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学位论文开放存取

发布时间:

学位论文开放存取

根据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解释,“开放存取”是在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这样,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从而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这是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的方法,作者提交作品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钱回报,而是提供这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利用。按照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而只需在存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传递的唯一限制,或者说版权的唯一作用应是使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准确接受和引用。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开放存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首先,开放存取是基于互联网的学术传播机制。互联网是开放存取赖以生存的媒介形态,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学术传播成本的下降,从而为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提供了可能。但是,媒介形态本身并不是区别开放存取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的标志,目前很多出版者都提供了网络版的数据库和电子期刊,但在营销策略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基于订阅的传播模式。其次,开放存取是免费提供全文的信息服务方式。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付费(包括个人订阅或者团体订阅)就能访问学术信息的全文。换言之,只要具备链接互联网的物理条件,科研人员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学术信息的全文。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是开放文献的基本书目信息并不是开放存取的表现形式。事实上,传统出版机构往往允许用户免费浏览其文摘,这种做法只是他们推广和销售全文服务的一种常用的营销战略而已 。其次,开放存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并不违背知识产权的精神 。基于开放存取传播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公共领域作品”,它并没有要求作者放弃对作品的全部权利,作者可以基于不同法律文本和授权协议(比如创作共用协议)对作品版权进行取舍。开放存取自出现以来,OA期刊和仓储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5225个人和534个相关研究机构签署了信息自由传播会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简称BOAI)计划协议。截至2010年,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开放存取期刊目录)共收录OA期刊4953种,其中2014种提供文章层次的浏览,共收录文章384945篇;在OpenDOAR(由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和瑞典的伦德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2月共同创建的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学科资源库目录检索系统)注册的OA仓库已达1620个。目前,OA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我国被DOAJ收录的OA期刊仅有14种;而被OpenDOAR注册的OA仓储也仅有7个。此外,开放存取在用户中的认知度还很低,大部分用户从未听说过开放存取,使用过开放存取资源的用户更是少之又少。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

鉴于国内对OpenAccess的关注和研究正日渐增加,相关论文也越来越多,因此,对OpenAccess一词的中文译名进行探讨、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关于OpenAccess的定义最初源于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BOAI),即:OpenAccess意味着用户通过公共互联网可以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论文的全文,或者对论文的全文进行链接、为论文建立索引、将论文作为素材编入软件,或者对论文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而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网络本身造成数据获取的障碍。对复制和传播的唯一约束,以及版权在此所起的唯一作用是,应该保证作者拥有保护其作品完整性的权利,并要求他人在使用作者的作品时以适当的方式表示致谢并注明引用出处。

开放存取期刊费用

现在很多开源期刊的版面费都是1200美元,或者1500 美元。

开源期刊是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取的学术期刊,它没有经济、法律、技术限制。任何经由同侪评论的电子期刊,以免费的方式提供读者或机构取用、下载、复制、列印、发行或检索文章都叫开源期刊。

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运动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和图书情报界大规模地兴起。1991年互联网上出现第一个OA知识库arXiv。其初衷是解决当前的“学术期刊出版危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

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2001年12月,开放协会研究所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召集了一次有关开放访问的国际研讨会,并起草和发表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OAI)。

BOAI对开放存取的定义为:开放存取文献是指Internet上公开出版的,允许任何用户对其全文进行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或连接,允许爬行器对其编制索引,将其用作软件数据或用于其他任何合法目的。

除网络自身的访问限制外不存在任何经济、法律或技术方面的障碍的全文文献。开放访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术信息免费向公众开放,它打破了价格障碍;二是指学术信息的可获得性,它打破了使用权限障碍。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即开放存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根据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的解释,“开放获取”是在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这样,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按照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 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 Internet 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目前很多学术出版公司的期刊都是以开放获取的模式出版,例如OAE。OAE旗下所有期刊都是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的。

卢小莉 马伯永

(中国地质图书馆)

摘 要 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和研究了地学类 OA 期刊的学科分布、出版国家和地区、回溯年代、出版语种、出版机构、期刊主题分布,出版费用等。研究结果为系统全面掌握地学类 OA 期刊基本态势提供很好的基础,进一步提出建设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积极开发利用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

关键词 开放存取期刊 地球科学 DOAJ 资源建设

1 引言

国家地质找矿战略行动的部署和实施,使得全国地质科研机构和地质工作者,对多元化信息资源的需求,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开放获取(OpenAccess)类电子期刊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根据 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的统计结果,截至 2012 年 4 月全球已有开放存取期刊 8864 种、文章超过 57 万篇,其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 551 种。全面系统地调查、梳理、分析、研究、挖掘和集成这些分散在网络中的 OA 期刊资源,既是创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建设一流数字图书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地学科技成果的传播利用,全面发挥地质文献的保障作用的现实途径。

与传统出版模式相比,OA 是基于信息的“自由、开放与共享”理念的全新出版模式。通过该模式,能使学术交流更广泛、更经济、更有效。近年来,国内对 OA 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如陈美家梳理了我国大陆开放存取期刊实践现状。贾君枝等人研究了图书情报学领域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情况,并分析 OA期刊的出版特点。沈鸥等人对医学 OA 期刊资源建设进行调查,并对其成就与问题进行分析。肖丹等人对其建筑与艺术类期刊的出版国家和地区、出版语种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

已有成果为系统研究 OA 期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对地学类 OA 期刊的梳理还鲜有涉及。本文以地学类 OA 期刊利用为主题,通过搜索国外地学类 OA 期刊,对已有可获得资源进行有效梳理,满足地质工作者多元化信息需求,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统计对象。DOAJ 是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一份OA 期刊目录,创建于 2003 年 5 月,它是目前互联网上影响最大的开放存取期刊仓储。我们选用 DOAJ中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 551 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外地学 OA 期刊的发展现状。

3 国外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发展现状

DOAJ 采用主题数列表浏览和单个期刊检索等方式提供期刊浏览服务。在 DOAJ 系统中,每个期刊收录的信息包括期刊名称、ISSN号码(部分期刊有电子版的E-ISSN号码)、所属学科、出版机构、所在国家、语种、关键词、收录起始年份、出版费用等。

3.1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学科分布

DOAJ 系统中 551 种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又细分为地球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磁学、气象与气候学和海洋学八类。每个类别期刊数具体见表 1。

表 1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学科分布情况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环境科学类 OA 期刊主要集中在历史悠久且成熟的环境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和地球科学中。而地球物理和地磁学、气象与气候学、海洋学这一类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中 OA 期刊较少。

3.2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国家分布

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分布在 60 个不同的国家。根据收录总数,出版地学类 OA期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依次是德国和巴西,其出版的期刊分别占到总数的13.97%、13.07%和9.26%。表 2 给出了不同类别中,出版 OA 期刊大于 10 种的国家。

表 2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国家分布情况

从地理位置来看,DOAJ 系统中地学类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等地区。从表 2 中可以看出,除了分布在像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外,还广泛分布在巴西、印度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统计结果,DOAJ 系统中仅有 1 种地学类 OA 期刊是在中国,这与中国的地学发展现状是不相匹配的,所以中国地学 OA 期刊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3.3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语种分布

地学类 OA 期刊分为单语种和多语种两类,在 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中,单语种期刊占主导地位,一共有 363 种,占到总数的 65.88%。在多语种地学 OA 期刊中,两种语言的期刊最多,语种最多期刊共使用了 6 种语言。

为了进一步分析地学 OA 期刊中不同语种情况,对于多语种期刊分别在每种语言上各统计一次。DOAJ 系统收录的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共涉及 27 种语言。表 3 给出了期刊数目排序前 10 的语言类型及对应的期刊数目。

表 3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语种分布情况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地学 OA 期刊的语种分布最多的前 3 种语言为英语(448 种)、西班牙语(122 种)和葡萄牙语(77 种),其中英语占有绝对优势。语种为英语的地学 OA 期刊分布较广,语种为西班牙语的地学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巴西、哥伦比亚、西班牙、智利、墨西哥;语种为葡萄牙语的 OA 期刊,主要分布在巴西、西班牙、葡萄牙。

3.4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全文回溯年代

对于 OA 期刊来说,全文回溯年代意味着可获取全文资源的多少。在对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进行统计发现,期刊回溯年代大多分布在 1997 年以后,回溯到 1996 及之前的期刊有 76 种,只占到总数的13.79%。其中回溯到 2007 ~ 2010 年的期刊最多,说明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都是近年来才开始开放存取的。表 4 给出了不同学科类别中期刊回溯年代情况。

表 4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全文回溯年代情况

续表

从表 4 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全文回溯到 1996 及之前的期刊中,地理学、地球科学和地质学类期刊占主要部分。此外,地理学、地球科学回溯年份从 1997 年开始,期刊数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加态势;地质学回溯年份从 1997 年开始期刊数一直较为平稳。地球物理和地磁学和海洋学期刊回溯年份集中在前半段,而气象与气候学期刊回溯年份集中在后半段。

在所有地学 OA 期刊中,回溯年代最长的期刊是 1911 年丹麦出版的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of Denmark,回溯到 1894 年。表 5 分别列出了回溯年代较长的地学 OA 期刊。

表 5 DOAJ 中回溯年代较长的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

3.5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机构

DOAJ 系统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共 307 个出版机构,其中绝大部分出版机构只出版一种地学类 OA期刊。表 6 给出了出版期刊数超过 5 种的出版机构信息。从表 6 中可以看出,出版地学类 OA 期刊最多的出版机构是 Copernicus Publications,共出版了 66 种期刊,占到总数的 11.98%。

表 6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出版者情况

3.6 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收费情况

开放存取意味着期刊全文对用户来说是免费获取的。一般情况下,期刊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对论文作者收取一定的费用。通过对 DOAJ 系统 551 种地学类 OA 期刊的统计发现,绝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是不向论文作者收取费用的;不收费的共有 374 种期刊,占到总数的 67.88%。究其原因,发现地学类 OA期刊很大一部分是由各个地学类学会出版,学会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经费较为充足,所以不收费 OA占主流。表 7 给出了所有地学类 OA 期刊的收费情况。

表 7 DOAJ 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类期刊收费情况

4 对国外地学类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利用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的各类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基本上都是分散存放,因此用户很难直接全面地检索到这些资源。国内用户可以直接访问期刊网站来获取全文,也可以通过比较著名的开放获取期刊访问平台(如 DOAJ、Open J-Gate),来获取地学 OA 期刊资源。但是各个平台收录的资源有限,目前还没有机构将已有地学类 OA 期刊进行有效集成。另一方面,已有的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没有很好地和已有的地学纸质资源和其他电子资源相结合。本文建议积极建设地学网络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在加强已有地学信息资源电子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地学类 OA 期刊资源和其他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的资源利用服务,为地质找矿突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整合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形成综合利用平台。在地学文献机构馆藏的数字化建设和地质科研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基础上,本着国内求全、国外求精的原则,对国内外电子图书、商业期刊、OA 期刊资源、机构知识库等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建设网络地学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地学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服务。

其次,完善综合平台服务功能,满足地质找矿突破战略信息需求。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满足地质工作者的多层次信息需求,包括一般的资源检索和查询,以及情报研究,如资源推送、专题数据库、课题跟踪等。

5 结语

本文选取 DOAJ 收录的地学类 OA 期刊为统计对象,采用 Excel 统计工具对所收录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当前地学领域的 OA 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学术交流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出版地学类 OA 期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单语种期刊占主导地位,使用语言最多的是英语;期刊回溯年代大多分布在 1997 年以后,回溯年代最长的期刊是 1911 年丹麦出版的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Denmark;出版地学类OA 期刊最多的出版机构是 Copernicus Publications;绝大部分地学类 OA 期刊是不向论文作者收取费用的。研究结果为系统掌握地学类 OA 期刊基本态势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从地学文献信息保障和利用角度为地质找矿突破和找矿理论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

开放获取学位论文

PQDT可以查找电子书。PQDTOpen免费提供部分开放获取的ProQuest国外学位论文全文。用户可以简单迅速地搜索与学科相关的学位论文,并浏览完整的pdf格式的全文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该运动中,开放获取一词特指文献资源 尤其是期刊论文或学术研究论文的开放获取。即:文献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连接其全文,将其编进索引、作为软件数据或用于任何合法的目的。除因特网自身的访问费用外而没有任何涉及费用、法律或技术方面的访问障碍,唯一的限制是在文献再生及传播时,必须要保护作者的"信息注明权"与作品的完整权(即著作权归属于作者)。开放获取运动实现了网络出版学术文献,并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免费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由于许多开放获取期刊坚持同行评议的机制,因此开放获取资源中不乏很多高质量的期刊。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或开放获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

其目的是促进科学及人文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截至2010年,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开放存取期刊目录)共收录OA期刊4953种,其中2014种提供文章层次的浏览,共收录文章384945篇。

在OpenDOAR(由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和瑞典的伦德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2月共同创建的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学科资源库目录检索系统)注册的OA仓库已达1620个。

类别:

1、OA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是一种免费的网络期刊,旨在使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因特网无限制地访问期刊论文全文。

此种期刊一般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获得、无限制使用的运作模式,论文版权由作者保留。在论文质量控制方面,OA期刊与传统期刊类似,采用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

开放存取期刊不再利用版权限制获取和使用所发布的文献,而是利用版权和其他工具来确保文献可永久公开获取。

2、OA仓储

OA存储也称为OA知识库,包括基于学科的存储和基于机构的存储。学科OA存储最早出现在物理、计算机、天文等自然科学领域,采取预印本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专题领域的学术交流。

于是一些学术组织开始自发地收集这些可共享的学术信息,将其整理后存放于服务器中供用户免费访问和使用。发展至今,很多学科OA仓储仍主要以预印本资源库的形式存在,对某一学科领域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所有研究者开放,提供免费的文献存取和检索服务,以供交流、学习。

3、其他OA资源

除上述两种形式外,各种其他形式的OA资源也陆续涌现,如个人网站、电子图书、博客、学术论坛、文件共享网络等。但这些资源的发布较为自由,缺乏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较前两类开放存取出版形式而言,随意性更强,学术价值良莠不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期刊也可被称为

sci开源与不开源的区别就是QA期刊与非OA期刊的区别,开源期刊就是QA期刊,非开源也就是非OA期刊。开源期刊即开放存取,简称OA (open access),是指将学术信息放在互联网上供所有人共享,不需要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即作者发表文章需付费出版,读者免费获得资源信息。不开源就是非开放存取,称为“非OA”(Non opeaccess),是指作者发表文章一般不用支付版面费,读者通过购买出版物或支付订阅费而获取资源信息

也是有很多人纠结是发表sci开源还是不开源期刊,其实OA期刊由于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获取方式,读者人群必然很广泛,文章的被引频次必然会比较高而非OA期刊由于需要付费,在文章被引频次上肯定是稍显逊色的,下图是开源的适用者:

“开源期刊”即开放存取,简称OA(open access),是指将学术信息放在互联网上供所有人共享,不需要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即作者发表文章需付费出版,读者免费获得资源信息。

OA期刊有着一套严格的评审制度,也能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非开源期刊,也就是不能公开免费获取的期刊。

对比

在传统出版模型中,出版商通过销售,用读者的订阅费来支付“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出版、印刷、渠道”等的成本,出版商可在此过程中赢利。而在“开放获取”出版模型中,“开放获取”期刊向科学家收取审稿费,并同时接受国家及私人基金的赞助以维护“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维护网络平台的费用,对读者则是完全免费开放的。

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有哪些

虽然我国学术界在国内不遗余力地推动开放存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的发展,但出版界对其和传统学术出版业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开放存取仓储出版的现状、机制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传统学术出版现状,揭示开放存取仓储出版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策略,借以为传统学术出版单位的新业务转型提出建议。一、开放存取出版的背景1. 起源及分类开放存取出版是指基于图书馆的开放存取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信息交流模式,上个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开始出现,在我国又被翻译成开放存取、公开存取、开放使用以及开放式出版等(本文采用“开放存取出版”译名)。2001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给其的定义为:对某文献的“开放存取”意味着它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存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搜索和超链接,也允许用户将其遍历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和技术的限制,而只须在存取文献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发行是唯一的限制[1]。开放存取出版最基本的特征是资源的数字化、在线传播及赋予读者最宽泛的使用权限。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正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现代学术交流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出版学术作品的周期大大延长;在线数据库由于收费及版权纠纷让人诟病;传统的学术交流渠道日益集中到少数出版商;学术出版及其增值服务价格不断攀升;图书馆不得不减少订购品种;研究人员失去阅读更多文献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免费、在线、开放的学术交流新模式—开放存取出版被科学界推动并逐渐发展起来。开放存取在发展过程中又分为两种模式,即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即 OAJ或BOAI-2,也被称为“金色OA”)和开放存取仓储(Open Access Repository ,即OAR或BOAI-1,也被称为“绿色OA”)。“金色OA”容易理解,它指“期刊”的内容是“开放”地存储,很多学术期刊将其过刊作成开放存储;“绿色OA”则指通过开放仓储库,科研人员可以利用自我归档技术提交、存放自己的论文或者是发表过的文章,从而使其文献可以迅速、便捷地在其学科领域内被传播、检索和谈论。本文将在第三部分重点讨论“绿色OA”模式。2. 概念及意义按照BOAI的分类,开放存取仓储也称为自存档、电子预印本文库或E印本文库(E-Print archive),是指作者自己将数字资源存储于公众可自由获取的网站上。存储内容包括日期、题名、作者名、DOI等元数据以及全文。用户可以免费检索和下载,也可以发表评论,引用时需要注明作者及出处。资源可以分为预印本(PrePrints)和后印本(PostPrints)两类,预印本文档经过同行评审或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之后,作者可以修改其出版项标志。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开放存取仓储不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作为一种免费的在线数据库,它不仅为用户提供免费检索和下载服务,也为作者提供免费的存储服务。存储的学术论文一般未经过同行评议,由作者以“自存档”(Self-archiving)方式存入,其出版模式分为基于学科分类的学科仓储(Subject-based Repository)和基于机构产生的机构仓储(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 仓储)。机构仓储模式一般由大学、图书馆、学术机构或政府部门创建和维护,可以保证机构自身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通常情况下,科研人员出版学术著作或发表论文是为了获得学术承认,在学术社群内获得首发权,而不像大众畅销书的出版是为了追求销量和“码洋”。通过互联网,以电子预(后)印本的形式,大大降低了传统学术期刊的交流成本,提高了传播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需求。同时基于免费阅读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期刊和论文的影响,发掘更多的潜在读者,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交流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有数据表明,开放存取出版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通过对119 924篇公开发表的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会议论文调查发现,开放存取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7.03,非开放存取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74;在电子工程学科中,发表于同一种期刊的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2.35,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56[2]。学术论文传播得越快、越广,越有利于其成果的利用,而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因其质量有更充分的保证,更受读者的欢迎。截至2008年12月的统计,在ROAR网站上注册的开放存取仓储库已达1 239个

开放存取期刊( Open access journal, OAJ) 在20 世纪90年代末兴起, 它是因特网上的在线出版物,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只需支付上网的费用,而不必支付其他费用。瑞典隆德大学的开放存取期刊列表(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DOAJ) 对开放存取期刊所下的定义是: 我们把开放存取期刊定义为这样一种期刊,它采用集资的模式,不向作者或其机构收取使用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