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企业家杂志30年

发布时间:

企业家杂志30年

张兰是满族人。

女,1958年生,俏江南创始人,现任俏江南集团董事长,早年留学加拿大,1991年从加拿大回国后进入餐饮业,经过为期十年的餐饮经验与资金积累,于2000年创办了俏江南品牌餐厅。张兰算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海归派",回国后,张兰即创立高端餐饮品牌"俏江南",大获成功。

据最新一期《胡润百富榜》估算,其个人资产达到15亿元,成为中国三大餐饮富豪之一。2016年8月,网上曝光一组大S婆婆张兰与孙子、孙女的合照。张兰女士曾荣获2006年中国十大财智人物、中国餐饮十大影响力人物、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CEO、2007年度时尚女性。

东方企业家30年杰出人物贡献奖、LADY杂志2008年度影响中国女性生活精英人物、创业邦杂志2008年企业家创业女性成就奖、TARGET杂志生活品鉴家、2008中国职场女性榜样 、2009北京晚报中国餐饮财智人物等称号。

企业发展:

俏江南公司继续开发国内市场,先后在北京已签约的项目包括北京长安街的大厦,此大厦的俏江南占据了近5000平米,并聘请世界顶级设计大师菲利浦斯达克先生设计,这一举措将震惊全世界,另有北京西单的置地星座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未来LG与西单置地星座两个项目,俏江南则开始尝试向更高端领域发展。开建一个世界级的高级会所及俱乐部。俏江南有规范的厨政建设,开放式的中心厨房让顾客更加放心满意。

“张兰改国籍是为了俏江南餐饮的上市与国际化。根据由工人日报主任石述思放出的最新消息,张兰的更改国籍目的不是转移资产日后跑路或是向往国外福利政策,而是另有其他原因。目的是为了俏江南餐饮的上市与国际化。因为其子汪小菲不愿意更改国籍助俏江南上市,故张兰只得自己亲自出马。她更改国籍目前已经确认,具体落户在一个加勒比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张兰,女,1958年生,俏江南创始人,现任俏江南集团董事长,早年留学加拿大,1991年从加拿大回国后进入餐饮业,经过为期十年的餐饮经验与资金积累,于2000年创办了俏江南品牌餐厅。张兰女士曾荣获2006年中国十大财智人物、中国餐饮十大影响力人物、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CEO、2007年度时尚女性、东方企业家30年杰出人物贡献奖、LADY杂志2008年度影响中国女性生活精英人物、创业邦杂志2008年企业家创业女性成就奖、TARGET杂志生活品鉴家、2008中国职场女性榜样、2009北京晚报中国餐饮财智人物等称号。

2015年8月一段号称“流出”的、大约35秒的小视频开始通过微信、微博疯传,视频中的两位主角是两位大佬马云和柳传志,其中马云更是自曝:“自己差点死了”。

以下是对话全文:

马云(娇羞状):“没情绪唱歌~精神不好,状态不对~我前天还差点死了。”

柳传志(疑惑):“是吗?为什么啊?”

马云(咬柳传志耳朵):“药物中毒。我还不好说。”

扩展资料

中国富豪都喜欢摇滚

2015年11月10日马云在水立方办一场“天猫2015双11狂欢夜”,心血来潮想邀请天后王菲合唱一首歌,岂料遭到王菲的拒绝。马云自称:“有人给我写了歌,我想跟王菲一起唱,但被拒绝了。”也有人说当时的总导演冯小刚没有批准。

摇滚在中国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摇滚的特殊就在于它自身的肿胀和虚胖,它总是以一副高大,广博,怒目但也慈悲的姿态现世。30年的中国摇滚吼出了30年的时代印记。

正如马云2013年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所言:愤怒很正常,人如果喜怒哀乐都没有那是死掉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政协网-中国首富综合素质强:不爱摇滚的董事长不是好老板

参考资料来源:海报新闻(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管)-马云与柳传志聊天被曝光 爸爸爆粗口啦

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去做,取得成功当然是值得让人尊重与敬佩。

中国企业家杂志35周年

国家级期刊应该只有《求是》杂志吧。《中国企业家》杂志虽然不是国家级,但可以说是唯一带“中国”字头的以“企业家”命名的国家队杂志。

对腾讯来说,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么?

“这三场组织变革,第三次应该是最难的。”时间回到2019年12月底,在腾讯滨海大厦49层的专属办公室里,张志东短暂思考了几秒,用他一贯缓慢的语速告诉《中国企业家》。

这是一间能看到海的顶层办公室,面积很大但布置简洁规整。零星散落的几个企鹅公仔,以及书柜中摆放的几张老照片,成为屋子中仅存的腾讯符号。

在外界渲染的“腾讯五虎”中,张志东和现任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是公司最早的两位创始人,他们组建腾讯之后,另外三位创始人陆续加入公司。

2014年张志东卸任腾讯集团首席技术官(CTO),近6年过去,这个职位至今仍然没有继任者。退休之后,张志东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他现在是腾讯学院的荣誉院长,以及一名普通讲师。

多年以来,外部媒体采访张志东的愿望全部落空。他已经不想再用腾讯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在公开场合谈论公司现有业务,只是偶尔在内部做一些分享。

这些分享既不避讳问题,也不吝啬鼓励,张志东颇受腾讯内部员工尊敬,被他们称为敢于讲真话的“大师兄”。在大型公司的高层团队中,这类角色珍贵但稀有。

对腾讯来说尤为如此。在这家巨头内部,大量业务竞合交错,组织架构庞大复杂,营收数据以千亿元计。在后来者眼中,腾讯似乎不再年轻,它正在面临很多大公司病。

2018年宣布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之前,腾讯面临的内外部争议非常多。自从“3Q大战”以来,腾讯在价值观、业务以及财务层面的口碑从未如此分裂。

“没有完美的企业,其实每个组织都有很多bug(漏洞)。”张志东对《中国企业家》说,“(但)如果有一群人愿意陪着你debug(修补漏洞),这就是非常棒的团队。”

在腾讯6万多名员工中,有很多人在近几年才加入公司,他们向往这家市值排名全球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但又时常对它遭遇的困境与纷争感到困惑,甚至在周围诸多的批评声音中迷失方向。

张志东的态度非常坦然,他将腾讯比喻成球队,“一支球队总会有领先、落后甚至输球等各种状况,不要太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输了就再来呗”。

“930调整”仅仅一年,腾讯就重获资本市场看好,股价从低点开始反弹,今年甚至创下新高。 历史 已经反复证明,当一家公司的市值走高,外界的批评声就会弱化。

不过,如果腾讯的管理团队和一线员工,因为漂亮的营收数据和股价表现而放松警惕,认为调整就此结束,危机也许会再次出现。

日益错综复杂的大国博弈,正在增加中国互联网公司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因为 科技 进步带来的 社会 矛盾,也已经成为 科技 巨头无法回避的问题。

今年是腾讯“930”调整两周年,我们将去年年底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并向这位腾讯2号员工追加部分问题,对话涉及腾讯的文化传承、价值观、分歧和组织调整等多个方面,内容合并发出。

在商业世界中,没有随便成功的企业,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腾讯将要面临的考验还远未停止。

第三次调整最艰难

《中国企业家》: 聊聊930那次调整吧,你是怎么看的?

张志东: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已经从移动时代进入到所谓的ABC时代(AI、大数据、云),腾讯原有的组织结构并没有为这个时代做好准备,所以才会有去年(2018年)的变革。

我感觉这是鹅厂(腾讯)为了适配产业互联网的云时代,所需要的组织调整。在大数据时代,大型 科技 企业如果中台建设不足,前台的试错成本会比较高。

比如,当你要做一个创新尝试,如果前台只需要10个人,那就比较容易试错,也更容易培养人才。如果中台欠缺很多,做一个尝试需要几百人,你创新的机会就会变少,也不容易给年轻人机会。

因为它的试错成本非常高,如果失败了,这几百人就得在公司内部重新找位置,容易伤筋动骨,组织也容易偏向保守。

鹅厂原有的组织架构、生产方式和中台建设的缺口都挺大,近期我看到鹅厂已经在技术中台方面有比较积极的投入。

不过中台的进化,仅靠一次组织变革估计是不够的,期待鹅厂未来还有持续的变化。

《中国企业家》: 这次变革难在哪里?

张志东: 这是腾讯22年 历史 上第三次大的组织调整,我感觉会比前两次变革的难度更大。

因为变革的时机来的有些晚,整个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鹅厂新的能力模型尚需要比较多的补课,所以需要公司很耐心地爬坡和填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成立超过20年了,中国互联网所有的转折点都经历过,为什么面对变化还这么迟缓?

张志东: 这里面可能有一种惰性,或者说红利期的滞后性。

2015年到2017年这三年,腾讯日子过的比较轻松,每年业务都是40%-50%的增长,用户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支付越来越方便,用户时间乘以支付能力的自然增长,让腾讯享受了移动时代红利的递延,那几年日子过得太好了。

后来国家在网游行业出台严厉政策,这相当于一个倒逼,间接刺激了鹅厂的组织变革。企业有时候太顺风顺水,就容易miss(失去)掉对时代变化的敏感度。

这个事情回过头看,2018年 游戏 产业监管变严只是一个因素,本质上还是时代变了。

从2015年开始,在技术层面以Docker为代表,再到后来谷歌开源K8S(云计算技术),其实整个云社区已经风起云涌,但腾讯反应慢了,到了2018年才组织变革,迟到自然就会有比较大的阵痛。

腾讯第三次组织变革会远比 历史 上前两次变革要困难。这次变革是一个很陡的坡,坑也很多,但迟到总好过没到,需要鹅厂耐心去爬坡和填坑。

如果能适应这个时代,腾讯还有人才辈出的机会,如果过不了这些坎,你的方式就落后于时代,就变成一个老的东西了。

《中国企业家》: 听起来有点像“3Q大战”之前那段时期,过去的成功会让公司有一种麻痹心态?

张志东: 会的会的,是这样子,这个不奇怪。企业总有它的兴衰(周期),往往一个企业在钱很少的时候不容易犯错。

当你日子过的太好,各种数字增长太容易的时候,反而是你变迟钝的时候。腾讯以前自然增长很快,财报涨的很好,资本市场吹捧你,这个时候很容易犯错。

那时候我跟同事讲,你们出去不要自称什么大腾讯,但有的同事出去还是很牛地说,你看我们市值多高。我想揍他一下,太容易赚钱不是好事。

《中国企业家》: 这才过去短短几年,为什么同一个坑又跳进去?

张志东: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企业家》: 之前跟几个腾讯初创期的员工聊,他们也想不通原因,说让我问下你,有没有可能主动调整,而不是每次都很被动?

张志东: 个人觉得可能腾讯在高管层面的年轻化,或者给年轻人舞台方面的机制还很不够。当企业大到一栋楼都装不下,要分几栋楼,每个人可能只认识一两百人,连公司1%的员工数都不到,规模越大,大家敢挑战你的机会就越少。

时代变化的时候,感受最敏感的往往是更年轻的同事,腾讯能否给这些年轻人机会,怎么能让管理层尚看不清的东西,被一个内生机制展现出来,我觉得这是腾讯未来人才体系和中台体系的一个挑战。

《中国企业家》: 鹅厂的技术中台建设落后,应该和CTO职位长期空缺有关系吧?这样很难统筹各个BG(事业群)。

张志东: 鹅厂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是BG垂直自治的模式,即使集团层面没有一位固定的CTO,几个业务BG也能够自我驱动和自我进化。

从长期来看,如果能有一位合适的CTO人选,可以帮助企业在观察技术时代变迁上,触觉更敏锐一些和视野更前瞻一些。

不过,鹅厂不同BG的业务跨度和复杂度蛮大的,要找一位能被所有BG认同的人选,有一定难度,期望鹅厂将来能有合适的人选。

《中国企业家》: 我们甚至有to B跟to C两个截然不同的BG,这两块业务的文化差异很大,一家公司里真能存在两种基因么?

张志东: 这个问题具体可以问Dowson(汤道生),他主管鹅厂的to B业务,最熟悉这方面的事情。我只能从技术视角聊聊个人看法。

在PC时代,一家企业很难同时做好消费者业务和企业服务,两种文化很难兼容。而在云时代,因为技术的发展,to B和to C会出现比较多熔接场景,估计会诞生不少新品类,不再像PC时代那样泾渭分明。

举个例子,近期的明星产品Zoom就是一个云服务形态的新品类,既是to C也是to B的服务。这和PC时代的Cisco、Webex、Skype等上一辈产品to B/to C泾渭分明的成长路径,就有了巨大的差别。

未来世界里,估计会出现越来越多这种新品类。各行各业都在大规模数字化,这是未来的行业趋势。

这种趋势下,我个人理解,鹅厂应该不是要做传统的to B销售或集成服务,不是要进入某个行业,和原有的to B公司竞争市场。而是基于云服务的理念,发展出若干数字基础设施的能力,和这些to B的生态企业广泛合作,从而帮助产业数字化升级。

这就要求鹅厂发展出合适的组织文化和组织能力,适应生态的发展。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鹅厂经过大量实战、组织磨合,磕磕碰碰,估计走一些弯路和填坑也在所难免,还需要团队有足够的智慧和努力,能够找到适当的发展路径和支点,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腾讯的好产品依然不够多

《中国企业家》: 历史 上,腾讯有些业务做的比较晚,但经常后来居上,为什么呢?

张志东: 也不是都能后来居上,腾讯也有很多没做好的事情。

在腾讯当年的能力模型里,距离消费者和关系链比较近的事情,腾讯的理解能力很好,反之距离比较远的业务,其实腾讯并不比其它公司更有优势。

我们当时的搜索业务“搜搜”,还有电商“拍拍”,都没能做到行业领先位置,后来一个并给京东,一个并给搜狗。所以我们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够做好。

企业还是要看能力模型,并不是一个企业利润好、资金能力强,你就什么都能跨界,我还是不认同这个逻辑。

《中国企业家》: 腾讯以前很擅长发现用户需求,但这两年似乎有退步,错过了一些东西。

张志东: 你有这种印象,估计是因为鹅厂作为一家数万人的大型 科技 企业,虽然产品数量很多,但具有独特产品灵魂,又能给用户带来惊喜的“好产品”还不够多。

用户眼中的好产品,并不是按一个产品的收入数字、点击数字的大小来衡量的,这和大型组织里许多团队的惯性视角存在偏差。

很努力的团队,未必能做出好的产品。

《中国企业家》: 那你理解的好产品是什么样子?

张志东: 好的产品,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为解决一个 历史 时期的痛点问题而生,这种独特的价值主张就是产品的灵魂。

一个真正的好产品,并非收入越高越好,用户时长也不是越长越好。

有不少团队会对产品灵魂的理解并不到位,注意力更多在各种指标数字上。在产品灵魂不足的情况下,团队很敬业和很努力,为了拉动业务数字,他们努力做着各种算法和套路,还有各种hardsell(强行推销)。

虽然这些努力也会因为惯性而获得一些成绩,但这些点击数字的背后,并不能反应出用户的愉悦度,它是一种透支产品信用的短期行为。

这类问题,主要bug出在团队的领军人身上。当团队负责人的产品智慧不足,又缺乏定力和耐心时,他就不能接地气,也就不能发出光,无法凝聚团队的智慧去理解用户痛点。

所以,他带领的团队容易陷入业务指标的增长焦虑,或者组织生存的焦虑上,团队的聪明智慧和努力方向也容易变形。

《中国企业家》: 说到领军人,阿里有很多高管轮岗和上下机制,腾讯似乎没有,怎么避免鹅厂的中干和高管失去进取心?

张志东: 高管轮岗和上下机制,在任何大型企业都是比较难的事情。阿里这方面的实践很多也很有成效,估计跟阿里的业务特点和组织文化,有比较大关系。

鹅厂的特点是BG之间的业务差异性非常大,高管轮岗的难度比较大,鹅厂 历史 上这方面的先例甚少。如何保持团队的活力,涌现更多的年轻领导人去适配云时代,估计鹅厂还得走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和路径。

腾讯需要什么样的战场

《中国企业家》 :微信诞生之后,腾讯已经很多年都没打过生死存亡的硬仗,你们如何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领导者?

张志东: 如何发现和培养更多新生代领导者,相信是鹅厂的现任管理层特别重视的事情,你去采访鹅厂现任高管会更合适。我只能从一些外部视角简单聊聊。

第一个是人才,我觉得腾讯其实不缺人才,鹅厂有足够多有激情和有创造力的同事,但需要给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

第二是中台,中台只靠一次组织变革是不够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大数据时代的平台型企业需要的能力。中台有助于降低试错成本,也有助于年轻人在实战中快速成长和担当重任。

第三个是战场,我觉得它不是存量的战场,不是说哪个存量市场有多大,腾讯要过去抢多少市场份额,它应该是“解决 社会 问题的战场”。

腾讯能不能用好 科技 ,帮 社会 解决痛点问题,这个战场,也许是培养领导者最好的舞台。

这三个事情,腾讯未来几年如果能解决得比较好,第三次组织变革我觉得才算迈过去了。

《中国企业家》: 解决 社会 问题的战场,听起来很像“ 科技 向善”的愿景。

张志东: 我也看到公司最近提出的“ 科技 向善”,我没参与这一次(公司愿景和使命)的讨论,但我感到这是个蛮有勇气的提法。

大型企业组织里有很多惯性,也很容易在团队利益之下的变形,这个口号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个人祝愿,团队能有足够智慧和能力,在解决 社会 问题的过程中,能发展出新的成长机会。“ 科技 向善”的愿景将来能否做到,估计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中国企业家》: 它牵扯到用户体验、 社会 责任和商业回报,听说你们以前经常因为这些发生争吵。

张志东: 鹅厂团队早年的风格很接地气,可以对事不对人。

创始人之间因为产品取向,可以吵得很凶,如果一次吵不出结果,还可以吵第二次,Pony(马化腾)的个性比较愿意听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有比较充分的互动过程。这个文化,我也蛮希望腾讯能够延续下去。

通常来讲,企业收入太好的时候,从上一个时代获益太多,对下个时代的判断就会变得迟钝。我觉得很难有某个机制能避免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是鼓励组织里跟你看法不一样的人,要看高管反对的一些事情,能不能在企业里得到被尝试的机会。

在企业变大之后,如何能让“不唯上、接地气”的文化延续,也不是易事。我见过一些产品负责人,即使已有一定财富自由度,还是有很多牵绊。

期待鹅厂需要有更多锋锐的新生代涌现,有热忱和有智慧,能带领团队找到准确的方向,帮助团队建立正向的信心。

《中国企业家》: 在大公司内部,赚钱的部门通常会占据最大话语权,如何说服鹅厂的团队,投入时间和资源去解决那些 社会 问题?

张志东: 关于企业赚钱和 社会 责任之间的问题,是大型企业普遍要面对的问题。企业的本能惯性,是做大业务规模,争取更多市场空间,从而争取团队和个人的发展空间。

以前,只要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对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再把一部分利润投入公益回报 社会 ,企业 社会 责任已经算做的不错了。

但对 科技 企业来说,这样估计还不太够。大 科技 时代, 科技 对 社会 的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 也期许 科技 公司能有更多的责任担当。鹅厂在组织变革中提出的“ 科技 向善”的愿景,估计和这个时代背景也有一定关系。

要达成这个愿景是很不容易的,业务指标、市场份额、营业收入等量化数字,都是很显性的指挥棒。与之对比的是, 社会 问题和 社会 责任并不容易量化,比较隐性,经营团队在遇到自身利益冲突的时候也容易动作变形。

对鹅厂来说,业务主要都是云服务类型,用户很容易吐槽,也方便用脚投票。当一项业务遇到比较多负面吐槽的时候,也许就是 社会 矛盾没解决好的时候,也是团队自我检讨的时机。

科技 公司是时代的受益者,团队知识密集,年轻有朝气,期望鹅厂的产品团队更有创造力,能把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和解决 社会 问题有机结合。

鹅厂目前能做到这点的好产品有一些,但还不够多,期望未来有更多的团队能做到这点,出产兼具商业和 社会 价值的好作品。

不要老想着速胜

《中国企业家》: 很多员工认为你是能传达腾讯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人。

张志东: 老了而已,我经历了腾讯从小作坊一路过来,所以很多同事对于我们这几位(创始人)比较了解和信赖,大概就是因为我们比较老。

《中国企业家》: 你觉得腾讯有什么风格是深受几位创始人影响的?

张志东: 腾讯有许多老同事离开公司后自己创业,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业界口碑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一些加入时间比较久的员工。

在不少老同事身上,可以感受到一些腾讯人的特点,就是比较本分和务实地做事情。

如果用下棋做比喻,围棋里有一个“本手”,就是这手棋该怎么样,就堂堂正正的,不要老想着速胜。与它对应的招数叫欺招或者招,就是很花哨,如果对手看不出来,你很快就把他打败了。但这个不适合腾讯,腾讯只能走这种本手的棋招。如果你想贪快,想取巧,可能短期取得一些成绩,但最终还是站不住的。

传统腾讯人的特点是,找一个用户有需求的地方,去解决问题,追求先把事情做好,然后再寻找商业机会。他们很少在外面包装自己,但团队内部,同事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做的事。

《中国企业家》: 外界对腾讯有一种说法,就是你们运气很好,总有新东西冒出来拯救公司,20年的公司应该不止偶然性吧?

张志东: 其实腾讯也有好多失误,在日子好的时候也耽搁了一些时光。

但腾讯公司蛮幸运,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和大数据的几个技术时代变迁,企业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在腾讯的团队里,有比较好的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文化。

传统行业里有些很厉害的企业,它们像一支军队,有一个特别牛的指挥官,他来指挥一切,是个超级CPU,下面的团队执行力很高,企业有很强的狼性和高效率。

在我们这个行业,我更愿意把互联网公司比喻成一支球队,球队有教练、领队、前锋、中场、后卫,还有对手和观众,它是一个相对多元的文化机制。每个队员都要了解球队的风格、战略意图,同时球场上也要有能让队员发挥的空间。

球队会有失误,会领先、落后甚至输球,一支球队能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取决于它的文化是不是凝聚。落后时不相互抱怨,相互鼓励,找到问题修正这个球队,球队就有可能从落后中再爬起来。

没有完美的企业,每个集体都有很多bug。不要太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场球输就输了,输了就再来呗。

像腾讯这样,局面落后一些的状况是球队常有的,开局不利没关系,看能不能在后半场补回来。如果有一群热爱这个企业的人,愿意陪你debug,这就是很棒的团队。

《中国企业家》: 落后的时候,你们好像经常需要外部刺激来推动内部变化。

张志东: 当然最好能在企业顺境的时候,就看到下一波变化,这样比较从容应变。如果反应迟了,就会面临转型阵痛,公司体量越大,转型越困难。

上市企业每个季度都要发财报,业绩层面有很多增长压力,同事身上还有期权,股价的动荡会影响大家的工作心情,大型团队里有许多“屁股决定脑袋”的组织惯性,这些都是很实在的问题。

对企业来说,遇到大的外部刺激,也许是好事,如果它能让组织从上到下都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更新的话。

就要看企业和管理团队的意志力,还有团队内部的文化,能不能别那么介意短期的东西,比如明年的收入要增加多少,市场份额增加多少。企业要有足够的远见和耐心,能够专注在长期话题上,解决 科技 与 社会 之间的矛盾,我相信机会是挺大的。

《中国企业家》: 你不担心腾讯的业务或者产品会输给竞争对手吗?

张志东: 在需求巨大的领域,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很自然的事情。

鹅厂在产品层面或业务层面上的成败得失,我个人并不在意。如果一支球队能保持坚韧的精气神,那么一些场次的落后,并非球队的终结,团队还可以在挫折后再爬起来,重新再来。

我更关心的是,鹅厂能否在大 科技 时代,处理好 科技 和 社会 的冲突。

大数据+AI技术、生物 科技 为代表的大 科技 时代, 科技 一方面创造出巨大空间,另一方面,也给 社会 带来衍生的困扰,这些冲突估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

对大型 科技 公司而言,它已不仅仅是自身的业务发展问题,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履行担当的机会。

希望鹅厂能有好的组织和文化的进化,能够保持敬畏之心,能够在大 科技 时代里,能作出独特的创造和担当。

《中国企业家》: 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些腾讯重金请来的科学家,没过多久就出走鹅厂。

张志东: 科学家和企业的磨合,需要过程,这是双向的磨合。

鹅厂对 科技 研发的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鹅厂的许多业务场景也有很强的内需,这是基本面。

鹅厂大部分研究员的融入是不错的,他们和企业能找到合力的支点,发挥出能量。也会有若干比例,企业与学者在生产、科研的融合上不够理想,就会出现人才流动,也是正常情况。

个人感觉,除了学术型人才的个人风格和企业团队的风格匹配之外,鹅厂中台建设还有不少功课要补,比如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之类。好的中台设施,也许能有助于减少组织边界墙,让学术和工程熔接上扩大空间。

《中国企业家》: 有些初创期的员工说,刚进腾讯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做什么,就来找你聊天,说你能给大家带来确定性。

那在企业变大以后,这个文化可能有点削弱。但腾讯的企业文化,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很多政治化,也没有很多勾心斗角。

可能有一些本位主义、屁股决定脑袋或者管理风格粗鲁的情况,这里还要看腾讯能不能建立机制,让同事和公司不同业务之间可以双向选择。

《中国企业家》: 这种层级的沟通挺难的。

张志东: 早年腾讯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相互批评和PK,就事论事。现在企业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好几万人的企业,层级多了之后,想维系这些东西不容易。

我离开之前,曾经给我们内部的IT同事提过一个想法,希望他们建设内部平台的时候,能够把公司的沟通浓度缩小一个量级。

假设这个企业有一万人,能不能通过内部机制,把沟通水平变成一千人的公司那样。

想变成几十人那样很难做到,如果每个人都认识,那是任何管理机制都不能取代的优势,腾讯永远回不到那个程度了。

但是能不能缩小一个量级?我觉得这是腾讯内部支撑系统可以努力的方向。

本文源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法医学杂志30年

侯一平教授是我国唯一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的法医学者。现为国际法医遗传学会华语区专委会(Chinese Speaking Working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Forensic Genetics)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会物证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法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04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2008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侯一平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的学术论文收录于 Medline有121篇,收录于SCI有61篇,其中发表于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杂志上的单篇论文已被引用66次。2003年以来,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2008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他指导博士研究生21 名,指导硕士研究生23名。其中,指导博士研究生颜静的学位论文《人类21号染色体新STR遗传标记的法医及医学遗传学研究》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他为大学本科讲授法医物证学提供了全新课程体系,在法医物证学教学课程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2005年教学课程改革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主讲的法医物证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他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医物证学》,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医学》,2009年法医学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侯一平教授现任《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司法鉴定杂志》,《法医学杂志》,《中国输血杂志》,《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比如: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

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这些刊物可以直接从邮局订阅,也可以到图书馆查看。

(1)《法医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法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医学学术刊物(双月刊)。(2)本刊诚征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物化学等学科未发表过的论文、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学术争鸣、综述、研究简报、经验交流、医疗纠纷、案例报道、讲座和名词解释等有关各类稿件。对于国家级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以及重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形成的论文尤其欢迎,一经录用,将优先发表。(3)本刊接受电子邮件投稿。发送稿件时请在主题中注明“投稿”字样。电子邮件投稿后不必再寄打印稿。编辑部收稿后,即回复并告知文章编号,作者查询稿件时请报编号。为方便联系,投稿时请留联系电话,如第一作者联系不方便,请自行指定1名通信作者,告知其详细联系方式。(4)新投稿件需附单位审核证明信,可以扫描后同稿件同时发送给编辑部。证明信内容包括:①第一作者身份;②基金项目;③无一稿两投、不涉及泄密、署名争议;④内容无政治性错误;⑤内容真实性由审核单位和作者自负。(5)请勿一稿两投。如发现同稿件在不同的公开发行刊物上刊出,本编辑部二年内不受理该作者的稿件,并向其所在单位及相关期刊进行通报。本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一般3个月内会将采用、退修或退稿意见通知第一作者。只有接到本刊退稿通知后作者方可将稿件自行处理。如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本刊任何通知者,请来函来电向本刊编辑部查询。期间作者如地址搬迁、联系方式改变请及时通知本编辑部。(6)来稿一经接受,作者需签署著作使用授权书,并对稿件清样进行核对和签字,然后尽快寄回编辑部。依照我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对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作者如不希望删改,请声明。(7)本刊已加入国内外多种大型数据库系统。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由本刊统一纳入各信息服务系统。如作者不同意将自己的稿件纳入各数据库,请在投稿时书面声明。(8)本刊对确定刊用的稿件将依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适量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经刊载后酌付稿酬(含光盘版和各网络数据库版稿酬),另赠当期杂志1~2 册。2 撰 稿稿件格式:本刊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数据评价规范》(CAJ-CD规范)格式。论著稿件内容和顺序排列:基金项目,作者简介,中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英文题名、作者名(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论文、案例分析、技术与应用、学术争鸣、综述等正文一般不超过10 000字(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研究简报、经验介绍、案例报道等一般不超过4 000字。2.1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著录,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3B)2.2 第一作者简介 (Biography)本刊论文、案例分析、技术与应用、综述等文章要求列出第一作者简介,其中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简历信息(职称、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等)和联系信息(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民族为汉族可省略)。简介前加“作者简介:”作为标志。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Tel:, E-mail: 。如需标明通讯作者的,可在“作者简介:”项后加“通讯作者:”项,并将主要信息列出。2.3题名(Title)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避免使用“…的研究”,“…的探讨”等没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缩写字符和代号等,一般不用副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2.4 作者(Author)及其工作单位(Organization)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单位(包括同一单位不同科室)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相应单位(或科室)的阿拉伯序号。换行后在圆括号内列出作者单位全称及所属科室全称,单位名和科室名后排列所在省份、城市及邮政编码,作者单位间用分号“;”隔开。例:张召晖1,常云峰1,2,周晓蓉1,3,邓振华1(1.四川大学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41; 2.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院法医系,湖南 长沙 410013; 3.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海 200063)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双姓”(包括 “夫姓+父姓”、“父姓+母姓”)中加连字符。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如:ZHANG Ying (张颖),WANG Xi-lian (王锡联), ZHUGE Hua (诸葛华),FAN-XU Li-tai(范徐丽泰)。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5摘要(Abstract)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中文摘要编写应执行GB 6447规定,报道性文摘(论文、案例分析、技术与应用等要求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以300~400字为宜。指示性文摘(学术争鸣、综述等要求)以200~300字为宜。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研究简报、经验介绍、案例报道等B类文章不需要摘要。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主要信息应与中文摘要保持一致,注意使用符合语法的英文,尽量使用第三人称的被动语态,方法和结果部分用过去时态,结论部分用当前时态。中文摘要前加 “摘要:” 作为标志,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志。2.6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关键词标引应从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在主题词后。关键词中缩写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SCI”应标引为“脊髓损伤”。各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志。例:关键词:法医人类学;放射学;身高;颈椎;线性模型Key words: forensic anthropology; radiology; body height; cervical vertebrae; linear model2.7正文2.7.1 医学名词和缩写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 (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第一次在摘要和正文中出现时应以以下方式描述:中文全称(英文全称,缩写)。2.7.2 标题研究类文章一般分为“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4个部分;个案报道一般分为“案例”和“讨论”两部分。各部分以下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标题要有标题名。采用四级标题,顶格排序,引言不排序。一级标题用1,2,…,排序;二级标题用1.1,1.2,…,排序;三级标题用1.1.1,1.1.2,…,排序;四级标题用1.1.1.1, 1.1.1.2 …,排序。其后用(1),(2)…,可无标题名,连续表述。2.7.3 图文中插图应具有自明性,要有图序和图题。显微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线图和点图作图要规范,实验点要简明、准确、大小适宜、线条均匀、图中文字、符号、坐标的标值及标值线必须清晰。标目采用国家规范的物理量,物理量要列出名称、符号和单位符号。图的内容切忌与表格和文字内容重复。2.7.4 表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题和表中文字尽量使用中文,可按本刊规定使用符号和缩写。三线表具备要素表序、表题、表身、表注(必要时)。全文有1个表,表序写作“表1”。表内栏目为物理量时,应列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例:时间 t/min;浓度 cB/(mol·L-1)。表中的单位等内容一致时,可将其用圆括号标注在表题下方表的右上端,例:(n=8,x±s)。表中数据小数点对齐或加减号对齐。表注置表下方,采用1),2)…形式,不用*、#、△、★等符号。2.7.5 数学、物理、化学式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的最右边。圆括号形式。较长的式子在运算符号(+,-,×,÷, >,<,=)处转行,关系符号留在行末。不能在∑,∏,∫,dx/dt等这类符号后转行。2.8 执行专项标准中注意的问题2.8.1 标点符号执行 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注意不可出现冒号套冒号的情况,如:“病理诊断:脑:淤血、水肿;肺…”。不可将冒号(:)与比号(∶)混用。正确使用连接号,例:CAJ-CD;1 000~1 500 kg,1998—2006年。2.8.2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和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修辞语句、概数的临近数字、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含月日表示时间和节日的词组、无统计意义的用汉字。数字的小数点前后,每3位一组,组间空1/4汉字空。参数和偏差范围的正确表示举例如下:(1)数值范围 5~10,3×103~8×103;(2)百分数范围 20%~30%,(30±5)%;(3)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 1.5~3.6mA;(4)偏差范围 (25±1)℃;(5)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 3 cm×4 cm×5 cm。2.8.3 统计学符号执行GB/T 3358.1~3358.3-93 《统计学术语》。常用相应术语及符号示例:样本量 n; 样本观测值 x,y; 样本均值 x;样本相关系数 r; 样本复相关系数R;样本标准差 s;样本方差 S2; t检验 t; F检验 F; χ2分布 χ2; 自由度 v; 概率 P。2.8.4 量和单位执行国家标准GB3100-1993,GB3101-1993,GB3102(1~13)-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量符号以斜体字母表示(pH用正体除外),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字母表示。例:血压计量单位为 kPa;时间单位为 s、min、h、d;质量单位为 kg;重量单位为 N; 分子质量单位 为 u;旋转速度正确的表示为:“离心半径10 cm,1 000 r/min,离心5 min”或“1 000×g离心10 min”; B的浓度 cB单位为mol/L、mmol/L等。质量浓度ρ单位为kg/L,g/L、mg/L等。2.9参考文献按照GB/T《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著者为1~3位时全部写出,人名中间加逗号,3位以上时只列出前3位,后加“等”或“et al.”。中文期刊用全名,西文按《医学文献索引》(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2.9.1参考文献标注法(1)本刊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 即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根据情况可按下述3 种格式之一标注。薛社普,等[1]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棉酚对人类的抗生育效果达99%[1-2,4]。cAMP 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1]。(2)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标注写在图的说明和注释中,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3)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 若必须在表中标注,可采用另列一栏并将引文序码置于方括号中,以避免与表中其他数字相混淆。2.9.2 文后参考文献类型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参考工具-K,其他-Z。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双字母作为标志: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并以[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例: [M/CD]—光盘图书;[DB/MT]—磁带数据库;[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DB/OL]—网上数据库;[EB/OL]—网上电子公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中国企业家杂志2000年02期

北大纵横集团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高校商学院、媒体等建立了广泛联系,从而在信息资源、专业人才及市场开拓等方面获得支持。集团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使我们的服务方案更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人才是咨询业最重要的资本,集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集团拥有近千名专业咨询师,由名校MB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海归人员等组成,形成实战派、学院派、咨询派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公司长期以来贯彻以人为本、平台共有的发展理念,创建了咨询职业与生活完美结合的管理新模式,为咨询师的长期职业发展建立了典范。作为中国知识服务业的一面旗帜,集团以“推动企业变革与成长”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大型咨询机构”。集团总部在北京,在上海、深圳、重庆、内蒙古、山西、广州、武汉、云南等地设有运营中心,全国各个省市均有合作机构。发展历程2010年05月 创始人王璞当选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具影响力独立董事”2010年04月 创始人王璞先生获得“2010中华财富领袖”称号2010年04月 创始人王璞先生荣获“2010年全球华商百业十大领军人物”奖章2010年03月 北大纵横荣获“最具信赖投融资服务机构”称号2010年02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国企业影响力·十大(行业)品牌”称号2010年01月 北大纵横当选为2009年度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先进企业”2009年12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华管理星级企业”称号2009年08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国十大品牌咨询机构”称号2009年06月 北大纵横当选为“中国百佳创新示范企业”2009年02月 北大纵横荣获“2008年度本土最具合作价值智业机构”称号2009年01月 北大纵横荣获“2008年度建设创新型国家杰出企业”称号2009年01月 北大纵横成为“2009年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见习基地”2009年01月 北大纵横获得“2008年度十佳培训与服务机构”奖项2008年12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国管理咨询业标志性品牌”称号2008年12月 创始人王璞先生当选为2008品牌中国咨询行业十大年度人物2008年12月北大纵横在“第二届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大型公益调查活动中荣获“中国管理咨询业标志性品牌”称号2008年10月北大纵横在第二届中国品牌节品牌中国总评榜(2007-2008)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咨询业十大领导品牌”称号2008年07月 北大纵横被聘为“北川重建发展顾问机构”2008年04月 北大纵横荣获“2008中国十大企业财富智囊机构”称号2008年04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贡献奖——“最具推动力专业服务机构”奖项2008年01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区工会工委颁发的“2007年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和“2007年度中关科技园区海淀园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先进企业”2008年01月 北大纵横荣获2007-2008年度“中国培训行业品牌机构”称号2007年12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国管理大奖“优势管理咨询公司奖”2007年10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国培训行业品牌机构联盟会长单位”称号2007年09月 北大纵横荣获“2007年中华十佳管理星级企业”称号2007年09月 北大纵横荣获 “2007年商战名家排行版中国十佳培训机构”称号2007年01月 北大纵横荣获“2006年度中国十大管理咨询商”荣誉称号2007年01月 北大纵横荣获2006年度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区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先进企业”称号2006年09月 北大纵横创新的“知识型员工管理体系”获“首届中国管理学院奖”2006年08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国品牌建设十佳咨询公司”称号2005年04月 北大纵横被评为2005年具有影响力“中国管理咨询机构100家”企业2005年04月 创始人王璞先生作为中国知识服务业的标志性人物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5年03月 北大纵横连续四年荣获北京企联系统授予的“先进管理企业”荣誉称号2004年10月 北大纵横参与筹办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创始人王璞先生当选副主任2004年07月 北大纵横顺利通过ISO200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管理咨询业第一家通过认证的公司2004年04月 北大纵横被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聘用为咨询顾问机构中唯一的本土管理咨询单位2004年04月 北大纵横参与创建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2004年03月 创始人王璞先生当选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4年02月 北大纵横成为北京市企业联合会首批推荐的优秀管理咨询公司2003年12月 北大纵横被《财智》杂志评选为“最佳综合服务机构”2003年12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等单位联合授予的“2003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咨询单位”称号2003年06月 北大纵横参与创建中国科技咨询业协会2002年12月 北大纵横相继成立党、工、团组织2002年12月 北大纵横管理系列丛书正式推出,主编王璞。作为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教科书,被业界誉为咨询标准工具书2002年06月 北大纵横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为“2002年中国企业未来之星”之首2002年03月 北大纵横荣获“北京科技咨询信誉单位”称号2002年03月 北大纵横荣获中关村“十佳”高新技术企业“最佳管理团队”奖项2001年10月 创始人王璞先生当选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1年07月 创始人王璞先生当选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副理事长2000年11月 创始人王璞先生当选北京市科技咨询协会副理事长1998年12月 北大纵横荣获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成为管理咨询业第一家拥有人才引进权的高新技术企业1996年07月 一个崭新的行业,一家必将伟大的组织诞生了

1、《第一财经周刊》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第一财经周刊》(CBNweekly)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第一财经(CBN)倾力推出。 第一财经(CBN)成立于2003年7月,是中国唯一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

第一财经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有很多新鲜的思想,有不少有深度的分析。很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口味,内容详实,视角独特。

2、《商界》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商界》杂志以广大中小生意人、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各层级员工在市场经济实动中成功的方法、失败的教训、有益的经验、规范的操作、生活的甘苦等为主要内容。

文章以纪实和故事两种风格为主,坚持通俗性、可读性为前题,观念前卫脱俗,文风生动洗炼。为读者的行为和观念指明了一个规范的、理性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轨迹。

3、《中国企业家》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杂志定位于“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核心理念。

立足企业家立场,弘扬企业家精神,致力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尊重的主流人群。一本立于商业领袖的领袖商业杂志, 中国主流商业财经杂志公认的领导者。

4、《经理人》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经理人》提供全球领先的商业思想,对商业实践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思维;针对CEO及准CEO阶层在经营管理中遭遇的困惑、难题、挑战,提供包括战略、理念、策略、路径、方法、工具等系统的解决方案。

想到几个,《财富》、《福布斯》和《商业周刊》

我喜欢看一些有关财经的杂志,经常会去杂志铺查找,个人认为比较好看的有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助到你们,采纳o_O!

财经类的杂志的确很多,需要看你的层次了,假如你是海归搞研究的,建议看如《欧洲货币》等之类的高端杂志,国内一般比较好、看得人多的应该就是《财经》。

企业家拍杂志

有一本杂志很好,叫《特别关注》讲的事实,还有评论性文章很多,有很多对比较启发人的观点,对公司内部思想的提升应该不错。报纸的话《南方周末》也不错。

老板喜欢的肯定是经营的财经的公司运营的员工喜欢的是明星八卦啊 (但是这样他们就不好好工作了,

《时代周刊》发表题为“Baidu's Robin Li is Helping China Win the 21st Century(百度李彦宏正在帮助中国赢得21世纪)”的专访,对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进行了深度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成为本期《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人物,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家首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文章称,1992年,当时这位百度CEO还是位发音不清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申请计算机研究生课程。面试教授问他:“你在中国有电脑吗?”,一句话让这个年轻人惊呆了。“我非常尴尬”,49岁的李彦宏在北京总部的办公室里咧嘴一笑,“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证明中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机产业”。

八年后,他做到了。2000年,李彦宏创立了百度,这个搜索引擎今天仅次于谷歌,在中国占有8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四大网站。

“百度”的名字来源于13世纪的中国诗歌(众里寻他千百度),如今已经发展为600亿美元的巨头,只有马化腾的腾讯和马云的里巴巴能与之竞争。

今天,百度地图为每个中国司机提供导航服务,百度搜索启蒙每一个学生。没有人再问李彦宏,中国是否有电脑了。

目前,百度正在全力投入AI人工智能。在此之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多次表达过对AI的担忧,他认为无法控制的AI对人类将构成“根本”的威胁,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担心,AI会成为“人类的终结”。

但李彦宏并不同意上述说法,他表示:“人类总是有能力把世界变成一个安全的地方。”

人们对AI的担忧还不止是反乌托邦式的未来,目前该技术已经为人类提供自动化的收益,无人驾驶技术或许会很快被用于长途运输,这也意味着可能有1600万中国卡车司机失去工作。

李彦宏表示,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他说:“当技术改变世界时,就会失去很多工作机会,比如蒸汽机的出现。你不能改变这一点,你可以做的是不断创新,为人们创造更多新工作。”

如今,李彦宏的使命是:“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管理和财经类杂志比较有名的:《中国企业家》《财经》《创业家》《经理人》《财富》《福布斯》《世界经理人》《商业价值》《哈佛商业评论》等等,供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