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地质科学院学位论文

截至2014年底,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地质学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地质学 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1997年至2012年8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培养了博士研究生41名,硕士研究生36名。 2008年至2013年底,该研究所先后有5为同学获得“程裕淇优秀研究生”称号、6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获“程裕淇优秀学位论文”,2012年2名同学获“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 2015年,该研究所共有10名博士、8名硕士毕业并取得学位。其中,梁宏达、史兴俊、何苗、田亚洲、张恒、叶卓、任鹏、孟元库、付强、李琳琳、王能盛、张斌12名同学获“中国地质科学院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田亚洲、丁慧霞、史兴俊3名同学获“中国地质科学院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何苗同学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杨德庭获“程裕淇优秀研究生奖”,王焕同学获“程裕淇优秀论文奖。

知网可以查找学位论文,高级检索框还可查找优秀博硕论文

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博硕论文,用英文版知网下载,可下载到PDF格式的博硕论文,中文版知网下载的博硕论文是CAJ格式的。

万方数据库也可查找下载学位论文

国外学位论文用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最完备、高质量、唯一的可以综合查询国外学位论文全文的数据库。

如果你没有这些数据库使用权限,那就去文献党下载器(wxdown.org)获得权限。

地质学报和中国地质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22年,原名为《中国地质学会志》(《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西文(英、法、德文)出版,出版之1951年。1952年,改名为《地质学报》,中文出版,至1966年因文革停刊,1973年恢复出刊;1986年,因满足改革开放,对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on》)。自此,《地质学报》(中文版)与《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作为作为2个相对独立的刊物各自运行。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 沉积学报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21. 地层学杂志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不是,SCI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一直被国内广大读者视为中国地质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享有颇高的声誉,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学位论文下载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网站信息,研究生毕业论文需要用知网论文查重,即知网TMLC系统, 全称是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详见下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规定中地大(汉)研字[2016] 19 号为规范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杜绝学 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抄袭、造假、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我校 所有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均需在答辩后进行学位论文学术 不端行为检测。一、检测具体要求:所有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均需在答辩后,学院学位评定分委 员会开会前进行学位论文(归档文稿)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 测结果作为建议是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具 体实施。二、检测结果的处理意见:文字重合百分比≤15%,由导师和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 断,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授予学位。文字重合百分比在 15%-30%(含 30%)之间,由研究生和导师 写出书面说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授予学位。文字重合百分比在 30%-60%之间,原则上本学期不授予学位。 研究生需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方可申请学位,延长期间所发 生的费用自理。如果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 需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文字重合百分比≥60%,本学期不授予学位。研究生需重新开 题、重新撰写论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延长期间所发生的费 用自理,同时对其指导教师予以通报。同一导师连续有 2 名研究 生的学位论文文字重合百分比≥60%,暂停招生一年。三、检测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均为 word 文档正文部分(第一章至最后一章),命 名方式为:学院_学号_姓名.doc,如“地学院_120050215_张 三.doc”,不得更改学位论文命名方式。 提交检测的论文必须是最终归档的文本,不再进行编辑处理, 直接导入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四、涉密学位论文检测要求:涉密学位论文需要删除所有密点后,提交检测。五、本通知解释权归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六、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中地大(汉)字[2011] 69 号文件同时废止。

攻读在职研究生一般要学习2-3年,按时完成学业之后,学员能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具体的学习年限由院校制定,报考前应了解清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职研究生需要读几年如下:一、需要读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职研究生需要读3年,不要求脱产,业余时间组织上课,能够坚持学习则按时读完全部课程没有问题。不仅要完成学业、修满学分,还要求发表论文并通过答辩,学校才会准予毕业并颁发证书。一般紧跟授课频率的话,2年可以完成学业,第3年努力完成论文阶段,这样满3年就达到了毕业条件。二、可申请延期该校在职研究生实行的是弹性学制,3年是一个基本年限,如果未顺利完成学业允许延期,由学员本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可继续上课。申请人一般要在5年内毕业,注意控制好时间。另外延期的话要另行收费,有关规定应提前了解清楚,确认延长则可以提出申请。综上所述,该校在职研究生需要读3年,坚持完成各个阶段后可以毕业。考虑到部分人可能有延期的需求,特实行弹性学制,只要能够在规定的最长年限内完成所有阶段,就可以顺利毕业。

重率要求30%。(2)查重率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位论文的不同特点,对论文进行合理检测。(3)检测结果认定:博士论文检测通常在答辩前的一个月进行;硕士论文检测不能通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

刘尧等著《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10刘尧著《教育评论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4刘尧著《新世纪高等教育评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3刘尧著《现代教育问题评论》作家出版社,2001.5刘尧等著《中学教研组建设论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5刘尧编译《美国教育问题评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刘尧副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刘尧著《教育难点:问题与评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刘尧等主编《科研兴校的实践与认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8刘尧著《教育评论:问题与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12刘尧著《农村现代化与农村高等教育》群言出版社,2005.7刘尧著《今日大学教育评论》群言出版社,2006.10刘尧等著《中学校本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1刘尧著《中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0刘尧著《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1 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教育研究》2001.6;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1.9全文转载。刘尧: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教师校本培训《教育研究》2002.7刘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4.9刘尧:重塑大学的教育理想《光明日报》2005.10.19刘尧:地方高校发展避免误区《光明日报》2007.4.25(11)刘尧、梁克荫:议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的若干热点《教育发展研究》1999.2;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1999.4全文转载。刘尧:矛盾与协调: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探讨《教师教育研究》2000.3;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0.11全文转载。刘尧:高等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刘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教育发展研究》2001.3刘尧:应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2002.1.5(4);《新华文摘》2002.4摘录。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刘尧:科学发展观:大学应协调的十大关系《教育发展研究》2005.8B刘尧:民办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八大关系《中国教育报》2004.9.3;《新华文摘》2004.22摘录。刘尧:21世纪我国大学教学应实施发展性评价《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新华文摘》2007-2摘编。刘尧:中国教育评价现状与发展趋势评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4.1全文转载。刘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是”与“非”《高教探索》1999.1刘尧:教育评论的展开与教育文化的构建《教育评论》1999.1刘尧:对教育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9.5刘尧:教育评论论证的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刘尧: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教育与现代化》1999.2刘尧:论教育评论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3刘尧:论作为教育评论客体的教育文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3刘尧:突破口: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战略选择《现代大学教育》2000.4刘尧:论教育评论标准的确立及运用《教育与现代化》2000.4刘尧:大众数学·数学文化·数学教育《高等理科教育》2000.5刘尧:21世纪我国高师教育的发展思路《教育与现代化》2001.3刘尧:新世纪:中国大学与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刘尧:教育学革命:从知识教育学到行为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2001.8刘尧:论“贫困综合症”与西部教育资源开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刘尧:论西部大开发的主体与客体《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刘尧: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可能性《江苏高教》2002.5刘尧:求实:教育评论的魅力与威力《教育与现代化》2002.1刘尧:论教育评论的信息容量与质量《教育与现代化》2002.3刘尧:魔鬼之床与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研究》2002.1刘尧:倡导健康的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研究》2002.4刘尧:现代教育与中小学校长素质《教育科学研究》2002.11刘尧:西部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探析《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刘尧: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4刘尧: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刘尧: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刘尧:辨证思考:我国高等教育问题《教育与现代化》2004.4刘尧、王焕轶:大学教师应当回归自由职业者身份《复旦教育论坛》2005.3刘尧:中国大学排名的目的、困惑与出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刘尧: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教育与现代化》2005.4刘尧、傅宝英: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回顾与展望《高等理科教育》2006.5刘尧: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观及评估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06.1刘尧:城乡和谐发展中的农村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6.2刘尧:大学校长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刘尧:地方高等学校走向何方《江苏高教》2007.1刘尧:我国大学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刘尧、傅宝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7.2刘尧:浙江省县级社区学院发展背景、现状与趋势《教育与现代化》2007.4刘尧: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复旦教育论坛》2008.2刘尧: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公开刘尧: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教育科学研究》2008.4刘尧、冯洁:县级社区学院与城乡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与现代化》2008.2刘尧: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科学研究》2008.10刘尧: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江苏高教》2009.1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声誉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究《现代大学教育》2009.1刘尧、刘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教育与现代化》2009.1刘尧、冯洁:雾里看花:谁是大学的主人《教育与现代化》2009.3刘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中国高等教育》2010.1刘尧:构建以研究与创新为主线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江苏高教》2010.2刘尧、余艳辉:大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诊断与防治《大学教育科学》2010.1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4刘尧:对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布局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1999.1;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1999.7全文转载。刘尧:中学教研组管理浅论《江西教育科研》1999.4;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管理》1999.4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的回顾与展望:评《迈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9.12全文转载。刘尧:教育科学要先在教育界普及《中国教育报》2000.11.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0.12全文转载。刘尧:中学教研组职能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校管理》2001.2全文转载。 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3全文转载。刘尧:情感在教育评论中的作用与调控《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10转载。刘尧:美国教师教育评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9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2.3摘录。刘尧: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振兴中国农村经济《现代大学教育》2002.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3.2转载。刘尧:教师评价与学校管理《北京教育》2002.7;中国人民大学《中小学校管理》2003.1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公平现状研究《南阳师院学报》2002.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2.11全文转载。刘尧:父母:您懂得家庭教育的原则吗?《莫愁》2002.9;中国人民大学《家庭教育》2003.1全文转载。刘尧:英语课程小课题研究的组织模式与实施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4.6;中国人民大学《中学外语教与学》2004.10全文转载。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反思与改造述评《当代教育科学》2004.9;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4.8全文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4.7.21转摘;《语文教学通讯》2004.32转摘。刘尧: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当代教育论坛》2005.1;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科学》2005.9全文转载。刘尧:中国大学排名的历史、依据与市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6.1全文转载。刘尧: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问题与发展趋势《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6;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7.1转载。刘尧:教育发展要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和谐《中国教育报》2007.5.12(3);中国人民大学《体制改革》2007.5全文转载。刘尧:关于教育、教育科学定义争鸣的评论《天津教科院学报》2007.4;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2007.12全文转载。刘尧:教育评论风格:实话实说《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8.1转摘。刘尧: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特点述评《世界教育信息》2007.9;中国人民大学《职业技术教育》2008.3全文转载。《教育理论与实践》(文摘)2008.2转载。刘尧: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成人教育》2008.3;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刊》2008.6全文转载。刘尧: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8.19;中国人民大学《职业技术教育》2008.11全文转载。刘尧:教师评价功能:从奖惩走向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9.5;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文摘卡片》2009.3转摘。刘尧、傅宝英: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及其质量保证问题述评《高校教育管理》2009.3;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刊》2009.10全文转载。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重率要求30%。(2)查重率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位论文的不同特点,对论文进行合理检测。(3)检测结果认定:博士论文检测通常在答辩前的一个月进行;硕士论文检测不能通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国家出版论文库和学位论文库。说白了,就是cnki和学位论文为主。211高校貌似都一样。你怕重复,就自己花钱去网上查一下,几个人合伙查便宜,每人50块足以,或者找学校内部人查一下,而且把你重复的地方都标出来。你好好改改,一次就过了。祝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毕业要求有:首先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到三篇的学术论文,其次要求参加学术论坛和听专业大咖的讲座,最后要提供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