气象学院,实行中央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央气象局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设气象通讯、气象雷达、高空气象、气象等4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1979年,学校增设气象、高空气象两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川委组干(1979)302号文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成都气象学院临时党委。1980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1981年3月,经中共成都市委成组发(1981)101号文批准,学校第一届党委、纪委成立。1984年7月,学校获得世界银行第二期农业教育项目贷款258.2万美元,主要用于计算中心和电子技术中心实验室的建设。10月-12月,全国气象系统“苹果Ⅱ计算机师资培训班”在学校成功举行。经国家气象局同意,学校设置气象系,下设气象专业,气象探测系下设气象探测技术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系下设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原有气象雷达、气象通信专业合并为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1985年6月,学校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选举和成立了首届教代会主席团。学校教师王柏钧、张世钧与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经国家气象局批准,学校成立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6月《成都气象学院学报》创刊。1987年4月,东亚大气环流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国内的60名气象学家参加了会议。6张成都气象学院历史照片1990年5月,受世界气象组织派遣,非洲八国气象考察团到学校访问。11月,全国气象教育工作会议在学校召开。1991年10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签署联合培养定向研究生协议。1992年,学校与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采取部分专业定向招生方式,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4年11月,经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认可,国家教务考试中心正式授权批准学校建立剑桥信息技术(CIT)培训中心,这是四川省首家CIT培训中心。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在参观了学校成果展后说学校实行“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气电结合,以电为主”这条路走对了,还要继续走下去。1995年10月,全国气象系统“小型卫星地球站”培训班在学校举行,分多批为气象系统培训了技术人才。1996年10月,学校举行建校45周年校庆。11月,国家教委教学评价专家组一行对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工作。1997年5月,国家教委通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结论为“合格”。7月,国家教委转发了《专家组对成都气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专家组认为“通过近两年的评建工作,已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各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8年4月,学校决定筹备成立成都新气象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学校控股、有400多个自然人出资组成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6月,学校成立计算中心。1999年8月,经财政部、中国气象局批准学校新气象广告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9月,中国气象局批准,学校“十五”期间本科专业核定数增加为16个。10月,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89950部队教导大队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建立成都气象学院绵阳校区。11月,学校决定,从1999-2000学年开始,在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实行学分制。12月,中国气象局同意学校在成都航空港教育园区建设新校区;学校党委会议决定,在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征地300亩建立新校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五年达标”的思路进行建设。2000年2月,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6月,学校“大气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被列为国家管理专业。[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很好的一本类高校,无论从学校环境、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很出色。具体为:

1、学校环境。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2、专业建设。学校有1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8个,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3、师资力量。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500余人,高级职称近600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贡专家等120余人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查重

首先打开知网,点击登录。第一次登陆,账号是学号,密码是身份证后六位。可以直接选择默认选项并确认。上知网看论文都得收费啊。虽然知网说着论文免费,但是仔细一看条款才发现原来只有十年以前的论文才免费。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期刊等级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中国两所专门培养中国气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根据2021最新排名显示成信大是四川高校前10强,在四川高校中位列第10名。成信大是中国气象局省部共建高校,在气象、通信、电子信息、网安、社治等领域在国内国际都有非常大的知名度,办学实力十分雄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总体相对容易。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

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四川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原名成都气象学院,创建于1951年;1980年9月,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学校;2015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厅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学校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在全校实施了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是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2010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子项目、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63项,其他纵向科研项目339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近1500项,共争取各级各类(含横向)科研经费总计到账3.34亿元,年均科研经费达6671万元。

共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194项,发表论文近370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论文近1000篇次,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45项。

2009至2014年,该校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855篇次论文被SC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论文在《Journal of Climate》(《气候杂志》)、《Optics Express》(《光学快报》)等中国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在四川高校中位列14名。

在四川省属高校中属于中上游水平,成都信息工大之前的名字叫做四川气象学院,因此其大气科学专业也很好,学校有着"成于大气,信达天下"这样的说法,可见该校的优势所在,名气在四川省内也很不错。

学科建设: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中国两所专门培养中国气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在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现代气象服务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据2018年8月成信大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四川省一流学科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信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工程学科获得C+等级。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川省重点学科: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大气科学、网络空间安全

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气科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网络空间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统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统计、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农业推广、工程、社会工作

不是211,是普通本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