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南方航空杂志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南方航空杂志在线阅读

海航的叫《云端》

我坐的国内的 737-800 感觉没一个座位后就1-2本 有的还没有 而且与其叫杂志 不如说是广告 可能747的待遇好些

旗舰杂志《南方航空GATEWAY》、头等舱杂志明珠会员刊《往来ICON》、中英文杂志《你好NIHAO》、《精英生活ELITE》、《航空画报SKYLIFE》、《航空旅游报AIRVIEW》,有的国内国际航线配发,有的部分航线配发

目前国内最大的3家航空公司是:南方,东方,国际.目前飞机量是:292/199/167,3本杂志主刊分别叫:《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之翼》,其他的航空公司都可以忽略,太小了!除非你是当地人,那就不说了!比如你是厦门人,可能更偏向厦门航空,如果不是,建议不用考虑那些!还有一个就是《中国民航》,不过这个是民航总局的刊物,他们没有实体的,都是让各个航空公司派发的,效果不好!而且价格基本是前面3家的2倍!想做广告么?想知道更详细的给我发消息,我就是做这个!^-^

在线阅读南风杂志

我想,她存在过。因为所有活在她“传说”里的女孩子,她们即使不安和恐惧,可是,她们每一个都忽然开始渴望爱情。我看得出来。我也是。 其实,我们都是她。 《她的传说》 《南风》10年6月号

再见,时光“偶尔在镜子里面,旧时光与我相遇,那片远远的天空,炉火映红的暖冬,大雁飞过秋天的海面,看着奔跑的童年,赤着脚的快乐只不过是仓皇的一转眼……”李健那酒一般温和清冽的歌声犹在耳边响起,我抬头仰望,看着距离地面若干千米的高空,云层很厚,就象我们曾今捉迷藏的庞大的森林,而此时已经是我们各自离开的第十个月。而你们,现在身在何处?是否想起我,想起我们曾今走过的,那些叫做青春的日子。只是。只是越发怀念,便觉得越发感伤,因为那些消逝了的日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回去了吧,那些坐在学校操场上的台阶上吃冰激凌的日子,那些我们在篮球场边撒下的尖叫,还有那些可以温暖整整一季的容颜,都在我们离开后留了下来,沿着温暖的脉络去繁盛地生长,只有这样,才使我们的记忆如此的沉甸,如此的丰盛。有时候会想,如果这样,如果那样,如果……那么会不会是和现在一样的境况呢?可是,我犹记得你们说过,人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如果”二字,就像笔在纸上划过一样,留下的痕迹就无法再剔除了。孩子长大了,就得离开亲人,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那些类似过家家的游戏只属于童年的深层记忆。可是。可是,我是如此的想念那些随水逝去的年华,想念我们并肩作战的那些日日夜夜,教室的白炽灯光将我们手中的笔拉的欣长,黑板上的sin和cos,练习本上的进行时和过去时,还有那只突然间出现第二个窗户上的黑猫“喵”的一声赶走了每个午后难以抑制的困倦。我们一起分享过的音乐,上课时偷偷写下的纸条被揉成了怎样的形状随手丢到了哪个课桌的角落,教室前方的饮水机是我们偷偷给手机充电的唯一最安全的屏障,教室后面的倒计时和挂钟在我们毫不经意的瞬间一点一点的消逝。而我们在梦想和现实的交界处,我们怎样的相互鼓励着、取暖着,然后一起笑着,勇敢的走进了用帐篷大气的临时考场。然后。然后,散了。拍毕业照的那一天,我们刚刚进行了一场痛苦失败的模拟考试,历史老师去接年幼的女儿回家了,没有和我们留念,我们都哭丧着脸,如同小孩得不到喜欢的玩具和糖果时便哇哇大哭,年少的我们还彰显着小孩子的脾气。而很快,我们留影的地方,又该在不久的六月也重新站上新的人影了吧。时光如此的神奇,有如此的残酷。毕业了,我们没有一场同学聚会,离别时对我们来说是突然地、迅速的、意外的,正如我们所经历的5.12地震一样。可是我们没有哭,因为我们都明白,我们会再见,会续写属于我们之间的故事。当明天的钟声响起时,当在漆黑的夜空里升起绽放的烟花,一定照亮很多很多少年的眼眸,照亮他们不谙世事的心,他们会欢呼着,叫喊着,张扬着他们的青春……一如我们曾经的年少无畏。时光,再见。你好,未来。

QQ里有网络杂志找找吧

《南风》一直是学生时代最爱的读物,现在成为都市白领中的一员,还会时不时的关注它。早上在匆忙的赶车时间中,错过了在报刊亭买杂志的时间。现在我会经常在午休的时候,打开读览天下平台里,查看每次《南风》的最新一期杂志。刚网站还有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就是你每次阅读到哪个页面,网站就会主动记忆保存下来,那么下次你再打开这本阅读过的杂志时,网站会建议你翻阅到上次为看完的位置。

在线阅读杂志在线阅读网

随着手机的更加普及,我们在生活中会去阅读一些电子期刊因为这些电子期刊能让我们生活中获取知识变得更加的全面。不过我们在阅读电子杂志的时候,往往都能使用阅读平台。我觉得如今阅读平台做的比较好的阅读平台就应当是快看平台了,这个平台上面首先自愿就特别的丰富,我们在上面可以找到许多的电子杂志,适合我们挑选。

所有的电子杂志这里都有,支持在线和下载观看,下载观看需要下载他们自己的下载软件。

人民日报和东方日报这两款电子杂志刊期的阅读平台是比较不错的,因为我们能够从这样的一个平台之上去关注自己国家的一些大事,并且呢是能够去看到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能够让我们很有效的跟现在的这样一个社会接轨。

读者和意林这两款电子杂志刊期的阅读平台就非常的不错,因为他们两个是对于一种非常有趣的故事进行编辑,然后让人们从这样的一个故事中去获得一些非常有用的道理,并且他们这样一个杂志之上还是用着笑话存在的,所以能够在人们紧张的阅读之后,让他们有一个非常愉悦的体验。

南风窗杂志在线阅读

青年文摘、读者、时尚等等的电子杂志这些更新最全,还是高清的,要数 {杂志屋}这个网站了

Zcom杂志订阅器(全功能完美版)是完全免费的,国内最强大的电子杂志之一,而且没有任 何功能方面的限制。为您提供快速的杂志传输服务,下载速度成倍提高。只要是网上的杂 志它都能找到 ,同时它制作杂志的功能也很强大,并且带有各种格式的转换功能,转换后能 在MP4,IPOD等移动设备上播放,它也能对电子杂志进行各种编辑,提权电子杂志中您需要的 各种元素。目前手机上也出现了电子杂志的表现形式,只要手机能上网就能获取最新的电 子杂志,一般分为在线阅读和离线阅读两种方式,扩大了电子杂志的使用范围。 下载地址

《南风窗》是由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亲自批准创办的时事南风窗政治类综合月刊。《南风窗》杂志创刊于1985年4月,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1998年,《南风窗》在中国大陆首次鲜明提出“政经杂志”的理念,采用全彩色轻涂纸印刷,与国际印刷品质接轨,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政经新闻杂志。在网上一些网站订阅可以有6~8折优惠,比如:蜘蛛网

2021年度最受欢迎的重点杂志都在这里,2016-2022年电子杂志大合集,全部都是高清彩图,有需要的朋友加我V:Xiaojing123llo

1.《南风窗》——被称为“观察中国的窗口”以开放的心态透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形势,紧密追踪中国政经领域和社会文化变革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难点,汇聚主流精英和人民大众的声音。识别海量信息里的重要信号,抛弃暧昧不明的姿态,学会如何打捞溺水的世界,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做出决策。36年来以公允而独立的叙事立场,冷静而优雅的叙事风格深得人心,在政治、经济及思想学术领域具有广泛阅知率。

2.《中国新闻周刊》——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对待真相持之以恒的追问,发现真问题,将新闻当作历史,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报道。中国新闻社主办,以国际视野报道全球实事热点话题和重大新闻事件,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兼具。

内容特色一周观察:站在社会市场前沿,俯视行业动向,传播最新最热的资讯动态。这里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时政,经济新论,以独特的视角,揭示那些你所关注的热点,那些你想知道的真相。

聚光灯:汇聚焦点,记录古今中外各界名人事迹,以冷峻的眼光窥探社会中不为人知的一面,揭露“名人”背后的故事。

品牌观察:了解国际前沿品牌战略和品牌时代下的世界智慧营销,透析品牌价值增长中的消费趋势与营销之道。

3.《瞭望东方》——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露表象下面的真相

依托国家通讯社强大的高端资讯背景和国内外专才智库,每周提供重大时政新闻的权威报道、政经焦点话题的深度阐释,提供事关国计民生的决策和重大新闻台前幕后的注解,纵深调查社会热点事件。

凭借新华社实力雄厚的国际新闻团队、世界问题研究机构以及遍布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网络,依靠国内外一流学者,密切关注影响中国政治与经济安全的大国关系、周边动向,更注重以全球眼光来观察国内政经走势。

不主张用善恶对立的简单二分法去判断纷纭复杂的世间万象,努力超越新闻事件表面的冲突、矛盾,去发现内在的规律性成因和制度性缺失,推动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4.《中国经济周刊》——领导决策的经济参考

中国财经媒体前5强

人民日报社主办

中国目前唯一一份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周刊杂志,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定的重点期刊;“十八大”指定上会的唯一经济类期刊;全国两会指定上会的唯一经济类期刊。

中国官方主流财经媒体。国内订户遍布各省区市,海外订户分布在37个国家和地区,每期直接影响80万高端人士,订阅量在同类媒体中遥遥领先;网络转载率位于中国财经类报刊前3位。

5.《证券市场红周刊》——证券市场的忠实记录者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证券杂志,专业分析,深度报道

专为机构和成熟投资人服务,基金、市场、金融涉猎广泛,真实且权威的反映现阶段证券市场现状,立足证券业,面向财经领域。

专访海内外知名机构和数十位职业投资人揭开新经济,新格局下证券市场的走向逻辑与价值好公司的挖掘密码。

紧跟时事,具有及时性

作为周报,内容紧跟时事,热门话题的解析、新政策的解读,行业内的热点追踪,更有股市的及时性讲解,专业性的文字搭配图解由浅入深,知识全面而丰富。提供理性、实用、及时的新闻,让读者及时避免股市中政策变动风险,了解多家公司以及市场观察内容。

精细的数据统计分析

杂志内容精讲深研。以图解方式供投资者更直观的了解各市、各大公司等市场观察数据统计、分析,内容专业、权威且全面。精细到代码、每股收益、同比增长,股东变动率等,影响机构投资者,服务个人投资者。

6.《中欧商业评论》——领导力进阶,全面提升中基层战斗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标志性刊物,亚洲Top1

世界排名NO.11

深入剖析中国特色企业的管理难题,帮助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士穿越企业环境之变,内省企业长处短处,突破管理,实现领导。

引领中国企业决策层的商业评论杂志,为商界精英读者提供高端的决策圣经和权威的商业解读报道。深入和前瞻性的触角,透析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为中国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聚焦当下与未来竞争环境中管理者亟需的技能,整合全球商学院优质知识内容,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管理与领导力,提升解决方案,赋能时代领导者。

7.《财经》——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

多维度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分析评论,特别关注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现场实时专访重大经济,时政要闻,独家性与权威性。

·中国商业精英的思想伙伴,里面有统揽全局的年度重大经济话题,也有预测资本金融,公司产业的战略性分析论文。

刊物特色

团队优势:聚集中国高水准公司、商业、财经资讯业界采编精英。

渠道优势:借助财经系列既有成熟渠道,全面覆盖国内公司人群

广告优势:财经系列广播、电视、日报、网站、周刊、研究院的跨媒体服务可以大范围内实现整合营销与价值传播。

中国唯一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致力于为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财经资讯平台。

8.《读者》——荟萃中外作家,有思想的深度读物

读界传阅,经得起时间的淤炼。

历经读者的淘选,杨绛,汪曾祺/木心、冯骥才、村上春树等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冯仑、俞敏洪、白岩松、雷米、柴静等时代精英的激情书写,感受大家的温柔笔触、淡雅文字中蕴含的深刻哲思,打造有思想的深度读物。

记录岁月深处的人情温暖,见证梦想实现的精影舞间。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陪伴几代人共同成长。本套系可以唤起每个人最为独特的情感共鸣,恋情的青涩、亲情的温暖、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关于你的精彩时刻,读者伴你共同见证。

9.《意林》——作文素材库,助力考高分

意林有四个特点:

全:近百篇中考高频得分素材,中考主题词一网打尽!

搜:主题词检索,分门别类,易搜易用!链:每个主题词链接历年中考作文真题,中考考点一目了然!赢:考场速用范本、名师点评、话题拓展,轻松赢考场作文!

意林邀请名师为你梳理近年“中考热考主题词”!内容分为8章,每章由数十个“热考主题词”组成,每个“热考主题次”包含核心解读、考场速用素材、高分范本、名师点评等部分组成。更加方便有效的是,每个“热考主题词”都链接了近年中考真题,并预测了几年可能的考试方向!“意林体”文章素材,独特之处在于,不仅紧贴中考,而且文笔凝练、内容有趣、素材多元化、立意深刻、贴合时代,中考命题老师选择出题材料的重要来源,连续9年命中中考阅读理解、作文。中学生在高质量的“意林体”文章和范文引导下,能顺利写出自己的作文。

10.《女友》——美好生活开始的地方

全媒体聚焦热爱生活的城市熟龄女性,24小时生活关怀,内容涉及女性一天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摩登隽永的慢读本,缤纷热烈的即时互动服务,与读者一起打造充满笑容和文艺质感的美好生活。

以"爱的阳光、美的梦幻、新的乐园"为鲜明的特色,较高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以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的高要求、高标准,精美的装帧设计和印刷,突出而成功的广告质量和效应,造就了自己的品牌优势。

国内原创女性生活杂志综合排名TOP1,以流行杂志的时尚角度结合人文情感的方式关注生活,用细腻感动的创意理念引领读者享受生活,可读性、实用性与观赏性并重。

湖南教育杂志在线阅读

省级期刊名称 湖南教育 主管单位 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 湖南教育报刊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0-7644CN: 43-1034/G4邮发代号: 42-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南教育(上)曾用刊名:湖南教育(综合);湖南教育(教育综合);湖南教育创刊时间:1950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八七○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摰诙�酃�纳ブ訑。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如果要是发表文章 在教育类期刊中, 你可以到 91阅读网-期刊杂志报纸图书在线数字阅读网 去了解下

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接受,总有其特定的社会土壤和话语空间。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借助翻译,在接受国成功地实现其生命的延续,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获得本土化再造,也总是反映着接受国独特历史条件,有接受国本土社会情感的运作参与其间。因此,追溯一部异国作品在中国的命运,就其与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联系加以考察,可以更好的认识它以及对它接受的历史,也更好地认识承载了这历史的我们自己。十九世纪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912年被译入中国①,从上一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长期入选我国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时间和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是在中国最有普遍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著之一。尽管在它之后,都德的其他作品也陆续译入,为数不能算很少②;但是关于都德,中国人记忆最深的,永远是普法战争,是《最后一课》。可以说,在汉语言说都德的语汇中,最具表现力的就是《最后一课》,她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码编入了近代中国人百年的经验史和情感史。法国人眼中或许更是擅写南方风情的温婉的都德,在中国语境中被爱国主义作家置换。尽管学者文人曾在以哀逝情怀叙写湘西风土的沈从文身上体认了都德的韵致,显示了他们对这位诞生于普罗旺司的法国作家的审美回应,而对于普通的中国受众,星光下牧羊人的柔情和赛甘先生的山羊遥远而陌生,只有《最后一课》和都德一起熔铸为爱国主义的代码,成为我们自己精神财富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对一个作家的接受,尤其是对一个异域作家的跨文化接受,有时会出现对这一作家的部分的强调或部分的偏废,它是接受者自主选择的结果,与接受者所处的历史文化现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法国文学史家朗松曾言,“每部代表作的历史都浓缩着生产该作品的民族以及接受这一作品的其他民族的兴趣史和敏感史”③。因此,还原一个作品的跨文化阅读中所牵涉的历史语境,考察其最初接受者的阅读敏感,有助于理解这一作品在相异文化中的机遇,同时也能揭示接受者自我在外来作品的本土化运作中的意义。本文从《最后一课》最初的译本着手,结合其他早期出现的译本,分析这部法国文学名著在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特殊文化语境中被接受时,中国本土文化的切身经验和民族情感的积郁怎样制约着译者,并通过译者的个人敏感穿透作品,奠定了接受之基,使这部作品成为几代中国人在割地赔款的阴影下,在亡国的现实危机中爱国感情表达的媒介。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胡适翻译的《最后一课》(原名LaDernireclasse)是都德作品汉译的第一篇,它最初刊登在1912年11月5日上海《大共和日报》,译名《割地》④。此后,同一译本又由留美学生编辑,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留美学生季报》在1915年春季号仍以《割地》之名重新刊出。1919年,亚东图书馆为已然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译者出版《短篇小说集》,以《最后一课》原题收入该译本。而后,这一译本又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在白话文进入基础教育的背景下,被收入由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成为都德这部作品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译本,最有力地参与了汉语语境中都德形象的构造。与胡译重刊于《留美学生季报》同在1915年,同样在上海,创刊于1914年6月,以都市市民为读者对象,以娱乐休闲为旗帜的小说周刊《礼拜六》推出了署名“静英女士”译的《最后之授课》,是胡适译本之外今天所见最早的他译;由于《礼拜六》所牵涉的与《留美学生季报》不同的读者层,这一新译本的出现对于还原《最后一课》在中国的接受语境别有意义。此外,在上述两个译本出现之间的1913年,在长沙出版的《湖南教育杂志》刊载了标明“匪石译”的《最后一课》⑤,尽管经过文本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个译本只是对胡适译本的改写,但是这一现象本身,和都德之同一作品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一再被选择被发现,都从不同层面显示着接受者社会集体意识在对异域文学作品移植和化入过程中的有力运作。胡适译本初名《割地》,这一译名的选择就已准确无误地传递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强烈的情感信息,以一个词语的选用开启了本土经验、民族情感对都德的再创造。《最后一课》法文原名LaDerniereClasse,鲜明而贴近故事内容:一个学童对自己“最后一课”的深切记忆。在翻译时,译者与第一读者胡适,放弃了直接将其译为《最后一课》这样合情而又轻松的做法,而选择把这部作品最能激起他回应的故事的本质直接推向前台,“割地”一语道出了超出作品主人公孩子所能理解的,国土沦丧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激起的屈辱与悲愤。正是二十世纪初年承载着一系列割地赔款的历史,刻骨铭心地日夜感受着亡国焦虑的经验促使他做出了对这一词语的选择。在为译本写的短序中,胡适看似随意地交代了译名的变化,字里行间也清晰地透露了译者对都德作品的最突出敏感点:著者都德生于公历千八百四十年,卒于千八百九十七年,为法国近代文章巨子之一。当公历千八百七十年,法国与普鲁士国开衅,法国大败,普国尽据法之东境。明年进围法京巴黎,法人力竭求和。赔款五千兆弗郎,约合华银二千兆元,盖五倍于吾国庚子赔款云。赔款之外,复割阿色司娜恋两省之地以与普国。此篇托为阿色司省一小学生之语气,写割地之惨,以激扬法人爱国之心。原名《最后一课》,今名乃译者所更也。民国元年九月记于美国⑥。下笔所及,处处以法国反观“吾国”,涉及赔款,则折以“华银”,比照“庚子”。对于近代中国,“割地赔款”可以说是驱之不散的梦魇,是“亡国”命运的压迫,而译者本人正是在这压迫的痛苦中发现并感受了都德。所以,“割地”这一词语交织着接受者情感历史与现实的积郁,在都德作品的刺激下脱口而出,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集体意识借青年胡适之手的“自由写作”。当时的胡适以庚子赔款公费身份留学,在美国已经两年。这种经历和处境是他作为《最后一课》译者的独特资源。尽管被美国“泱泱大国之风”浸漫,并已渐生第二故乡的感情,故国之忧未能稍减。从他当时的日记和书信中屡屡可见其“远人焦思”随国内风雨而动。在给母亲的家信中,他多汇报异国见闻,记述友人仁善,学业长进,尽管也难掩对故乡局势的关切,对家境窘迫的担忧;而在对同辈朋友的书信中,在日记里,“亡国”之威胁与贫穷之压力是当时并悬于头上的双剑,尤其是侧身于优游的美国中产阶级社会里感受的贫穷,更加剧着对弱国、对亡国的体味。可以说,作为译者的青年胡适,是在某种极其个人化的背景中,独特地经验着亡国的惨剧和弱国的悲哀。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他或许应是幸运的,庚款留学,脱离了以朝不保夕的小生意或卑微的教职谋生的苦境,来到“风俗极佳”、“无不有泱泱大国之风”⑦的美国。但是,这一幸运却又是宿命地使他感受亡国悲哀的根源:他的留学本身正是割地赔款的伴生物,他的“幸运”又正是家国不幸的镜子。因此,他的留学身份带给他的,不仅是美式生活陶冶的平和温厚,而且使他比一般中国人更痛切地体认割地赔款的情感意味。那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压迫,而这压迫使他反省,分别写于1913年和1914年的《赔款小史》和《非留学篇》,见证了他对自身处境与家国命运的独特敏感。所以当他被都德的小说所感动时,他顺从自己的情感波澜,在翻译活动中注入了自己正在身历的经验,并借移译都德之作一浇心中块垒。《割地》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上海的报纸,而报纸作为成熟中的都市生活的公共空间直接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敏感。胡适留学在美,长期处于“远人闻乱,心日夕不能安”⑧的境地,报纸是他借以关注故国的主要媒介。就在他翻译《最后一课》前后,1911年3月24日日记:“连日日所思维,夜所梦呓,无非亡国惨状”⑨。在1912年11月14日,则有“读英报纸论吾国事,中心如捣,又至邹秉文处读上海报纸”⑩等语,真实记录了青年胡适现实情感与国内危亡局势的呼应,而他对祖国命运的焦虑则成为他感受都德、接受《最后一课》的精神土壤。胡适与《大共和日报》的联系,在于他中国公学时代的同学叶德贞,当时叶在这家创办于1912年初的报纸工作。在胡适的日记中,1911-1912年间曾频频出现与“德征”书信交往的记载。如:1912年9月28日,译《割地》期间(据日记载,9月26始,至9月29日译毕),“夜作长书寄德征” ,9月29日“夜译《割地》成,寄德征,令载之《大共和》” 。10月14日,又见“得德征寄报甚多,一一读之。 ”可见,此时德征和报纸更直接联系起了在异乡的胡适与祖国。而故国的报纸对游子来说总是切盼而又深恨的——因为它常常传递着“国亡在旦夕”的哀音,加剧着远游者的焦思。查阅仅见的《大共和日报》1912年10-12月,《割地》题名与连日各版面警报般的标题相互呼应,彼此和谐,感染着那个时代知识者层体认亡国在即的高度紧张:10月27日社论《呜呼蒙古,竟为朝鲜继也》,10月28日评论《忠告濒死之支那》,10月29日《呜呼蒙古,呜呼青岛》——来自故国的消息声声入耳皆为泪,成为亡国危机下译者胡适以中国悲怀演绎异国之《最后一课》的基本语境。同样浸润着故国焦虑、伴随译文发表的周边文本——译者的前言后记,更直接地体现了其作者翻译活动的意义指向:借“他者”之历史,写“自我”之现实。在前引译序中,他以法国命运对中国的比附,不仅使译文的读者更贴近都德,也使中国人遭遇的割地赔款的历史直接介入对外来文本的解读。比之前言,置于文后的“译者识”表现了青年胡适对都德短篇小说艺术的欣赏,但他最不能忘怀的还是作品艺术地表现的“割地之惨,奴隶牛马之痛”,并呼吁“读者勿轻易放过” 。胡适的译文为白话,简洁朴素,尽管有细节的删略,那以天真的孩童口吻传递的深挚的伤痛以其朴素平实打动了几代中国读者。在胡适译本对细节的删略中,有一点比较突出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策略,更值得注意,这就是对人名的尽量简化:第一人称叙事的主人公小佛朗茨之名在原文有三次出现,而译本从未出现。这一改变削减了由于陌生的名字带来的文化隔膜,拉近了本土读者与异国故事的情感距离,使读者更容易直接进入主人公的情境,产生超越地域与文化的呼应。尽管也要看到,在胡适译本以后的广泛传播中,译文载体——白话的崛起和译文作者的身份都可能是重要因素,但是译本本身及其产生之初的基本语境已然奠定了这一作品的总体接受指向,并给后世以深刻影响。当胡适译本再刊于《留美学生季报》时,处于欧战背景下的中国进一步从历史在现实的延续中再度选择了都德。如果说《留美学生季报》的读者主要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涉及最为敏感的精英的社会阶层,那么,同期出现在通俗文艺期刊《礼拜六》的另一个译本则可能从不同层次揭示《最后一课》在中国被普遍接受的情感基础。《礼拜六》是创办于1914年6月的小说周刊。在编者为其发刊写的“赘言”里有编辑者钝根的著名言论:“买笑耗金钱,觅醉碍卫生,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安乐”,“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 ”。它不仅解释了该刊所以命名的原因,也张起了健康休闲的旗帜。而在该刊创办不及一年,第38期(1915年2月20日)就有作者马二先生在其“寓言小说”,《赌》的“著者曰”中说:“时局至今,何暇更做小说,然小说未始不可利用以促起国民之迷梦 ”。在他的寓言中,子孙众多、曾广有财富的“华老头”家成了赌场,被来自“西村”的赌徒“英”“法”“德”“俄”“管领”,而又有阴险的紧邻“东方”的欺凌觊觎……都德《最后一课》的又一译本,静英女士译《最后之授课》就刊出于同时期的1915年3月27日第42期。在此前后,关于战争、爱国、英雄的作品密集出现于《礼拜六》,如《血性男儿》、《爱国少年传》、《裸英雄》等等,小说实已成为“惊起迷梦”的工具,而不再追求使人“万虑全消”。第46期《裸英雄》的作者黑子呼应马二先生的感慨,说,“时局如此,吾人非特无暇做小说,且亦不忍作小说,……呜呼,强邻狼突,或战衅将开” 。刊登于同一期,署名“剑侠”的短篇小说《弱国余生记》则全然没有一般小说的艺术架构,只是用几百字,叙写了一个青岛少年在日德交战中家破人亡的惨剧。作者在后记中说,“此次日军德军战于青岛,我国人民被害者甚众,特识少年事以寄哀悼,愿我同胞毋忘此痛” 。编者钝根也特别为此篇加了“按语”,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时代印记:“剑侠此作投到时,日军初下青岛,及今登出,而日本之侵略手段已一日千里,要求条件之苛虐,浸浸有吞并中国之势。嗟我同胞,不起自卫,行且尽为亡国奴,何暇悲少年哉!”静英女士译《最后之授课》在这样的语境中出现,使都德《最后一课》进一步参与了被时局激起的救亡合唱。这一文言译本本身也许在当时或以后都没有如同胡适译本的反响,而且如同许多当时的译文,它在刊出时甚至没有提到原作者的名字。但在都德的中国接受进程中,结合此时的《礼拜六》对民情民心的真实记录,原作者的缺席似乎更突出了《最后一课》与本土语境的深刻和谐,体现了都德这篇小说中国接受与再造的深厚土壤。曾以引导健康消闲为已任的《礼拜六》,与远在异国的留学生胡适一起,在国事危难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笔报国”,并在唤起迷梦的努力中,使来自异域的声音汇入本土文化的激流,获得新的面貌与新的生命。与《礼拜六》休闲不得继以救亡不同,《湖南教育杂志》的主办者是忠实的“教育救国论”者,他在国事艰危中更痛切关注外侮之下民族内在的痼疾,欲挖掘所以贫弱被辱的根源,并以教育疗救之。1913年初,署名“匪石”译的《最后一课》在该刊是以“教育小说”出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译文基本上是对胡适译本的改写 ,而发表时间仅在《大共和日报》刊出《割地》几个月内。这一速度与频率,再次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当时读者与青年胡适敏感共通的例证,也在《最后一课》的中国接受史上留下真实而富有戏剧性的一页。纵观以上所见,《最后一课》入华的最初三年,都德已在本土特殊语境中成为中国人爱国情感激发和表达的媒介。而后,当胡适译本被选入语文教科书,它的接受随之进入了新的更广阔的空间。今日所见最早收入胡适《最后一课》全文的教材,由洪北平等编,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文范》在半年内出了四版;而1923年为适应新学制编的《国语教科书》在七年中印行曾高达112版,传播及影响甚远。在1932年,当出版这两种教材的商务印书馆毁于日本人的大火后,几个月内,它就推出了《国语教科书》的“国难后第一版”,并在一个月内连出了五版。收入了都德这篇小说的“国难版”教材的战火经历具有象征意义,它所掀开的将是《最后一课》中国接受新的一页:抗日战争的血与火将使它最终定型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代码,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