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学作文教学国外现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学作文教学国外现状研究论文

【摘 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初二同学议论文作文教学的片段教学、仿写教学、读后感教学、讨论式教学、求异反向思维教学的方法以及对初二同学写议论文作文的要求,改变过去教记叙文的一些方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激发同学的写作热情,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 议论文;作文;教学;仿写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议论文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点。对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初学写议论文,显得有点无所适从。而教材对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显得有些零碎,因而,教师必须掌握这些实际情况,改变过去教记叙文的一些方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激发同学的写作热情,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议论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在片断教学中

开始写作文,不必要求同学写一篇多少字的议论文,以免同学因感到无可说感到议论文难写。从此对议论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教师可以摆一些现象或问题;请同学写一篇片段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主张。在作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抓住春节过后,同学们刚返校,手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压岁钱”,这一美感的话题向同学发问,压岁钱该不该要。有的说该要有的说不该要,要与不要实在是不能用一个明确的说法加以定论。同学的回答或许会受到家庭,社会及自身成长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而,将这一炙手可热的问题交给同学,要求他们就此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写成文章,字数不限但要理由充分,深刻。从后来改过的作文情况来看,赞成与反对的同学都有一些好的文章,尽管字数不多,至少,他们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己经初步感悟到了“议论”这种文体的特征与魅力。

二、在仿写教学中

初二的同学刚开始写作,还不知道怎样处理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作文课上,无论教师怎样把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讲的天花乱坠,同学往往还是难以掌握,运用。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写作整篇文章时,我们不如先撇下这一点,不讲太多的理论,而选择一些比较典型,内容为同学感兴趣的文章,让同学读后仿写。我让同学仿写的第一篇文章,是让同学阅读了吴晗同志的《谈骨气》后,写一篇谈成才的文章。有一个同学也从三个方面谈怎样成才:立志怎样成才;勤奋才能成才;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成才,在结构上就完全模仿了《谈骨气》。仿写就好比小孩子牵着父母的手走路,走多了自然就可以松手了。初学写议论文就从这里入手,能消除同学认为议论文难写的心里,遵循了教学上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在读后感教学中

按照表达方式规律,读后感可以属于议论文。

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那些同学觉得有感可写的观点,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写起来他们才会得心应手。例如,我选取了《为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让同学读,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读后的感受,同学普遍反应感受颇多。故而,把写读后感作为议论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换节,十分必要。

四、尝试讨论式教学

常言道:有讨论才有提高。在议论文的作文教学中,我始终贯穿了这一原则,积极鼓励同学大胆讨论,勇于思考,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增强说理能力。具体操作方法,我是这样安排的:

给同学一个作文题。让同学思考几分钟,让他们各自写出一个提纲,然后给他们分组(四人或五人一组),共同讨论各自的提纲,均要指出对方的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要求同学在讨论中使观点升华,再开始动笔写作。写毕后,又讨论。同学往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对方的不足之中感悟到议论文应注意些什么,从别人的'佳作中反省自己作文中的缺陷。故而,在议论文教学中,争论使人思维更加缜密,看问题更加全面,准确,讨论式教学不容忽视。

五、尝试求异教学

反向求异的教学,就是要同学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敢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立意,作文。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同学语文学习的迁徙能力,拓展思维,扩充视野,追求另辟蹊径,反向求异思考,培养他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力争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每一个作文题。长期以来,对某事物人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再以这些看法为观点作文,难免会步人后尘。对一则材料,你也抓主旨,我也抓主旨,都从一个角度去写作,文章难以写出新意,立意,取材易雷同。因而,应大力倡导同学的求异反向思考,并要求说之有理,写之有据,均能打造出精品,同时,也可以训练同学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当然,对于初中同学来说,对议论文的写作,大纲也只要求500字左右的简单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发表看法,做到观点正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即可,所以,对初中同学的要求不宜过高,不能按初中同学写记叙文的标准对待议论文的写作,否则,就不能客观评价同学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学新课标作文教学大纲

[2]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研究――以GRE分析性写作教学内容为例,2011

[3]在作文教学中对同学认知的矫正――以一次作文评讲为例.语文学习,2011(11)

[4]余孟孟.作文教学的启动与意蕴,2010.4.26

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其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 作文 的教学 反思 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 高中作文 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篇一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质 教育 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考察,从而匡正除谬,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正轨,并取得最大效果。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观念:抒写情感,见证生命。许多人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①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或者如一篇谈“新概念作文”的 文章 题目所言“写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学目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写出一篇 优秀作文 ,可以对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每一次作文,教师又都希望学生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既无计划也无教案。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

4.进行方式:就是“写”。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而为之。

5.作文题目: 话题作文 一统天下。随着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便一股脑地采用活题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话题作文从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连小学也在实行话题作文教学了。

6.作文批改:选优说劣。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 总结 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本来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学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可读的文章,教师也会认为这是本次作文中的优秀篇章。这就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歪了,还会被认为是创新呢。

7.教学效果:效果堪忧,能力不高。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④张志公先生也曾说:“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 抒情 散文 ,别的不会。”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 高考作文 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对上述七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1)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创作”,引导文学写作。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文学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它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作家诗人那样的“创作”能力才是写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理所当然的事,那只是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并非是写作能力高。

2.它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在许多教师看来,“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时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感悟、表现等。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的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

3.它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发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纯化学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作文——做人”论者等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成了一种手段——文学的塑造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学生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生活。

4.它还与高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爱偏重有关。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的生活,即使是写 议论文 ,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学化。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办“文学社”,“写作兴趣小组”,等等。

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甚至还应该强调的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从文章写作的动机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

2.从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教养和审美能力当然好,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作家”。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 报告 、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等一类文章。

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其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诗人,作文教学也没有必要主动地承担这一任务,任何文学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来产生。极少数写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当了作家、诗人的人也并不感谢中学作文教学。

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他们的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信和 日记 ”、“生活和意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用性的特点显著。

着眼于实用,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实用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

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 作文指导 ,省去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之前的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样,就必然把多写(也即多创作)等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把结果等同于过程。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什么时间写仅凭教师的工作缓急或兴趣去决定,写多少就全凭教师的“ 经验 ”或“感觉”去决定。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无比简单和随意。

其次,“多读多写”的“感悟”“自得”式的传统 方法 论,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也就别无他路了,也就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学化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我们知道,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生,并非都是有感而发。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 工作总结 ,或先进人物的 事迹 材料等等。朱光潜先生曾说:“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迫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由此可看出,“偶成”当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又如唐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显然也是“硬写”。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的探索。

可见,中学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

四、新的思考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1.必须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话题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检测学生作文能力的考试方式。平时的教学,作文最好单独设科教学、设科考试,这样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写作大题,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学科考试题,以便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特别是理科学生,他们几乎只在中学学习写作。可见,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广大语文教师及其写作教学专家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为作文教学做出崭新的贡献。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篇二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但对于作文批改究竟采用什么方式,人们莫衷一是。我校近十年来在语文组开展的师生互动作文批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认为学生互动作文批改法,切合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同时又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把老师从繁重而效微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转变了写作观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了学生的人格。传统的写作是被动的写作,是为别人(老师)而写。而传统的作文批改更是一种以成人(老师)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习作,这就多了些世故,少了些天真;多了些功利,少了些淳朴。老师高高在上,审视着一切,主宰着一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最终的评定。这种作文批改法恰恰是作文教学中的大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对作文批改作过精辟的阐述:“于批改则但为词句之修正,不为情意之增损。”,“批改乃修正学生所作意义及字句也。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全者,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顺而尚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

一、生活实践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已成为众人的共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们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有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于是我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

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

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看影视作品,引导他们懂得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让他们懂得看电视也能帮助学习,学到知识,这也就告诉了学生,作文可以是在生活实践中的。

二、阅读积累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的跟柢”。综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 文化 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 造句 ,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让每个学生学年初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我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 名言 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 读书心得 ,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

针对学生书籍少的现状,我在班级搞了一个图书箱,让每位同学献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 收藏 的书。我还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等方式,把图书箱搞得小有规模,把读书活动搞的红红火火。

三、 兴趣 爱好

作文只有作自己感兴趣的,才有话可说,做自己熟悉的,有真情实感的,才可以打动读者,首先考虑作文是否与自己的喜好有联系,比如,形容某种感受或是经历,某句歌词,某一首歌,或是某一首诗,某一幅画等等,或是某一种体验就如体育项目给人的满足与快感等等都可以用在作文中。

语言方面,只要不违背语法习惯,写自己的语言个性特点。

三、合作交流

“ 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我特别重视课前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的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拿出课堂评选优秀文章,范读,让学生互相欣赏、学习、交流。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 “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的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

(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

(2)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

(3)办 手抄报 、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

(4)把优秀作文推荐投稿,争取发表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班里学生的作文时有在县级比赛中获奖。

这些做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现在他们千方百计找素材,争着写,个个都想成为大作家呢!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篇三

今天上午我给学生上来开学后第一次作文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上完这节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1、今后我将尝试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今天这节作文课我提前一天命题,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出了两个题目让课代表选,选好后给我反馈,并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构思选材。今天上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间由原先的两节课减为一节课,并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铃一响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我会尽量缩短评作文的周期,增加面批的几率,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校投稿,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尝试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华东师大学习时,老师总是逼着你写,我们也可借鉴,逼着我们的学生写,写不出我就进图书馆,在图书馆读书,读书是享受,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我现在还怀念华东师大图书馆的摇铃声,那是说要关门了,当从图书馆出来,看看天上的星斗,你会觉得收获很多,那也算是幸福的感觉吧。看书看到有了想法,就写出了,坚持写,越写越多,从刚开始的无从下笔到后来的几千字一挥而就,这是练出来的,写出了还要反复修改,当听说有杂志社给自己汇款时,心里是兴奋的。这也就是学语文的过程,自己读书,自己感悟,有了想法,抓紧形成文字,反复修改,周而复始,语文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日记、周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 写作指导 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作。

7、要探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平时做好档案整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作文训练,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杂乱无章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不过刚开始可进行研究的准备阶段,比如这一学期,作文教学都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都有哪些作文题目,学生习作 范文 ,平时教学反思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对其进行研究,这将是一篇很好的硕士论文。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反思

★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反思

★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篇

★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5篇精选

★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优秀

★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反思[5篇]

★ 高中语文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 高中语文老师个人教学反思总结

中学德育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走过场,没有形成常态化、德育活动措施不够周全缺乏力度、德育工作者起不到良好的表帅作用,误引误导、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不全等问题。通过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校际交流等形式,认为应从更新观念,加快德育组织者与德育工作者的继续社会化进程、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自身重要性的宣传,以获得学生对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心理相容效应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目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才能使中学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德育工作问题对策心理相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狭义和广义或称“小德育”与“大德育”之分。狭义的德育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泛指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培育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学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使其形成德育工作者所期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做了不少的工作,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走过场,没有达到常态化。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必须配合国家的许多“时节”开展一些必要的临时性的德育活动;另一方面,许多“时节”的德育活动虽也纳入了德育工作的计划之中,但其内容常常不被列入德育计划的环节,而是作为一种点缀,一个面子工程,缺乏整体性的设计与深化。这种德育效果必然无法与其他德育活动一样在学生心里产生持久效应,从而导致德育效果的大幅降温。

(二)班级德育活动措施不够周全缺乏力度。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具体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来实现。但是由于班级德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精神和要求的.理解程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不同,从而对班级德育活动具体措施的周密性、覆盖面、有效性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三)德育工作者起不到良好的表帅作用,误引误导。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的表帅作用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在课上,德育工作者不正确或不周全的言行,往往会给学生心灵留下德育误区和空白;在课外,德育工作者不慎或不经意的言行,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不容效应,从而也有意无意地损害德育的效果。

(四)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准确不全面。青少年学生心理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他们面对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夹击,在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无法正确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虽然他们都有其不同程度的思想觉悟,但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辨别力时强时弱的特点,近乎随大流而又带一定盲目性的互相攀比互相模仿的情形,常常在有意无意中发生。一旦出现德育力度的薄弱环节,又不能及时利用德育正能量有效地引导,承受力低的同学就会首先受到影响并相互作用,甚至与预期的德育效果相背离。

三、科学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们通过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校际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差异,认为做好中学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加快德育组织者与德育工作者的继续社会化进程,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引航开道

1.要加强社会观念的更新研究,引导社会和学校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重视德育工作,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提供更贴近实际的理论基础。

2.要加速德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的继续社会化,建立起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和交流制度,为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群众基础。

3.要加强德育内容的逻辑性和整体性研究,并根据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不同层次的德育教材和教参,并保证其切实有效地落实,以确保德育效果的深远持久性。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研究,积极而又及时地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为此,一方面应经常通过调查问卷、心理诊所、匿名交流或心理热线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与疏导;另一方面还应经常加强对学生的违纪、违法、学习态度、文明礼貌、人格性情,以及学生的依恋、自尊、安全等需要的情况,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建立起对这些问题研究的档案资料库,以备进行特定德育工作时调用查询,以便于“对症下药”。

(三)在净化德育工作者心理和言行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德育工作自身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以获得学生对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心理相容效应。一般来说,如果学生能对学校德育工作老师的工作或个人心服口服,就越容易使学生对德育活动产生心理相容效应,也就越容易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四)将德育工作寓于教学活动之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常用、最基本的途径。这样不仅使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从单一学科转移到所有学科,而且也有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研究教学规律,使教书和育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真正做到有机统一。从而做到广寓德育于各门学科之中,抓住德育点,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总之,要想把学校德育工作抓紧抓好,去争取预期的良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努力去了解影响学校和中学生德育效果的各种因素,同时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通力协作。只有做到内外兼修,互相配合,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形式,学校德育工作才能越来越好,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高中生,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资料:

[1]白晋荣.青少年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仁贤.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浅谈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型的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学生处在开放、复杂、浓郁的多渠道文化氛围中。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容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时期。在部分学生身上呈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缺乏树立民族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迷惘、自私(甚至堕落)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错位现象。现就其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师德;信息化;网络化;心理健康;德育素质;参与

一、德育教育现状

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己,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欺诈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去年,我参与了《南陵县农村初中生思想现状的调查》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在对部分农村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2.5%,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37.5%,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65.5%,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34.8%,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经常对他们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理想是学生的灵魂。德育工作的首要课题是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健康的思想品德。经常利用班会课时间、第二课堂、社会活动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有关内容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

4.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我担任政治科教学。教学中,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朋友般的方式跟他们相处。这样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安定感、亲人感。而且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老师跟他们相熟、经常关心他们,会使他们有“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感觉。我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与学生亲密的老师,他上课时无论是纪律还是学风都特别好,甚至连缺交作业的现象也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得去。

6.经常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教育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影响学生思想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环境好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会起消极作用。充分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沟通。当了解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工作,使学生及时改正。

7.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历史早已证明,培养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对社会的安定、进步是一个贡献;而培养出一个品德低劣、法制观念薄弱的人对社会是一个危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并非是朝夕间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例如,捕捉报刊、杂志、电视及互联网等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守法意识。

8.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让他们目睹社会的进步、昌盛,使他们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加拥护改革开放,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任何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做到“严、勤、细、爱”四个字,持之以恒、多渠道、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丝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理解,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2001(11)

[2]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林燕君.在德育过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实施[J].文教资料,2006(5)

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推荐你一个网站,中国知网,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自己上去检索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挑挑吧1.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郑国民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6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国民近代的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的过渡时期,无论是教学的目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方法,都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的特征,既保留着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又逐渐增添了当时的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书讯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00小学语文备课艺术12.00小学语文教学艺术16.0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11.00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13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易昌波,王天白 文献来自: 江西教育 1981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要明确教学任务,切实搞好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 1、由识字教学过渡到阅读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是重点,三年级虽也有识字的任务,但重点已转到阅读上。语文教材取消了集中识字和给独立阅读课文全部注音的形式。因此,识字主要以学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文献来自: 四川教育 1980年 第0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两点是和一二年级不同的。另外,由于学生已经学会查字典,在识字教学的教法上也应和一二年级有所区别,要加强查字典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1)读准字音课本中的所有生字都有注音,基础。11练中巩固汉语拼音的作业有{5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 丁炜 文献来自: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使u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上诲右|盲n研2002年第10卿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丁炜$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 雷小芳 文献来自: 文教资料 2005年 第2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留心生活,你会有无尽的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雷小芳$耒阳市红卫煤业公司子弟学校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吴爱宝 文献来自: 上海教育科研 1987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发展,还有待于不断研究和完善。3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吴爱宝<正> 二年级阶段总结性考察是整个小语教学过程中一项关键性的评价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付宜红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崔峦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教学应做的全部工作。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偏向。2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 戴玉琴,赵海 文献来自: 教育科学研究 2002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戴玉琴$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00021 @赵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1. 新课程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姜迎雪,白先杰 文献来自: 吉林教育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根据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达标模式,我们进行了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语文第二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二课时为例。第一步,复习上节课认读的生字词。第二步,交待学习目标。这节课第一展示朗读课文的水平,第二展示写字的水平。然后教师出示课件《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2.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之我见 卢松春 文献来自: 龙岩师专学报 1997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并以此为目的进行教学全过程的改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3.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王本中 文献来自: 电化教育研究 1996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各试验学校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资料。 2.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最。通过教学试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都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对使用计算机很感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4. 探源寻根 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 田本娜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4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根深叶茂 今天我们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的态势呢 ... 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必须扎根传统,面向现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传统、发展语文教学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5. 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 杨寿琼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马关县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分别在城东学校、城西学校同时举行。这次竞赛有各乡镇、城区3校推荐出来的语文、数学各17位选手参加,观摩人数达600余人。此次竞赛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参赛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尤 ... 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马关县教育局教研室@杨寿琼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 田本娜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7.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 吴忠豪 文献来自: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正> 一、美国小学的语文课程。 美国小学的课程一般分为语文、数学、社会学、科学、艺术(画图、音乐、舞蹈)、体育等。而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超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8.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戴佩瑶,徐文博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也是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 ... 能全面地、深层次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戴佩瑶@徐文博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9.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 陆燕 文献来自: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种教学效果与第一次的教学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陆燕$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226100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0. 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权瑚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作一大略的比较 ,以帮助大家了解韩国小学语文教学状况 ,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国朋友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现身为课改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a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足球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要因国家球员情况而制宜

半夜一点,在随身小纸片上写下这些文字,只因为我爱足球。爱足球不需要任何理由。尽管我分不清前锋与中位,叫不出每一支球队的名字。 足球就两个字——热血。日韩交锋,总能让人兴奋不已。在这特殊的战场上,我看到了一群视足球比生命还重要的人类。他们激情飞扬。有多少话语都化做呐喊,足球此刻便没有了国界,因为,足球就是生命!看那些队员在场上拼杀,会止不住激动落泪,只有足球,才能给人如此强烈的生命的震撼! 爱足球,不需要任何理由。尽管我是女生,尽管我分不清南美与欧洲的球风。 阿根廷,智利,巴西……哪一个不是足球王国?上到老人,下到幼童,足球都是他们的伙伴。 我爱巴乔,他是足球的英雄;我爱罗纳尔多,爱他对足球的投入甚至那可爱的龅牙;我爱欧文,爱他的敬业球德;我爱小贝,爱他的英俊潇洒更爱他球场上的叱诧风云。 爱足球,不需要任何理由。尽管中国足球一次次令球迷失望。 我相信,足球迟早会代替乒乓球成为我们的国球。我始终坚信,迟早有一天,足球也会成为全民运动带领我们向前走。 我相信,没有人能拒绝足球的热力激扬,那阳光下草地青葱,当足球有了灵魂,这便是生命,这便是足球! 足球这最具魅力的运动将绽放在神州! 我看中国足球: 外行看热闹,我就说说“热闹“话。看球不能没反思,于是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志得出以下结论: 1.话说“一个国家的男足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素质“,恩,中国男足责任重大,加把劲。而中国教育厅责任更加重大,“素质“如何,全民的才是真正的。 2.中国球迷欠组织性与纪律性,且容易“叛国“。球迷们且慢发火,这球赛不说,球迷在赛时没有足够坚定的意志,离终场还有一段时间就开始痛哭……我们应向邻邦韩国学习,不到比赛终结,球迷都是一副坚定的表情喊“必胜“。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相信我们的球队,不论胜败都应给他们有利的支持! 由此所反映出的社会意识问题便是——民众原则性不够强,太易妥协。中国加入WTO,WTO也在侵蚀中国,倘若我们原则性不够强,中国在经贸领域的活力与持久力就会大打折扣。比如东北一牙签厂私自将每吨牙签降价100美元这件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便是“私利当前,原则靠边“的典型例子。以此为戒,民众原则性有待加强。 3.球员踢球不能很好进入状态。 这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球场上没有足够热情与拼命的劲头,技术又如何?气势便差人一截。一日我那小妹问“为什么他们都没别人猛啊?“作为中国队绝对拥护者,我我无言以对。是啊,为什么,我们没有别人拼命的劲头?中国足球太需要生命燃烧的激情!精神上先输,兵家大忌。 而民众的生活状态也与此相似——生活态度不够硬朗,挣扎在颓废与平庸的边缘。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没有热情的生命会象没有热情的足球一样平淡无味。我们需要热爱,需要激情。 4.普通民众无法充分认识到足球的重要性,国家对足球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足球可以带动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你信吗?中国足球强大了,中国会差到哪里去?足球是我国体育项目中的弱项,尽管有乒乓球,排球,跳水,花样溜冰等为我们争光,但它们的号召力远不及足球。我是说,在世界范围内的号召力。 中国足球在未来几年中可谓商机无限。 看在足球对全世界号召力如此大的份上,国家就给足球更充分的重视吧。怎么说它都会拉动几个经济增长点吧…… 不看僧面看佛面对不?

百度知道十分钟内有问必答立即下载介绍一下关于足球的一些普通常识~我有更好答案如最佳答案内容有误,请提交正确答案...提交邀请更新 最佳答案什么是足球足球是足球运动或足球比赛的简称。当然它也指足球比赛中的用球。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不少国家将足球定为“国球”。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头、胸部等部位触球。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它已成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内容,有关足球消息的报道,占据着世界上各种报刊的篇幅,当今足球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经常参加比赛的球队约80万支,登记注册的运动员约4000万人,其中职业运动员约10万人。足球运动对抗性强,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规则所允许的各种动作包括奔跑、急停、转身、倒地、跳跃、冲撞等,同对手进行激烈的争夺。比赛时间长、观众多、竞赛场地大,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无法企及的。传统足球是20块6边形和12块5边形一共32块皮组成 。足球比赛分为11人制、7人制和5人制。年龄段有u15,u17,u19 国奥组和成年组及青年组等。足球起源现代足球是英国人一百多年前发明的,最早的足球是谁发明的?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国的蹴鞠.但蹴鞠却不是最早的,出土于美国西南部的一种石球有6000年历史。它与如今土著美洲人玩的两种游戏很相似:一种是用脚弓将球挑起,然后看谁扔的远;另一种是用脚弓将球踢远,然后追球跑,最远的距离可达30公里。

着足球运动的飞速发展, 传统足球技战术打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高水平赛事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网页、观看录象、阅读报纸等方法对17足球赛决赛阶的比赛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出理想的攻防转换方法,并对如何提高一个球队的攻防能力提出一点建。。。。 2 、战术特点 足球运动是世界体育运动中职业化程度最高,开展最广泛,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国际足球联合会目前已接纳204 个国家和地区的足联会员,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单项体育组织。足球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要,表现人们行为举止、思想感情以及民族风格的身体文化运动。现代足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于攻与防这一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的矛盾体的促动。对立的双方既斗争又统一,构成现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单就足球比赛本身而言,其根本目的是战胜对手。为了战胜对手而引发了双方攻守的矛盾,这种矛盾斗争的结果,促进了攻防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的标志体现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攻防技、战术特点上。在不同时期的攻防技、战术特点中,有些特点经过再实践的检验被认为是落后的而遭丢弃;有些特点反复出现,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例如“快攻、快守”、“攻守平衡”、“控制中场”等,成为现代足球比赛的攻防战术特点。 2 .1现代足球比赛战术特点的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在攻防的转换、攻防的速度及攻防的对抗三个方面。首先,攻防转换时间间隔更短了,转换次数更多了。由于双方攻防转换时间间隔更短,转换次数更多,带来技、战术运用次数的增多及因为跑位与盯人、选位而跑动距离的增加,体现了比赛更激烈、更快速、体能要求更高、心智要求更强的特点。其次,攻与防的速度更快了。足球比赛的实质是抢占空间、争夺时间,进而有效控制球,合理处理球,最终达到射球进门取胜对方的比赛目的。谁都知道有效控制球、合理处理球是射球进门的前提,而能否控制球、处理球的条件是比赛瞬间对于空间的抢占,时间的争夺。可见时间是控制时空的最关键因素,而简炼是争取时间非常必要的手段。训练课和比赛中,教练员都会要求以最合理的技术动作,最快的速度处理球。既避免了因过多的个人盘带失误而延误战机,又可争取时间抢占有利位置。所以动作速度、反应速度、起动速度、位移速度、攻防配合速度、攻防转换速度及变换比赛节奏速度,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的地位越来越显重要。通过观看中国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发现在快速攻防转换中技术变样、战术失误、身体变形的情形经常出现,说明我们训练中的速度要求不尽合理,既需要在更快的速度下完成技术动作及战术配合,又需要简炼、实用,避免多余的动作及繁杂的配合。第三,攻与防的对抗更激烈了。当代足球比赛对空间的抢夺,由二个罚球区、中场为重点,逐步延伸到球场的各个角落。为获得某一特定的空间,队员相互运用身体冲撞、贴身紧逼、争抢铲断、强行突破、抢点射门等多种形式进行寸土必争的对抗,使对抗既频繁又激烈

英语教学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对商务英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越来越多的学者来自国内外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开始关注商务英语,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次,由于商务英语受到国内外企业和机构的热捧,商务英语教学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外,学者们也发现,商务英语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环境和特点,需要特别重视。

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有效性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合作学习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教学策略之一,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了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合作学习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另外,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改变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进步.因此,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学习引进课堂,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讲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二、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小组合作活动(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种适应各种学习风格,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早在1979年,美国的教育学家约瀚逊就论述了这种方法的种种好处.他这样写道:小组合作学习比起班级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来,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迁移概念、定律和原则?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逐渐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学习策略,更有效的探寻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复现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正在学习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材料?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信任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小组合作活动得到了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认同.80年代以来,它也成为了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堂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堂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标准》提出的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阐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活动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旨在能使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找到高效的操练模式,切实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每个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以这样的学习形式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参与意识,发挥潜

英美文学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David.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