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物理与地理科学相联系的论文

发布时间:

物理与地理科学相联系的论文

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目:

浅谈几个典型的地球物理学原理

摘要:

地球物理学是以从固体内核至大气圈边界的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矿类学科,所涉及的基本原理涵盖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要求很高。本文重点对解决地球物理学问题所必需的几个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

关键词:

典型;地球物理;原理

从地球物理学的组成来看,主要分两种,其一是研究大尺度和一般原理的,叫理论地球物理学;其二是勘查石油、金属、非金属矿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叫应用地球物理学。显然,理论地球物理学是实际应用的前提,而有关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则是理论内容最基础的部分。

一、地球形状与重力分布的重力学基本原理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自转和公转运动。通俗说地球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对地球形状的研究是大地测量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共同课题,其目的是运用几何方法、重力方法和空间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地面点的位置和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地球的形状主要是由地球的引力和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决定的,且地球非常接近于一个旋转椭球,其长半轴为6378136米,扁率为1∶298.257。严格而言,地球形状应该是指地球表面的几何形状,但是地球自然表面极其复杂,所以从科学上,人们都把平均海水面及其延伸到大陆内部所构成的大地水准面作为地球形状的研究对象,因为大地水准面同地球表面形状十分接近,又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但是大地水准面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曲面,无法在这样的面上直接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而从力学角度看,如果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均质流体,那么其平衡形状应该是一个旋转椭球体。于是人们进一步设想用一个合适的旋转椭球面来逼近大地水准面。要确定这一椭球,只需知道其形状参数(长半轴a,扁率α)和物理参数(地心引力常数GM和旋转角速度ω)即可。同大地水准面最为接近的椭球面称为平均地球椭球面。如果能确定大地水准面与该椭球面之间的偏差,亦即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之间的差距(大地水准面差距N)和倾斜(垂线偏差θ),则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可完全确定。

地球的重力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空间任意两质点,彼此相互吸引,其引力大小与他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地面点重力近似值980Gal,赤道重力值978Gal,两极重力值983Gal。由于地球的极曲率及周日运动的原因,重力有从赤道向两极增大的'趋势。地球上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只与被吸引点的位置有关,理论上应该是常数,但重力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相同的点在不同的时刻所观测到的重力不相同。

二、地震及弹性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地震波是地下传播的震动,必然与岩石的弹性有关,一般都假定岩石是一种完全弹性体。科技小论文在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做为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来对待。而在地震波理论中,通常把地球介质当作均匀、各向同性和完全弹性介质来处理,只是一种简化的假定。实践证明,这种假定可以使分析大大简单,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与观测结果颇为符合的结果。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问题,主要有动力学和运动学两种方法。动力学方法是直接求解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匀半空间及平行分层空间中的地震面波,以及球对称模型的地球的自由振荡。该方法相对繁琐,本书不做介绍。我们介绍的是第二种方法:运动学方法,就是将波动方程的求解简化成波传播的射线理论,用地震射线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运动学特征。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其一是惠更斯原理,即在均匀弹性介质中,点振源产生球面波向周围传播,当距离r趋向无穷大时,球面波前的半径很大,曲率很小,此时球面波蜕变成了平面波;其二是费马原理,即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间(传播)与沿其它任何路径的旅行时间相比为最小,换言之,波总是沿所使用旅行时间最少的路径传播,又叫费马最小原理和射线原理。

总结来讲,惠更斯是从波前面的角度来描述波在介质空间中传播的规律,而费马原理则从波射线的角度来描述波的传播规律。

三、地球磁现象和地球电性质

地球磁现象是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地球磁场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它的磁南极(S)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其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相反。地磁场包括基本磁场和变化磁场两个部分。基本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部分,起源于地球内部,比较稳定,属于静磁场部分。变化磁场包括地磁场的各种短期变化,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相对比较微弱。地球变化磁场可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型。地磁场强度大约是0.5—0.6高斯。

根据大气电现象的探测,从静电角度来看,地球和大气近似形成一个漏电的球状电容器。由大气电测量表明:接近地球表面的电场是垂直指向地球表面,在晴天情况下,其数值约为E=100V/m,而地球表面上的电荷密度—8.85×10—10C/m2,由此可计算得知,地球表面上携带总负电荷量为4.51×105C,大气的电流密度约为—3×10—12A/m2。总电流约为1350安培,大气中消耗的总电功率P=5.2亿瓦。整个地球由于自转使正负电荷分开,正电荷分布在地核,负电荷分布在地表,进而在外层产生一个环形电流,电流方向自东向西(电流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由此产生了由南向北的地磁。

四、结语

了解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自我知识框架的建立,同时对地球物理学的整体内容有非常好的梳理作用,笔者也建议广大在校学生能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研究,以便于后期在深造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滕吉文.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时代的挑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04:1101-1112.

[2]汤井田,任政勇,化希瑞.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04:1181-1194.

[3]陈运泰,滕吉文,张中杰.地球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05:634-642.

[4]霍振华,戴世坤,蒋奇云.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积分方程正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02:742-747.

将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新课改源于所有不愿意看到学生们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教师们的呼唤,是教师们的理想。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这段距离间需要老师们脚踏实地去踏出一条路。新课改是源于许多教师大胆尝试出的优秀课的实践经验,所以它并不遥远。” 新教材: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大选择空间 高中课改物理教材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部分。选修课分为三个系列,“系列1”主要强调物理学的来源、意义和物理学使中人文内容,体现了学科的文化价值,在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系列2”重于知识在实际上的应用,属于技术系列。“系列3”中既有系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了物理学的文化价值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多适用于理工类的学生。 在三个系列中,学生可以在各个系列间跳跃选择模块去学习,这样的设置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是由于高考的形式所限,一般是文科选系列1、理科选系列3,随着高考的不断完善,学生的选择会更灵活。”王雁老师这样认为。 新课堂:物理学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物理教材的变化,教学也将随之变化。王雁老师以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时的课堂情景为例子, 首先给学生放映了一段两辆汽车追尾的事故现场录像。“同学们猜猜看,造成追尾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老师的提问,挑动起学生的兴趣。“肯定是司机睡着了!”“一定是超速驾驶!”同学的回答各有千秋。王老师再从汽车追尾事故的原因开始,让学生分析同学提出的几种可能:疲劳驾驶、刹车失灵等,再引导学生就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利用所学规律得出新的结论,并与交通法律和学科技成果“防撞器”相联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由此可见,新教材在教学上更利于落实“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物理学的思维方法,让物理学源于生活走向实际,更多加大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对这门看似枯燥的科目产生极大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新课本中还更多地引入了现代科技成果,如卫星定位系统就体现了物理教学的时代性。同时,这样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新教学:强调自主探究却不能形式化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过程应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师生互动的过程。王老师认为,自主探究是源于一个问题,调动学生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物理学方法的教学。“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明白的,老师就不该讲;凡是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老师就不该告诉;凡是学生自己能动手去做的实验,老师就不该代替学生去演示。”这是王老师对教学的一种看法。其实,探究过程不一定非有实验。从原知识通过推理得出新结论的过程也是探究。另外,验证结论也体现探究,寻找从出发点到终点的路径也可以是探索。非重点知识,也可以进行探究,因为教学目标不在是一维,过程与方法也是教学的重点。

sfdsefdewfewfewfewfwefweofiewfffffffewfhe ff efiewufuwuifweuifywe fwefewfewfewfewf

物理学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基本认识的结晶,是人类探究物质世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物理学的基本使命是认识物质世界,并以概念、规律、方法、理论等形态,客观反映物质世界,以正确地揭示物质世界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物理学作为一门探索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公认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物理学作为一门成熟的科学有着巨大的物质价值,物理知识可以被转化为技术和产品,对人类的物质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从17世纪至18世纪,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对机械工业,尤其是热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不断发展的经典电磁理论,促进了工业电气化和无线电通信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类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和原子核内部,人类开始进入了核能时代和信息时代。此外物理学还有着丰富的精神价值:物理学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物理学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物理学中汲取了许多“营养”;物理学与数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共同建立起来的“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和“概念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成为科学方法论的三大支柱。因此,物理学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地理科学相关的论文题目

地理学方面的论文选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如:从地理教学的现状问题来出发,从对地理教学上的新改革方式来研究等等,可以参考的题目如: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地理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模式与策略;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等等,你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

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1927年就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商务印书馆,1983)中对大学地理教育提出警告和建议: 大学生的自学必须多样化。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地理论文的题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地理论文题目全文如下:

一、地理科学的系统

1、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4、县城在乡村城市中的优势分析

5、拓展地图应用范围的探索

6、农业的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研究

7、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依托大学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9、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10、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

11、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

1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3、湿地的保护

14、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15、城市交通问题

16、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推动作用

17、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1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研究

二、区域地理

6、* * 旅游资源的评价

7、建设 * * * * 旅游名城的研究

8、* * 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9、发掘文化宝藏,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10、* * * * 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

11、郑州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

12、郑州扬沙天气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

13、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问题

14、西部开发中的资源合理开发问题

15、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意义

16、黄河滩区发展绿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17、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研究

18、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发

19、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北京市的发展启示

20、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21、欧盟兴起的地缘因素

22、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思

23、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意义

24、郑东新区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地理教育科学研究

1、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2、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原则

3、地理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通过中学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5、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

6、CAIG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8、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9、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0、地理教育中的美育研究

1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分类及其作用

12、启发式教学的功能及其应用要求

13、发挥地理文理兼备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14、地理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15、地理课堂教学的反馈

16、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

17、地理学习法研究

18、赏识教育的实践

19、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20、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道德

2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22、论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地理方法的转变

23、谈“高新技术产业”一节的教学设计

与科技相关的物理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科技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人工改变天气 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电磁跑道 彩色投影小磁针 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做勇于创新的人 别把垃圾浪费掉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冰棍为什么冒“汽”? 暗物质的新理论 怎样写科学论文? 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科技俱乐部与我 人类可以飞了 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清洁雨伞 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烟灰的妙用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螳螂的生命力 植物也会睡觉 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鸭神奇的口水 关于墨水的实验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初中物理在整个初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 理性思维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 逻辑思维 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1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 学习 方法 ,训练科学的 思维方式 ,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 总结 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 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 “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 “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 教育 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2 浮力的应用 孔明灯 “孔明灯”,是以蜀汉刘备军中,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孔明)命名的,算起来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最早的孔明灯的作法是:用很细的竹篾做成灯笼架,四周和顶上都用薄纸糊严,只在底部留个圆口。在灯笼下面挂上松脂,点燃松脂后,灯笼就会升上空中。由于灯笼里有火光,古代战争中,曾经把它作为夜间军事行动的信号,如同现代所用的信号弹一样。 清朝年间,汉民族不满清政府的统治,纷纷起来开展“反清复明”斗争。为成义举,把放“孔明灯”作为统一行动的指挥信号。 过去,汉人们把“孔明灯”作通信联络使用,而后来人们把放“孔明灯”作为一种民间娱乐,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孔明灯的原理与热气球的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热空气之浮力使球体升空。然而为何热空气会飘浮呢?我们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它:当物体与空气同体积,而重量(密度)比空气小时就可飞起,此与水之浮力的道理是相同的。将球内之空气加热,球内之一部份空气会因空气受热膨胀而从球体流出,使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小,因此充满热空气之球体就会飞起来。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 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 现象二:取两片很薄的纸,将他们贴近,用力的吹,我们并不能将纸吹开,反而出现被“吹拢”的情况。 现象三:,对于相同流量的水而言,口径大的水龙头,水的流速很慢,但是对于口径小的水龙头,可以明显的看到流速加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来看,空气和水都是流体,在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都遵循流体的基本性质,在流体的学习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方程叫: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用它们就可以很简单的解释上面三个现象。首先,伯努里方程的基本表达式为:P+1/2pv+pgh=恒量。P指流体周围的压强大小,p指流体本身的密度,v指流体的速度。在上述但现象中,可把水和空气近似的看作理想流体,且它们作常流动。在以上前两种情况中,都可以将pgh看作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的就得到P+1/2pv=恒量。容易得出压强和速度成反相关。下面将对三个现象作出具体的解释。 解释现象一:其中提到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很有可能身边的空气将我们“推”向汽车而发生意外。为什么这么说?当车飞快的从我们身边开过的时候,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了影响:使它们的速度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上面的推倒易知:速度过快造成周围空气的压强减小,在汽车周围形成一个压强差,在车周围的事物就容易被“压”到车下。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步行要尽量的靠边走。 解释现象二:当两片薄纸靠近,我们将它们看成和外面的空气分开,当我们吹气时,使得两纸间少量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外围的空气使得纸片贴在一起。 解释现象三:同流量即体积相同,所以易知SV=S V。这就是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它表示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的速率与流管截面积的乘积是一个恒量。由此可知,当我们将口径边小时,必然导致流速加快。根据个原理在科技上也有很大的运用,比如切割水枪,对于一样的出水量,这种水枪的口径很微小,使得出水的速度极快,所含动能极大, 在生产上有很大的运用。 最后,要介绍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取水。在家中,看到大人用一根管子插到水里,用嘴在管口吸气,水就会自己流出来,我也试过,但没有成功,现在我目标了原因:必须保证吸气的一端低于出水的一端,为什么呢?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当吸气后管子里成为真空,水就被外界大气压压倒了出水端。 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着生活来学习物理,再利用物理来服务生活。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3 试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仅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提问的有效性正是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思考与下功夫的地方。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当新颖、有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而且“玩”心非常的重,因此物理老师可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将有趣的内容与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玩中学。老师在课堂提问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趣味性,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营造一个从生疑到解疑的问题情节,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愉快、富有挑战和激情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亲身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二、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梯度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储备的知识、思维认识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对具有层次性,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具体而言,物理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分问题的难易度,并且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三、提问设计要突出重、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而忽略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好的提问设计会帮助教师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与掌握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问题的设计,着重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深入钻研教材,问题设计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得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这样所提问题才会有目的性。教师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所提问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尽可能不使用“对不对”“是不是”进行提问。 五、提问要有目的性 一节物理课堂中的提问,不但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学生学习热学的时候,很容易把“温度”和“热量”这两个概念混淆。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温度不能传递而热量可以传递?”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搞清了温度和热量的区别,热量则是内能的多少,是能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标志”当然是不能传递的,而“热量”则可以传递。显然,教师提问的目的很明确,目的不在于问题答案的本身,在于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准确地区分物理概念的内涵。 六、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建立在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 想象力 的基础之上,必须具有启发性,决不能是填空式问答或判断式发问,坚决废除“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内容本身的联系和矛盾,恰当地采用探究式 教学方法 ,适时提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且具有开发性的问题。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七、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提问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最好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即与当前最新的事物或者事件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近年来国内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非常得快,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可围绕着这一主题全面展开,从而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选材与我们的生活更加地贴近,设计的问题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方法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飞.浅谈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设计[J].读与写,2016,(05). [2]黄光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猜你喜欢: 1. 初中物理论文题目 2.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3.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4. 初中物理学习心得分享 5.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对策2、“入世”对中国科技出版业的影响3、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面向国际化4、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5、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6、199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7、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思考8、中国科技期刊上网的形势与思考9、中国科技金融的体系构建与政策选择10、中国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11、论中国科技政策质量测度体系的构建12、中国科技教育发展与财政投入政策13、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14、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择15、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直接去参考下这类的期刊文献,像应用物理,现代物理、生物物理学等这些吧

地理学学科教学的相关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一)一、地理板书的作用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随着板书的不断呈现和不断更新而转移的。因此,板书可以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2.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活”化地理板书是以纲目、图表和表格等形式把教学内容概括化和具体化的,并随着教学进程而逐渐呈现、一再更新,而使教学内容活化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3.为学生编拟读书提纲做出示范教师的板书是学生编拟学习提纲的范例,学生通过抄写板书,可以逐步学会编拟读书提纲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地理教科书的能力。二、设计地理教学板书应遵循的原则1.板书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应当是客观的、准确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也应遵循科学性的基本原则,这样的板书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此外,板书是学生获得学习内容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师要保证板书中的字、词、符号等信息准确无误,以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2.板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板书对学生来说具有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在依照科学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启发性,这样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充分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以及判断推理等,进而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使自己的地理知识之树更加繁茂。要体现板书的启发性,就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找出基本脉络,并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提示地理事物规律的具有启发性的板书。3.板书设计要有整体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节课所讲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问题,这就决定了每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对完整的整体,这就要求板书也具有整体性,而不能成为没有联系的几个板块的简单罗列。高中地理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应充分体现出知识间的联系性,并要考虑到整体布局情况,板书的重心应尽量与黑板的中心重合,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宜的宽度,同时还要注意板书的布局不能“一头沉”,以免破坏布局的完整性。4.板书设计要体现艺术性优秀的板书不仅是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直观清晰的,还要能够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学生对乱涂乱画的板书不会有好的印象,更不用谈从板书中获得有效信息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文字、图标、表格等形式设计板书,体现出书法美、结构美,展现出艺术性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三、地理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知道了地理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板书,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板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1.教材内容是板书设计的依据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不能为了形式上的美观、色彩,而使教学内容失真,或者遗漏某些知识要点。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板书形式,并使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板书设计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倘若板书设计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会弄巧成拙,使板书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影响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知识获取。2.处理好板书书写与讲解的关系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什么阶段书写,也是值得教师研究和思考的。有时教师可以边讲边写;有时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还有的时候是教师先分析、归纳,然后再板书,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教师视教学的需要而定。另外,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讲解而忘记板书,然后再去补写,或者因过多板书而影响讲解时间的现象应该避免,要坚决克服板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处理好板书设计与运用的关系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事先设计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有时板面不够写,有时来不及书写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求地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试写。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但必须讲究板书的完整性。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新颖独特、充满美感的优秀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二)一、课堂教学如果把教学比作建设一座高楼,那么课前准备是为建设准备物资,课堂教学就是将各种物资进行整合,进行真正的建设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导入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对其中的三种进行简单介绍:趣味导入、材料导入和直接导入。所谓趣味导入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导入方式。比如,我们在介绍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况时,就可以将地图或地球仪展示给学生,让其自己动手寻找;而在地貌学习模块中,我们可以将风蚀地貌模型、黄土地貌模型展示给学生看。材料导入的材料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带有地理知识的一句话。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比如,我们可以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黄梅雨里一人行”等诗句材料来导入即将学习的梅雨知识。趣味导入、材料导入形象生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等,这种不做任何铺垫的导入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适合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二)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首先,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针对学习比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量知识的传授。再次,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几个人一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地理现象(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学习中遇到的)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最后,改良考核机制。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分数、升学率等教学成果,也应把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面考虑在内。对于传统的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片面评判的评判标准我们应及早抛弃,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仅仅限于考试分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是否优秀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比如其课堂表现和反应等,当然,学习成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二、课后巩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的同时万万不能忽视课后的巩固。课后巩固主要是通过教师布置作业来进行的,那么课后巩固的效果也就主要在于作业的质量。第一,教师可以合理降低作业的难度,从而让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有充足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二,教师要对作业量进行合理安排,避免由于过于繁重的作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避免学生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变成一件很痛苦的事。第三,教师要因地制宜,多布置一些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的地理课后作业,从而使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后也应根据自身实际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学习兴趣,自行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后巩固与知识的拓展。比如,自己去图书馆借阅相关地理书籍等方式。最后一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时时注意反思、总结、巩固课堂上所教学的知识,从而切实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然而路还很长,我们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抓好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前、课堂、课后,从而让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好,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三)一、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地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教师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例如,可以看树叶的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二、结合多媒体来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上课,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兴趣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上课的前提条件,这可以使学生更加专心、用心地听课,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了。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课堂反馈就多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电影来学习书上的内容,可以播放有关地震的电影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地震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科普片。这些科普片将地震的形成过程用电脑制作了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地震形成的过程了。教师也可以借地震的形成过程来给学生讲解影响地震的因素有哪些,这样地震的形成、影响因素和对我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就都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来了。结合多媒体来教学,教师的讲解就会变得更加具体化了,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了。三、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来进行教学国家根据不同的地理情况划分了不同的地区,每个地区的地理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来进行教学。例如,我们国家大部分都位于亚热带,而非洲位于热带,所以当教师讲述亚热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来讲解,当讲到热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非洲的情况来讲解。如果位于高原地带,那么,教师在讲述高原地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当地的一些情况来讲解书上的内容,如高原地带的气候是怎样的,空气的稀薄程度是怎样的等。四、结合书上内容来解释当地的一些特殊地理现象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就要告诉学生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教师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并根据教学内容来提问一些问题,如沿海地带就经常遇到台风,那么台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所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新闻上经常说到的风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台风眼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课,当教师讲到相关的内容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听课,这就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虽然有点枯燥,但是不能否认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高中地理作为有着实际生活意义的科目之一,学生应该好好地学习它。教师也要注重教学的效率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你好,关于地理的论文,这个太笼统,你看你对那一个感兴趣。高中地理论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杜桥中学 何林林[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五、总结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必将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吗?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二、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 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2.2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2.3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3 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3.1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3.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3.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 结语

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科学

《地球》杂志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的杂志。国际期刊号:ISSN 1000-405X 国内期刊号CN11-1467/P 邮发代号2-253。 《地球》以传达“我们拥有一个地球”理念为办刊宗旨,用大众的语言解读人文地球科学,它将一如既往地观察当代科学发展成果,用更多笔墨探讨与公众刊益相关的科学类话题,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调查和解释,为求探讨科谜团,为普及地学知识作出积极贡献,帮助读者从中体会到科学为日常处知带来的智慧。栏目设置有《专题报道》、《科技博览》、《文化传播》、《教育探讨》、《管理研究》、《环保技术》、《地质科学》、《植物科研》《矿产资源》《交通科技》等。

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英文版)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Applied 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找了会,主要的都在这了,都是SCI(2009)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建议去查看它的影响因子就知道了。如果按影响因子来说,它远不如中国科学的地球科学版,更别说国外英文同一专业领域的其它杂志了,比如说JGR, GJI,,如果对自己要求较高,建议不要投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