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世界医学气功学术论文集

发布时间:

世界医学气功学术论文集

学院下设经络腧穴教研室,刺法灸法教研室,针灸治疗学教研室、实验针灸学教研室、推拿教研室、中医养生康复教研室、中医美容教研室、经络研究室、气功研究室、综合实验室、靳三针研究中心、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针灸基础与针灸学教研室,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具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1人。主要担任五年制、七年制、大专、成教等的《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课程。教研室成绩主持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穴位埋线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NF-κB转导系统的机制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刺对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机理研究”[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刺调节胰岛素抵抗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研究”[5]广东省科委课题“针灸对大鼠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6]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热补寒泻针刺法对健康人血清蛋白谱表达影响的研究”[7]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七年制中医学专业针灸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8]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9]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刺法灸法学》教学改革试验”[10]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刺法灸法学》专题学习网站”[11]广东省教育厅课题“《针灸学》精品课程建设”[12]广东省教育厅课题“强化针灸推拿基本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13]广州中医药大学课题“《刺法灸法学》网络课程”[14]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示范案例”[15]广州中医药大学课题“针灸学(刺法灸法部分)》多媒体课件制作”[16]广州中医药大学课题“《针灸学》刺灸法专题学习网站(双语)”[17]广州中医药大学课题“医类专业针灸基本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实践”[18]广州中医药大学课题“针灸推拿学专业境外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研究”[19]广州中医药大学课题“针灸手法兴趣小组对针灸技能掌握的影响”[20] 广州中医药大学课题“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启动项目”主编教材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过敏性鼻炎的针灸治疗》(主编)《全国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包括:《经络腧穴学》、《推拿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四册(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临床技能实训系列教材《刺法灸法学实训教材》(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刺法灸法学》(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临床实训教材《经络腧穴学》(副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创新教材《中医针灸妇科学》(副主编)新世纪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处方学》(副主编)新世纪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五官科学》(副主编)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毫针刺法》(副主编)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刺法灸法学》(副主编)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成立于1998年,原名为中医养生康复教研室,教研室现有教师4名,高级职称1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2人,每年招收约60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和20名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本科学生。2005年开始负责康复治疗学四年制新专业的专业教学,连续招收七个年级,已经毕业三届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康复学科逐渐成长,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色鲜明,2010康复治疗学专业获得校级特色专业培育专业。2009年中医康复学获得国家博士学位授权点。积极组织教学,充分调动教研室、直属和非直属附院和西医院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梯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团队获得2010年度学校师德标兵,教研室承担和组织康复治疗学和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的专业系列课程,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包括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学等,由本教研室骨干、学院和第一、二附属医院和部分非直属附属医院康复科骨干老师组成。面向全校临床医学的大专、本科和七年制等各层次学生开设《中西医康复医学》普及课程,对康复治疗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开设了《康复评定学》、《临床康复学》、《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疗法学》、《言语评定与治疗》、《康复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社会联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音乐爱心家园志愿者组织-“音乐治疗·心身康复”项目临床培训基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科特点:中医康复学核心概念,中医康复学是以形气神整体观为指导思想,核心就是保存和提升人体内在的整体生命力,通过自组织康复能力的提升来达到克服功能障碍的目的。人体生命力为本,各种功能表现为其用,比如运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等,均为人体生命力的外在体现,充分体现“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思维。中医康复学的“生命力观”和西医康复学的“功能观”各有侧重点,互相补充。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保护生命和提升生命质量。本康复专业学科特点是:重基础,宽口径,显特色。加强现代康复医学和治疗学基础,突出中医传统康复特色。完善中医院校背景下的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以“中为体,西为用”的观念,来融会中西医不同的康复观,明确中医康复学核心概念,提炼整合中医的精华,吸收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以提升整体康复效果的最终目标,完善中西医结合康复体系。体现这一思想的建设目标概括为:“123”,1、创立一套融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坚实现代康复医学基础,突出中医康复学特色;2、建立2个方向,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专业方向,中医康复重点在生命力观,体现在生命本体之和平自然;西医康复重点在功能观,体现在现代科技之高精尖端。3、建设3个特色点,包括:高新科技·康复工程、艺术治疗·心身康复和传统功法·自我康复。提出“心身康复”的整体康复概念,致力发展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医学,提倡中医整体和辨证思维的指导,2005年8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心身康复雏形出现的标志,汶川地震后三年期间(2008年-2011年),组织音疗特色援助项目,多次前往四川汶川和北川地区,帮助汶川中医院、映秀医院以及有关单位建立康复基地,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力,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国传统音乐治疗新进展培训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星海音乐学院建立心身康复-音乐治疗培训基地,开展有关培训工作。主要成员先后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志愿者称号、200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先进工作者和2010年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先进干部称号。开拓心身整体康复领域,促进中医特色康复体系的形成。教学特点我校一直以来大力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的发展,1998年成功开办第一届中医养生康复本科专业,主要承担中医养生康复本科专业的教学。2000年该专业转为针灸推拿学专业(5年制)后期分化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并相继面向全校包括中医本科、七年制等各层次学生开设了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课程。2004年成功申办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并于2005年招收四年制理学学士,深受欢迎。现已招收7个年级,前三届学生已经毕业,就业形势良好。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并与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医院等康复医学界同行建立了稳固的教学合作关系。重要的教学临床基地包括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中医院)、南海妇女儿童医院等,在中医康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集中中西医康复的最佳评估与治疗方法,为广大病患者服务,成为中西医康复学科的主要临床科研基地。1.重视现代康复医学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打造中国特色康复品牌切实加强保障知识能力框架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建设,考虑到康复临床的实际情况和今后中西医结合康复特色发展方向,重点加强现代医学和康复医学基础课程,与中医基础类课程学时数比例为2:1,中医康复专业课程和现代康复专业课程学时数的比例约为1:1.2..1.1、保证现代康复PT和OT基本教学基础,完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与国际通用惯例接轨。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基础课程,以及运动学、神经病学和骨伤科学等康复专业基础课程。完善PT(包含理疗学)、OT(包含言语治疗和康复工程学)的实验室硬件和软件体系。1.2、凸现中医康复特色,形成中国特色理念⑴明确“生命力观”的中医康复学核心理念,更加重视生命力之外在表现“功能”的理念,连接东西方文化,加强中医康复的基础和核心技术,突出特色,提炼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食疗、中医药疗、中国传统健身学、推拿手法练功学和医学气功学等学问中,提炼改善生命力的精华,综合调理形气神。⑵现代康复手段的中国化PT疗法中的手法治疗融入太极拳、易筋经等练功方法进行训练,并运用在实践之中,进一步配合中国音乐的节律运动可以提升手法的内涵和质量。OT疗法中的工娱疗法融入中国文化中的琴棋书画园艺等方法,集体训练中结合心理训练和中国文化“和为贵”观念等,促进本土化,融入提升生命力的理念,改善形气神。使我们的PT和OT教学逐渐形成有中医康复核心理念的教学和实践体系。有关概念路线图如示。教学资源:硬件系统:除教学统一的多媒体课室外,还拥有完善的康复医学实验室和针灸推拿基础实验室,面积达1000平方米,拥有500多万元的设备,其中康复医疗的设备有减重训练跑台、平衡检测训练仪、言语认知仪等。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电子阅览设施。软件系统:师资队伍建设⑴以校院、教研室师资为基础,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打造本系统的康复教育师资教学队伍,形成功能完备的康复教学系统。学校各相关教研室完成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程,学院其他教研室完成针灸推拿类的课程教学,康复教研室负责组织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重视以两间直属附属医院和两间非直属附属医院为依托,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教学网络。第一附属医院的省运动损伤康复专科,重点以骨科康复和运动损伤康复为主。第二附属医院的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康复医学科,重点以神经系统康复为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针推康复科,重点以神经系统康复为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女儿童医院,重点以儿童、妇女常见疾病康复为主。教学相长,开展课堂、实验室和临床见习教学的过程中,促进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也提高老师的临床意识,临床老师也不断提高理论教学的水平,促进了学校和医院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打造实践课程的坚实教学网络,达到教学临床互相促进的目的。2009年通过国家中医康复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多层次康复教育系统。同时完善了中医康复学全国教材的建设。⑵重视引进和借鉴外院的现代康复教学现代康复医学教育除了本系统的教学以外,重点引进中山大学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侨医院康复科、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等为主要现代康复见习实习医院,并利用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的资源网络,聘请知名康复专家前来教学,这样在引进外聘部分重点课程部分教学中,加强对西医康复学习和交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保证学生的现代康复理论和技能基础比较牢固,能适应临床需要。科研方面本教研室重视临床科研工作,结合各基地特点,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包括成人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和儿童神经康复等方向,本学科参与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项目各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省厅级3项、省局级2项、校级2项。另外,特色研究《老年精神音乐学的研究》项目,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星海音乐学院等联合开展合作,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学科在中西医结合康复教学和临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 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60余篇,出版有关专著20余部。 实验针灸教研室是针灸推拿学院下设教学、科研单位,主要承担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七年制,全英班《实验针灸学》的教学工作。教研室成员中有医学博士5人,针灸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参与针灸推拿学院本科学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本教研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尤其是针灸治疗脑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理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方面,结合相关的先进科学实验技术方法如PET、PETCT、fmri等技术,探讨针灸治病的机理。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科研合作,主持和参与研究973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厅局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十余部,于SCI源期刊发表论文10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中华医学会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电教协会成果二等奖1项。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针灸联合会(WFAS)和美国针灸学会(AAA)联合颁发金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奖励三等奖1项。 气功教研室历史:广州中医药大学气功教研室成立于1980年,隶属学院针灸系。自1982 年以来开设气功选修课。从1980年开始,曾长年开设气功小门诊,十多年中进行单个教功查功万余人次,有记录的病案四千余份,为老年人办辨证施功班三十余次,为培训医务人员学习开办百天班,共三期,设立独特的“广州中医学院气功研究室病历——中医虚证辨证规范表”, 84年底完成《辨证施功的临床探讨——附74例左心功能分析报告》和《气功训练对老人左心收缩功能变化的观察》等两篇论文,86年在广东首届气功科学研究学术大会交流,并收入《广东气功科学研究论文集》,出席了北京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代表大会。88年又出席北京第一届国际医学气功学术讨论会,整理完成《气功阴阳论》,连载于《按摩与导引》及《东方气功》。1986年7月27日,获得卫生部《“七五”国家重点科学技术项目》,经过四年的努力,于1990年,完成《辨证施功对慢性疾病血浆睾酮和雌二醇变化的观察》,同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宣读。气功研究室从成立到1990年底,主要完成了三项有关辨证施功的实验室项目:①,《辨证施功的临床探讨——附74例左心功能分析报告》。②,《六种不同功法对血浆睾酮和雌二醇影响的观察》。首任室主任黎泽泉老师,出版《破译〈老子〉》(1995年广东人民出版),并发表《气与物质反映性》和《气与人的精神意识相关》(1999年《中国人体科学》第三期、第四期),在广州三间老年大学开讲《气功阴阳论》,《中医思维的力量》,在辨证施功的基础上再增添辨脊施功。2004年开办《老子》班,至今已进入第六年,学生累计超千人,编写趣味故事式的教材《翻生老子游神州》,广州和广东电视台一再采访播出。第二任室主任刘录帮老师,移民加拿大,在海外继续宣扬医学气功。第三任室主任肖鑫和老师在广州为三间老年大学创新地开设《百岁养生工程》课,传授整体保健教程,将气功有机地结合在保健课中,效果显著。第四任室主任夏双全老师是中国气功师中首个在国防科工委做航天医学ET脑功能新技术检测中,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载入出版的《ET脑功能研究新技术》;2006年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成果鉴定。对外教学也取得优异成果,2000-2005年,爱尔兰中医师气功班来我校学习医学气功。现任室主任宋新红老师,承担着院.校内大量的气功课程和中医传统健身学及全英班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气功教研室的现状:一、担任的课程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本科限选《医学气功学》课程。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七年制限选《医学气功学》课程。3.学校各专业本科、专插本、七年制公选《医学气功学》课程。4.国际学院安排对外的气功教学任务,有本科、短期班、研究班等课程。二、主要特色1.通过调体、调息、调心,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锻炼的运动方法。2.练习中认识、体验“气”的重要性,“潜能”的实用性。“阴阳平衡”与“兴奋抑制调节平衡”的相关性。使气功在保健养生、却病延年、健康长寿、回归大自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较大的实用价值。三、主要研究方向气功与现代科学、医学及脑科学、人体科学相结合,按太极阴阳的规律S波的轨迹潜移默化调节心身统一、和谐、有序,调频人体与大自然相对吻合。四、主要成果1.教材编写:⑴、编写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专插本、七年度的《医学气功学》教材。将新的ET脑科学科研成果编写成有我校特色的《医学气功学》补充教材。⑵、参入编写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气功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对外交流:⑴完成学校安排对外的气功教学任务,如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台湾、爱尔兰等。为学校创收(约20万元)及扩大国际知名度做出了贡献。⑵良好教学效果及气功特色使爱尔兰中医学院TOM院长提出:与我校建立校际关系,长期合作培养中医、针灸与气功结合的医疗人才。⑶给台湾医师班讲授气功课,他们觉得身心受益较大;赞助投资购买了价值约十二万元的“Supet ET高级脑电分析系统”。促使成立:ET脑功能研究室,深入研究脑内生化物质中枢神经递质在潜能状态时变化节奏。中医系统没有,为创办国内一流大学做了具体的工作。3.科研:⑴有四项中标课题,部、省级各一项,校级三项。完成“ET脑涨落太极仿生治疗仪治疗高血压、戒毒的机理研究”中标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教研室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⑵戒毒论文在公安系统“全国毒品违法犯罪心理学术研讨会”上报告;大会组织者在闭幕总结发言时讲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的新成果,给戒毒世界难题带来新的希望”。该项科研成效产生的社会效益,也为创办国内一流大学做了一点具体的工作。照片刊登在《政法学刊》2000年3期封2上、《广州禁毒十年》P 41页上。⑶脑潜能治疗仪的研制:与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的教授合作,探索性完成了“NTJ治疗仪对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影响”预备实验,发现从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着手,生物反馈仿生物理治疗癌症的新途径,并且NTJ仪治疗后可使血压明显下降。4.论文:教研室发表气功专业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获得优秀论文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次,并多次获奖。5.荣誉:教研室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室,教学论文多次获奖,气功室宋新红老师获2002和2009年度2次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先进女教职工称号。

作者:掸风尘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中,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神用泥土造人”。在中国,有女娲用泥土造人的故事;在西方,则是上帝耶和华用泥土造人;在非洲、南美、澳洲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也都有神用泥土造人的传说,这是众多不同民族的一个共同记忆。久远年前的古代,分布在地球不同大陆板块上的人类先民们,与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和状态是相差很大的。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飞机和高铁这些现代交通工具;高山、海洋、大漠、沼泽和丛林,使得先民们彼此隔绝,音信不通。那么,先民们对人类起源的说法为什么会如此一致,不谋而合?又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对这一传说视如命根儿,穿越浩渺的时空,一代一代传下来,直到传给了你和我?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与时空的变迁,由于人类信神底线的不断下移,使人们对“神用泥土造人”这一古老传说的相信度越来越低。漫长的时空间隔,模糊了人们的记忆。人类进入近代(宗教讲的末世)以来,无神论直接否定神的存在;实证科学给无神论帮腔,说神不存在;在某些地区,科学成了打击信仰神的棍子;特别是达尔文的理论,使人们对“神用泥土造人”的相信度变的更低了。那么,“神用泥土造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对这一命题展开论证。一、谈天说地话有神要说清“神用泥土造人”,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有没有神?什么是“神”?亘古以来,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中,人们对神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这些认识都公认:神是智慧和能力远远高出人类的高级生命。我们这一次人类文明时期,几乎是在二千多年前的同一历史年代,东西方同时出现了几个大觉者(神)。东方出现了释迦牟尼佛和老子,西方出现了耶稣。释迦牟尼佛能从一粒沙里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见人所不能见,他是神。老子把世人不可名状、玄之又玄的“道”说得头头是道,言人所不能言,他是神。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显现诸多神迹,为人所不能为,他是神。他们是背负天命从天上下凡,把天理传播人间,使人心向善,给人类留下修炼文化,为人类在末世得到创世主的救度铺路的伟大的神。每一茬人类文明时期,都有背负天命的神佛从天国下世传法、讲道。释迦牟尼佛当年说过,在他前面还有原始六佛存在。就是说在他前面,曾经有六尊佛下世传法。就大洪水之后的我们这一茬人类文明而言,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印度有婆罗门教,而婆罗门教是上一茬人类文明时期宗教信仰的遗存。在老子道教之前,包括伏羲在内的中华远古先民们,早已开创了道在中国的辉煌时期,易经、八卦、太极、河图、洛书,都是史前修道者留下的文化结晶。西方在耶稣之前,也有犹太教。需要说明的是,神佛从天国下凡人间,却不能以神佛的本相示人,更不能神通大显。而只能投人胎以人相来到人间,以人言传法、讲道。原始六佛、释迦牟尼佛、老子和耶稣都是这样。耶稣被钉死三天后复活,还是以人相形式跟门徒们相见;人们在峨眉山金顶等处看到的佛光,也只不过是能看见一个光影的昙花一现;身为天人的七仙女下凡嫁给董永,也就跟一般的村妇没什么不同了。古时候,修佛、修道都要进山、入林的;后来修佛进寺庙,修道进道观,都得远离人世,或与世隔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修炼人是可以出现超常能力的,比如佛教的“六通”等,但绝不允许用超常的能力干扰常人社会人的思维和状态——这是创世之初就立下的规矩。中国人有这样的说法:“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世”;“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为什么高人要隐?为什么真人不露相,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宇宙中无量无计的从高到低的各种生命是等级森严的。我们常说“人是万物之灵”,人类在地球上的这一地位,不是什么进化而得来的,这是神赐予人类的权杖。其实,人不过是小小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而在浩瀚宇宙中更高级的生命眼里,人类又是低级和低能的。任何空间的生命都有其特定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进到人类的空间,就得是人的生存状态,这是宇宙法理的制衡性所决定的。这与世人认同的“入乡随俗”、 “赶哪的集,随哪的斗”的道理很相仿。所以,我们看到的释迦牟尼佛、老子和耶稣,都是人相俱全的,但他们讲出的却是能使人成佛、成道、成神的法理。我们翻阅古籍,上面有不少龙、凤、麒麟这些天上的神兽出现在人间的记载;日本大阪有个寺庙叫做瑞龙寺,寺里珍藏着一个真龙标本。但从来也没有过哪个神佛以其光焰无际的本相来到人间的记载,而只有过观音菩萨以老婆婆的形象在人间行善的故事。那些认为只有我自己亲眼见到神佛才相信真有神佛的人,也许是因为他不了解这些道理才那样认识吧?然而,来到世间的神佛,他们生命的内在本质与使命毕竟不同于常人,所以,会有异于常人的超常之处。古书记载,圣人、大德、神佛下世,天必降瑞象相随。以释迦牟尼佛为例,佛经中记载说,释迦牟尼佛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牟尼佛降生人间。释迦牟尼佛降生之初,在舌根中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中还坐着一位小菩萨,等等。释迦牟尼佛、老子和耶稣,分别在人间讲法传道数十年。他们完成各自的使命后,离开人间返回天国的方式各不相同。释迦牟尼佛走了涅槃的路,肉体火化时烧出84000颗珠状舍利子;老子出函谷关西隐,世人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肉身在痛苦的承受中,为弟子们赎了罪。在他们身后,留下了佛经、《道德经》和《圣经》,分别形成了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历经数千年而被信仰和崇拜,充分展现了神佛智慧超越时空的巨大能量;也体现出世人渴望被救度,返本归真,回归天国的悠悠宿愿。中国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又有说神无处不在。天上的神佛有多少?释迦牟尼佛形容说:天上的如来佛就像恒河的沙子一样多!相对而言,能让人知道的却少之又少。即便如此,如果把本次人类文明中,东西方人知晓的神的名号罗列出来,也会是一串长长的名单了。这些名号可不只是单调的文字,而是个个活灵活现,每个名号的背后,都有一部感天动地的修炼故事,如密勒日巴、真武大帝;都有种种神迹展现,如八仙、济公;都有对红尘与众生的无量慈悲,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史书记载,在人类先民们生活的历史年代,也就是人类纯朴、道德水平高尚的那个时期,信神、修神、祭拜神灵,是从朝至野的头等大事,是那个时候的主流文化。在中国,这一主流文化数千年一脉相承,直到清朝。我们从清朝皇帝到天坛祭天的庄重繁复的仪规中,是可以体察到九五至尊的清帝对上天的无限敬畏与感恩之心的。因为人类先民们相信,神不仅造了人,而且在整体上庇护着人,人类的福分,都是拜神佛所恩赐。这可不象无神论宣扬的,说神是古人茫然无助时的想象,是什么虚幻的精神寄托。神对于古人是真实不虚的,古人信神是发自内心的,古人敬神是五体投地、至虔至诚的。那么,对这样敬神向善的子民,神就会把自己的形像展现给人看。于是,世界各族裔的先民中的匠人、画师们,就根据所见而雕塑、描绘了神的形象。无神论者说,那是人根据自己的样子想象了神的形象,这其实是无神论者反向推论、本末倒置的一种妄说。真正的史实是:神依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所以,我们人的样子才跟神的外形相像。人与神外形的相似性,跟我们人类的儿女像父母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只听说过儿女长的像父母,没有反过来说父母长的像儿女的。那不乱套了吗?现代人类的所有学科中,真正能为回答“人类起源”提供实证的,首推考古。世界各地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着这样一个事实:地球人类的文明时期不只一次,而是一茬一茬的。二十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和三万年前的望远镜等等,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都证明着地球上出现过多次文明。这一事实,直接推翻了达尔文理论,间接证明了有神论和“神创论”。达尔文理论的维护者们,本来想从考古中发现生物化石,来弥补这一假说的证据缺失,结果却适得其反。几乎所有化石都证明着它是站不住脚的。无论是考古出土的五米高的巨人骨格化石,还是现存世间的几寸高的风干小人儿实物,都成了足以压塌次假说门庭的铁证如山。迄今为止,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只有两种:一种是代代相传数千年的神造人,另一种是幼稚的假说达尔文理论。如果达尔文理论被无可辩驳的考古实证所否定,那么,神造人就成了唯一的选项——是的,我们的远古先民们没有欺我们,我们的历代祖先们没有欺我们:人是神造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二、“神用泥土造人”的“泥土”是指什么现代人不能理解和相信“神用泥土造人”的障碍之一,就是人们觉得“泥土”与我们人的身体对不上号儿:明明我们是血肉之躯,为什么说是“泥土”呢?下面,我们就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从内涵和功用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出世的部分和入世的部分,也可称之为修炼回天的文化和住世做人的文化。前者,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为代表,讲的是通过修炼而成佛、成道、成神的法门;后者以儒家为代表,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某些人称修炼文化是“封建糟粕”,其实,恰恰相反,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精华之所在。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修炼者大有人在,谁不想上天呢?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入修炼,因为那是讲根基和缘分的。《封神演义》虽然是文学作品,但正如我们平常所言,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书中的角色是有其真实原型的,很多是当时山中修道的人,也有的就是天上的神。比如,书中提到的广成子,相传黄帝当年曾进山访仙,向广成子求教修炼和为政安民之道。我们知道,人类社会中的人,依据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阶层。同理,宇宙中的生命,根据其生命状态、智慧和能力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境界。人为什么要修炼?就是为了提升生命层次与境界。佛家是为了修成佛,道家是为了修成道,基督教是为了修成西方人对应的天国世界的神。依修炼的方法和精进程度不同,决定了修炼人最后所证得果位的不同。一般而言,如果修的不错,但未得正果,可以上升到天人的层次,在三界之内的天界,享受几百年的神仙福分,等天年享尽,再进入六道轮回。如果一个人修得正果,就跳出三界,不再进入轮回了。出三界后,第一层生命是罗汉,都显男身;如果修的更好些,就可进入菩萨境界,这一境界的生命都显女身;如果修的更好些,就可达到佛的境界了,形象上都显现本相。直到修成更高境界的高级生命。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神在天上”。这句话其实不是现代人说出来的,这句话跟“神用泥土造人”一样,是从很古老时期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人说的“神在天上”的“天”,与我们现代人从自然科学中认识的天,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指天堂,是指肉眼看不见、而天眼看的见的神佛世界,也就是现代科学家正在研究和探寻的另外空间;而后者只不过是指人类生存空间中地球表面以上的高空,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 、“天人合一” 、“天道酬勤”等等,这里的天,显然与今天自然科学中天的概念不是一回事。举个例子吧。我们中国人有望月的习惯,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我们会认为月亮在天上,我们不觉得这样认识有什么不妥。可是,如果我们有幸作为一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当我们回望地球的时候,地球是不是也在天上呢?这给人的直观感受跟人在地球上望月亮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那么,究竟哪是天哪是地?一时真有点说不清了。我们现代人类把地面以上的高空称为天空,把大气层以上的天空称为太空,天空也好,太空也罢,说来说去,说的都是人类生存的这个空间范围。我们知道,人类生存的空间的一切物体,其最表面的最大的一层粒子都是分子,我们不妨称其为分子空间。在自然科学天的概念里,称月亮在天上,其实,更确切的说法是:月亮在离开地球一定距离的分子空间里,地球和月亮共处在分子空间的不同位置。同理,对太阳系的其它几大行星的所在位置,也都可以这样去认识和表述。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传统文化说“神在天上”,为什么今天人类的宇宙飞船飞了那么高,天文望远镜望了那么远,却没发现神佛呢?于是,有人轻率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神佛根本不存在。殊不知,这是因为宇宙飞船飞的再高,天文望远镜望的再远,也没超出我们人类生存的这个分子空间。更直白的说,都没有超出人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宇宙飞船在人间转来转去,天文望远镜在人间看来看去,尽管飞的好像挺高,尽管看的好像很远,又怎么能发现神佛和神佛的天国呢?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天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天是分层的。比如,佛家讲三十三层天,道家讲三十六层天;再比如俗话说的天外有天、九重天等等。不同门派、不同境界对天的认识上会有差异,这是正常的。这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很相似。我们再来看,不仅天是分层的,地也是分层的。比如十八层地狱、九泉之下等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宇宙中生命的不同境界,与天地的层级结构是不是有某种对应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举例来说吧。道教将天分为三十六层,又细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圣境四天。在各界的天里,分别有从低到高的各层生命。具体讲,就是所谓的六道轮回之说:天人道(天人)、阿修罗道(魔)、人道(人)、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这也就是说,在传统文化中,生命的境界与天地的层级结构本就是一回事。那么,生命的境界与天地的层级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者说,境界与层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其实,从一定角度上讲,生命的境界与天地的层级结构的物质基础,就是不同大小的粒子,就是不同大小的粒子构成的不同的宇宙空间,表现为一层又一层的地,一层又一层的天。通过现代科学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一切物质的表面粒子都是分子,钢铁、石头、水、空气、人体等等,都是这样的,我们姑且把这个空间称为分子空间。我们又知道,比分子小一层的粒子就是原子,原子粒子并不是一个粒子的孤立存在,而是象分子粒子一样遍布宇宙空间的。原子粒子构成了另一层空间,那里面的一切生命与物体,其最表面的粒子都是原子。同理,比原子更小的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和中微子等等,也构成了它们各自境界的那一层空间。那么,宏观粒子构成的空间里的生命,与相对微观的粒子构成的空间里的生命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以分子空间的生命和原子空间的生命为例,来略作比较和说明。首先,因为原子空间的一切生命与物质的最表面粒子是原子。通过现代科学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大很多,是天文级数的差别。构成原子空间的人的大脑的表面粒子当然也是原子,那么,其大脑的组织结构比我们分子空间人类大脑的组织结构要精密无数倍。同时,他们的大脑是完全开放的;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人的大脑有70%以上是被锁着的。这就是为什么神佛具有大智慧,而人与神相比,我们人的智力只能称之为小聪明。西方有一句犹太谚语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不是说上帝怎么看不起人,而是人类带着自私和欲望的思考方式,在上帝看来也太小儿科了。其次,因为分子的体积比原子的体积大很多,是天文级数的差别。那么,分子空间的生命体的皮肤,比原子空间的生命体的皮肤要粗糙的多。打个比方,如果分子空间的人的皮肤表面是鹅卵石砌成的话,那么,原子空间人的皮肤比玻璃还要光洁的多。这一点,正好与我们知道的神佛、菩萨、仙女的美好、圣洁的形象相吻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形容人间最美的佳人为“美若天仙”。第三,我们知道,现代研究发现,原子有放射性,也就是说,原子在分子空间是有能量体现的。这一点,正好和我们知道的神佛、菩萨显现到我们人类分子空间时会发出“佛光”相吻合。其实“佛光”就是能量的体现。我们仅从以上三点就不难发现,微观粒子空间的生命特征,这些都是跟中国传统文化中说的高级生命——神的特征相吻合了。也就是说,微观粒子构成的空间里,存在着高级生命,那就是我们人类世代敬仰、无限向往的天堂。当然了,微观粒子构成的空间的生命与我们人的差别还不止这些。比如,微观世界里的生命身体没有轻重,可以飘起来,可以变大和缩小,可以变化出各种形象;他对他以下的境界一目了然;他们的生命是用“劫”来计算的,可以活很长很长的时间;他想要什么伸手即来;他们没有人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活的大自在,等等。人为什么要修炼?为了到达幸福的彼岸,那是生命的归宿,那是做人的真正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等这些人生的终极问题,在这里是不是都找到了答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同理,天与地也是成双存在、相对而言的。如果我们把宗教中所讲的天地的完整的层级结构比作一座万丈高楼的话,那么,一楼的天花板,就是二楼的地板;二楼的天花板,就是三楼的地板;三楼的天花板,就是四楼的地板,依此类推,一直到达万丈高楼的最高层。这个比喻虽然不是太恰当,大概就是那么个意思。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揭开了一个谜底了:在位居三界之上的天堂的众神眼里,整个三界相对他们的天堂而言,都可称之为地,都可称之为土。因为地就是土,土就是地。也就是说,“神用泥土造人”的真正涵义,其实就是说的“神用三界内的物质粒子造了人”这个意思。三、神用什么方法造的人现代人不能理解和相信“神用泥土造人”的另一个障碍是:如果说神用三界内的物质——土造了人,土是神造人的原料,那么,神是用什么方法,或者说用什么能力造了人呢?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按照我们人的思维和观念,造人的外形比较容易,就好比雕石像、烧瓷人、捏面人儿、吹糖人儿,这都是我们常见的技艺。可是人不只是有了外形就完事了,人的内在结构,大到五脏六腑,小到毛细血管,再到我们现在知道的DNA双螺旋结构,还有更微妙的经络呢,造化人体如此细微精妙的生物工程,神是怎么完成的呢?接下来,我们就说明这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言,神是智慧和能力远远高出人类的高级生命。黄帝是人文初祖,也曾进山访仙,向广成子求教修炼和治世为政之道。孔子是人中至圣,也曾向老子问礼求教,敬谓老子为“龙”——神龙见首不见尾。黄帝和孔子尚切如此,就更不用说世间的云云众生了。人与神的这种差距,不是幼儿园与博士后的差距——这不过是人与人的差距,而是整个人类与高级生命的差距,是生命境界的差距,是天文级数的差距。表现在做事方式上:人做什么事情,得通过大脑支配肢体去完成;而神做事情是用佛法神通——神造人就是用的佛法神通。为了把佛法神通说清楚,我们先从气功说起吧。(一)全国气功热上世纪下半叶,横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持续二十多年,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一个全国气功热。这是天象变化带动下,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时间,全国数千万人修炼气功;气功师受到明星一样的礼遇和追捧;出现了几十家气功报刊和大量关于气功的学术著作;随处可见气功医疗院、气功表演会等。气功热得到了官方和科学界的高度认同。1986年成立的国防科工委所属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由张震寰将军任理事长,钱学森任名誉理事长;1988年成立的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由卫生部崔月犁部长任会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主办召开过五届全国气功科学研究学术论文报告会,出版了四集《气功科学文集》,总数超过150篇的实验报告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记录。气功热中被公认的特异功能主要有六种:特异致动、非眼识别、遥视、预测、透视、心灵传感。这六种特异功能分别对应修炼界常识的搬运功、天目、遥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二)气功师的能量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原苏联科学家基尔利安夫妇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一个微弱的能量场。而气功师的光场、电场、磁场要远远超过普通人。普通人体的磁场约为 0.25高斯,气功师可高出许多倍,可达4高斯。现代仪器的检测已经证明,当气功师发功时,其意念控制部位的穴位可测到超常的电磁波。对气功师的外气研究表明,气功外气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能量场,现在的物理手段已经能从外气中测出各种高能粒子,包括γ射线、高低频电磁波、红外辐射、次声振动、微弱可见光等。还发现外气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改变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促进生物增长等效果。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王修壁教授的实验表明,气功师发功时,用8566A型频率分析仪进行连续扫瞄,检测到频率为10~360MHz、功率为30~65dBm的高频电磁波。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间,清华大学陆祖荫、赵南明教授等,让气功师在距离实验室6公里处发功, 结果表明其能量可以使内腔式激光管发射的激光偏振面转动。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热中红极一时的气功师严新,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等机构的陆祖荫、李升平等研究者合作,进行了一系列气功科学实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实验包括从广州发功,改变了位于北京清华大学实验室内的水等物质的分子结构。气功协会会长张震寰将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贝时璋等,在确认研究报告真实可靠的情况下,对该报告进行了推荐。实验论文在《自然杂志》、《生物物理学报》上发表,《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作了广泛报道。说到中国气功热,严新之外,还有一个人不能不说,他叫张宝胜。张宝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耳朵识字”兴起的时候,即宣称自己有“非眼视觉”功能,并能进行“送物取货”表演,风靡整个京城,震惊中国科学界。中国科学院、包括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一些高等学府,对张宝胜经过系统的研究,运用了非常严格的科研手段,包括双盲、封粒、对照,证实确实有这些现象。电影《赌神2》里面有特异功能的张宝成,就是以张宝胜为原型的。1983年6月2日,经国防科工委批准,张宝胜被正式调入507所,由一个平头百姓,华丽转身成为国家核心科研管理机关的军队干部。从此,他的身影出现在包括政府要员等在内的单位或家庭寓所。通过表演,他赢得了“神人”、“国宝级气功师”等美誉,成为享受专车、专宅、专职服务员的中央领导级待遇的人物。1984年3月11日,张宝胜给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作表演。大约三个小时内做了十五项表演。包括隔着信封认字(透视功能);打开信封后,里面多了五根火柴(搬运功);从密封的玻璃瓶子里取出23粒药片(搬运功);向三个走时准确的手表吹气后,一个慢了一个小时,一个慢了两个小时,另一个日历慢了两天……等等。(三)佛法神通一个修炼有素的气功师具有超常的能量,可以出现特异功能,这已经是科学验证的事实了。那么,气功师的能量以什么方式存在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能量存在方式是,能量储存在构成人体的细胞和分子、原子等等层层的粒子中。随着修炼功夫的加深,修炼层次的提高,其能量密度会越来越大,直到高能量物质完全代替了人的肉体细胞的原有成分,这就是历来修炼界说的“走出五行”。也就是说,他的身体已经不是我们这个空间的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所构成的了,而完全被从另外空间采集的高能量物质给代替了。第二种能量存在方式是,修炼人的体内会结丹。这个丹的能量密度,要远远超过第一种存在方式的能量密度。打个比方,丹就好比一枚“超能激光炸弹”,它起什么作用呢?在修炼人最后圆满的时候,这个丹要爆炸,“轰——”一震,把修炼过程中锁在命门里的各种功能全部释放出来。然后,他的元神带着这些东西圆满升天。我们知道,高僧圆寂后火化时会出现舍利子,那就是爆炸后的丹在肉身里的遗存。化验表明,舍利子包含着大量另外空间的物质。第三种能量存在方式是,修炼人走出世间法修炼以后,会有功的产生,会在头顶上出现一根功柱,随着修炼层次的提升,功柱也在不断向高层次突破。如果一个修炼人的功柱突破了三界的范围,能够达到得正果的境界,这就是修炼界常说的“跳出三界外”。那么,他将来的生命去向就超出三界了,修成了罗汉、菩萨、佛道神,乃至更高境界的高级生命,就不再进入六道轮回了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说说这第三种能量存在方式——功。我们知道,从一定角度上讲,宇宙的结构,就是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粒子的排列组合。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生命与物体之所以千姿百态,甚至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其实就

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

(1986-2009)(一)明代国家制度研究1.《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50万字),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36万字,与杜婉言合作),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3.《论明代的君主集权制度》(10千字),《严嵩与明代政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2.2万字),《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5.《明代的巡抚制度》(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6.《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2.1万字),《文史》第40辑,中华书局1994年版,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7.《明代的御马监》(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8.《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5.6万字,与欧阳琛合作),《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9.《明代的四卫、勇士营》(1.1万字),《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1.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11.《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12.《明代军队的编制与管理体制》(1.5万字),《明史研究》第3辑,黄山书社1993年版。13.《阳明史事三题》(1.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4.《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1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5.《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2.4万字),《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6.《“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3.3万字),《历史研究》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二)明清江西商人及地域经济社会研究1.《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3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56万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江西通史·明代卷》(54万字,与谢宏维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附:11卷本《江西通史》副主编,江西省社科重大课题。4.《明清江右商帮》(6万字),(香港)中华书局、(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版5.《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1.8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明清西南地区的江右商》(1.4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8.《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1.5万字),《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赣文化专辑9.《再论明代士人的“弃学经商”》(1.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0.《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1.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1.9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1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1.8万字),《中国史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13.《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3.3万字),《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辑,中华书局2004年版。14.《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1.5万字),《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7年版。15.《“学而优则仕”:明清江西士人生存方式研究之一》(1.5万字),《赣学》第1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6.《近代九江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1.5万字),《近代沿江经济战略研究论集》,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版。(三)明代市民文学研究及其他 1.《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36万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明成化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3.《千古一人----苏东坡传》(18万字),21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4.《旷世大儒----王阳明传》(3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5.《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30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发展》(3.5万字),《扬州大学文化研究所辑刊》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5.《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1.8万字),《明史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9年版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7.《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海外中国学》(2.5万字),待发。8.《“定法”与“定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1.1万字),《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9.《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1万字),《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院》1989年第4期。10.《略论青苗法的推行与效果》(1.5万字),《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三、论著编年(1996-2008)1986年1.《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获江西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87年2.《明代内阁的票拟制度》,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新华文摘》辑目。3.《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1988年4.《明代的巡抚制度》,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略论青苗法的推行及效果》,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宋辽金元史》复印。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收录于《漫话明清小说》,中华书局1992年。7.《“内阁始于东汉”说质疑》,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1988年第3期。8.《“江浙”辩》,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杂志1988年第5期。1989年9.《论明代的君主专制》,江西省社科院:《严嵩与明代政治》,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1989年。10.《江右商略论》,南昌:江西方志办《江西方志》1989年第2期。1990年11.《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33辑。12.《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13.《从明末农民战争看汉族地主阶级》,四川省社科院:《第二届国际明末农战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1年14.《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著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5.《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6.《明代的知识宦官》,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收录于《中国历史百题》,中华书局1993年。17.《明代内阁建置的几个问题》(署名刘礼芳),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1992年18.《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王守仁的个性与明代士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7期;收录于《93海峡两岸明清史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武林世界与历史真实》,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12期。21.《明代吉安的诉讼》,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22.《明代的四卫、勇士营》,南开大学:《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23.《中国秦汉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2期。24.《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江右商帮》(合作,第一作者),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25.《再论明代中后期的弃学经商之风》(合作,第一作者),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1994年26.《(明)成化皇帝大传》(著作),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27.《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40辑。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8.《明代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3辑,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29.《“摇篮”说》,南昌:《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赣文化专辑。30.《地域文化与江西商业文化》,南昌:南昌大学《赣文化研究》第1辑。1995年31.《明清江右商帮》(著作),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此为中国商业史学会重点课题“中国十大商帮研究”的子课题。32.《千古一人——苏东坡传》(著作),台湾:国际村文库1995年。33.《论正史<奸臣传>》,香港:香港大学国际明史学术会宣读论文,1995年12月。34.《江西士大夫与明代政治》,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名人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3期。35.《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南昌:《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1996年36.《中国政治通史·明代卷》(著作,第二作者,与杜婉言合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为国家社科七五重点课题,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科院首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37.《千古一人----苏东坡传》(修订版),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7年。38.《明代的御马监》,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9.《近代九江的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中国商业史学会:《近代沿江经济发展论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40.《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中国明史学会:《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41.《明代统治者对佛道二教的利用与限制》,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1998年42.《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长春:1997年8月;《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扬州:《扬州大学文化所辑刊》第一辑,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43.《王阳明与江右王门学派》,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期。44.《明代的乡试、会试与殿试》,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4期。45.《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1999年46.《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明清时期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二人合作,为第二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47.《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建系七十周年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1997年12月;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6辑,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3月。2000年48.《旷世大儒——王阳明传》(著作),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9.《一个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0年第9期。2001年50.《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著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2年52.《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论文集,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3.《庐陵文化中的异端文化》,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9期。2003年54.《阳明史事三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新华文摘》2003年24期摘要。2004年55.《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著作),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高校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6.《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7.《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论点摘要。58.《明代文化专制三议》,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2005年59.《一段历史、一段水土与一方人----走进明朝的江西》(合作,第一作者),广州:广东省社联《粤海风》2004年第1期。收录于江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只眼睛看江西》(胡平编),2005年。60.《谷霁光教授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人大资料中心《历史学》复印。2006年61.《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期)。6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7年63.《“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摘要、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64.《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65.《明代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对策》(第二作者,与萧发生合作),《北方论坛》2007年第1期。66.《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人大资料《历史学》复印。2008年67.《成化皇帝大传》(著作,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68.《明代国家权力及运行机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另,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和《农业考古》、《民主》等报刊发表史学评论、史学杂文约100篇,篇目从略。

韩星,男,1960年6月出生,陕西蓝田人。著名儒学、儒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中和书院院长。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儒学思想史、儒家经典诠释学、儒(孔)教问题研究。

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国际南冥学研究会副会长、中韩文化交流丛书编委、中国儒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2000学术网站顾问、《原道》学术委员、《原道》文丛编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 研究员、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出版专著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近几年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世界医学sci期刊

医学界的“四大灌水神刊”—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在医学界一直流传着“四大神刊”的传说,为什么说是四大神刊呢,原因大抵有三,一是因为影响因子适中,科研单位认可;二是这些期刊每年发文量大,又对创新性没有过高的要求,发表相对容易。《Oncotarget》在2018年已经被SCI剔除,已经走下了神坛,在此不多做介绍。《Medcine》的影响因子为2.023,研究领域涉及到医药科学方向,包括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神经发育、遗传、代谢相关疾病等各类疾病药物,投稿周期3-5个月作用。《Scientific Reports》为Natrure 出版集团旗下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对文章创新性没有过高要求,但要求一定要数据严谨,影响因子在4.12,投稿周期快则两周,慢则一年不等。《Plos One》,属于3区的综合性期刊,影响因子为2.77,审稿周期在2-3个月。03、肿瘤领域的王牌SCI生物学中以肿瘤研究最火,在肿瘤领域有几大王牌SCI,影响因子甚至比CNS都高个几倍,一旦能发上个一篇,科研道路必定平顺得多了。(1)经典期刊《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为244.59,审稿周期一个月左右,以约稿居多;《Nature reviews cancer》,影响因子为42.78,审稿周期在1-3个月之间,以约稿居多;《Cancer cell》,影响因子为22.84,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2)高性价比期刊《Medical Oncology》,影响因子为2.92,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Oncology reports》,影响因子为2.98,审稿周期在1个月-半年之间。《psycho-oncology》,影响因子为3.46,审稿周期在3-8周。04、神经科学领域的SCI大咖神经科学领域作为生物学中“高大上”的一支,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专业领域的SCI大咖的存在。我们就介绍最为著名的几个期刊。(1)经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为19.91,审稿周期在2个月之间;《Neuron》,影响因子为14.32,审稿周期在3个月左右;《Brain》,影响因子为10.84,审稿周期在1-2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Brain Research》,影响因子为3.12,审稿周期在1-8个月之间;《Brain Research Bulletin》,影响因子为3.44,审稿周期在1-4个月之间。05、免疫领域的几大SCI期刊免疫学领域是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很多医学研究往往都涉及到了免疫学的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学的几个常见的期刊。(1)经典期刊《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22.71,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或约稿;《Nature Immunity》,影响因子21.81,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Immunity》,影响因子为19.73,审稿周期平均6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Autoimmunity》,影响因子为2.65,,审稿周期为1-3个月;《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影响因子为2.09,审稿周期为1个月;《BMC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2.62,审稿周期为1个月左右。06、心血管领域的SCI大佬和平民期刊心血管领域也是医学领域的一大分支,吸引着一大批学者的研究。心血管领域有哪些大佬级的SCI期刊呢(1)经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16.83,审稿周期在2-4周;《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23.42,审稿周期平均一个月;《Circulation》,影响因子18.88,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4.52,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 《Cardiology》,影响因子1.74,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Therapy》,影响因子2.77,审稿周期在4.5个月左右。07、内分泌领域的不可不知的SCI期刊内分泌领域涉及到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多种常见疾病,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吸引了很多科学家来研究。我们介绍几本常见的内分泌领域的SCI期刊。(1)经典期刊《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19.31,审稿周期不定。《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20.57,审稿周期1-3个月。《Molecular Metabolism》,影响因子6.29,审稿周期1-3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3.52,审稿周期不定。《NEUROPEPTIDES》,影响因子2.92,审稿周期1-2个月或约稿。《Nutrition & Diabetes》,影响因子2.74,审稿周期1-2个月或约稿。08、消化领域的热门SCI期刊消化领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板块,该领域不乏重量级以及价优质廉的SCI期刊。(1)经典期刊《Gastroenterology》,影响因子20.77,审稿周期平均1-5个月。《Gut》,影响因子17.02,审稿周期平均1-2个月。《HEPATOLOGY》,影响因子14.08,审稿周期平均1-3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影响因子4.11,审稿周期1-3个月;《Gut Pathogens》,影响因子2.81,审稿周期3个月左右或约稿;《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影响因子3.44,审稿周期不定。09、骨科领域的必备SCI期刊骨科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研究,到各种支架材料,干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多元化。那么,骨科领域有哪些常见的期刊呢?(1)经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影响因子6.06,审稿周期2-4周;《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影响因子5.45,审稿周期3-8周;《Journal of Physiotherapy》,影响因子4.54,审稿周期3个月或约稿。(2)高性价比期刊《PHYSICAL THERAPY》,影响因子2.60,审稿周期4-8周;《JOURNAL OF ARTHROPLASTY》,影响因子3.33,审稿周期2-4周;《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影响因子3.41,审稿周期3-6周。010、呼吸领域不能忽略的SCI期刊近年来,对于呼吸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缺氧和进行呼吸病学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呼吸领域关于基础和临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呼吸领域有哪些SCI值得我们关注呢?(1)经典期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21.47,审稿周期不定;《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影响因子12.24,审稿周期2-4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影响因子15.24,审稿周期3周-8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RESPIRATION》,影响因子2.59,审稿周期4-8周;《BMC Pulmonary Medicine》,影响因子2.72,审稿周期6-12周;《COPD-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影响因子2.60,审稿周期6-12周。最近得知有一些发表很快的SCI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还不低,抓紧投稿还能趁一波东风

最高级别。

医学SCI论文是国际顶级论文,属于最高级别的论文。

sci文章可以算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文章级别,sci文章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技术以及发展趋势,所以sci文章在学术界的认可度很高。

sci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它不仅是重要的检索工具书,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sci如今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

sci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sci期刊发表论文,是发一篇国际核心论文,往往要比发国内核心论文更高一个级别。

sci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更普通。sci一区,影响力最高,相当于体育界的国际冠军,代表你的科研水平达到了本专业中的最高水平。

严格来说SCI论文的级别是国外核心论文,但实际情况是SCI论文的级别可以说是最高的了。核心期刊大方向的分为就是国际核心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分为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以及统计源期刊,国内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人员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能力与地位。

有《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卫生经济》、《中国中药杂志》、《时珍国医国药》等。

1、《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根据2018年4月期刊官网显示,《中华医学杂志》第二十八届编委会拥有顾问17名、编委179名、外籍编委14名、特邀编委3名及通讯编委71名。

根据2018年4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华医学杂志》总被下载923465次、总被引10987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8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53。

根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医学杂志》载文量为18099,被引量为137385,下载量为1326756。

2015年期刊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434名,在医药卫生总论(122种)中排名第11名;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为1.48。

2、《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综合反映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业务进展与动态,推广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各级各类卫生预防保健机构的业务经验与技术方法。

据2018年5月《中国公共卫生》官网显示,《中国公共卫生》编委会共有编委94人,常务编委15人。据2018年5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公共卫生》总被下载2472531次、总被引132476次;

(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48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219。据2018年5月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公共卫生》被引量为95363、下载量为337430;

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公共卫生》影响因子为1.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499名,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28种)中排第17名。

3、《中国卫生经济》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创刊于1982年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

据2019年3月《中国卫生经济》官网显示,《中国卫生经济》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64人。

据2019年3月14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卫生经济》出版文献14737篇,总被下载1772865次、总被引73974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77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02。

据2019年3月1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卫生经济》载文量为7019篇,被引量为46937次、下载量为514121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卫生经济》影响因子为1.52。

4、《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7月。

据2019年4月《中国中药杂志》官网显示,《中国中药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拥有常务编委会委员29人,编委165人。

据2019年4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中药杂志》出版文献22199篇,总被下载6365080次、总被引300539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21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614。

据2019年4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中药杂志》载文量为13679篇,被引量为161298次、下载量为39058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杂志》影响因子为1.71。

5、《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创刊于1990年,是由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主管、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杂志。

截至2015年3月,《时珍国医国药》编辑委员会共有顾问23人、编委53人。

据2019年2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时珍国医国药》出版文献共28843篇、总被下载5039253次、总被引193956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1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14。

据2019年2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时珍国医国药》载文量为18488篇,基金论文量为6579篇,被引量为105132、下载量为785652,2015年影响因子为0.8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公共卫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卫生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中药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珍国医国药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月刊 ISSN:0366-6999 影响因子0.393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双月刊 1001-0602 1.729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药理学杂志

世界顶级医学杂志

1、自然Nature

《自然》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及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

2、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1811年创办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经常被列为世界学术期刊医学领域中拥有最高影响因子之刊物。

3、科学Science

《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4、柳叶刀The Lancet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取名“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该杂志从诞生至今,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目前在整个医学界仍保持着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柳叶刀》目前主要刊登原创性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如特刊消息、案例报道等。

柳叶刀-《The Lancet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 》 英国医学杂志-《BMJ 》

世界学术著名论文

在学术上,豪尔绍尼在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了关于在福利经济学和在伦理学中应用冯·诺伊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以及关于可变爱好福利经济学的论文。他在阅读了纳什1950—1953年期间的四篇有关博弈论的著名论文之后,对博弈论产生兴趣,并进入这一研究领域。

下面是豪尔绍尼的学术研究的轨迹。1956年,他说明了周生和纳什的谈判模型的数学等价形式并且陈述了最优威胁策略的代数差别标准。1963年,他把夏普莱值(Shapelyvalue)延伸到没有可转移效用的博弈,并且表明他的新解概念是夏普莱值和纳什有可变威胁谈判解的推广。在1967年和196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说明如何把一局不完全信息博弈转化为一局有完全而不完善信息的博弈,以便可用博弈论分析。在1973年说明“几乎所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可以重新解释为一个适当选择的有随机波动报酬函数的博弈的纯策略严格均衡。

据学术堂了解,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5篇论文,掀起了一场影响百年的物理革命。至今,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仍引导着我们改变世界。他的5篇论文分别是:1、《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讨论光量子以及光电效应2、《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推导出计算扩散速度的数学公式3、《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提供了原子确实存在的证明4、《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时空关系新理论,被称为“狭义相对论”5、《物体的惯性是否决定其内能》建立在狭义相对论基础上,表明质量和能量可互换,后来推出最著名的科学方程:E=mc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